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富人自己当年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来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但他靠着白手起家成就了一番事业,通过牺牲自己个人的舒适生活为孩子留下了一大笔产业。
但临终时,他忏悔道:“在他们的教育和职业训练方面,我花费的心血太少了,他们从来不知道缺钱花是什么滋味。本来,再没有人能像我的儿子们这样有条件成为正直而受人尊敬的人,但是结果又怎样呢?一个是医生,可是没有病人找他看病;一个是律师,可是没有一个客户;第三个经商,可是从来不到自己的账房去看看经营情况如何。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要兢兢业业,要节俭,要积极上进,但是他们把我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他们这样回答?‘没必要,爸爸,我们永远不会缺钱。你赚的钱足够我们几个花的了。’”
这个富人的话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兢兢业业地工作,你才会拥有灿烂辉煌的幸福生活。
有这样一个人,患上了一般人所说的“健忘症”。无论做什么事总是心不在焉,而且有的时候还记不住任何事情。他谈起他是如何克服了这一障碍的。
他说:“我一直在一家大工厂担任一个部门的经理,都快十年了。起初工作给我一种轻松的感觉,但随着公司的扩大,业务迅速增加,我也就增加了额外的责任。在我手下的那几位年轻人都有出类拔萃的工作业绩和不寻常的精力与能力,他们都有一种要取代我位置的企图。”
“你想啊,像我这种大龄人都希望能过上一个舒适的生活,再加上我在公司已做很长一段时间的业务了,也是一个元老级别的人物了。因此,我放松了自己,觉得我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工作,安心地在公司呆下去。”
“大约两年前,我开始注意到,我勤奋工作的能力已经衰退了,工作常常变的令我心烦气燥,忘记处理一些信件。结果,信件堆积如山,各种报告也被我积压下来,使我和我的部属都大感不便。我虽然坐在办公桌前,但脑中却不能集中精神工作。”
“其他的情形也都显示出我不能把心思全部放在工作上,有一次我甚至还忘了参加公司一个重要的会议。”
“我开始思索如何才能改变这种不能专注的状况。于是,公司给我放了一个星期的假,要我修整一下自己,希望把这种情形好好想一想。我去了一处偏远山区的度假别墅,在那儿严肃而认真的反省了好几天,我才知道原来自己缺乏了勤奋工作的力量,所以使我在办公室的身体及心理活动变得散漫无目的。我在满意地诊断出我的毛病之后,就寻求补救之道。我要培养出一套全新的工作习惯。”
“我写下一天的工作计划。首先处理早上的信件,然后召集部属开会,处理各项工作。每天下班之前,先把办公桌收拾干净,然后再离开办公室。”
“假期完毕后,我回去上班,立即把我的新工作计划付诸实施。我每天以同样的兴趣从事相同的工作。当我发现我的思想又开始想到别处时,我立刻把它叫了回来。”
“后来,我发现,我的新方法又使我找回了原来勤奋自信的我,我又一次成功了。”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看到一位老农正坐在树桩上抽烟,于是他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老农回答说:“上一次我要砍树的时候,风雨大作,结果,那些树没让我费力就倒了。”
“您真幸运!”
“你可说对了。还有一次,在暴风雨中闪电把我准备要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现在您准备做什么?”
