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前面提到,人是使用语言说话的。语言与说话不尽相同,语言只是说话的工具。你知道语言是什么吗?
客:我们通常认为,说话就是语言,没有考虑过语言与说话有什么不同。
主:好,我们就来认真研讨一下这个问题。人们说话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交流思想感情,即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话人,争取别人的认同或理解。传达,要有一个媒介或载体,最方便的媒介便是语言。所以说,语言是说话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简单地说,语言只是说话最隐秘、最核心的部分,而不是说话的全部。要想看到语言的真面目,必须从说话开始层层剖析,找出语言存在的实体。
我们先考察说话过程。说话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们说话是为了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理解,进而协调人们的共同行动。也可以说,说话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或叫做个人的言语行为。然而,人们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产生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吗?都不是。人的思想感情是由客观世界的事物引起的,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刺激,这些反映、刺激又引起人们产生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人们要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就引起了说话的动机。
说话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至少要有甲、乙两个人参加,一方是说话者,另一方是听话者,达到双方互动才是一个完整的说话过程。假定甲、乙两人骤然会见,这是一个客观现实。这一客观现实反映在甲、乙两人头脑中,就彼此产生思想感情。甲首先想要把这一现实形成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这就引起了甲的说话动机。于是甲就发指令给大脑的语言中枢,让其组织说话程序,开动发音器官,打开话匣子,把想要说的话表达出来,甲的话就变成了一连串的音波。甲说话的音波以空气为媒介传送到乙,乙就运用他自己的听觉器官接收这些音波,然后接通他大脑的语言中枢进行分解,把它“还原”为甲所说的话,从而了解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反过来,乙说话(包括回答甲方的话)也是按照这一过程以相反的方向进行的。这就是全部的说话过程。初看起来,人们说出一句话瞬息即逝,似乎很简单,可是仔细分析起来却异常复杂。
1.想说阶段
人的说话动机是由于某种东西引起他到了非说不可的地步。
2.说出阶段
只要引起了说话的动机,人就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时假定甲先开口说话,甲就要把他在这一特定环境中所形成的思想内容用一定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于是甲就发指令给大脑的语言中枢,让其组织说话程序,即选择语词及其组合方式;开动发音器官,即运用肺部、喉头、口腔和舌头等生理器官,然后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变为客观现实。在这个阶段中,说话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都起作用,其中主要是生理活动作用大些。假定甲、乙两人都会说汉语,这时甲就会用汉语来表达他们两人会见这一特定环境所形成的思想内容,从而说出“见到你很高兴”这样一句话。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说话人在特定环境中所形成的思想内容总是因人而异的。如果甲、乙两人是多年未见的亲人,现在骤然会见,彼此心情都很激动,而且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这时甲这句话所表达出的思想内容丰富,且具有强烈的感情。如果甲、乙是经常见面的熟人,甲说“见到你很高兴”这句话,就不如前者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如果甲、乙是初次见面的朋友,甲说出“见到你很高兴”这句话,就可能是出于礼节的应酬话,不一定有什么感情成分。可见,同样是“见到你很高兴”这句话,它的语句形式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并不完全一致。这说明思想内容和语句形式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不尽意”。事实上,任何特定的思想内容都不可能用语句百分之百、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语句只能用它组成的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去摹写思想内容,而不可能像演电影似的重现这种思想内容。组成语句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是语句的表达内容,用语句来表达说话人的思想内容,语句本身又转变成了思想内容的形式。所以它与说话人的思想内容不可能完全吻合。思想内容通过语句形式表达出来,必定有所损耗,因此只能获得近似值。
3.传送阶段
