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情商自测
1 你每天都会花15~2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吗?
Yes()No()
2 家里遇到重要或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你会告诉孩子吗?
Yes()No()
3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乐观的人吗?
Yes()No()
4 你会在孩子面前谈论自己的失败和错误吗?
Yes()No()
5 你有一套明确的规则、制度来管教孩子吗?
Yes()No()
6 你经常教孩子如何放松心情来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吗?
Yes()No()
7 你家里会定期召开家庭大会吗?
Yes()No()
8 你是否花时间教孩子面对麻烦事,并用乐观的态度解决这些问题?
Yes()No()
9 当孩子不愿谈起他的“心事”或烦恼时,你能让他独处吗?
Yes()No()
10 你是否总是相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Yes()No()
11 如果孩子仅仅是因为一件小事撒谎,你会严格处理吗?
Yes()No()
12 你会花时间教孩子交友的技巧吗?
Yes()No()
13 当遇到疾病或失业、破产等沉重的问题,你会诚实地告诉孩子吗?
Yes()No()
14 当孩子遇到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你帮他一把吗?
Yes()No()
15 你是否严格要求孩子懂礼貌讲文明?
Yes()No()
16 当孩子抱怨某件事太难或总是失败时,你会继续鼓励他坚持到底吗?
Yes()No()
答案和解释
1.Yes.点评: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玩游戏或活动,不仅能增加亲子感情,还能帮助孩子提高自信。
2.No.点评: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父母不应让孩子回避家里的重要问题。孩子的适应能力其实比父母想象的要强得多,作为家中的一分子,他有权利知道发生的一切,这可以帮助他从小培养敢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3.Yes.点评:父母的心态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乐观的父母往往能养育出快乐的孩子,因为孩子乐观或悲观的性格,主要是靠耳闻目睹养成的。
4.Yes.点评:如果你回答是,那说明你是一个比较明智的父母,父母也会犯错,让孩子实事求是地看待最亲密的人,有助于他学会接受他人的优点和缺点。
5.Yes.点评: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家庭,都应该有一套明确的管教孩子的制度。因为,过度娇惯是导致儿童时期许多问题的原因,如逆反、任性等,这些不良品格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6.Yes.点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让他深呼吸,身体放松,这不仅有助于孩子应付当时遇到的问题,也让他养成遇事不慌张的好习惯。
7.Yes.点评:家庭会议不仅能适时地解决家庭矛盾,还能让孩子学到解决问题的技巧。
8.Yes.点评:乐观的处事态度,可以将许多大事轻松地化解为小事,更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9.Yes.点评:孩子也会遇到烦恼的事,他也需要独处的时间,让孩子安静几分钟,然后鼓励他把问题和自己的感觉说出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
10.Yes.点评:遇到困难不是逃避、消沉,而是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认识世界的主动方式,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
11.Yes.点评:诚实是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最基本的品质。
12.Yes.点评:孩子不是天生的交际家,当孩子表现出交友意愿,却又害羞、胆怯,不敢主动和小伙伴搭话时,父母应该先成为他的好朋友,随时教他与人相处的技巧。
13.Yes.点评:许多父母试图把孩子保护起来,使他们免受任何压力的侵扰。殊不知,这样做不仅使孩子失去面对问题的勇气,还会形成懦弱、消极、自闭的不良品质。
14.No.点评:不要小看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和小伙伴商量去吧,当他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后,会获得自信心,学会一项重要的社会技能。
15.Yes.点评:懂礼貌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这对孩子在学校和将来在社会上的成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6.Yes.点评:要想成就事业,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具备不怕失败仍坚持不懈的精神。
5、家庭教育中父母的20个坏榜样
做一对成功的父母并不容易,有责任的父母会极力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好榜样,可是有时,父母不想在孩子身上看到的行为,却不经意间发生在了自己身上,成了孩子的坏榜样。父母要特别注意下面的言行,同样的错误不要再犯了。
