嫉妒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嫉妒有三个心理活动阶段:嫉羡——嫉优——嫉恨。这三个阶段都有嫉妒的成分,而且是从少到多,嫉羡中羡慕为主,嫉妒为辅。嫉优中嫉妒的成分增多,已经到了怕别人威胁自己的地步了。嫉恨则把嫉妒之火已熊熊燃烧到了难以消除的地步。这把嫉恨之火,没有燃向别人,而是炙烤着自己的心,使自己没有片刻宁静,于是便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诋毁别人,这就使他形神两亏了。
嫉妒心理是一付腐蚀剂
何谓嫉妒呢?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情绪的负性体验,是心胸狭窄的共同心理。
弗朗西斯·培根说过:“犹如毁掉麦子一样,嫉妒这恶魔总是暗地里,悄悄地毁掉人间美好的东西!”
何谓嫉妒呢?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情绪的负性体验,是心胸狭窄的共同心理。黑格尔说:“嫉妒乃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
嫉妒实质上是用别人的成绩进行自我折磨,别人并不因此有何逊色,自己却因此痛苦不堪,有的甚至采用极端行为走向犯罪深渊。据某公安部门调查,每年因嫉妒造成犯罪案件的占整个刑事案件的10%。近年来在一些高等学府里,因嫉妒而投毒、写匿名信的已屡见报道。
嫉妒心理是一种低级趣味,是人性中残存的动物性,许多动物的本性是十分嫉妒的,一只狼可以把抢猎物的同类咬死。在私有制的社会里,人们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使人保留动物式的嫉妒心理,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临死时对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就是有我没你的嫉妒加仇恨。
一些人之所以嫉妒别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不求上进,又怕别人超过自己,似乎别人成功了就意味着自己失败,最好大家都成矮子才显出自己高大。于是,“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我不学好,你也别学好,我当穷光蛋,你也得喝凉水”。这是一种十分有害的腐蚀剂,这些人的骨子里充满了“怠”与“忌”,无论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正如荀子所说:“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一个被嫉妒心支配的人,一定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不求上进的人;一个嫉妒成风的单位,一定正气不旺,邪气盛行,先进不香,落后不臭。
嫉妒是腐蚀剂,是落后药,是剧毒品。
有嫉妒心的人如果不猛醒,前途不会美妙。如果想调适自我,把嫉妒变成竞争的动力,首先要把注意力调节到自身的优势和对方的劣势上。当你嫉妒别人时,总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深深地刺激了你,而你自己在这方面又恰恰处于劣势。这一差异正是产生嫉妒的刺激源。与此同时,你却忽略了自己在另一方面的优势。如果你能有意识的调节自己的注意中心。便会使原先失衡的心理获得一种新的平衡,这种平衡无疑会稳定你的情绪和情感。
其次,把嫉妒的心劲用到追赶别人上。这样形成你追我赶的风气,对个人和国家才有希望。
当人们受到他人嫉妒时,往往是憎恶对方的情绪上升,从而使人际交往受阻,如何消除这种心理呢?一个办法是让对方得到一种心理补偿,以减弱他的嫉妒感,如把一些出风头的机会让给对方去干。也许有人会问:这样岂不是助长了他想压倒一切的欲望吗?要知道,嫉妒的人想的就是一切都要占上风。第二个办法是把嫉妒引向正当手段的竞争,教给对方竞争的一些方法,让他有信心能超过别人。
克服嫉妒的心理
嫉妒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嫉妒心理常发生在一些与自己旗鼓相当、能够形成竞争的对手身上。
工作及社交中嫉妒心理往往发生在双方及多方,因此要注意自己的性格修养,尊重与乐于帮助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对手。
亨利的身体状况不大好,动辄失眠,心跳过速,40多岁正当年的男子汉却干不了多少力气活。到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也没有查出什么大毛病。时间长了,才发现亨利心理状态不正常,这源自于他对周围人的那种强烈的嫉妒心。这里且不分析他之所以“见不得别人比他强”的思想缘由,单就其结果针对亨利身体的伤害来讲,就足见嫉妒心理的严重危害性,难怪西方某国已将嫉妒与麻风病相提并论。
嫉妒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嫉妒心理常发生在一些与自己旗鼓相当、能够形成竞争的对手身上。比如:对方的一篇论文获奖,人们都过去称赞和表示祝贺,自己却木呆呆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由于心存芥蒂,事后便会就这篇论文,或就对方其他事情的“破绽”大大攻击一番。对方再如法炮制,以牙还牙。如此恶性循环,必然影响双方的事业发展和身心健康。
所以,要克服嫉妒心理首先要先想后果,认清其危害性。
其次,如果被嫉妒心理困扰,难以解脱,一定要控制自己,不做伤害对方的过激行为。然后不妨用转移的方法,将自己投入到一件既感兴趣又繁忙的事情中去。
工作及社交中嫉妒心理往往发生在双方及多方,因此要注意自己的性格修养,尊重与乐于帮助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对手。这样不但可以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而且可使自己免受或少受嫉妒的伤害。同时还可以取得事业的成功,又感受到生活的愉悦,何乐而不为呢?
