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当上了国君之后,齐桓公第一要解决的就是自己的兄长,也就是公子纠!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嘛!尤其是在春秋战国那些凄风苦雨的日子里,做一个好兄弟就意味着在头顶悬着一把刀,有多少烂好人因为一念之仁被做掉啊!
借着上次战役胜利的余威,齐桓公给鲁庄公写了一封信,信中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兄长的深厚感情,以及自己是多么不忍心把他杀死,所以……请鲁国国君代为处决,至于管仲这个人因为和他有一箭之仇,请把他引渡回国交给我处置!
鲁国刚刚打了一场大败仗,鲁庄公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丢尽了面子,也让齐军吓破了胆,实在不忍心因为自家亲戚让鲁国百姓经历战火了,俗活说忠孝不能两全,为了国家和人民只能把二舅的脑袋给丢出去了。
当时鲁国的大臣曾经提醒过鲁庄公,管仲不是普通人,他是个人才,要么咱们留着自己用,要么把他杀掉。再怎么也不能送给对手!鲁庄公也觉得有点道理,但是齐国使臣坚持要把他活着带回齐国,并且说:“这人和我们主公仇深似海,国君非要亲手杀了他不可。”
鲁庄公被齐国人吓破了胆也没多想就答应了下来,等到他后悔了派人去追,却哪里还能追得上。
管仲回国之后,老朋友鲍叔牙亲自来迎接,然后就把他介绍给齐桓公!
齐桓公当时还挺记仇,而且打算封鲍叔牙为相国,但是鲍叔牙坚持说:“管仲的能力是我的十倍,他比我更适合当宰相!”
齐桓公一想也对,那厮箭射得挺准,要不把他找来谈谈!万一证明是个草包再拉出去砍头也还来得及嘛!结果在谈话中齐桓公发现管仲的确是有经天纬地之才,所以就真的听了鲍叔牙的话把他任命为宰相。
管仲也真没让大家失望,他在自己的位置上干得有声有色,在他的治理之下齐国的日子也是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
他先是请齐桓公改革内政,整顿政府组织。然后就是大力地发展经济搞改革开放。在这方面齐国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地方,郑国靠的是市场经济,搞活商业社会,而齐国则是个资源发达型国家,靠的是领土广大,资源雄厚!
齐国临近大海,有鱼盐之利,被称为“海王之国”,此外还盛产铁矿。针对这种情况,管仲开铁矿设置独立的单位进行管理,又设置盐官,大量的拿海水去煮盐,同时也加大力量打击贩卖私盐,把矿产和盐田收归国有,打击地方上的好强大户,大大地限制了富豪们和国家争夺经济利益。
如此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来之后,齐国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齐桓公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所以开始打算着向外部扩张自己的影响力,让诸侯们也看看他和管仲这几年努力下来的一番成果!
不过齐桓公有点没方向感,虽然有想法却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去干,齐国的霸业表面上是齐桓公的霸业,其实他只是一面旗帜,管仲才是灵魂。到了该具体实施的时候,自然还是管仲站出来解决问题。
管仲听说齐桓公有雄心壮志心里很高兴,但同时也觉得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在春秋那个年代单靠穷兵黩武比狠是无法出头的,必须拿出点能服人的东西才行,什么东西最能服人呢,那就是德行!
以德服人才能让大家无话可说,这也就是为什么郑庄公只能小霸而不能成为真正霸主的原因之一,因为他先天条件不足,一句“杀弟囚母”就让他彻底陷入了被动之中,再者他还射了周王一箭,当时看着是一场大胜仗,其实不但没有带来好处,反而带来了无穷的后患,让子孙后代无论如何也挽回不了郑国在舆论界的形象!
齐桓公虽然杀兄但是好在没有亲自操刀,有人问的时候还能狡辩,大可以把责任推给鲁国人。所以他的处境相对于郑庄公来说那还是幸福了很多的!