1.胡乱使用善意的欺骗
大街上孩子吵着要买玩具,几乎就要大哭起来,你想制止他,于是就连骗带吓说:“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来抓你了”、“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受到恐吓的孩子暂时停止了吵闹。
注意:这些善意的谎言看似非常管用,事后,孩子会发现自己上当了,以后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话了。
2.敷衍孩子,认为孩子的事都是小事
每天下班回到家里,有些父母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乖不乖啊?”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看电视或者翻看报纸,根本没有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注意: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正要认真的、兴奋地告诉父母今天发生的事时,却发现他们连头都没有抬一下,我们觉得很失望,其实父母只是随便问问而已吧。是的,父母这样的行为仿佛就是在告诉孩子,你其实并不关心他的答案,只是例行公事问一下。比起这个,赶快做饭,看看电视来得更重要。于是孩子只能得到“不错啊”“都可以”“随便你”这样的答案,于是,孩子从大人身上学会敷衍别人。
3.滥用权力,不懂得向孩子承认错误
当孩子为争夺玩具跟别的小朋友发生争吵,大人冲上去也不问孩子争吵的原因,罚孩子到房间里站着或是动手就打。几天后,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想:“子不教父之过,要给他点厉害看看。”,于是说服自己,此事不了了之。
注意:很多家长认为作为父母就是高高在上,不然怎么管教孩子,于是当孩子犯错就要严厉的惩罚,而对待自己就敷衍了事,拒不认错。这样孩子也会跟着你学,就是不承认错误。
4.遇到困难只懂得抱怨
家里热水器坏了,你请孩子的叔叔来帮忙修理。可是到了约定时间,叔叔却来了电话说有事来不了了。挂断电话后,对孩子和妻子抱怨:“叔叔太不守信用了,说不来就不来,以后再不找他帮忙了。”
注意:责备和抱怨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给孩子做了一个坏榜样: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大人没有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只懂得怨天尤人。以后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恐怕也是束手无策,一味责备和埋怨他人。
5.生活就是不停地忙碌
忙碌一天回到家,孩子马上黏过来,吵着要你给他讲故事、玩游戏,可你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上网看新闻,看报纸,整理房间。好不容易孩子等到你忙完了,刚要坐下讲故事,忽然电话又响了起来,一说就是半个小时。
注意:大人这样的行为让孩子认为父母的生活里好像工作或是做别的事情更重要,除了忙碌还是忙碌,没有其他任何娱乐,自己也不过是不重要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性格会变得内向,容易抑郁,不懂得用别的方法排解心里的不满。
6.总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
爸爸在修理电视机,5岁的孩子走过去看个究竟,还希望能够帮爸爸的忙,可是父亲勃然大怒:“你懂什么,不准乱动!走开走开。”
注意: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以为孩子什么也不会做,当孩子表现出兴趣时,家长却表现出对他的不信任。这样不仅会破坏亲子间的关系,还会让孩子得不到锻炼,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代劳。
7.撒谎的行为最要不得
舅舅家里出了大事,打电话来请你们过去帮忙,可是为了避免麻烦,你们告诉他孩子生病了,不能过去,让他们自己解决。
注意:为一件小事撒谎,父母觉得是不关痛痒的事,可是在一旁听着你说话的孩子却非常迷茫,明明自己没有生病,为什么妈妈要说我生病了?原来撒谎还有避免麻烦的好处,看来以后自己也可以经常撒谎,让自己可以轻易推脱责任。
8.过度的溺爱
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舍不得给自己买东西,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他要奥特曼、要芭比娃娃都照买不误,家里已经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但是想想只有一个孩子,不疼他疼谁呢?于是继续购买更多的玩具。也不知道提醒孩子要爱护玩具。
注意:这种过度的溺爱危害巨大,会使孩子任性、贪婪,只懂得索取,不懂付出。孩子永远不会理解父母的这片苦心,只会觉得这都是你们应该做的。
9.嫉妒他人的阴暗心理
吃饭时,当着孩子的面愤愤不平地告诉丈夫:“XX升职了,他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懂些电脑吗,肯定还走了后门。”
注意:不能勇于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只知道怨天尤人,光知道嫉妒,不知道反省,孩子以后就学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
10.不要总是拿孩子和同龄人作比较
经常对孩子说:“你看XX家的孩子多聪明,你一点也比不上他。”“大学生的孩子就是不一样,我们家孩子就没这个福气。”到底自己哪里做错了呢?为什么隔壁家的孩子永远比自己做得好?