“所以这次我准备等一场地震帮我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这就是懒惰者,他们缺少的是行动,他们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其实,幸运只给勤奋者,等待只会浪费时间,等不来幸运。懒惰就是否定自己。把自己的生命,一点点地浪费。懒惰作为一种浪费,浪费的是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生命。青年时期,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时勤奋一些将来定会受益无穷。相反,若懒惰一些,后患也将无穷。一个成功的人,是不会有任何机会让懒惰得逞的。
在整个宇宙中,除了人以外没有其他游手好闲的东西,所有的事情都在根据自身的规律永不休止地运行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法则就是勤奋工作,”工作使有机的事物缓慢而有条不紊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生命只有不断前进,这就是自然的法则,任何地方一旦停止活动,就一定会后退。你一旦不再使用自己身体某个部分的器官,它们就开始衰退。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走向成功,都想在成功中领略人生的辉煌。而成功又不是轻易予人的。但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却是成功者云集,并且不断有新的成功者走向社会,这里就是北大。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辛勤耕耘的劳作,有着对生命价值的不懈追求。在这里,有一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学习精神,有一群把自己融入工作、学习之中,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成功之花的人。不用说,这样的地方,当然是成功生长的地方。青年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多一点恒心和毅力。
坚强的毅力可以帮你度过难关,坚韧的意志可以让你经受住磨练。成功之路从不平坦,在挫折中站起,在废墟中重建,只要心不死,志不灭,你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铮铮硬汉。
再坚持一下,浅尝辄止会与光明未来无缘
每一个成功都来之不易,每一项成就都要付出艰辛。对于有志于成大事者而言,不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多大的打击,他都不会放弃最后的努力,因为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实业家哈默踏上了利比亚的土地。利比亚国王伊德里斯一世在王宫的宴会上对哈默说:“真主派您来到利比亚。”这句话表示了这位胡子全白的西奴西部落领袖对哈默的尊重与敬佩。
哈默到了利比亚才发觉,除了美国为维持其轰炸机基地而支付的费用外,利比亚几乎无其他外来财政资助。在早年意大利占领期间,墨索里尼为寻找石油花费了千万美元而一无所获。埃索石油公司也花费了数百万美元,打了好几口井仍不出一点油,只好打道回府。另外还有壳牌公司,耗资5000万美元打出的全是废井,法国公司也好不到哪去。只是当埃索公司准备撤离时才打出了一口油井,又重新唤起人们对利比亚这块土地的兴趣,认为这里是一块聚宝盆。
哈默到达利比亚时,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出租地大多是原先某些公司所放弃的地域。根据利比亚法律,各国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其租得的地域,如开不出油,就须将部分租借地归还利比亚政府。
谈判开始后,来自9个国家的40多个公司参加了投标。这些公司大致分为三类公司:一类是财大气粗的国际性大石油公司,像埃索、美孚、壳牌等;第二类是像哈默这样的西方石油公司,它们的规模较小,但具有行业经验,利比亚也希望其参与竞争;第三类是一些投机性的转包公司,希望得标后再转手卖出,以从中渔利。
尽管哈默同伊德里斯国王有着良好私人关系,但公司的实力是有限的。哈默与匆匆赶来的董事们分析了第二轮竞争的形势,在四块租借地上投了标。等到开标时,哈默得到了其中的两块。一块是被壳牌等几家公司组成的“沙漠绿洲”财团认为无望出油而放弃的;另一块是莫尔比石油公司耗资百万美元探出净是干井而匆匆撤走的地块。
哈默对得标的两块地并不很满意。但他还是下了大本钱,立即开始打井。刚开始,公司在第一块租借地打的头三口井滴油不见。西方石油公司第二大股东里德坚持要撤出利比亚,说:“这里不是我们这样的小公司应该来的地方,已扔了500万美元,还能扔得起多少?”这是一番经验之谈,小公司不可能花大本钱开采这种没有几分把握的地块。但是哈默的第六感觉却促使他坚持在这里打下去,他认为不应该放弃最后的努力。
