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的高潮,也是剧本里最精彩的一场,就是第四幕第一场“法庭”场景。在这一场里双方斗争十分剧烈,矛盾极为尖锐,剧情极为紧张,全场戏紧紧围绕合同里的“一磅肉”进行着。上半场夏洛克气焰嚣张,咄咄逼人,鲍西娅一上场,立即扭转了局面,鲍西娅冷静沉着,不露锋芒,甚至采取“欲擒故纵”的办法,造成假相,使夏洛克愈加得意。正当夏洛克准备动手割安东尼奥心口的肉时,她突然一个“且慢”,然后便说根据契约,夏洛克只能割肉,不能滴血,如若违反,便要受法律严惩,一下子扭转了局势。鲍西娅不是靠自己法官的威势来取胜的,而是靠博学机智,她精通威尼斯法律,引经据典,处处以法律为根据,使得夏洛克节节败退,最后完全失败。读者阅读此剧时,请特别认真读“法庭”一场。
《亨利四世》上、下篇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历史剧。它由两个剧本合成,上、下篇各为一剧。但由于二者都是写亨利四世宫廷纷争的,互相间又有连贯性。我国青年读者如果对英国历史不熟,读此剧时可能有一些困难;为了帮助读者阅读此剧,拟简单谈点有关的历史。
历史上的亨利四世,名叫亨利·波林勃洛克(1366—1413,在位期为1399—1413)。他是英王爱德华三世之孙,亦即爱德华三世的幼子约翰·刚特(兰开斯特公爵)之子。英国十四至十五世纪时,充满了王室纷争,战乱频仍。封建王室家族勾心斗角,互相残杀,争权夺利,无所不用其极。爱德华三世逝世后,王位传给他的孙子理查二世(1366—1400,在位期为1377—1399),当时这个新国王才十一岁。理查二世是我们现在谈的亨利四世的堂兄,亨利四世于一三九九年在一些贵族支持下,废黜了理查,自立为王,并把理查投入监狱,次年(1400)又派人在监牢里害死了理查。亨利四世在位时,由于理查被他篡位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一些贵族不服他,并掀起了叛乱。整个《亨利四世》都是写贵族叛乱及平叛经过的。剧本的上篇(为方便计,以下简称《上篇》)主要是写潘西父子的叛乱,《下篇》则是写斯克罗普大主教、毛勃雷勋爵和海司丁斯勋爵的叛乱的。两个剧本的重要历史人物及事件大体上是根据历史事实写的,但是像福斯特夫这样的喜剧人物以及一些次要情节则是莎翁创造的。
如上所述,《上篇》写的是潘西父子的叛乱。故事情节大致是:波林勃洛克成为英国国王亨利四世后,遇到了一个严重问题,即一些贵族对他的不满。波林勃洛克之所以能登上国王宝座,是靠臣民们的帮助。即位后他想讨好一下各阶层人民,在政治上有一些改革,这就必须和封建贵族发生冲突。除此以外,亨利四世内心还有一个苦恼,即前任国王理查二世之死和他有关,贵族们对此也有看法,他得想办法消除隐患,而这是不容易的。最初,是威尔士贵族奥温·葛兰道厄的叛乱,他领兵侵犯英格兰的边界,英格兰方面由爱德蒙·摩提默爵士率兵抵抗。不料英军大败,被杀死的有一千多人,连摩提默本人也被俘。接着,另一个苏格兰贵族道格拉斯伯爵阿契包尔德也入侵英格兰,被年轻的亨利·潘西(绰号为霍茨波)带兵打得一败涂地。霍茨波俘获了五百人,其中有好几个苏格兰贵族。根据当时风俗,战俘可以在缴纳赎金后释放,因此,靠这五百俘虏将能获取一笔十分可观的赎金。亨利四世是国王,乃下令要霍茨波交出战俘。霍茨波说除了个别俘虏外,其余一律拒绝。