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认为,引发妒嫉的条件主要有四个:各方面条件与自己相同或不如自己的人居于优位;自己所厌恶而轻视的人居于优位;与自己同性别的人居于优位;比自己更高明的人居于优位。但他又指出,由于“妒嫉心是在本人还未觉察时通过迅速无比的心理检查而产生的”,所以,这4个条件中任何一个若与下列否定条件重复,嫉妒将不再产生:(1)本人无意加以比较,或看破了情势,认为自己无法达到那么一个高度,或二者生活在不同层次的世界。(2)妒嫉的对象不在自己身边。(3)通过艰苦努力得到的结果。
根据产生妒嫉心理的这些基本条件和否定条件,我们完全有可能找到一些淡化妒嫉的有效办法。记住,淡化妒嫉也就是淡化优势,你不比别人强,别人嫉妒你什么?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虽然明摆着比别人强,但还要从感情上和大家走在一起,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强,这一下子,别人反倒不再妒嫉你,也会认为你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优位。为自己创造了好的工作环境呀!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介绍自己的优位时,强调外在因素以冲淡优位。你被派去单独办事,别人去没办成,而你却一下子办妥了。这时,你若开口闭口“我怎么怎么”,只能显出你比别人高一筹,聪明能干,在别人面前夸耀,实在是最笨的一种做法,以为大家没有眼睛,而招致妒嫉。如果你这么说:“我能办妥这件事,”是因为我卖力肯干,就容易让人觉得你处于优位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会妒嫉你的能干。但你要这么说:“我能办妥这件事,一方面是因为前面的同志去过了,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多亏了当地群众的大力帮助”,这就将办妥事的功劳归于“我”以外的外在因素“前面的同志和群众”中去了,从而使人产生“还没忘了我的苦劳,我要是有群众的大力帮助也能办妥”这样的藉以自慰的想法,心理上得到了暂时平衡。“我”在无形中便被淡化了优位。无悔暗言:其实你的功劳,领导和多数同事是看得很清楚的,不要以为这样说就会淡化了你的功劳。
以平常心化解嫉妒
嫉妒是一条毒蛇,使平庸者变得疯狂而残忍,在渐次增长的恶妒中无情地伤害别人并成为一种可怕的惯性,无辜者却被摧残得鲜血淋漓。
嫉妒比自卑和自高自大要可怕得多。它从心底一出发,就像一条毒蛇一样吐着红色信子,所及之处总使别人致伤致残,甚至致死,这种可怕的心理就是嫉妒。
某省的一偏远山区,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无论男女,出山的很少,婚姻结合也都是当地“自给自足”。某年山村分配来一城里的师范毕业生当教师。小伙子干净整洁的服饰、洒脱活泼的性格、渊博不凡的学识,像一条清亮的河流给沉闷的山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当然也像一朵艳丽的花招来山里的小姑娘围着他蜂飞蝶舞。可是,时间不长,小伙子竟遭杀害,凶手是当地几个“光棍”。审讯的时候,问他们为什么杀害这个年轻的教师。其回答竟令人瞠目结舌:山里的小姑娘都围着这个教师转,而瞧不起他们。多么简单、荒谬的杀人动机!不用过多思考,造成这一悲惨结果的罪魁祸首就是山里男人的嫉妒,在这个出色人物面前,他们想的不是向他学习,努力调整自己,改造自己向他看齐,与他公开合理的竞争,而是以恶毒的手段铲除对手,满足自己落后的私欲,令人可恨之余又觉得十分可悲。
嫉妒是一条毒蛇,使平庸者变得疯狂而残忍,在渐次增长的恶妒中无情地伤害别人并成为一种可怕的惯性,无辜者却被摧残得鲜血淋漓。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光彩有意义的?面对别人的辉煌时刻又该如何正视自己的平庸?在大千世界中,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当的定位。正确地确立自己在生活与事业中的位置,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嫉妒别人,以一颗平常之心善待别人也善待自己,哪怕是一份最平常的人生也自有它的珍贵!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富人区》。写的是他一次旅美的经历。文章是这样的:
在洛杉矶,一位美国朋友开车带我去富人区观光,到那儿一瞧,千姿百态的房子和庭院,幽雅、宁静、舒适,真好比人间天堂。我忽然有个问题问他:“你们看到富人住在这漂亮的房子里,会不会嫉妒?”我这美国朋友惊讶地看着我,说:“嫉妒他们?为什么?他们能住在这里,说明他们遇上了一个好机会。如果我将来也遇到好机会,我会比他们住得还好!”
这便是标准的“老美”式回答。他们很看重机会。
后来在日本,一位日本朋友说他要陪我看看不远处的富人区。日本人的富人区,小巧、幽静、精致,每座房子都像一个首饰盒,也挺美。我又想到上次问过美国朋友的那个问题,便问日本朋友:
“你们看到富人们住着这样漂亮的房子会嫉妒吗?”
这个日本朋友稍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会的。”继而他解释道:“如果一个日本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通常会主动接近,以便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再设法超过他。”
噢,日本人真厉害。我想。前不久,一位南方朋友来看我,闲谈之中说到他们城市发展很快,已经出现了国外那种“富人区”了。我饶有兴趣地打听其中的情况,据说有的院子里还有喷水池、车库,门口有保安,还养大狼狗。我无意中想到问过美国朋友和日本朋友的那个问题,便又问他:“有没有去富人区参观呢?”“有呀,常有人去看,但不能进去,在门口扒一扒头而已。”这位南方朋友说。
“心理反应怎么样?会不会嫉妒?”
“嫉妒?”他眉毛一扬,笑道:“何止嫉妒,恨不能把那小子宰了!”
我听了怔住。难道嫉妒真是中国人的专利?
瞧瞧,人的心理真是各具千秋,什么样的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这种心理也会随着人文环境的变迁和文化层次的提高而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和不同的色彩。
嫉妒多因虚荣起
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都严重阻碍了人生。不去比较,就会感到满足,也不会因为沾沾自喜而头脑膨胀。
英国哲学家斯宾诺莎说:“嫉妒是一种恨,这种恨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难感到快乐。”
巴尔扎克说:“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以恨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