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气温影响。在卵泡发育过程中,气温突然过高或过低,可能影响卵泡的继续发育而转变为囊肿。
【症状】
患卵泡囊肿时,因为分泌过量的雌激素,所以山羊的表现反常,尤其性欲特别旺盛。一般都是最初发情时间延长,抑制期和均衡期缩短,以后兴奋期更长,以致不断表现出发情症状。病羊愿意接受交配,但屡配不能受孕。
【诊断】
对卵泡囊肿的诊断,主要是根据发情期延长和强烈的发情行为。
有条件时,可采用腹腔镜检查。借助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卵巢上的囊肿卵泡比正常卵泡大,或为多数不能排卵的小泡,按压时感到泡壁厚而硬。
【预防】
1.正确饲养,适当运动,在配种季节更应特别重视。
日粮中含有足够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可以防止卵泡囊肿的发生。
2.对于正常发情的羊,及时进行交配或授精。
3.及时治疗生殖器官疾病。
【治疗】
1.改变日粮配合。应用合理配合的日粮,可使症状逐渐消失而获得痊愈。
2.注射适宜的激素。
(1)注射促排卵3号(LRH-A3)4~6毫克,可刺激垂体前叶同时释放LH和FSH,主要是依靠LH,促使卵泡囊肿黄体化,然后皮下或肌肉注射15甲基-前列腺素F2a1~2毫克,溶解黄体,即可恢复发情周期。
(2)肌肉或皮下注射促黄体素(LH)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1000国际单位,具有显著疗效。
LH可使囊肿卵泡发生黄体化,导致孕酮升高,有效地抑制GnRH的分泌,使FSH及LH的合成与分泌恢复平衡。
(3)肌肉注射孕酮5~10毫克,每日一次,连用5~7天,效果良好。孕酮的作用除了能抑制发情外,还可以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丘脑下部GnRH的分泌,内源性地使性兴奋及慕雄症状消失。
3.人工诱导泌乳。此法对乳用山羊是一种最为经济的办法。
(五)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在绵羊和山羊中都比牛少见得多。有时绵羊由于某种病原微生物传染而发生,可能成为显著的流行病。
【病因】
1.常发生于流产前后,尤其是传染病引起的流产(详见“流产”)。这种子宫内膜炎容易相互传染,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正常分娩的羊也难免受到感染。
2.分娩时期圈舍不清洁,或接产过程消毒不严,容易引起发病。
3.为阴道脱出、子宫脱出、胎衣不下及阴道炎等疾病的继发症。
【症状】
临床表现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情况。
急性:病羊体温升高,食欲减少,反刍停止,精神委靡。常从阴门流出污红色腥臭的排出物,阴门周围及尾部有干痂附着。由于炎性渗出物的刺激,同时可使阴道及前庭发炎。有时由于病羊努责而发生阴道不全脱出。
如为传染性子宫炎,则体温显著增高,病羊极度虚弱,泌乳停止,有时表现昏迷及血中毒现象,甚至造成死亡。
慢性:多由急性转变而来,食欲稍差,阴门排出少量卡他性或脓性渗出物,发情不规律或停止发情,不易受胎。
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有时可以变为子宫积水,造成长期不孕,但外表没有排出液,不易确诊,只能根据有子宫卡他性炎症的病史进行推测。
【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发生流产、难产、胎衣不下和子宫脱出等疾病。
2.预防和扑灭引起流产的传染性疾病。
3.加强产羔季节、助产过程的卫生消毒工作,防止子宫受到感染。
4.抓紧治疗子宫脱出、胎衣不下及阴道炎等疾病。
【治疗】
1.严格隔离病羊,不可与分娩的羊同群喂管。
2.加强护理。保持羊舍的温暖清洁,饲喂富于营养而带有轻泻性的饲料,经常供给清水。
