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是世界上独特的学问,千百年来,祖辈积累下来的养生知识遍地开花,随便撷取一二,足以让人受益一生。可还是有那么多人舍本逐末,不在日常生活中调理,不从生活习惯下手,将希望寄托在药物上,如此这般,又怎能不遭受疾病的折磨呢?
一阵秋雨一阵凉,天气已经明显由夏进秋,人们也都纷纷换上了长衣长裤,怕冷的都穿上了夹克。我家楼下那邻居小姑娘却还穿着吊带裙,誓将这“美丽冻人”的精神发挥到最大极限。看到我也穿得很“暖和”,一脸的不可置信:“叔,不是春捂秋冻的吗,怎么你也老早穿上了厚衣服?”
我哑然失笑:“这春捂秋冻也得有个极限啊,哪能一直冻下去。”
经她这一提醒,我留心观察一下,发现这盲目春捂秋冻的人还真不少。人们只是简单地认为春天晚点减衣,秋天晚点加衣就行了,至于为什么要春捂秋冻却不求甚解。春天之所以要捂着点是因为在寒冷的冬天,人的机体在棉衣的保护之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循环相对缓慢,体温调节系统功能降低,人体各器官处于休眠状态,抗病能力相对较弱。这就好比经过一宿的睡眠,清晨醒来,人虽然眼睛睁开了,但还需要一个短暂的清醒过程,有必要继续在床上待一会儿一样。身体各器官刚刚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还没适应天气的变化。这时候换上春装,一旦天气变化,就很容易引起感冒等各种疾病。
而秋天呢,气候变冷也有一个缓慢的过程,人体也只有逐渐添加衣服,才好适应气候的变化。刚刚转凉便穿上厚衣服,会使得机体与冷空气的接触机会减少而缺乏抗寒能力,到了严冬,会由于难以适应而产生各种疾病。事实也证明,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是疾病的高发期,在这两季多注意衣着也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说了这么多,具体应该怎么去捂,怎么去冻呢?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那就是捂要从下半身捂起,冻要从上半身冻起。也就是说春天气温升高的时候,上半身可酌情减衣,但下半身一定要捂着点;而秋天气温下降时,下半身可先添点厚衣服,让上半身适当地冻一冻。
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曹庭栋所著的《老老恒言》中就明确指出:“春冻未消,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意思很明白,就是说春天的时候,上半身可酌情穿薄点,但下半身一定要多穿一些。春天正是寒暑交替之时,上薄下厚,既收阴又养阳,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
而秋天添衣,从上半身添起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因为秋天,虽然暑热还未尽去,但地面温度已经在逐渐下降。这时候,上半身保持寒凉一点可以清肺热,但下半身以及肚腹部还是得保暖,否则会难以抵抗地表的寒气而给身体带来伤害。
邻家小妹听着我说的这些,一脸的茫然:“春捂秋冻还有这么多讲究啊?”
“那可不,任何事情都不能机械地去理解。像你现在年轻,穿得这么凉快没事,过不了几年,痛经、贫血、肩周炎、颈椎病等都会找上门来。”
不说还好,一说这问题还真就来了,小姑娘立马跟我说,她这痛经都好几年了,乌鸡白凤丸都不知道吃了多少盒,当时倒是不痛了,可过后依然如故。
看着她白白的小脸,一种说不出来的惋惜和疼痛感涌上心头,女性是最怕冷的一个群体,女性疾病,基本和冷有关系,但由于爱美之心强烈,她们对于保暖工作也是做得最差的一群人。我告诉小姑娘,穿衣一定要谨守“上薄下厚”的原则,夏天不要穿露背、露脐装,春秋冬三季一定不要穿裙子,下半身保暖工作一定要做足。治疗痛经,可晚上睡前按摩腹部一百下,早晚用肉桂、粳米加红糖煮粥喝。她按照这个方法坚持做了三个月,告诉我说,例假已经顺畅了很多,再也没有痛过了。
中医养生学是世界上独特的学问,千百年来,祖辈积累下来的养生知识遍地开花,随便撷取一二,足以让人受益一生。可还是有那么多人人舍本逐末,不在日常生活中调理,不从生活习惯下手,将希望寄托在药物上,如此这般,又怎能不遭受疾病的折磨呢?
在网上瞎转悠,看到一则新闻,一位时尚杂志的主编倡议,时尚人士不要穿秋裤,并且不允许属下工作人员穿秋裤。帖子里有大批网友出口成“脏”,针锋相对。我笑笑,其实时尚原本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何必如此执著呢?而养生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辩证对待,辟如今时今日,全球变暖,夏长冬短,春捂的时间也要相对提早减短,如果还谨守过去的时间,那只怕会捂出痱子来,徒留笑柄。至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孩、孕妇以及心脑血管、呼吸道疾病患者等更不能遵守此道,而应该“急脱急着”,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身体的健康。至于像那位主编一般生活的人群,常年住在空调房里,出入轿车,早已四季不分,恒温之下又何需秋裤?所以,凡事要辩证看待,即使是养生之道,也不能拿来就用,应该好好思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