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土地辽阔,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地方志就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地区史地学著作。传世的《越绝书》,记载着东汉扬州部会稽,吴、丹阳三郡的山川、城郭、冢墓和纪传,约著于东汉建武二十八年,可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自两晋、南北朝以迄隋唐,修志不断,大多称某某“图经”,也有以“志”、“纪”、“录”、“乘”、“书”、“略”为名者,可惜现存完整者无几。到了宋元时期,由于政府的大力提倡,修志数量显著增加,记述范围也逐渐扩大,但现存仅数十部,以修于浙江、江苏两省为多。明代修志更盛,永乐十六年,颁布了“纂修志书凡例”,嘉靖初年,又诏修志书,因此原来修志很少或未曾修志的边远地区也开始了修志,方志数量激增,现存有八百余种,在我国古代史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一阁是收藏明代地方志最多的单位之一。
天一阁创办人范钦,长期在湖北、江西、陕西、河南、福建、云南、广西等地任地方官。他的爱好与经历,使他具备了大量收集明代地方志的主客观条件。经笔者考查,天一阁原藏省、府,州、县志四百三十五种,比《明史·艺文志》著录的还要多。但是在旧社会漫长的岁月里,藏书多次遭到官吏侵吞和坏人盗窃,地方志至1949年时仅存二百六十六种。近年来又访得原藏本嘉靖《象山县志》、《茶陵州志》二种,以及正德《德安府志》、成化《处州府志》,嘉靖《彰德府志》的残本,并依据天一阁旧目补藏了正德《姑苏志》、嘉靖《山东通志》、《宁波府志》的原刻本,共存二百七十一种,保存了许多罕见的地方文献资料。
天一阁现存明代方志中,有一百六十四种在《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和《台湾公藏方志联合目录》中为仅见之本,可称海内孤本。其中如河北的正德《赵州志》、嘉靖《雄乘》,山东的正德《莘县志》、嘉靖《宁海州志》、万历《兖州府志》,江苏的嘉靖《沛县志》、隆庆《海州志》、万历《江浦县志》,浙江的嘉靖《安吉州志》、《象山县志》,安徽的成化《颍州志》、嘉靖《宁国县志》、万历《太平县志》,江西的弘治《抚州府志》、正德《南康府志》、嘉靖《瑞金县志》,福建的景泰《建阳县志》、嘉靖《延平府志》,河南的正德《汝州志》、嘉靖《许州志》、《兰阳县志》,湖北的弘治《黄州府志》、正德《德安府志》、嘉靖《归州志》,湖南的弘治《岳州府志》、嘉靖《常德府志》、万历《郴州志》,广东的正德《琼台志》、嘉靖《广州志》、《增城县志》,四川的正德《蓬州志》、嘉靖《马湖府志》,万历《营山县志》,等等。此外,还有宁夏、陕西、贵州、云南、广西等明代沿边僻省的一些地方志书,除天一阁外,早已散佚无存。孤本中除刻本之外,还有一些明抄本,如弘治《偃师县志》,正德《新乡县志》,嘉靖《钧州志》、《涉县志》、《长泰县志》、《仁化县志》等都是在当时得不到刻本的情况下用蓝格棉纸抄录的。嘉靖《翁源县志》卷末题记云,此志因纂修《广东通志》的需要而纂辑,“一样二本,一本附学立案,一本附县立案”,可知当时尚未梓行。这些抄本,今天尤为珍贵。
天一阁现藏的明代地方志,纂修于嘉靖年间的有一百八十五种,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修于嘉靖以前者五十五种(最早的是永乐《乐清县志》和景泰《建阳县志》);修于嘉靖以后者三十一种(最迟的是崇祯《吴县志》)。由于明代以前旧志的失传,有一百七十二种已成了各地纂修的方志中现存最早的志书。
明代地方志也是天一阁藏书中保存得最完好的一批书。虽然经历了四百多年,但大部分仍纸墨精湛,触手如新,一般作包背装,也有蝴蝶装和线装的,保持着明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展卷悦目,令人爱不忍释。一九一四年以后,书上通常钤有“范氏天一阁藏书”朱文方印。至于范钦和他长子范大冲的其他印章,在地方志书上极少钤印。(据阮元编《天一阁书目》著录,仅嘉靖《海门县志》和隆庆《铜梁县志》上各钤有“天一阁”、“古司马氏”二印章。)书根上往往自右至左等距离题写书名及册次,字近欧体,挺拔秀丽。至今,印章和题字便成了我们鉴定天一阁散存图书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