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载有鼎州德山宣鉴禅师(青原下四世龙潭崇信禅法嗣),“后闻南方禅席颇盛,师气不平”,遂南下“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便挑起一担《青龙疏钞》离开四川。在前往澧阳的途中,他看见一位卖饼的婆子,于是放下担子想买饼充饥。
婆子指担曰:“这个是什么文字?”
师曰:“《青龙疏钞》。”
婆曰:“讲何经?”
师曰:“《金刚经》。”
婆曰:“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去处。《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哪个心?”
宣鉴禅师听了无以回答,后来“师将疏钞堆法堂前”焚之一炬。
由此可见婆子“点心”之高明,在于她深谙《金刚经》中所说,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之不可得,是因为此“心”乃迁流不息、念念刹那的意识之流,而非那“心”即人体脏器所指,更非实相之有。宣鉴禅师所以败于“点心”机锋之下,只因他太执著文字,对《青龙疏钞》仅契理而未得理事圆融,明心禅悟之境,当然也未达“三轮体空”(做事的人,所做事的本身,做事所产生的作用,全部空去,不着有无)之境。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心何处觅?
觅心,还没有找到足够的心么?其实你心已有主,不用去寻觅了,心就在你身边。如果你用心去听,你能听见花开的声音;你用心去看,你会发现叶子渴望雨水的表情;你用心去写,你可以写出让人共鸣的东西;你用心去交流,你就能找到最知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