3.抓紧治疗急性子宫内膜炎。全身注射青霉素或链霉素,防止转为慢性。
4.进行子宫冲洗及灌注。可用100~200毫升0.1%高锰酸钾溶液、1%~2%小苏打溶液、1%的盐水或含有0.05%的呋喃唑酮盐水冲洗子宫,每日1次或隔日1次。在子宫内有较多分泌物时,盐水浓度可提高到3%,以促进炎性产物的排出,防止吸收中毒,并可刺激子宫内膜产生前列腺素,有利于子宫机能的恢复。如果子宫颈口关闭很紧,不能冲洗,可给子宫颈涂以2%碘酒或肌肉注射乙酚5~8毫克,使它变得松弛。冲洗后灌注青霉素40万国际单位。
5.子宫内给予抗菌药。由于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非常复杂,且多为混合感染,宜先用抗菌范围广的药物,如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金霉素、呋喃类药物,每日2次。也可每日向子宫内注入5%~10%的呋喃唑酮混悬液10~20毫升。
6.激素疗法。可用PGF2a类似物,促进炎症产物的排出和子宫功能的恢复。在子宫内有积液时,可注射雌二醇2~4毫克,4~6小时后注射催产素10~20国际单位,促进炎症产物排出。配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六)绵羊传染性阴道炎绵羊传染性阴道炎出现于绵羊的交配期,引起绵羊不孕、流产,甚至死亡。公羊也可以感染。病的流行很快。
给养羊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病原】
病原是一种链球菌。细菌存在于阴道黏膜及阴蒂的皱襞内,随着阴道分泌物而排出;在用分泌物所作的涂片内,呈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抵抗力不强。
【传染途径】
通过自由交配传染。如能将种公羊与母羊分开管理,单独放牧,并在配种季节采用人工授精方法,即可防止本病的传播。
【症状】
病的潜伏期为2~3天。病初阴道和阴唇黏膜发红、肿胀,有黏液脓性分泌物。以后,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坏死,阴道壁的坏死层常累及深部组织。从阴道内排出黏液脓性液体,有时呈凝乳状,含有坏死组织脱落的碎片。
母羊的全身症状以病理过程为转移。初期焦急不安,站立时后腿分开,经常呈排尿姿势,定期出现里急后重,随着病理过程的进展,全身症状恶化,呼吸和脉搏加快,体温增高达41℃以上。
种公羊在病初表现无力、阳痿、频繁排尿、包皮黏膜和阴茎头肿胀,有病理性敏感及出血点。从包皮内排出血样分泌物,以后转变为黏液脓性,经过几天以后,包皮黏膜和阴茎发生坏死,以后坏死组织逐渐脱落。在此阶段,种公羊卧倒不起,呼吸困难,脉搏加快,体温增高达41.5℃~42℃。病羊食欲缺乏,反刍停止,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死亡。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细菌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预防】
1.在交配之前,对母羊及种公羊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对患有疑似传染性阴道炎的绵羊,禁止交配。
2.将种公羊与母羊分开管理,单独放牧。
3.采用人工授精方法配种。
【治疗】
治疗方法根据病情轻重而不同。
1.病的初期,用0.5%高锰酸钾溶液或1%雷佛奴尔温溶液洗涤,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溶液,每天3次,每次20万国际单位,继续治疗3~5天,一般可以痊愈。