管仲在这里首次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尊王就是号召所有的诸侯都尊重周天子,继续给周天子称臣纳贡,把这位被抛弃了很长时间的天子再次扶上神坛。攘夷就是打击那些不断侵扰周朝周边的野蛮部落。当时周王朝所面临的外患主要来自于三个大的方面,北方的山戎和狄部落,还有南方的楚国!尊王是容易的,只要在形式上做的隆重一点,高调一点,装X的功夫做到位也就是了,只要嘴皮子功夫好就可以。但是“攘夷”没那么简单,甚至说是沉重的工作,那需要强大的实力支撑,那个时候装X肯定是要遭雷劈的,而且攘夷是要建立在尊王的基础上的。
管仲的意思是要借助于王室的号召力,联合众多国家的力量一致对外,这样诸侯们互动一下还能增进感情,让他们去打外国人好过窝里斗自相残杀,然后所取得的成果都归功于齐桓公伟大的领导!
大的方针政策既然确立,剩下的就是一步步实施了。于是齐桓公就在公元681年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张旗鼓地来到洛阳请求面见当时的伟大领袖周庄王!
此时的周王已经不做大哥好多年,早已习惯了坐冷板凳的他,忽然迎来了这么一尊大神顿时有些心里没底!甚至怀疑齐桓公是耗子给猫拜年没安好心!
见大王眼神闪烁心有疑虑,齐桓公赶紧说:“啊,大王, 其实我这次来是来帮助咱们王室重振雄风的,我打算号召天下诸侯重新来向您朝贡,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周庄王心想我当然乐意啦!周王朝最主要的一向收入就是诸侯国的贡品,自从没有了这份收入之后,本来就有点捉襟见肘的周王朝,更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现在听说有这样的好事儿,怎么能不让他喜出望外。
齐桓公顺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说,提出要周庄王给宋国刚刚即位的国君宋桓公颁发金册,承认他的合法地位。
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天下人重新知道您才是这个世界的共主,才能提高您的威望!”
周庄王害怕诸侯不买账,齐桓公便拍着胸脯说:让我去给诸侯们做做政治思想工作!提高一下他们的觉悟!
周王大喜过望,齐桓公也完全达到了他的目的。
过了一段时间,齐桓公回到齐国立即召集天下诸侯,约他们在“北杏”这个地方举行一次会盟!
这次会议表面上是彰显周王室的威风,帮助宋国解决问题,其实根本就是齐桓公借题发挥的李代桃僵之计,会议的主题和概念其实早就被偷换了,可惜列位诸侯还被蒙在鼓里。
开会的时候,齐国人不带一兵一卒摆出满脸仁义道德的样子,当下就提出了尊重“周王”的重要性,齐桓公在会上做重要讲话,他语重心长地说:“各位诸侯,各位王室成员,领导们同志们大家好,我是齐桓公,我有几句话想要跟大家说,我觉得前些年咱们的周王室失了势,列国诸侯好像失去了灵魂跟主宰一样,国内不能团结自相残杀,国外乱打一气天下不安,搞得人心惶惶,白白地便宜了那些蛮夷,他们在咱们的地盘上杀人放火抢粮食,咱们因为没有一个主心骨,而无力反击。咱们这次会议,我希望能够选出一个盟主,辅助王室,抵御外族,代替周王领导大家,大家说好不好!”
下面的诸侯听他这么说,顿时就开始咬起耳朵来,过了一会儿纷纷表态支持齐桓公的提议,可是在选谁当盟主这件事情上又有了分歧!
竞争在宋桓公和齐桓公之间展开,当时齐桓公的名头还没有那么大,宋桓公是个公爵,爵位在齐桓公之上,所以还有一些优势。但齐国是大国,而且又是“尊王攘夷”的首先倡导者,表面上宋桓公又欠了齐桓公的一份大人情,所以最后会议还是选举了齐桓公来当盟主。
这次会议唯一的缺陷是来参加会议的国家有点少,本来邀请了中原的九个国家参加,最后实际只有五个国家到场!鲁国、卫国、曹国、郑国全都没有派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