注意:大人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而且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差,根本没有认真去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这样下去孩子会变得自卑,默默地和别人对比,总觉得自己不行,缺乏自信心。
11.碰运气,贪小便宜
和孩子去超市购物,埋单的时候收钱的营业员多找了十块钱,当场发现没有去归还,反而觉得碰了运气,沾沾自喜。
注意:孩子也马上学到了,只要别人没发现,就可以占一些小便宜,事后还觉得是自己运气好,而不会反省自己的行为。
12.夫妻双方向孩子埋怨对方的不是
夫妻又发生了争吵,大家心中都充满了对对方的不满,于是都对着孩子说:“爸爸/妈妈一点用也没有,你不要再理他。”孩子很矛盾,不知道听谁的好,索性躲到房间里,等待“战争”的平息。
注意:这样做让孩子学会了互相指责和怨恨,而不是沟通、了解,理智的解决矛盾。甚至在冲动的时候搞破坏,进行报复。
13.冷漠的家庭关系
当发现另一半有了外遇,而为了年幼的孩子只能选择容忍,心里想着只要他还回这个家就可以了,孩子还小,需要一个完整的家。
注意:父母一厢情愿营造出来的一个貌似完整的家,其实到处都充溢着不满和冷漠,并不能给孩子足够的温暖,这种冷漠的家庭关系,夫妻间的貌合神离,只会带给孩子对婚姻的不信任,对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怀疑。
14.把工作压力宣泄到孩子身上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本想休息一下,谁知道2岁的孩子不停地哭闹,于是终于忍不住对着孩子大吼:“哭什么哭!就知道哭!再哭我就打你!真是烦人。”
注意:一个懂得自尊自爱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和认可。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始终将孩子放到低自己一等的位置上,对孩子很粗暴,将不满的怨气随意撒到孩子身上,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他也可以这样做,不会忍耐,不会体谅人,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15.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夫妻吵架是常有的事,但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特别是当着幼小的孩子面前争吵甚至动手打架,事后又言归于好。
注意:夫妻的冷战、争吵时凶恶的神态、蛮横的语气语调、粗鲁的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给孩子提供了学习攻击性行为的好榜样。日后孩子在游戏时,就会有样学样,就对着洋娃娃骂,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对小伙伴说粗话、脏话。更可怕的是,会在他们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有可能对将来孩子的婚姻观、人生观产生消极影响。
16.宽容待人不是停在嘴巴上的事
和孩子外出购物,排队时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当你要求她到后面排队去。她对你的话置之不理,于是只能提高嗓门,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受惊的孩子在旁边哭起来。
注意:父母平时教导孩子要宽容待人,可是实际情况却是为了一些小事,就和别人发生冲突,孩子会觉得父母的做法非常可怕。甚至在以后的交往中,孩子也误以为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只能通过吵架甚至打架才是解决冲突的最好办法。
17.与老人争吵,不懂得孝敬老人
作为儿媳妇不是与婆婆和睦相处,孝敬老人,而是处处防着婆婆,从不带孩子去看望老人,还当着孩子的面咒骂老人,数落老人的不是。
注意:孩子看到的是一个尖酸刻薄的女人,而不是宅心仁厚的母亲,现在不为孩子树立孝敬老人的榜样,总有一天恶果会降临到你自己头上。
18.懒散、不讲卫生
单身生活的习惯延续到婚后,从不收拾房间,吃完的东西到处乱扔,只等妻子把家里的一切收拾好,不去帮忙,也懒得过问。
注意:要想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是最重要的榜样。孩子将这些不良习惯看在眼里,马上就会跟着学,甚至还会狡辩“爸爸也是这样,为什么我不可以”这样,孩子依赖性大,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别人。
19.小气、贪婪
帮亲戚买了一些进口水果,每一毛钱都算得清清楚楚,还要悄悄拿几个出来自己吃。以后亲戚再也没有让自己帮过忙,还反过来埋怨亲戚小气。
注意:斤斤计较、爱打小算盘,不是自己的东西也要拿,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后遇事待人也学得一毛不拔,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也非常吝啬,只懂得索取,不会付出。
20.说一套,做一套
在家里父母总是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但是在公共汽车上却假装没看到站在跟前的老人和孕妇,在禁止进入的草坪上睡觉。
注意: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将在孩子道德观养成阶段造成错误的引导,道理只是说给别人听的,而自己可以不遵守。孩子长大后也会变成一个非常虚伪的人。
6、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问题完美解决实例
Q疑问:为什么我的宝宝老爱发脾气?