2.当组织发生坏死时,应刮去坏死组织,用雷佛奴尔或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洗涤,并用青霉素和鱼肝油制成乳剂,每天涂布在生殖器官黏膜上,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每次20万国际单位,继续治疗10~15天。
(七)植物雌激素所致生殖系统疾病植物中含有雌激素类物质的问题早为人们所知,但在实践中受到注意的时间并不长。自1946年发现放牧地上的莓三叶能造成绵羊广泛的不孕不育,才开始引起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但在同一地区放牧的牛、马并不会因食莓三叶而患病。
【病因】
患病绵羊都是喂过大量莓三叶的,因为在莓三叶中含有一种雌激素类的物质。早在1952年就有人从莓三叶中分离出三羟异氢黄素酮,这种物质就是莓三叶中所含雌激素的有效成分。迄今所知影响绵羊生殖系统患病最严重的就是莓三叶。
从植物中取出的雌激素类物质的3个特性。
1.口服及注射都有效。
2.有耐热性,当加热到100℃时仍能保持活力。
3.有高度的抗酸性和抗碱性。
【症状】
莓三叶引起的生殖系统疾病有3种表现。
1.母羊不孕。用繁殖能力正常的公羊进行多次配种,都不能受孕。尸体剖检时,发现子宫内膜发生腺囊肿性增生。
2.难产。因为子宫乏力而发生母体难产。其典型特征是,临近分娩时没有外部症状,到期的胎儿发生死亡。在有些情况下,产出死羔。更常见的是,在产前多日胎儿发生死亡,但并不排出。
3.子宫脱出。常发生于产羔数月,甚至可见于未配种的青年羊。
公羊并无不正常现象,但去势公羊及未配种母羊常表现乳房胀大和泌乳。去势公羊某些副性腺可能发生组织变形。
随着莓三叶的长期饲喂,产生的繁殖障碍越来越多,到5岁大时,其产羔率可降至8%,难产率可高达40%,子宫脱出率可达10%。
【诊断】
怀疑某种饲料中的植物雌激素为发病原因时,可以测定其中植物雌激素的含量。方法是将提出的物质作成油脂溶液,混入馒头喂给未成熟的雌小鼠。把服后48小时能使小鼠子宫显著增大的量,定为一个小鼠单位(MU),测定结果用每千克干饲料中所含小鼠单位的数字来表示。
剖检被处理的小鼠时,见子宫腔中分泌物聚集,表层上皮脱落,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血,细胞增生,细胞核脱落、胀大而失去染色物质。
【防治】
1.不要大量或长期饲喂莓三叶。避免在雌激素植物较多的牧场上放牧。
2.对病羊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每次剂量为10~15毫克。
二、公羊不育症(一)隐睾病隐睾病又称睾丸停留或未下降睾丸。
无论山羊或绵羊,在出生后数日内,睾丸均应经腹股沟管降入阴囊中。假若有一个或两个睾丸停留于腹股沟管或腹腔而不下降,就称为隐睾病。这种现象山羊比绵羊多见。公羊隐睾病发生率约为0.5%,在长期近亲交配的羊群中,可能达到10%以上。
【病因】
1.具有遗传性。羊隐性基因与无角基因紧密连锁。其发生除与长期近亲交配或用无角公羊交配,也与母系有密切关系。
2.内分泌障碍。这方面的激素有3种。
(1)控制睾丸下降的唯一因子是睾酮。
(2)谬勒氏抑制因子启动,睾丸下降到腹股沟区,睾酮则使睾丸由腹股沟下降到阴囊。
(3)谬勒氏抑制因子先引起谬勒氏管退化,允许睾酮和其他激素调节睾丸的下降。如果在胎儿期或出生后丘脑下部-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缺乏LH,则睾酮水平偏低而雌激素水平升高,便造成睾丸和附性器官发育受阻,以及睾丸索状带萎缩,而发生隐睾病。
3.可能5a-还原酶的活性和双氢睾酮(DHT)含量不足。在雄鼠实验中发现,于小鼠出生后睾丸下降前,睾丸内的5a-还原酶活性和DHT含量均显著升高。注射DHT能诱导睾丸下降,而注射睾酮无效;注射雌三醇能抑制睾丸下降,经注射DHT后可获得逆转。
【症状】
公羊的一侧或两侧缺乏睾丸,阴囊小。单侧隐睾羊,在阴囊内可触摸到一个睾丸,其大小和质地均正常。双侧隐睾羊,由于其睾丸均处于腹腔或股沟管,长期受到高温影响,导致生精上皮变性,不能产生精子,终致无精症,失去生育能力,但患羊一般性欲正常或稍差。即使偶尔能够生育,其后代也往往成为隐睾,不能繁殖。
