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课前预习
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
——卡耐基
如何达到预习的最佳效果
兵书上曾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实际上,对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学习就和战场上打仗一样,只有对课上所学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学习上占有主动权。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课前进行科学的预习。
所谓科学预习,就是要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去积极的探索新知识,从中发现疑问,为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当然,预习对听课来说,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预习也要讲究方法。盲目的预习不但不能抓住要领,还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学会科学的预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学习要认真。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细读时,可用彩色笔在课本上初步勾画出重点、难点和疑难问题。
2、思考要认真。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如果有初步的体会和感受,也可适当地在书边做点儿批注。
3、做适当的习题和实际操作时要认真。预习时,可适当地做些练习题,以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和巩固、深化知识系统。有可能的话,还可做一些必要的操作,如: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从而为下一节课做必要的准备。
4、做笔记要认真。做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重视它。具体来说,预习笔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每一课或每一章节中的重点结构或提纲、摘要(包括自我练习);二是每一课或每一章节中包括的几个紧密联系的主要问题;三是尚未解决的疑难题;四是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并注明出处;五是心得体会。当然,这五个方面不一定每次笔记都记全,但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灵活处理。
我们就以语文的课前预习为例,一般说来,有下面的几个步骤:
首先,是粗读,在遇到生字、词,不懂的文言文等“拦路虎”时,就要充分利用工具书来扫清;
其次,是细读,要使自己能大体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看出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出文章表达的中心内涵;
再次,是持研究的态度阅读,读文章时,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这“疑”,可能是对该事物比较陌生,缺乏感性认识;也可能是深奥难懂的语句,或者是隐晦曲折的笔法;也可能是作者认识上的偏颇等等。当然,对于那些疑难之处,一时是不能解决的,这就要求上课时特别注意;
最后,如果精力与水平都具备,可对预习中发现的疑点进行考证,责疑问难,这是发现与创新的前提。
但在预习中还应注意:
1、根据自己的实际,切勿全面展开。预习的好处的确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保证预习的质量,最好是先从基础学科(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或个人感到比较困难的学科中选出一两门来有重点的预习。当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效后,再逐步展开。对于个人的那些优势学科或较易掌握的内容可以不预习或少预习。
2、预习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及当时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定。也就是说,时间的安排要服从整体计划。不要因预习占用过多的时间而打乱了学习的整体计划。时间多时,可多预习一点;时间少时,可少预习一点,钻得浅一点,要灵活掌握。有些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都是很正常的现象,预习不可能将全部的新内容钻透。
3、还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深与浅的关系。能够从容自学而掌握新知识最为理想,盲目求深结果只能得不偿失。如能理解基本的,找出不懂的,就可以为高效听课奠定基础。
(2)自己钻研与请教别人的关系。自己钻研固然不错,如果抱着一定要试试自己能力的态度而死啃硬骨头,耗时费力,有时会收效甚微。而请教别人(老师、同学、家长等),难题可能就能迅速解决。
(3)预习与听课的关系。预习时已经掌握了,课上还要听老师讲。听听老师的分析思路,从而能训练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说,预习的最大好处就是有助于你形成系统性的循环学习。预习将会使你学习更积极主动,将会使你在主动的位置上更容易打胜仗。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如何去预习并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而是必须去实践的。当然可以遵循基本的原则,但要在自己的实践中去摸索,走出一条自己的预习之路!
预习有功效
众多高三的毕业生都曾说过,上初中的时候,老师们都苦口婆心地要求我们预习,可我总没把预习放在心上,总感觉反正老师课上要讲,只要上课时认认真真的听讲,跟预习不预习没有太大关系。
于是,上了高中,当再用到初中所学的知识时,很明显感觉各门功课的基础打的不够扎实,上课听懂了,下课后一会儿就忘了,往往就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跟同学们的交流和对他们的观察,之所以他们学起来轻轻松松,原来是他们很重视复习。
魏书生老师就非常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每当寒暑假前期,他都把下学期需用的教材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来进行预习,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在本学期进一步明确自己要学的知识体系,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李勤同学在13岁初中毕业时就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在16岁时,以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取了赴美留学的物理研究生,后来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他在回忆自己的学习历程时曾说,我每逢寒暑假,都要考虑新学期要上哪些新课,然后选择一门再进行预习。有一年的寒假,在他选择预习科目时,发现新开了好几门课,有《特殊函数》《量子力学》等等,他听说这两门课程都很重要,那么,在这么短的寒假时间里,只能选择一门来预习,该选哪科好呢?
于是,他将两门课进行了比较,发现《特殊函数》内容繁多,必须靠记忆;《量子力学》概念多,主要靠理解。而自己呢,理解力强,记忆力较弱。再看看下学期课程的安排,《特殊函数》的大部分课程排在了学期的后半期。经过这么比较,李勤决定寒假要预习《特殊函数》。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提前预习就会做一些相关的题目,当听课时对复杂的推导就不感到困难,课后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复习,难点一旦突破,不仅该课学得得心应手,就是学习其它的课程也有了时间和精力上的保证。
可见,在课前预习,对学好一门学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四认真”:认真学习、认真思考、认真做适当习题和实践操作、认真做笔记;
2.为保证预习质量,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勿全面展开;
3.在预习时间的安排上,要服从整体计划,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定;
4.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深与浅的关系、自己思考和另请高人的关系、预习与听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