原因
小宝宝爱发脾气通常有三个原因。一是当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如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父母制止,要他上床睡觉;想要的玩具父母却不给买,这些情况下宝宝经常会大哭大闹起来。第二,疲倦状态下或总是做不好某件事,比如想把积木搭得高高的,却总是倒塌,想弹一首曲子,却总是弹不好,这是孩子会因为懊恼、急躁导致发脾气。第三,受到父母忽视时,如父母总是不陪自己玩,用摔玩具、哭闹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聪明妈妈这样做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应该回顾刚才发生的事情,找出让宝宝“大爆发”的原因,然后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和心理特点来决定处理方法。
首先,家长自己必须保持冷静,切忌高声喊骂,甚至动怒打孩子,这样只会使争吵升级,孩子脾气会愈演愈烈。最好的方法就是耐下性子,从感情上安慰孩子。
第二,转移注意力法。当孩子因为得不到某件玩具大哭大闹的时候,父母最好马上抱他离开那件玩具,带他到附近飞公园荡秋千,到邻居家转转,到楼下看看路上的汽车,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玩具转移到别的东西上去,让他忘记刚才的不愉快。
第三,坚持原则。当孩子无故发脾气时,家长可以佯装离开,冷落他一下,让他尽情地哭闹,经历几次的情况,他就会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惹恼了大人,继续发脾气也是毫无意义的。
最后,向孩子讲道理。当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让他坐在床上或沙发上,直视他的眼睛,认真地告诉他,刚才他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这种及时的沟通,可以马上解决当前的问题,不至于把矛盾继续积累,否则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说不定还是会大哭大闹。
Q疑问:为什么我的宝宝不合群?
原因
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家庭环境不和谐。比如父母经常争吵、冷战,或者经常外出,疏于和孩子的交流。这样的家庭环境容易造成孩子产生“抑郁”心理,孩子既想和父母交流但是又害怕惹怒了大人,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内向、孤僻的性格。第二,孩子本身性格特点,有的孩子天生好动,精力旺盛,喜欢和小伙伴打闹、玩游戏,也有的孩子好静,喜欢自己独自玩耍,这是不同人的性格特点决定的。第三,养育方法不正确。如过分的溺爱,对孩子有求必应,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与同龄伙伴交往中不懂分享,逐渐演变成不合群的习惯;又或者是家长过分担心孩子的安全,害怕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禁止孩子与其他同伴交往,使孩子缺乏交流的环境,交际能力下降。
聪明妈妈这样做
家长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端正养育观念,有原则、讲方法地教育孩子。同时,了解孩子不愿意与想伙伴一起玩的原因。
Q疑问:小宝宝也有嫉妒心理?
