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容率领数百明军将士,乘竹筏顺江而下,再弃筏登岸,晓行夜宿十余日,便已赶到本邦和晋王李定国会合,李怡仍在山上等候,严防吴三桂清军。
吴三桂驻扎在永昌府,也是四处征粮,上表朝廷请求援军,粮草。以期进攻怒江西岸明军,命******,胡柱国领兵出施甸县之姚关,伐竹木以准备渡怒江,贡山磨盘石一战清军损失较重,朝廷不得征调另一清将爱星阿,前去助吴三桂。卓不泰等因兵败已被朝廷削职,吴三桂因手握重兵,清廷不便责罚,因此才免于被处罚。
永历帝等大批隨行官眷,自孙崇雅铜壁关兵乱后,渐在缅边境集结。黔国公沐天波到缅甸首都阿瓦,【今缅甸曼德勒]联络缅国王莽猛白,缅王虽答应接纳永历帝等人,但缅王和朝臣对沐天波傲慢无礼,沐天波心中极怒,然而寄人篱下只得无奈而回腾越边境一带,缅王命四艘客船到腾越边境接永历帝等。
沐天波等有识大臣认为,不能将命运全部寄托于缅甸保护之下,如若缅情有变,则后果难料,要求将太子留在边界,派人送到白文选和李定国所在木邦以防不测,然而永历自昆明出奔而来,已如惊弓之鸟,且已草木皆兵。所随大小官员无不争想逃命,那顾得上太子?沐天波对永历;“太子关乎大明一脉,万一缅方加害,岂不是束手待缚悔之晚亦!”永历听罢半天不语,又谓马吉翔和其弟锦衣卫指挥使马雄飞等;“朕自登基以来四处奔劳,国势已危豈可再骨分离?况既入缅甸,清军不至于入缅,戓可保全我大明一线,怎可让太子留在国内冒险?”马吉翔之女为永历之妃,父女等巴结永历帝,不听沐天波之言。又责晋王拥兵自重。
马吉翔兄弟私下议道;“若将太子留在境内,万一李定国,白文选突然拥立太子即位,将来光复中原,那永历帝不是失去了手中权力?倒不如将太子和永历帝都挟在身边。”于是找女儿商量,极力反对将太子送往木邦,一同带住缅都阿瓦。
沐天波见谏言无用,便找来马太后,希望太后能说动永历帝将太子留下,太后,王皇后,窦妃等极力劝将太子留下,然而永历在马吉翔劝阻下决意挟太子南下,太后垂泪;”天亡大明,老身这把老骨头还乡无望,只有客死他乡了。”众人无不泪如雨下,沐天波长叹一声悄然而退。
永历帝之胞妹,安化郡主时年纪不足二十,虽生在王侯宫廷,然而隨南明王朝马背上流亡,历见永历流亡缅甸,只顾四散逃命,因此不愿再隨永历南下,毅然谏永历帝;“今大明虽已没落,然而朱明尚有后人,岂可如皇兄不顾大局?滇西数十县仍在明朝手中,各地明军尚有数十万众,晋王,巩国公,广国公等各路将士正在抗清,皇兄怎能不战而逃?皇兄此一去各路抗清将士那还有心思抗清?”也有部分官员赞同安化公主之言,而永历帝曰;”国内各路将士虽浴血奋战,然而清军势大不妨先入缅一避,待局势稍安,再送太子回国不迟,况南下阿瓦离晋王巩国公所部也不远,万一生变再送太子回国也不迟,朕意已决众人不须再议!”众人苦谏,永历帝不听。
安化郡主毕竞柔弱女子,年纪尚轻在众人眼里不过童孩,永历帝已决心入缅,众人苦谏不得,安化公主自不愿隨行入缅,泣拜别马太后,永历帝等只带四,五名随行宫女寻入滕越境内,向南找白文选李定国而去,永历帝隨行官员见安化郡主如此气节,多叹不如。
由于缅方不许明军带兵刅入境,许多士卒多丢弃兵刅,扔得到处皆是,也有不少兵卒不愿入缅,便隐入山中和当地居民生活,因此现在永昌府境内仍有其大批后人,人心已散尽,连当地缅民也讥笑永历帝等,堂堂上国天子竟是如此狼狈,只顾逃命,有失大国宗主身份,当然对永历帝而言,逃命才是最要紧,那顾得上什么身份和尊严了?
