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血液流畅,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自我调整饮食习惯来实现。据科学研究表明,血黏度高的人除了在饮食上要少吃油腻、多糖等食物外,还应该在日常的食物烹调方法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有些时候不是吃的食物不对而引起血黏度增高,只是不合理的烹饪方式导致食物变质,引起血黏度增高。
对于血黏度高的人来说,如果在保证菜肴的美味的基础上,又能保证自己的健康,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降低血黏度,在食物烹调方式上又有哪些讲究呢?下面就这一问题做个详细介绍:
1.多蒸煮,少煎炸:粗杂粮类等
国外一项营养学研究表明,采取蒸煮这样的烹饪方法要远远好过煎、炸、熏,尽管后者色、香、味都要更胜一筹,但它对食物营养的破坏也不容小视。因此,专家建议尽量采取低温的蒸、煮方法烹饪食物。特别是对于有很好降血黏度作用的玉米、小米、高粱等粗杂粮等食物,采用蒸煮的方法,其营养成分可保存95%以上。
2.多炖熬,少烧烤:菌菇类等
菌菇类食物,尤其是黑木耳,具有很好的降脂作用,在烹调时应尽量减少植物油的渗入,以清淡的吃法为宜,因此,采用炖熬的方式要比烧烤好很多。
3.多清炒,少爆炒:蔬菜类等
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番茄、卷心菜、黄瓜等,经常吃可以减少脂肪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但很多人在烹调这些蔬菜时,经常以爆炒为主,其实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做法。它不仅严重破坏了蔬菜的营养价值,而且还加入了很多烹调油,无论从哪点上看都没有清炒的方式产生的效果好。
4.多温拌,少淋油:配料类等
在日常烹调中,人们习惯上会用一些配料来增加食物的香味,大蒜就是使用最频繁的配料之一。其实大蒜可以软化人的血管,对有效防止高黏滞血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只是,在烹调中,我们最好以生拌为主,切不可单独淋油后再放入菜中一起烹调。
5.血黏度高者调味料应用小秘诀
酱油
酱油在锅里高温久煮会破坏其营养成分并失去鲜味,因此,烧菜时正确的做法是在即将出锅之前才放酱油。但对于高血黏度的人,特别是还在服用治疗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抗结核药品的患者来说,应不宜多吃酱油。
食醋
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食醋。食醋除了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对降低血黏度非常有好处。需要说明的是,烧菜时如果在蔬菜下锅后加一点醋,能减少蔬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促进钙、磷、铁等矿物成分的溶解,提高菜肴营养价值和人体的吸收利用率。
芝麻酱
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钙离子可增加血管内壁的致密性,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番茄酱
番茄酱中含有一种叫作番茄红素的物质,而这种物质已被专家证实能减少动脉阻塞,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机会。另外,番茄酱味道酸甜可口,可增进食欲,且番茄酱比新鲜番茄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而且吃起来很方便,不管是平时的早点还是正餐中,都可以随意添加。
盐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每人每日吃盐量以5克为宜,不要超过6克。此外,对使用药来治疗因血黏度高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患者来说,应尽量减少盐的摄入量。
权威研究证实人的血液黏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自己一定的规律。如果我们每天在饮食材料选取上和烹调方式上,都按照科学营养的方式来进行,我们相信,您的血黏度只会是不断降低直到趋于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