原因
当孩子形成自我意识的时候,嫉妒就会随之产生。但是由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尚未成形,还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往往只是别人评价的简单再现。因此,当父母夸奖、亲近别的孩子,或是看到别的宝宝比自己的玩具多、比自己能干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嫉妒心理。
聪明妈妈这样做
教孩子换位思考。当父母亲近别的孩子时,宝宝总是表现得很生气,甚至会推开别的孩子,为了解除孩子的这种嫉妒心理,父母可以这样做,比如带孩子到别的亲戚家做客,事先可以告诉亲戚,当孩子到家的时候,多抱抱他,然后拿出孩子爱吃的糖果给他吃,让宝宝开心起来。等回家后,妈妈可以对宝宝进行引导,问他:“阿姨抱你,你是不是很开心?”并告诉他阿姨抱他是表示对他和爸爸、妈妈的欢迎,让大家开心起来,同样,妈妈亲近别的孩子,也是想让他开心。
改变孩子不合群的毛病,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多参加活动。一开始孩子不会主动去和其他孩子玩耍,这需要父母的帮助。如邀请邻居或是幼儿园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一开始可以是一对一的形式,事先应该为孩子准备好他们感兴趣的玩具,如搭积木、堆沙子、打水仗等。如果两个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发生矛盾,家长应该及时出面帮助他们解决,总之,这些都需要家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改变孩子。比如经常带孩子去参加各种聚会,同事、朋友、同学以及亲戚之间的聚会,可以的话都带上孩子一起去,让孩子多和陌生人接触,事先可以先和朋友打好招呼,主动和孩子讲话,给孩子喜欢吃的糖果等,消除他对陌生人的恐惧;还可以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开生日宴会,最好不要把生日过得太铺张,着重还是生日气氛,大家一起唱歌、互赠礼物等;每天傍晚带孩子出门散步,鼓励他和小区里的孩子玩耍,从由大人陪同到鼓励他自己出去玩耍。
最后,家长要做好孩子的交际榜样。热情、开朗,礼貌待人,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不合群的习惯。
提高孩子的自我认知水平。父母平时应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当父母表扬别的孩子时,也应该告诉孩子:“xx会跳舞,这是她的长处,但是你也有很多优点,你会自己穿衣服,会唱歌。妈妈表扬她是希望她能做得更好,上次你帮爸爸扫地,爸爸是不是也表扬你了啊?”让孩子感到他自己也有很多优点,同时明白不仅是他,别人也希望得到表扬,才能继续进步,做得更好。
Q疑问:为什么我的宝宝有攻击行为?
原因
有的宝宝动不动就喜欢咬人,摔东西,家长要弄清宝宝带攻击性心理的原因,不能盲目打骂。孩子出现攻击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一是家长经常通过暴力解决问题,孩子进行模仿。二是家长的不良引导,如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时,家长告诉孩子:“如果他还欺负你,你就打回他。”或是“他再打你,告诉爸爸,爸爸帮你去揍他。”三是,“自我中心”意识造成的攻击性行为,如孩子不懂得分享,会去抓、咬拿走自己玩具的小朋友。另外,还有不善于表达、不当的肢体动作造成的攻击行为等。
聪明妈妈这样做
解决所有的问题前,首先都应该找到问题的原因,家长要想消除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也应该对症下药。如宝宝为了得到心怡的玩具,打、咬别的孩子时,大人要及时出面调解,可以马上将孩子抱走,或将孩子带到隔壁的房间,冷静地看着孩子,也给他一点冷静思考的时间,等孩子平静下来后要勇于对孩子提出批评:“你是不是很想要那个玩具?但是不可以动手打人,打人是不对的,如果你很想要,可以让xx给你玩一下,或者是告诉妈妈,让妈妈和xx说也行。”一来,家长及时制止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让他知道打人是不能得到玩具的,同时,也让他知道,大人会帮助他,关心他,他不需要通过打人来实现愿望。最后,记得让孩子向别的小伙伴道歉,逐渐纠正他的攻击意识。
Q疑问:为什么我的宝宝总是很胆小?