不久缅甸国王派了四艘客船来接永历等南下,缅甸国都阿瓦(今曼德勒)。但船小人多,永历竟然在马吉翔等簇拥下丢下太后自己先登船!太后大怒说;“请军未到,皇帝此时未至颠沛,即不顾亲娘耶?”永历等才停泊两天,便分两路走,一路位高权重者随他乘船,其余大部则步行南下,走陆路一路上被缅人抢掠,很多人被抢入当地人家中,到达阿瓦时已是惨不忍睹。永历等乘船一路上靠沿河缅民供给,走了十多天到达阿瓦,这年五月缅人在阿瓦城郊区用竹子围了座城,永历这才住定下来。
其实境内仍有许多抗清武装,兵力不下数十万,只是永历帝等一味逃命,川滇之间无法形成统一战略指挥,各自为战,让清军各自击破。况且当时怒江以西和西南地区尚控制在明军手里,广西西部仍有不少明军在抗击清军,自李定国在贡山重创清军以来,吴三桂等在短时间内也无力向木邦进军,对志在复国南明将士而言戓许也正是一有利的时机,毕竟南明内部还是有不少杰出的人材,象李定国,白文选,?靳统武,吴三省,等等。
其间永历仍想以宗主国主自居,曾派大臣前往向缅王”宣谕南幸之意”但缅甸上下都知他是逃难来,为了避免礼节等难以处理得当,缅甸国王拒绝接见,只派汉人通事居间传递信息,永历住在城郊缅王居城中近在咫尺,但自始至终两人从未见过面,起初缅甸当局还算客气,给予永历等一些物资帮助,即所谓”进贡颇厚”永历和随行官员也携带了一点积蓄。但日久之后已是捉襟见肘,永历甚至不得不将黄金制造的国玺拿出来,让群臣凿碎以分发度日,在这样情况下多数随行官员已毫无忧国忧君之念,过着苟且偷生苦中作乐的生活,开赌的开赌,开唱的开唱,已如行尸走肉,缅人见此更加肆无忌惮,竟要沐天波在朝见缅王时不允许其穿戴明朝服饰,与小邦土著一起赤脚着,穷民族服装以臣礼接见,极尽侮辱之能事。
安化郡主领四.五名婢女一路南下木邦,半月后方才进入白文选营中,原来白文选得知永历入缅,命其子白绘为先锋领兵前往边境接驾,可永历帝早进了阿瓦城,缅方不让明军入缅,所派使者皆为缅方所杀,因此白文选部才未曾接到,只得引兵而还。晋王李定国与巩昌王白文选商议后都认为永历在缅甸安全各方面得不到保障,且当时散落于各地明军还不少,永历逃亡缅甸给这些坚持抗清军队心理上造成了极不利影响。影响特别大。
安化郡主在白文选营中,见部卒因炎热瘴气而病死很多,各地抗清武装分散。便告白文选道;”身为皇族,皇上既已奔缅,本郡自当联络各地明军,以光复大明,尚请国公与晋王尽速迎驾回国,主持大局,否则圣驾入缅日久,各地反清明军心灰意冷,就更不可能图光复国土了。”白文选泣道;”郡主且在营中住下,我待与晋王想办法迎回圣駕,再图大事。安化郡主道;”在营中终久一弱女子,军中大事皆仗国公和各位将士,广西原是朝廷经营之地,尚有不少抗清明军,本郡欲回桂联络各路明军,只待国公等迎回圣驾,可经营桂西和滇西南地区对抗清廷。”
白文选谏道;“郡主万万不可冒险也!此去桂西,山高路远,地湿热多瘴,况各地多被清军占领,搜捕甚严,万一郡主有何意外,我等不是万死难赎其罪?”郡主道;“国破山河碎,人命贱如草,为光复大明,纵粉身碎骨又有何惜”?白文选见安化郡主去意已决,阻拦不住。于是命精锐步卒七,八人乔装护送郡主,沿边境线一路奔桂西。
由于滇西南山高林密,人烟桸少瘴气到处都是,郡主一行行程极慢,隨从大多染病,随行宫女也多病亡,郡主幸得白文选亲信照顾倒是还能坚持。
笫二年四月,安化郡主等人已至广南县,[今云南文山州广南县]一个叫太平寨地方,此地离桂已不远,然而安化郡主却病倒了,隨行人员多已病亡,一行只剩三.四人。安化郡主已染重病,前行已不可能了,便找了一户头人家住了下来,只是安化郡主病情终不见好转。
一连十余日,安化郡主反而更病重。终于病亡。一缕香魂终散在滇边,当地壮族百姓怜之,葬玉骨于寨中,修筑墓碑,又建一庙香火不绝,俗称“皇姑坟”[据史载安化郡主卒为一六五二年,而民间传说则卒于一六六二年之后,本文为小说,当信卒于一六六二年前后]。今广南县太平寨每年农历四月虎日,总要举办迎皇姑祭祀活动,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安化郡主,因安化郡主不愿同胞兄流亡缅甸,而得到当地人民尊敬,后有当地百姓赞曰;
一缕香魂落西垂,弱女难扶国势危。
今看玉冢香烟绕,何言巾帼让须眉!
晋王巩国公等得知安化郡主病故,伤感不已。而白文选部因缅方不愿送永历帝回国,又不许明军入境接驾,已和缅方开始了武力较量,明军实力更进一步削弱,不少南明将领已向吴三桂投降,祁三升,王会等原南明部将已投降,各地抗清武装也渐渐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