国王乃召见霍茨波和他父亲诺森伯兰、他叔父华斯特,甚至温莎,质问他们。霍茨波则对国王说,他决不交出战俘,除非国王备款派人去苏格兰赎回霍茨波的妻舅摩提默。国王大为震怒,他说摩提默被俘后已与敌人葛兰道厄的女儿结婚,成了叛徒,“难道我们必须罄我们国库中的资财去赎回一个叛徒吗?”霍茨波说摩提默不是叛徒,他忠于英格兰,战斗中负伤被俘。二人争执不下,亨利四世愤而离去。霍茨波乃和自己父亲诺森伯兰及叔父华斯特一同商量对策,三人决定了一个妙计,即:霍茨波释放所有苏格兰战俘,不索取赎金,同时由霍茨波亲自去苏格兰邀请道格拉斯一同起兵反对亨利四世;诺森伯兰则去邀请约克大主教理查·斯克鲁普参加反对亨利的联盟。然后,上述这些人再联合威尔士的葛兰道厄和摩提默,有了这些力量,反亨利四世的联盟将有可能胜利。
亨利四世的长子也叫亨利,但一般人都称他为哈利或昵称哈尔。这位哈尔亲王后来即位成了亨利五世,励精图治,被莎士比亚认为是位难得的贤明君主(见《亨利五世》一剧)。但他在作王太子(英国称做“威尔士亲王”)时期,却完全是个游手好闲、只知吃喝玩乐终日鬼混的公子哥儿。他有一个好朋友约翰·福斯塔夫爵士。这位福斯塔夫是莎剧里最著名的一个喜剧人物,年纪很老,大腹便便,胖得没有办法,由于家道中落,是个破落绅士,穷得潦倒不堪。福斯塔夫为人流氓成性,整日花天酒地,狂饮大醉,又极爱吹牛,说谎。哈利亲王既喜欢与福斯塔夫厮混,又喜欢捉弄福斯塔夫,与他开玩笑。有一天晚上福斯塔夫竟带了三个人在路上抢劫旅客,抢了银钱财物后又被化了装的哈利亲王及其伙伴波因斯拦劫去了。事后,福斯塔夫大吹其牛,说有一百个人把他们四人围住,这一百人中有十二个和福斯塔夫一人短兵相接,“足足战了两个时辰”。说着说着,他把十二个人改为十六个人,最后又把十六个人增加成五十个人,说他一人奋战五十个强盗。实际上是亲王和波因斯一共只二人,一声呼喝,就把福斯塔夫等四人吓跑了。当然,他的牛皮当场被哈利亲王揭穿,使他狼狈已极。总之,福斯塔夫就是这样一个既是无赖又使自己成为众人笑柄的喜剧人物。而亲王则偏偏又整日与福斯塔夫这样的人为伍,出入下等酒馆,到处吃喝寻开心。亨利四世的一大心事便是王太子的不争气,但是,事实如此,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上面已说过,一些贵族正在发动叛乱。这个叛乱集团既得不到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其内部也貌合神离,严重地不团结。实际上叛乱集团的中坚力量就是潘西父子,而这父子二人又以儿子霍茨波最为坚决,父亲诺森伯兰瞻前顾后,主要考虑的是叛乱如失败时如何保全自己。其余诸人各怀鬼胎,又互相矛盾,更不用说了。
为了勘平叛乱,亨利四世决定御驾亲征。但他对王太子很不放心,乃召哈利亲王去谈话,诚恳地指出亲王的错误,哈利亲王也很沉痛,向父王保证用实际行动痛改前非,决心参加平叛战斗,与霍茨波决一雌雄。于是,哈利亲王便领兵向葛罗斯特郡进军,而且特别任命福斯塔夫也率领一支步兵。福斯塔夫专找有钱人儿子征来入伍,这些□袴子弟当然不愿当兵打仗,就送钱给福斯塔夫,福斯塔夫赚饱了钱,拿其中一部分去雇佣一些体弱多病根本不能打仗的人来顶替。所幸福斯塔夫带的队伍只寥寥数人,不可能影响大局。亨利亲王打得英勇顽强,异常出色,获得了全胜,平定了叛乱,而且亲自与霍茨波交锋,杀死了武艺高强但却有勇无谋的霍茨波。
