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v
我还在学习如何当CEO,我19岁创立Facebook时,什么也不懂,后来搬到加州,运气好遇到了一些人帮忙。但是一路上,该犯的错,我差不多也都犯过。如果未来的5年还会像过去5年这么刺激的话,我们一定会遇上许多困难的决策,我必须花很多时间好好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
背景:
Facebook初创时,扎克伯格还是个崇尚技术、满怀雄心与激情的极客。然而管理经验的缺乏使Facebook的经营看上去一团糟。有时候,只是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们会开半天的会议。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经营成本。随着Facebook一天天壮大、用户越来越多,扎克伯格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得不向一名管理者转变,以使Facebook走上正规化的发展道路。
为了弥补在经营方面经验的缺乏,扎克伯格不断“拜师学艺”。据其一位好友表示:“他像海绵一样善于学习。他提问的比例远远超过一般人。他总是在不停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刚到硅谷时,扎克伯格只要有机会,就会请人帮他引见那些经验丰富的CEO们,这其中包括英特尔公司的保罗·奥特里尼、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他希望从他们那里学到一些如何经营好一家企业的宝贵经验。
此外,扎克伯格还不时向乔布斯寻求建议。两人关系可谓非常密切,常常相约下午一同在硅谷散步。扎克伯格从苹果的设计中获得许多新灵感,并仿照Macworld的形式每年召开“F8开发者大会”。甚至在招聘时,扎克伯格也模仿乔布斯。当Facebook在帕洛阿尔托建立公司总部之后,扎克伯格就常常在散步时做出招聘某些高管的决定。
在一系列融资过程中,扎克伯格经常接触到企业界、投资界的精英人物。从他们的身上,他学到了许多金融投资方面的精髓,而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了扎克伯格的合伙人。
在此之中,《华盛顿邮报》的首席执行官丹·格雷厄姆就是扎克伯格的导师。2005年初,在哈佛大学同学的引见下,扎克伯格拜访了格雷厄姆,并与他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扎克伯格在《华盛顿邮报》待了四天,以此来了解一位首席执行官是如何处理具体事务的。当时,扎克伯格被《华盛顿邮报》与硅谷科技公司之间的不同深深震撼:“我对于这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感到惊讶,他们更关注长期发展,专注品牌。”
在之后的四年里,扎克伯格一直追随着格雷厄姆,参加他的会议以及面向分析师的介绍,从中了解格雷厄姆是如何运营一家大公司的。格雷厄姆的远见和智慧吸引着扎克伯格,2009年,扎克伯格还邀请格雷厄姆加入Facebook的董事会。
他后来在Facebook建立的“双轨制”股权结构,就是受《华盛顿邮报》股权结构的启发。这使得他在Facebook上市之后,虽然只持有小部分的股份,投票权却超过了一半。
在与安德森的合作中,扎克伯格同样受益匪浅。扎克伯格曾表示:“他成了我的咨询顾问。对于管理和技术,他都有深刻见解,而且帮我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在安德森的帮助下,扎克伯格建立了最初的行政、销售和广告团队,使得Facebook具备了一家大公司的雏形。
这一点,在桑德伯格这里也得到了证实:“安德森不仅经历过互联网的繁荣和衰退,而且有创办网景的特殊经历,他非常懂得如何对付一个更大、更强的竞争对手。这对Facebook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帕克也是扎克伯格很重要的管理导师。除了在公司控制权上指导扎克伯格以外,帕克在Facebook还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帮助扎克伯格招聘了大量的早期员工。Facebook首任销售主管凯文·科尔兰和Facebook的首席设计师阿隆·希提格,这些精英都是在帕克的主持下进入公司的。帕克还主导了Facebook最初的几轮融资,这些都为扎克伯格提供了生动的学习教材。
为了学习管理技巧,扎克伯格利用工作闲暇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其中包括彼得·德鲁克等管理大师的著作。
经过数年历练,扎克伯格表现得愈加成熟自信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扎克伯格表示,经营Facebook这八年来,最让他受益匪浅的是学到了如何管理团队以及如何鼓励员工。他说:“我们如今能够很好地判断出,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作,哪类人更能够胜任。在我们从一个拥有50到100人左右的企业逐渐成长到如今这个规模的过程中,这方面的经验是我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点评:
风险投资家本·霍洛维茨曾说过一句话:“首席执行官是后天养成的,而不是天生的。”
作为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的水平已日臻精熟,这是他潜心努力的结果。为了帮助自己的学习,他甚至组建了一个精锐的顾问团队,其中包括当今最优秀的企业家、投资者和高管。从这些人身上,他汲取到了大量的精华。于是,他一步步成长为一位卓越的领袖。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没人知道所有的答案,即使聪明如扎克伯格者,亦不例外。更何况我们凡夫俗子?
不过,对于一个潜心学习的人来说,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有其可学之处。随时随地保持学习的心态,我们才能日有所长,终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