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从创建之日起,以其独特而严密的管理制度世守陈编,在默默地度过了二个多世纪之后,进入了“乾隆盛世”。乾隆三十八年诏修《四库全书》的谕旨震动了大江南北的藏书之家,也冲破了天一阁“书不出阁”的禁例。天一阁进呈六百三十八种珍贵典籍作为四库底本,得到乾隆皇帝的赞扬和“恩赏”。从此,在这座民间藏书楼里,便增入了宫廷文物,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自乾隆三十九年以来,天一阁楼上正中一间便陈放着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因为这部书是乾隆皇帝钦赐的,所以“宝书楼”匾额下面的那只书橱做得特别高大,橱门上还雕刻着双龙图案。
《古今图书集成》是一部类书。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种材料以供检索的工具书。这部书汇集的资料极为丰富,内容十分广博,包括了我国古代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的各个门类。编者陈梦雷说:“凡在六合之内,巨细必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子集者,十亦只删一二。”学者张廷玉认为该书贯串古今,包罗万有,“诚册府之巨观,为群书之渊海”。直到今天,仍有其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参考价值。
《古今图书集成》又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共约一亿六千万字。其卷帙之多,仅次于明代的《永乐大典》。大典原有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现存仅八百余卷。我国古代的类书又相当于现代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在分量上也远远超过世界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不仅内容广博,而且分类细密,在我国类书中体例最为周详。全书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六编,下分乾象、岁功、历法、庶徵、坤舆、职方、山川、边裔、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艺术、神异、禽虫、草木、经籍、学行、文学、字学、选举、铨衡、食货、礼仪、乐律、戎政、详刑、考工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每部据不同情况分列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引证材料标明书名、篇目和作者,便于读者查对原书。
《古今图书集成》有雍正四年御制序文,至雍正六年用铜活字排印而成,加目录四十卷,分装五千零二十册。这部书也是我国最大的一部铜活字印本书,当时只印六十四部(另样本一部),除分藏内府外,用来赏赐有功大臣。后来,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分建七阁,各藏一部。民间进呈图书在五百种以上者也都赏赐一部。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四日上谕:“浙江宁波府范懋柱家所进之书最多,因加恩赏,给《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以示嘉奖。”当时除天一阁外,得书者还有鲍士恭、汪启淑、马裕三家。
天一阁所藏的是毛装本,保持着初印时的风貌。版框高21厘米,宽14.5厘米,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印刷精良,插图尤其精美,后人珍为世宝。
乾隆帝赏书给天一阁这件事,不仅范氏子孙引以为荣,而且地方人士视为艺林盛事,载入地方史册。乾隆《鄞县志》卷首还刻有天一阁图,对浙东藏书的风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到光绪年间,天一阁藏书已大量散亡,《古今图书集成》也只存八千三百余卷,宁波知府宗源瀚仍撰联称颂:“杰阁三百年老屋荒园足魁海宇,赐书一万卷抱残守缺犹傲公侯。”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来就印数不多。流传较少的《古今图书集成》铜活字本,至今更如凤毛麟角。据有关资料记载,国内除天一阁外,收藏此本的单位仅北京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辽宁、甘肃、徐州图书馆等六家,有的已不完整。国外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有足本一部,已改订成洋装。法国巴黎、德国柏林藏有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