亨利四世大获全胜。叛军头子霍茨波战死;道格拉斯被俘,亨利四世在太子哈利恳求下释放了他;而霍茨波的叔叔华斯特和另一叛乱分子凡农爵士则于被俘后彼处死。至于诺森伯兰(霍茨波的父亲)和约克大主教斯克鲁普这两个叛乱分子的下场如何,则是《下篇》的故事了。
《下篇》开始时,诺森伯兰伯爵还被蒙在鼓中,不知他儿子已战败身死的消息。相反地,有人听了谣言,来报告他国王受伤濒于死亡,霍茨波节节胜利,而且已杀死了哈利亲王等一系列假的消息。紧接着诺森伯兰的仆人毛顿面带惊慌,跑来报告了战争失败,诺森伯兰的公子霍茨波已战死,国王已派兵来攻打的真实消息。诺森伯兰一气之间,想立刻去报仇雪恨,毛顿对他说,约克大主教正在以被害死的国王理查二世的名义,把反叛变成正义,征集强大的军队开始行动,希望诺森伯兰冷静处理问题。只要诺森伯兰和约克大主教联合起来,是大有胜利希望的。诺森伯兰乃决定召集众人,商量自卫的复仇计划。另一方面,在约克大主教府邸,约克大主教、海司丁斯勋爵、毛勃雷勋爵和巴道夫勋爵这些叛乱贵族也在商量大事。他们也已征集了二万五千个士卒,但考虑到国王已有二万五千人马,如果没有诺森伯兰的支援,叛军能否支持下去,则不敢肯定。大主教很有信心,认为“民众已经厌倦于他们自己所选择的君王”(一幕三场),决定马上行动,公布叛军起兵的理由。
福斯塔夫既怕死,又过不惯战场的艰苦生活,他在索鲁斯伯雷战役后不久,便带着一个侍童溜回伦敦。他穷得口袋里只剩下七格罗二便士,走到街上正碰上王家法庭大法官。本来,大法官早已知道他在盖兹山上曾拦路抢劫过,应该查清这一案件,但因英国军队在索鲁斯伯雷打了胜仗,福斯增夫也参加了这一战役,就决定网开一面,不追究他此事。尽管如此,大法官还是警告了他,要他以后不要再惹是生非。福斯塔夫先是装聋,后来又千方百计想尽各种办法把话头岔开。好容易应付完大法官,不料又碰上野猪头酒店老板娘快嘴桂嫂告了他一状,说福斯塔夫欠了她一百马克钱不还,带了捕役来抓他。福斯塔夫故意耍赖,对捕役说:“滚开,奴才!”又对自己的伙伴巴道夫说,“替我割下那个恶棍(按:指来逮捕他的捕役)的头,把这个贱妇(按:指桂嫂)给我扔在水沟里。”(二幕一场)双方吵嚷,闹得不可开交,把大法官又惊动得回来了。大法官一问桂嫂,原来福斯塔夫不仅欠她钱不还,还答应过要跟她结婚,现在全部不承认了。福斯塔夫一看大法官在此,不敢过于放肆,就用花言巧语安慰桂嫂,结果那天晚上他又胜利了,和巴道夫、桂嫂等人一同痛痛快快地在野猪头酒店吃了一顿晚饭。
哈利亲王和他的酒肉朋友波因斯二人在伦敦街头听说福斯塔夫等人在酒店里,便与波因斯化装成酒保,来到野猪头酒店。无巧不成书,福斯塔夫正在和一个叫做桃儿的女人鬼混,而且二人正在谈论亲王。福斯塔夫把哈利亲王说得一钱不值,说亲王是个“浅薄无知的好小子,能当一个好伙房师傅,会做一手好面包”(二幕四场)。亲王把这些话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走上前来。最初,福斯塔夫还以为亲王真是酒保,对亲王说话很不客气,后来看见波因斯称化了装的亲王为“殿下”,才认出哈利亲王来。亲王质问福斯塔夫为什么背地侮辱亲王,福斯塔夫又是胡说八道,百般抵赖。亲王因公务在身,不敢再耽搁,即刻离去。这时,有人来催福斯塔夫快动身上前线去,就连福斯塔夫这样贪图安逸、酷爱酒色的人也不敢停留,匆匆走了。他和巴道夫一同到了葛罗斯特郡,找到治安法官夏禄先生和夏禄的表弟赛伦斯,请他们协助召募新兵。一共找到六个人,身体比较结实的霉老儿劳夫和小公牛彼得由于不愿去,行了贿,便落选了,福斯塔夫只选了六人中身体最差之四人,说他选壮丁,不看外表,只看“精神”。“就拿这个瘦猴儿来说吧,夏禄先生,他就不会被敌人当作目标,敌人再也瞄不准他,正像他们瞄不准一柄裁纸刀的刀刃一样。