甲把“见到你很高兴”这句话说出来,就变成一连串的音波。我们把这句话的音波用汉语拼写成:jiàndàonǐhěnɡāoxìnɡ。这一连串音波虽然负荷着“见到你很高兴”这句话的语句内容,但是对于不懂汉语的人来说,这只是没有或不知道内容的声音形式,是连续的音响物质。人们完全可以从物理角度去分析这些声音的乐音、噪音以及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等物理性质,而这些音波就被看成是物理现象。同时,这一连串音波在以空气为媒介的传送过程中,可能遇到传送道路的障碍或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不能保持甲说出这句话的语音本色,如电话中传来的话语与当面说话有时会有音色的不同。在这个阶段中,甲传送音波信号的物理过程起主要作用。
4.接收阶段
甲说出“见到你很高兴”这句话,经过传送阶段变成“jiàndàonǐhěnɡāoxìnɡ”这样一连串音波。这些音波经过传送道路的损耗传到乙的听觉器官,乙才开始接收。这些音波虽然仍负荷着“见到你很高兴”这句话的语句内容,但乙首先接收的是物理性质的声音,即负荷语句内容的语音形式。乙在接收时,又可能由于他听觉器官的灵敏度的高低而影响语音形式,以致出现接收的误差,也就出现了人们常说的“没有听清别人说的话”的情况,这就又一次损耗了甲说出这句话的语音本色。在这个阶段中,乙的生理活动(听觉器官)起主要作用。
5.理解阶段
乙接收到从甲传送过来的声音形式后,就立即接通他大脑的语言中枢,对这些声音形式进行分解、合成。分解的前提必须是乙对甲说的这句话有基本理解的社会基础,也就是说,乙是懂汉语的人。如果乙是个外族人,不懂汉语,他所接收到的只是物理现象的声音,而无法对它进行分解。在甲、乙都懂汉语这种共同理解的社会基础上,乙把“jiàndàonǐhěnɡāoxìnɡ”这一连串的音波分解成jiàn dào nǐhěn ɡāo xìnɡ这6个音节,通过这些音节所负荷的语义再合成可以理解的“见到、你、很、高兴”这4个词;然后根据这些词的组合方式,再现为有含义、可理解的语句,即“见到你很高兴”这样一句话;最后,根据“见到你很高兴”这句话的语句内容去理解甲说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在这个阶段中,乙的心理活动起主要作用。也就是说,乙通过他自己的心理活动,把接收到的甲的语音形式进行分解,再把这些语音形式合成或“复原”为甲所说的话。
这五个阶段进行完毕,就是一个完整的说话过程。当然,人们说出一句话到为对方所理解,这个过程的活动是紧密无间的、瞬息即逝的。我们把人的说话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来考察,好比放电影,控制放映机的速度,就可以放出人物活动的慢动作,从而看清人物活动的细节。
我们还要分析,说话过程的五个阶段进行完毕,乙是否完全理解了甲所说的话,或者说,乙把接收到的甲的语音形式进行分解、合成,是否能够完全“复原”为甲所说的话呢?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不能完全“复原”为甲所说的话。我们上面分析的说话过程的五个阶段,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无论是从一句话的思想内容还是从表达形式方面去分析,它在说话过程中都有若干损耗。从思想内容方面看,甲在说出阶段就出现了“言不尽意”的情况,即甲用“见到你很高兴”这一语句不能完全表达他在两人会见时形成的特定的思想内容。同样,乙在理解阶段,也只能根据他自己的理解能力(这与乙的年龄、境遇、文化素养等有关),凭借他合成的“见到你很高兴”这一语句去理解甲所表达的特定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甲、乙只能在这句话的语句内容的基础上达到互相理解,而不是在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完全吻合。从表达形式方面看,甲在说出阶段通过生理器官发出的声音,总是带有他个人的音色。即使乙在接收阶段听觉灵敏,善于模拟,也只能获得甲的语音的近似值。何况在传送阶段,甲的语音有所损耗,在接收阶段,乙又有可能出现误差。因此,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表达形式方面看,乙都不能完全“复原”甲所说的话。
我们还要看到,从甲说出话到乙理解所说的话这整个过程,还包含着甲、乙两人的个人因素和共同的社会因素。甲说话的生理、心理活动表现为物理上的语音特色(说话的口音)和用词造句的特色,这是甲说话的个人因素。乙在接收甲说话时进行的生理、心理活动,这是乙理解甲所说的话的个人因素(如没有全面理解以至于误听、误解了甲所说的话)。但是,无论是甲说话还是乙理解甲所说的话,都不是纯粹的个人因素,其中主要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因素,是甲、乙共同理解的社会基础。如果乙不懂得甲所说的话,缺乏共同理解的社会基础,那么甲说话就不能达到交流思想、互相了解的目的。这共同的社会基础就是语言存在的基地,不深入发掘说话过程,就不能找出语言存在的身份。
客:看来,说话的确不简单,它同使用语言的人的心理、生理、物理、个人、社会方面都有关联。
主:是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科学之间的联系、交叉越来越广泛,以说话或语言研究为先导,迅速发展起了许多边缘科学。例如,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关系就出现了社会语言学;研究人的语言获得机制便产生了心理语言学;研究作家作品的语言特色便出现了言语风格学(或风格学);使用数学模型或数理逻辑的方法研究语言符号便出现了数理语言学,进而催生了机器翻译、言语合成、人工智能等尖端科学;从医学角度研究人为什么说话的大脑机制,就产生了言语解剖学、言语的神经病学或言语病理学等。可见,语言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方面,所以人们公认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科学,这就不会怀疑研究说话是一门学问、一门很重要的学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