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散文家苏洵的儿子。嘉佑年间中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来他因为作诗讥讽朝政而被贬到黄州。哲宗时,苏轼在朝中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被一贬再贬至海南。徽宗登基后大赦天下,苏轼得以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与父父亲苏和弟弟苏辙,被人合称为“三苏”。
在词的创作上,苏轼突破了柳永以来“词必香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开拓了道路。在内容方方面,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他不仅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苏轼的气势词豪迈,笔力劲拔,格调大都雄健顿挫、激昂排宕。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气势雄浑,境界开阔,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这对于原来只适宜于用红牙拍板、女儿歌喉的传统词作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
苏轼不仅以词著称,在诗和散文方面也有极高的成就,他的创作被认为是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