几周后,在几家优柔寡断的大石油公司放弃的地块上,西方石油公司钻出了石油,而且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含硫量极低,每天可产10万桶原油。更重要的是,这个奥吉拉油田在苏伊士运河以西,产出的石油通过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不到10天就可以运抵石油奇缺的欧洲国家。而大量的阿拉伯石油在苏伊士运河不通时,只有被迫绕道好望角,历时两个月才能运抵欧洲。与此同时,哈默的好运气又在第二块租借地上出现了。西方石油公司利用新的地震勘探技术,仅耗资100万美元就打到了一口珊瑚礁油藏,不用油泵,石油也会无休止地喷涌而出。不久又打出了第二个日产7.3万桶原油的珊瑚礁油藏。
至此为止,哈默这个规模不大的西方石油公司竟成了利比亚最大油田的主人。他得到了比奇特尔公司的支持,着手进行一项耗资1.5亿美元的油田开发计划,要铺设一条巨大的输油管道,全长130英里,日输送原油100万桶。这条管道将成为利比亚境内最大的输油管。
哈默这种“追求目标,不放弃最后努力”的执着精神,是每个创业者都应该学习的。浅尝辄止、遇见困难就退是创业的大忌,也是人生失败的致命原因。
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俊怀,就有一种愈挫愈坚的精神。
1983年底郑俊怀被任命为********市回民奶食品总厂的厂长,那时候谁见了这个厂谁头疼。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混乱,所有这些条件只有一个征兆,那就是濒临倒闭。可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郑俊怀对此没有丝毫的顾忌,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全厂职工的支持,不怕食品厂不旧貌换新颜。
上任伊始,郑俊怀先为企业制定了各项制度,这使企业很快就走上了正轨。接着,他把生产新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突破口。为了确保新产品在春节期间上市,到了腊月二十八,郑俊怀和工人们都不休息。经过多次试验,他们的新产品——一毛钱一支的奶油冰棍终于面市了。可是在市场上,这种新产品却不受人们喜欢。首次开发的新产品以失败而告终,人们对他的信任也遭到了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职工们的情绪非常低落,没想到自己的心血就这样白白花费了。有些工人甚至心灰意懒,什么事都不想做,郑俊怀却好像没发生什么事似的,他抚慰职工们说:“这算什么,我们要做的是大事,做大事就不能向困难低头。自古以来,哪个做成大事的人没有经历过失败。”鼓舞工人们重新振作起来。与此同时,他也在寻找着失败的原因。后来他找到了原因所在: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开发出新的高质量的乳制品,而不是一毛钱一支的奶油冰棍。
1984年的正月十五,别人都沉浸在元宵节欢乐的氛围中,郑俊怀却独自一人到上海考察冷饮市场和生产设备。在那里他看上了一种生产雪糕的设备,但是这种设备非常抢手,即使付现款也得等1年才能提货。况且当时的回民奶食品总厂根本就没有钱,这个难题摆在了郑俊怀面前。郑俊怀马上返回呼市向银行要求贷款,可是回民奶食品总厂是个小厂,又面临亏损,企业信誉不高,银行拒绝贷款。
面临艰难处境,郑俊怀劲头儿十足,他每天都在银行里死缠硬磨,就这样坚持了1个多月,他这种“得不到贷款誓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一位农行领导,才贷到了10万元资金。贷到款后,郑俊怀马上派了两位厂领导去上海。这两位厂领导走之前对郑俊怀说:“我们一定尽力把设备买回来。”郑俊怀生气地说:“把‘尽力’那两个字去掉,你们一定要把设备买回来。”两位厂领导犯了难,说:“人家要是不卖呢?”郑俊怀说:“我怎么把款贷出来的,你们就能怎么把设备买回来。”两位厂领导茅塞顿开,到了上海后不辞劳苦,一遍一遍地找厂家,厂长终于被两位领导的诚意打动了,把设备卖给了他们。
困境和挫折不能打消企业家的信念,在企业家的眼中,困境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而必须吞下的一剂良药。
设备到达厂里后,郑俊怀为了抢时间不分昼夜地与工人们一起工作,并肩作战,不到一个月,设备就安装完毕,靠这套日产雪糕10万支的设备,回民奶食品总厂当年的利润达到了10万元。就是这10万元利润,鼓舞了职工们的信心,使郑俊怀的企业向着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困境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品质,如果一个人敢于直面困境,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他或迟或早,总会成功。如果一个人被困难吓倒,灰心丧气,无所作为,那么即使困境局面消除,他也不会走出失败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