原因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宝宝年龄越大反而害怕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其实,这与孩子的身体发育、机体所掌握的技能有很大关系。比如一个家庭条件较差、经常遭受父母打骂的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为人处世都表现得唯唯诺诺、胆小怕事;一个身高比较矮、瘦弱的孩子就不如身材高大、结实的孩子胆子大;还有一些孩子天生运动体统发育优秀,喜欢参加攀岩、游泳、滑轮等运动,而机体性能比较差的孩子,往往不敢参加这些运动项目。除了这些主观因素,父母的教育以及孩子的成长经历对他的胆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如过度溺爱,使得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不敢独处,害怕与陌生人接触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想象力和记忆力增强,孩子经常会把现实和想象混淆在一起,从而对莫名的事物产生恐惧感。
聪明妈妈这样做
理解了宝宝胆小的原因后,父母要根据孩子恐惧的原因对症下药。首先应该让孩子说出他心里的恐惧,了解他的真实想法,父母不应该抢在孩子前面对他说:“不要害怕,这有什么好怕的?”这样只能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安慰孩子,反而孩子觉得你一点也不了解他的感受。其次,提供给孩子充足的感情上支持。当孩子因为害怕躲到你的怀里时,家长要给予重视,孩子将你当做最信任的人,他希望你能安慰他、保护他,并且理解他,千万不要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甚至表现得不耐烦、嘲笑孩子,失去保护的孩子只能独自承担恐惧,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易受惊、易怒、易慌张的心理问题。第三,不要过度溺爱,让孩子多去尝试、多受挫折,比如有的家长带孩子外出游玩,不让孩子爬山,爬孩子摔下来,不让孩子去河边玩水,生怕孩子落水,觉得孩子只有老实呆着就是最安全的,时间一长,孩子开始害怕探索世界,不敢接触新事物,变得胆小怯弱。最后,还有一些小细节要提醒父母们,如不要给孩子讲鬼故事,不看暴力的书籍和电视;尽早和孩子分房睡,多增加给他独处的时间;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了解各种自然现象和规律;经常讲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Q疑问:为什么我的宝宝很贪心?
原因
有的孩子很大方,有的孩子却很“贪心”,比如手里抱着个大卡车还想去抢弟弟的机关枪,遇到喜欢吃的食物就吃个没完,出去上街答应只买一个玩具,最后还是吵着要这要那。这些都是孩子表现出来的“贪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喜好和强烈的个人意识,但是还不能控制种种“欲望”的忍耐力,于是就产生了贪心的毛病。当孩子被“想要”的念头缠住时,就会变得胡搅蛮缠,凭借一时冲动和“欲望”行事,完全不会考虑行为的后果,也不会听大人说的道理,如果此时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开始大哭大闹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和气愤,最后可能演变成一场“家庭战争”。
聪明妈妈这样做
弄清了孩子贪心的原因和不良结果,就要从小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处处提醒他,避免孩子从小养成贪心的坏毛病。首先应该教会孩子认识他应该遵守的“度”。当孩子拿到第一件玩具、吃第一个糖果前,就应该向他灌输“度”的概念,既和他认真地进行一个约定,如这次上街只能买一件玩具,吃晚饭只能吃一块饼干等,并在这之前不断地提醒他,“你只可以买一件玩具,要认真地挑,选最喜欢的那个。”“只能给你吃一块饼干,吃完就没有了,记住了吗?”让孩子时刻记住和大人的约定,刚开始时可能不奏效,父母不要放弃,当孩子第一次能遵守约定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并认可他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懂得自我克制,对身边的诱惑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一诺千金”的观念也会深深埋入心底。其次,耐心地和孩子讲理。他们总是会问“为什么不可以再买一个?”“为什么不给我吃?”这时需要父母巧妙的解答,比如“每天吃一个巧克力,牙好胃口好,最后变成了巧克力宝宝。”“把小汽车分一个给弟弟,这样就可以组成超级小车队,去哪里都不怕。”千万不能和宝宝对着干“不行就是不行!”这样宝宝只会觉得委屈、不服气,导致孩子继续与大人对着干。最后,坚持原则。当孩子胡搅蛮缠时,明确告诉他“不能买,你已经有一个了。”“已经吃了很多了,不能再吃了。”表明你的态度,不要因为一时的心软纵容孩子的任性,也可以让孩子成为懂道理、讲道理的人。
Q疑问:怎样才能让宝宝“大度”点?