(三慕二场283—286行)
叛军几个头子的情况都并不妙。诺森伯兰伯爵由于自己儿子霍茨波之死,十分伤心和悲观,经过他的妻子和儿媳的劝说,他竟找了个托词,逃到苏格兰去了。约克大主教以及同党毛勃雷、海司丁斯等人听到这一消息,受到沉重打击。正在此时,亨利四世派了自己的王子约翰和威斯摩兰伯爵统领了大军,和叛军相遇,提出要求,希望与叛军头目谈判。他们代表亨利四世向叛军方面保证,只要叛军头子提出正当申诉和要求,国王都可以既往不咎,并且采取措施满足他们,这样双方便可各自遣散军队,复归于好。约克大主教信任约翰王子的诺言,由海司丁斯向部下传达遣散士兵停止冲突的协议。不料大主教的军队遣散后,国王的军队却未遣散。海司丁斯回来向约克大主教报告说:
大人,我们的军队早已遣散了,像一群松了轭的小牛,他们向东西南北四散奔走,又像儿童放了学都纷纷回家或去运动场玩耍。
(四幕二场 102—105行)
无论是约克大主教或其他叛军首领,再也想不到约翰王子和威斯摩兰伯爵的“诺言”是骗他们的。威斯摩兰一听此消息,马上翻了脸说:
这是好消息,海司丁斯勋爵,
为了你叛国重罪,反贼,我逮捕你;
还有你,大主教阁下,你,毛勃雷勋爵,
都是叛逆要犯,我把你们一起逮捕。
(四幕二场106—109行)
叛军头目知道已经上当,质问对方说,这种作法既不公正又不光明正大。威斯摩兰反问说:“你们这一伙纠集起来是公正和光明正大的吗?”最后,约翰王子说:
你们轻率地举兵起事,
愚蠢地带兵至此又遣散他们。
敲起我们的战鼓,去追逐那些散兵游勇。
是上帝,不是我们,今天奠定了这一胜利。
来人,把这几个反贼押赴刑场,
那是叛逆者最后归宿的真正眠床。
(四幕二场118—123行)
亨利四世患了重病,病情日益严重。他心事重重,既内疚于自己当年用阴谋手段取得王位,又担心哈利亲王不争气,一旦继承王位,无力治理好国家。他在病榻上谆谆告诫亲王,要他警惕贵族们对王位的觊觎,最好用对外战争来转移贵族的注意力,使之无法在国内反对国王。哈利亲王保证一定谨遵父王教导,治好国家。后来,亨利四世终于病逝,哈利亲王即位,成为亨利五世。
亨利五世一做国王,即决心励精图治,搞好国家大事。大法官在亨利亲王(即哈利亲王)年轻时,曾把亲王投入监狱,别人都担心亲王记仇,一定会报复的。谁知亲王登上王位后,对大法官说希望他继续担任此职,主持公道,襄助自己处理好国政。另一方面,亨利五世作了国王,决心同自己过去的放荡生活决裂,福斯塔夫当然不懂这一点,见了新国王亨利五世还以为他是当年自己的酒友,说话十分放肆无礼,称国王为“我的甜蜜的孩子”,“我的心肝”,亨利五世的回答是:
我不认识你,老头儿。跪下祷告吧,
苍苍白发罩在一个弄人小丑的头上,多么糟糕!
我长久梦见这样一个人,
这样肠肥脑胀、这样年老及邪恶,
可现在我一觉醒来,就憎恶自己做过的梦。
(五幕五场51—55行)接着,亨利宣布放逐福斯塔夫,凡是国王所在之处十里内地方,不许他停留,倘敢妄越一步,一经发觉,立即处死。而大法官也同样严正执行法律,由于福斯塔夫欠夏禄一千镑钱不还,反而幻想还可以被召入官,大法官当即命令法警把福斯塔夫及其同伙投入监狱。《下篇》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