【诊断】
一般通过阴囊触诊即可做出诊断。
如要与去势公羊进行鉴别诊断,可以注射hCG,测定注射前后的睾酮和雌激素水平,由注射后隐睾羊的睾酮和雌激素水平升高而去势羊无反应,可以做出判定。因隐睾公羊一般能正常产生睾酮和雌激素。
【防治】
为了防止公羊发生隐睾,应坚决施行去势;不要将隐睾公羊及其后代留作种用,并及早淘汰生产隐睾后代较多的公羊和母羊。对用于肥育的隐睾公羊,可以从腹腔内摘除其隐睾。
(二)绵羊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只见于绵羊,是以精索内静脉发生球囊状扩张和形成血栓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一侧或两侧精索。
本病可发生于所有品种的公羊,5~7岁较1~4岁者发病率高。1岁的公羊罕见。由致病因素引起疾病需经1年以上的时间。虽然精索静脉曲张不影响精液质量,但是会影响病羊走动、放牧、饮水和交配,最终可导致继发症而死亡。
【病因】
本病的特有病因尚未确定,根据推测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由于蔓状丛最靠近身体,精索内静脉柔弱而管腔内静脉压增高。
2.小动脉小静脉的连接发生短路。
3.精索静脉近躯体部位瓣膜缺损,显著地增加了静脉血压。
4.静脉管壁先天性柔弱,可能是造成这种状态的重要因素。
严重的精索静脉曲张可使公羊食欲减退,营养不良,最终因继发肺炎等疾病而死亡,或因治疗无望而淘汰。
【症状】
病羊的精索静脉曲张在初期阶段较小时,无明显症状,但到中等程度和较大时,特别是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常引起严重的疼痛和机能障碍,在此情况下,患羊行动缓慢或不愿走动,站立时两后肢向前而外展,弓背吸腹。常落于群后,无交配欲。但精液质量良好,体温正常。触摸阴囊引起疼痛,精索有坚实的结节状肿块。
病程可持续1~3年或更久。
【剖检】
精索静脉曲张处在蔓状丛的直上方,可能是单侧性的,也可以是两侧性的。左右侧发病率均等,由小结节到7厘米×15厘米的大肿块。精索内静脉呈现卷旋、坚实、黯黑、分叶状、粘连的局限肿块。切面显露出层状血栓,两卷旋间有纤维性粘连和紫色血液。睾丸和附睾可能有充血和轻度水肿。
病理组织学上,受侵犯的静脉扩张,静脉壁很薄。含有大量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的纤维板层形成的血栓,占据血管腔的绝大部分。蔓状丛血窦中常有血栓形成。
【诊断】
可根据临床检查诊断精索静脉曲张,常规的和系统的阴囊触诊,可查出精索内有不同大小、坚实而分叶的肿块;结合剖检时发现的典型病变可作出确诊。
鉴别诊断需考虑脓肿和肿瘤,但精索内这两种病变罕见。脓肿是一个柔软、弥散、不分叶的肿块,可引起白细胞增多症。肿瘤可能是转移而来,弥散而不分叶。
【防治】
尚无合理的防治方案。因为患精索静脉曲张的倾向可能有遗传性,因此应借常规体检,检出患羊,予以淘汰。
(三)睾丸炎【病因】
1.由于互相抵斗或意外损伤。配种季节内如果多数公羊同圈,容易发生睾丸炎。
2.经常舍饲。有时因为缺乏运动或营养好而发生自淫,会引起睾丸、阴茎、鞘膜等部分的严重疾患。
3.因为放线菌病或其他传染病引起。公山羊常因为患布鲁氏菌病而发生睾丸炎。有时全身感染性疾病(结核病、沙门氏菌病)可通过血行感染而引起睾丸炎。
4.有时可因交配过度而引起。
【症状】
睾丸肿胀发亮,热而疼痛,触诊时很不安静,甚至用蹄踢人。由病羊交配所生的后代,通常发育不良。
【预防】
1.建立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营养适当,不要使公羊交配过度,尤其要保证足够的运动。
2.对布鲁氏菌病定期检疫,并采取检疫规定中的相应措施。
【治疗】
首先应使患羊保持安静,加强护理,供给足量饮水。
治疗方法根据炎症轻重不同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