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现代社会,处处充满竞争,只要在生活,你就必须面对不断的竞争,和同事,和自己。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不过是从你的对手那里获取力量和智慧,最后一击成功罢了。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不要把对手看成是敌人,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竞争,有对手的存在,才能让我们培养积极求生存、求发展的竞争意识,注意克服惰性,形成敢想敢干、自信自强、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抵抗力。
请看下面的故事:
在一家国家级森林公园,住着一只年轻的美洲虎。由于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全世界现在仅存十七只,所以,为了妥善地保护这只珍稀的老虎,管理人员便在公园中专门辟出了一块近二十平方公里的森林作为虎园,还精心设计并建造了豪华的虎房,好让它自由自在地生活。
虎园里森林浓密,绿草芳菲,沟壑纵横,流水潺潺,并有成群人工饲养的牛、羊、鹿、兔供老虎尽情享用。
凡是到过虎园参观的游人都说:如此美妙的环境,真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从没有人见过美洲虎去捕食那些专门为它预备的“活食”。从没人见过它王者之气十足地纵横于雄山大川,啸傲于莽莽丛林,甚至,也从未见过它有模有样地吼上几声。
人们最常看到的是它整天待在装有空调的虎房里打盹儿,吃饱了睡,睡醒了吃,整天无精打采。有人说它大概是太孤独了,若有个伴儿,或许会好些。于是,政府又通过外交途径,从国外租来一只母虎与它做伴,但结果还是老样子。
有一天,一位动物行为学家到森林公园来参观,见到美洲虎那副懒洋洋的模样儿,便对管理人员说: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环境中,不能只放上一群整天只知道吃草,却不知道猎杀的动物。这么大的一个虎园,即使不放进几只狼,至少也应放上两只豹,否则,美洲虎是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来的。
管理人员听从了动物行为学家的意见,不久便从别的动物园引进了几只美洲豹放进虎园。这一招果然奏效,从美洲豹进入虎园的那一天开始,这只美洲虎就再也躺不住了。它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顶上愤怒地咆哮,就是有如飓风般地俯冲下山岗,或者在丛林的边缘地带警觉地巡视和游荡。
美洲虎又成了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成了这片广阔的虎园里真正的森林之王,它再次找回了过去的光荣。对于这个结果,管理人员明白,老虎那种刚烈威猛、霸气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唤醒,这要归功于美洲豹。因为老虎有了美洲豹这样的对手,才油然而生一种危机四伏的感觉,从而激起了逝去已久的斗志。
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同样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对手,也会丧失进取的意志,甚至会因为安于现状而逐步走向衰亡。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因为相互的依赖和潜移默化而丧失活力,丧失生机。一个群体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逐步走向懈怠,甚至走向腐败和堕落。
的确,在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过程中,需要从对手身上获取前进的持久力,有时这种持久力是来自对手的嘲笑与讥讽。因为,讥刺的话往往比刀剑还要锐利,会激起一个人的斗志。
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偶然读了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就牢记在脑子里。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和研究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程而到达印度。自然,许多有常识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耻笑他的梦想。他想向西方行驶却想到达东方的印度,岂不是痴人说梦吗?他们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他,要是他不听劝告,一直向西航行,他不会达到目的,甚至他的船只将被滔天的巨浪吞没。
然而,哥伦布对自己的目标很有自信,只是由于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实现这个冒险的设想。他想从别人那里得到资助,但是,17年过去了,没有人资助他,让他的计划得以实行。他决定不再等下去,不管前面存在多么大的风险,他都要义无反顾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于是他启程去见皇后请求援助。皇后赞赏他的设想,并答应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个冒险的工作。可是,水手们都怕死,没有人愿意跟随他。没办法,他只好在海边抓来几个水手,用恫吓的手段逼迫他们去。
一切准备就绪,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航行。刚航行了两天,就有两艘船破了,接着又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海藻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哥伦布亲自拨开海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继续航行。
在浩瀚无边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看不见大陆的影子,水手们都失望了,他们要求返航,否则就杀死哥伦布。哥伦布用鼓励和高压的手段,总算说服了水手们。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前进的途中,哥伦布忽然看见一群海鸟。因为他知道,海鸟总是飞向有食物并适合于它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他估计附近可能有陆地。
果然不出他所料,他们很快就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可以想像,如果哥伦布在嘲笑中退缩,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可能就改换了他人。从另外的角度看,哥伦布最终成了英雄,从美洲带回了大量黄金和珠宝,并且得到了国王的奖赏,以新大陆的发现者而名垂千古,这一切都是教授和哲学家们耻笑他的结果。
哥伦布的成功说明,对那些嘲笑你、讥讽你的仇人,要如何解读,就要看你的功力了。究竟是要把他们视为让自己进步的燃油,还是视他们如寇仇般欲除之而后快,关键在于你的视野和目标到底是放在什么地方。
感谢你的仇人吧!把别人的嘲讽视为激励,它就能变成你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