原因
我们经常说人“小肚鸡肠”、一点气量也没有,而有些人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人总能宽宏大量,这就是人与人之间“肚量”的问题,小宝宝会不会也有“肚量”的问题呢?这是肯定的,从孩子自我意识萌生的那天起,孩子就有了“肚量”的问题。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对“你”、“我”已经能区分对待。因此,当和别的孩子在游戏、相处中发生冲突时,“我”的意识突显出来,占据主导,由于不了解“我”和“他人”相处的技巧,不懂得化解矛盾的方法,孩子表现得霸道、小气,不仅不承认自己犯了错,也不愿意原谅别的孩子。孩子自我意识太强,还容易在平时与人相处中发生各种摩擦,比如不懂得忍让,不会体谅大人,不愿意分享,更不会为他人着想。
聪明妈妈这样做
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宽容大度的人呢?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要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在遇到矛盾时,或事情发生后,让孩子说出事情的原委,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原因和应该采取的解决方法,并给予他适当的安慰,这样在下次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时,孩子就会知道应该怎样去解决。问题得到解决后,需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是不是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抓住机会引导他发现同伴的优点,宽容同伴的缺点。其次,学会表扬、称赞和欣赏别人。这对于宝宝还不太容易做到,家长可以从特定的、孩子容易认可的人物入手,比如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聪明能干的孩子等,适时地抓住机会问孩子:“XXX是不是很聪明啊?”然后引申到现实生活,如运动会时让孩子为伙伴加油、喝彩;伙伴能背出一首唐诗时,鼓掌表扬。第三,家长应该做好孩子的榜样,所谓言传身教,当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大人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宽宏大量、不计较得失,使孩子受到熏染和教育,这样做比讲多少大道理都有用。最后,还可以偶尔让孩子尝试一下“反面教育”,让孩子体验一下斤斤计较的坏处,如告诉孩子如果他太小气,别的小朋友就不喜欢、不愿意和他做朋友,如果他不懂得原谅别人,以后别人也不会原谅他的错误。
Q疑问:为什么宝宝有时会乱说话?
原因
宝宝1岁以后会说越来越多的话,可是有时候他会突然冒出几句粗鲁、伤人的话,让人吓一跳,无论这些是不是孩子的本意,在某些场合说出来不仅惹出尴尬,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可爱的宝宝为什么会说出这些粗鲁又伤人的话呢?孩子说粗鲁、伤人的话有几种情况,一是孩子在受到伤害、生气、失败或是感觉无人疼爱时,就会说脏话,并且表现得粗鲁无礼。二是,孩子急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看到新的事物联想到别的事物时,就会发表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看到相貌奇特的人,他会脱口而出:“为什么那个人长得那么丑?”惹得旁人侧目,家长也会非常尴尬。因此,当孩子“口出狂言”时要弄清原因,区别对待。
聪明妈妈这样做
首先应该向孩子表明你的立场,让他明确知道他这样说话是不对的。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粗言秽语不仅不严格批评,甚至还觉得搞笑,这样不仅让孩子以为自己做得非常对,洋洋得意起来,还会让孩子得寸进尺。当孩子第一次说粗鲁的话时,家长就要马上制止:“你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以后不可以像刚才那样说话。”其次,当孩子在某些场合说出让人尴尬的话时,则需要一点教育他的技巧,家长可以将孩子拉到偏僻处再告诉孩子他犯的错误,如“你的看法也许是对的,但是这样说话会让那位阿姨很难受,也是很不礼貌的事。你也不希望阿姨难受对吗?”事后,再向孩子认真的谈他当时的感受,再次强调他这样说是不对的。当孩子和小伙伴发生争执说出脏话时,父母应该立即打断他们的话,不要帮任何一方,将他们分开10分钟,等到孩子情绪都冷静下来后,可单独和他们谈也可以召集他们在一起,让他们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告诉他们谁都会发生争吵,但是说粗话是很不尊重人的行为,其实矛盾还可以用别的方法解决,让孩子互相道歉,这时就应该马上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玩具、尚未完成的游戏,让他们吃点东西等,让他们从矛盾中自然地又过渡到亲密的朋友。第三,家长注意自己说话用语,有一些家长平时不注意总是在孩子面前说脏话,或者将孩子带到各种充斥脏话的场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自己学会这些粗鲁的语言,并且运用自如起来。
Q疑问:为什么宝宝总爱和我唱反调?
