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对于吕聪来说既不像那些热爱学习的同学的一样值得焦虑,也不像她的好朋友史玲那样觉得无所谓。
吕聪的班主任是一个年纪四十岁左右的女性,整天穿着一身运动服,走起路来脚底生风。满是皱纹又凹凸不平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一张口说话嘴就一凸一凸的。
开学过了一个月,吕聪觉得班主任不喜欢自己。
其实吕聪的成绩挺优秀的。第一次月考成绩下来,在班里排名前十。
期中考试成绩再下来,也是排名前十。
第三次月考成绩下来,还是排名前十,甚至进了前五。
但是,班主任就是不喜欢她,吕聪从班主任的眼神中就能看出来。
上政治课时,班主任总是将近最后一个提问吕聪,吕聪也经常在座位上抬头看着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拿一双充满漠然甚至鄙夷的眼神俯视着自己的班主任。
吕聪倒也无所谓,因为,她从来没指望刻意地去赢得班主任的喜欢和青睐。
但是,如果这样不会在实际上影响吕聪还好。
一次课间,吕聪和几名同学都坐在教室里。
班主任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左手怀里抱着一摞卷子。
班主任一眼看见了吕聪,刚要张口吩咐什么,却立即摇着头转过脸,那副表情明显是在叹息地说:还是算了吧!于是向另一名女生说:"把这沓卷子发了,上课要用。"说着就把卷子递给她。
那女生自然地接过卷子,二话不说就起身在教室里到处走,利索地把一张张写着名字的卷子轻飘飘地扔到同学们的桌子上,很快便就全部发完了,两手空空地走回座位边坐下。
就这样,吕聪失去了一次完成发卷子任务的锻炼机会。
在这之后,又有几次类似的事情发生。
吕聪也由一开始的浑然不觉,中途的毫不在意,渐渐地转变成后来的满腔怒火。她觉得班主任对她的态度与对别人的明显不同,她深深地感到了不公平,感到了委屈。
但吕聪终于还是忍住了,而且渐渐地又变回满不在乎了。因为吕聪想明白了,通过平时阅读的文章和自己的思考想清楚了:没有谁能赢得所有人的喜欢。班主任也是人,也会产生偏见,也会有自己的偏好。
进一步吕聪发现,凡是班主任喜欢的学生,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性格外向又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她清楚地知道了自己不被班主任喜欢和信任的原因。她也不无安慰地发现,其实相比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班主任对她真的算不上多么的坏。她庆幸自己起码还剩下学习成绩良好这一优势,她决心保持住这一优势。
吕聪的脑瓜灵光,稍加努力就能学得很好。所以,初三一整年的学习和考试在实际上也不能构成对她的威胁和压力。甚至,她还可以用一点空余的时间来继续她的哲学思考。
终于有一天,吕聪在一本哲学书上看到了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只看了一眼,仅念了一遍,吕聪便立即动手把这句话抄在了笔记本上,同时也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子里,乃至于她的心上。她觉得这句话精炼又准确地概括了自己很长时间以来的心情和思想,她对这句话产生了一种相见恨晚的奇妙感觉,她的心灵与这句话之间有着深深的共鸣。
吕聪把这句话当作了人生格言。
之后,遇上事了,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吕聪都养成了一种思考的习惯,每次思考过后,她都有一种轻松的乐趣和解脱的快感。
渐渐地,吕聪的境界越来越高,视野越来越开阔,看问题的角度越来越多,心态也就越来越豁达,原先认为应该斤斤计较的事情如今已经能够放下了,原先轻而易举就可以让自己难过伤心的人如今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威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