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个时候,卫国发生了政变。这也是春秋以来的第一次政变,完全抛开了周王,自立为王的第一次政变!
卫庄公的儿子公子州吁杀死了自己的兄长自立为王,为了炫耀自己的实力,在诸侯面前示威,也为了博取周王室的好感,为自己正名,所以纠集了五个国家的军队,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把战火烧到了郑国的边境。
当时郑庄公手下人才济济,文武双全,大臣们都嚷嚷着要给州吁一点颜色看看,唯独郑庄公笑而不语。
大臣们就问郑庄公为什么态度那么反常!
郑庄公笑了笑说:“这些人全都是乌合之众,不用打已经输了,我只要略施小计,立即让他们分崩离析。”
大臣们不相信郑庄公那么牛掰,一个个大眼瞪小眼。郑庄公就给大家分析,他说:“州吁纠集的五个国家分别是卫、鲁、蔡、陈、宋,这其中卫国是他自己的,而他是个篡位的山寨货,所以后方肯定不稳定,他来攻打郑国,其实就是想要在国人面前立威,只要咱们给他一点甜头,他立即就会撤军!鲁国、蔡国、陈国跟郑国没有深仇大恨,来也就凑热闹的,卫国人一撤退,他们肯定跟着也走了,所以,简简单单就退去四路大军。最麻烦的是宋国人,宋炀公这次来其实不是冲着我们,而是冲着他的堂弟公子冯,所以这场仗他是一定会坚持下去,我的计划是把公子冯转移出去,然后新郑的包围就会不战自解。”
这里加一句,公子冯是宋炀公的堂弟,宋穆公的亲生儿子,而宋炀公是宋宣公的儿子(关系有点乱,观看这一段请携带智商),宋宣公则是宋穆公的哥哥,也就是说宋穆公从哥哥的手里继承了王位,然后他又想着报答哥哥,所以就把王位换给了哥哥的儿子,这样一来他自己的儿子(公子冯)害怕新君主(宋炀公)加害,所以就跑到郑国政治避难,宋炀公受到了州吁和石厚的挑唆,觉得公子冯的存在迟早对自己是个巨大的威胁,所以不顾群臣反对,毅然发兵伐郑,却不知道这个举动留下了巨大的祸根!
郑庄公接着下令郑国兵马大元帅公子吕出战州吁,但是只许败不许胜,白白的送一个胜仗给州吁,让这厮见好就收,有台阶下!
然后利用公子冯把宋军引到了“长葛”这个地方!
事情果然就像郑庄公预料的一样,州吁打了个小胜仗之后,顿时翘起尾巴来,高唱凯歌大吹大擂,好像他是已经征服了世界变成了战神一样。在这种情况下,鲁国、蔡国、陈国,这种跟着打秋风的国家当然是先后告辞。
这场貌似巨大的战役,实际上只存在了五天,六个国家加一起总共动用了将近二十万大军,上千辆战车,却不过就是在郑国都城的东门外玩了一场游戏而已。历史上称之为“东门之役” !
大臣们发现五国联军已经撤退,纷纷向郑庄公表示祝贺,说他们的主公神机妙算未卜先知什么的。郑庄公当即摆了摆手:“好戏还在后头呢,大家现在祝贺有点早,你们等着看吧,卫国不久之后就会发生政变,州吁肯定要被人弄死,我知道你们现在不相信,所以你们只管擦亮了眼睛等着看吧。”
郑庄公这话说了没有多久,事情就得到了应验。
州吁和自己的宠臣石厚回到国内之后,发现这场胜仗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效果,国内的人对他这个山寨货还是不冷不热,并没有追捧他这位战神的意思,他觉得挺没意思,于是就请教石厚的父亲石碏,向他请教如何获得大家的认可。
石碏认为山寨货想转正可没那么容易,必须要得到周桓王的认可才行。可是石厚却觉得贸然去洛邑拜见周桓王很可能得不到接见,需要有一个人引荐才可以,这样也就一步一步地坠入了石碏的圈套之中。
石碏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让他们去拜见陈桓公,而他本人却是陈桓公的好友。
州吁和石厚前脚动身,石碏就派人送信给陈桓公,让陈桓公帮忙除掉这两个东西。陈桓公果然依计行事,在陈国的太庙杀掉了州吁和石厚。
卫国不可一日无君,随即拥立公子晋当王,历史上称作卫宣公!这样一来,郑国的大臣们,对于郑庄公就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不过此次政变的影响却远不止这些,他的余震一直影响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所有的国家政变频仍,杀掉一个国家,有时候简直比杀掉一条狗都要容易,最可笑的有因为一句玩笑话被杀的,也有因为吃东西被杀的,现在听起来,简直都觉得有些天方夜谭的感觉。
孔老夫子也就是在这种礼崩乐坏全无秩序的情况下才提出和倡导了要忠君爱国要克己复礼的观念,并且得到很多人的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