原因
3岁将迎来孩子的第一个逆反,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喜欢和父母唱反调。为此,父母都会感到很困惑,这么小的孩子也有逆反期?为什么一直很听话的孩子突然和我对着干?你让他穿鞋子,他偏偏光着脚在地上跑;你让他讲礼貌,他反倒说脏话,看到大人变色,他不但不害怕,反而还笑嘻嘻的,实在是拿他没办法。其实,3岁左右到了孩子心智发育的敏感期,自我意识强烈,他希望父母每时每刻都关注着他,他觉得自己有许多的力量,可是父母却没有发现,于是他想尽办法取得大人的关注。当他发现和父母唱反调时,父母关注自己的时间最长,也最愿意听自己讲话,他就会一而再,而三地开始捣乱了。幸好这个逆反期只是阶段性的,不会长期困扰。
聪明妈妈这样做
3岁的孩子已经能听懂成人大部分的话,但是还有很多不明白的道理,所以,有时采取讲道理的办法并不能制伏捣蛋的孩子。有时候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当他继续和你对着干时,你只需要默默地把他控制住,如把他拎到沙发上穿上外套,把他抱离商店的玩具柜台。此时,用行动表明你的态度,但是孩子可能就会号啕大哭,要反调唱到底的架势,不必在意他,让他哭个够,等他冷静下来就会为刚才的行为感到内疚。下次他就会知道,唱反调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另外,父母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时陪孩子的时间太少,对他的关注度太小,致使孩子只能出此下策来吸引你的注意力。父母应该尽量每天抽固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亲子互动,及时了解孩子能力的发展,耐心地跟他说话。这样做非常难吗?其实,吃饭的时间就可以边吃边和孩子交流今天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洗碗的时间让孩子为你唱今天新学的儿歌,再抽出半个小时到楼下散散步,孩子也会抓住这些时间向你展示他的新能力。
Q疑问:为什么宝宝会撒谎?
原因
撒谎是最恶劣的不良品质之一,但是每个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都会犯撒谎的错,如何避免让撒谎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是家长要注意的问题。但是,从来没有人教孩子撒谎,他怎么就自己学会了呢?其实,孩子撒谎的原因有很多,第一种是无意撒谎。3岁左右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常常把现实和想象的事物相结合,如宝宝会说:“房间里有大老虎。”明明手里什么也没有,却对妈妈说:“看!我的机关枪多厉害!”这时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他在撒谎,通常是因为孩子害怕或渴望得到一样东西,当心愿不能满足时,只能通过想象与现实结合来获取心理平衡,这种“谎言”家长不必担心,是孩子成长阶段都会出现的暂时现象,通过讲道理能让孩子改正过来。值得重视的是孩子的有意撒谎,原因有很多,如做错了事情,害怕家长、老师的惩罚,害怕别的小朋友看不起自己,因此而撒谎;又如孩子希望得到大人的夸奖,不愿意做某件事,又找不到拒绝的理由时,就会选择撒谎。除了这些主观原因,很多孩子撒谎是跟着父母学的,比如孩子撒谎不想上幼儿园,家长就有可能当着孩子的面打电话给老师,撒谎说今天孩子不舒服,这样大人的撒谎行径就落在了孩子眼里,父母成了坏榜样。有意撒谎如果没有遭到制止就会发展成习惯性撒谎,各位父母千万不能忽视。
聪明妈妈这样做
首先,对待孩子无意撒谎的行为,家长可以进行正面引导。当宝宝又在幻想自己拥有一架战斗机时,妈妈千万不要责骂他无根据地想象,而应该说:“宝宝你没有战斗机,但是妈妈知道你很喜欢也想要一架战斗机,你的想象力真丰富。那我们来想象一下战斗机的样子,他有多厉害,由你来说好不好?”妈妈不但指出了孩子的错误,并且对撒谎行为进行正面诱导,孩子会逐渐摆脱撒谎行为,大胆地进行想象和创造。而对待有意撒谎,家长就不能这么宽容了。明确指出孩子的错误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家长上来就是一顿打骂、斥责,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家长其实可以把惩罚进行得更巧妙些,比如在指出孩子的错误后,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让孩子自己说一个惩罚的办法,如讲一个故事,帮妈妈打扫等。作为家长,对自己的行为也要引起足够重视,如家长会经常这样哄孩子“乖乖的自己玩,等会给你买糖吃。”“再不听话,就叫警察叔叔来把你抓走!”父母这些信口开河,不会实现的玩笑话,看似不重要,孩子却已经记在心里,对时间长了,他也会跟着父母学,胡编乱造,讲一些不负责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