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54200000009

第9章 独立学术 博约归宗

十岁那年,黄佐仿韩愈《进学解》的“记事必提其要,纂言必钩其元”之说,在自己看过的图书里挑选重点及有心得体会者,手录笔记,内容分为经说、史评、子纂、文要、理学、政规、字义、事原、论括、诗抄十类,见陆机《文赋》有“漱六艺之芳润”一句,题名为《漱芳录》。黄佐从小著述,父亲曾提醒他说:“每个人从小学习,待成人后才付诸实践。你年纪还小,如果功夫未扎实便去实践的话,容易跌跤。”父亲的教导,黄佐是到1521年进了翰林院以后才感受其意义的。黄佐一直在修改、润色自己青少年时写的东西,包括他二十岁时编写的《广州人物传》,也是他三十七岁以后才完成的。黄佐毕生撰述不辍,著作等身。清乾隆年间,纪昀在主编《四库全书》时称黄佐“于明人之中,学问最有根底”。这里说的根底,源自黄佐从小的好学勤奋,还有就是他成年后的严谨治学、博采众长以及在南、北京城的多闻广见。

黄佐与当时的学术大儒常有交往,切磋学术。他与李经纶谈论古乐器,与林士元讨论阴阳运气,与王任用研究易经,与何孟春讲述博文约礼,与柯维骐切磋元史,与方思讨论性理,与朱日藩谈论文学,与范钦讨论古籍,与何镗讲及禅宗,与文徵明谈理想。黄佐在与朋友的书信里,无不论及学术文史,而在他交往的学者里,有朝廷高官要员,也有考不中科举的穷秀才;有大儒名家,也有普通的青年学生。但无论对方身份高贵抑或低微,黄佐一视同仁,推心置腹,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思想态度和学术观点。

黄佐生活在理学之风盛行、岭南白沙之学崛起的正德、嘉靖年间,后人从黄佐初见王阳明时的表现,就知道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思考,卓荦奇伟,具有深厚的儒学功力,足以游刃于理学与心学之间。小时候黄佐学习古文,曾经瞧不起宋儒著作,黄畿开导他说:“追溯古文历史,夏、商、周三朝,文成于周;西汉至宋代,文成于宋。解释理学,精辟到位,宋代可与周朝相媲美。朱熹的功劳仅次于孔子。”从此,黄佐视程朱理学为正宗,但同时也在不断修正程朱理学的不足。黄佐批判违背儒学传统的“心学”,特别是王阳明的错误,又融会贯通陈白沙“自得”之学的合理成分。他在儒学理论体系上力辟新径,自成一家。《明史》编纂者认为,黄佐学术“以程朱为宗,惟理气之说独持一论”。清人黄宗羲在《明儒学案》称黄佐:“以博约为宗旨,博学于文,知其根而溉之者也。约之以礼,归其根则千枝万叶,受泽而结实者。博而反约于心,则视听言动之中礼,喜怒哀乐之中节,彝伦经权之中道,一以贯之而无遗矣。”这些评价,对于黄佐的为人治学及其丰富的著述是恰当的。

黄佐也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归结为“博约”二字,他说:“今天我和学生讲学,主题就是博、约两个字。什么是博?博即是博文,读书使人明白事理,增长知识,加以研究,获得渊博的知识。约就是约礼,在获得渊博的知识后,以诚恳的态度去思考,讲求修养和敦厚,用传统的道德来规范自己的学术,这就是约礼。”黄佐专门写了一篇《博约解》,进一步解释“博约”。他说,博强调的是广,即广大、通畅的意思;约则强调简明扼要,有约束的意思。对学习的人来说,贵在知道什么是简明扼要,所以要守约。但对从事教育的人来说,人的精神有限但情欲无穷,见闻有限而义理无穷,必须学习做一个像尧、舜、禹、武王、文王和孔子那样的圣人。古代的圣人离开我们很久了,但给我们留下了《诗经》《尚书》《礼记》等经典著作,他们的一言一行、详尽的历史事变、许多人物事迹,都等待我们去广泛地学习和认识,从而开发精神,增广见闻,集天下学问和义理于一身,我们进可以教育他人,退可以从事研究。所以说“博”和“约”同等重要,没有“博”就不可能有“约”,没有“约”则很难处理好“博”。如同射箭一样,如果没有弓和箭,不可能射中目标;但如果有了弓箭却不懂得用力和瞄准的话,也一样不会有什么收获。

在黄佐之前,朱熹也解释过“博文”和“约礼”。朱熹一直强调要先博后约,并且以此作为初学者必须恪守的原则。他说:“博之与约,初学且只须作两途理会,一面博学,又自一面持敬守约,莫令两下相靠。”朱熹的这一理论发展到王阳明,便成了“知行相分”、“知行并进”的学说。在对“博文”和“约礼”的理解上,黄佐独出心裁,表现出与宋明理学的差异。黄佐认为,“博文”与“约礼”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他说:“圣贤修习,必反观内省,若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粕耳。”也就是说人们阅读学习经典著作,是为了修养自己的德性;如果一个人欲修养自己的德性,就必须阅读学习经典著作。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修养的过程,而自我修养也必须在阅读学习中进行,两者关系不可分离,但又不能等同,这才叫做“博文”,才叫做“约礼”。假如读书学习而不讲修养德性,则与不读书学习并无差别;如果自以为是修养德性,却不读书学习,就近似于野狐禅了。所以黄佐对王阳明的“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诸君要实见此道,需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即“心苟能明,何必读书”的知行观给予严厉批评。他指出,王阳明在知行关系上是不能自圆其说且误导他人的。黄佐还认为,无论是朱熹“先知后行”之说,还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说法,都是不能一贯到底的理论,它们的实质是以“知”代替“行”。因此,黄佐明确指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他认为“知”、“行”与“博文”、“约礼”一样,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两者又不是完全等同的一件事。“知”后必须“行”,“行”以后会“知”,它们既是一个统一体,互相依存,不可分割,但具有自身相对的独立性,表现为对事物认识、个人修养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黄佐接着说:“将欲行之,必自致知始。”“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表现,但不可以截然分开。黄佐对知、行二字的认识,已经隐约透露出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相对独立性的信息。

黄佐纠正阳明之失,修正程朱理学,还表现在对“理”和“气”关系的认识上。黄佐以为,作为宇宙最高范畴的“理”和“气”,与宇宙间的所有事物一样,是一个统一体,两者表现的形式可有不同,但不应一分为二。黄佐说:“盖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气本一也,而分阴分阳……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是即所谓理也,初非别有一物依于气而立,附于气以行也。”这是一段十分精辟深刻的论述。在黄佐看来,宇宙的本原是“气”,是物质性的“气”;此“气”的发展变化而表现为宇宙运动自身的规律性,这就是“理”。“理”不是主宰宇宙万物的意志,而是宇宙万物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气”是“理”的物质形式,“理”是“气”的最高概括。黄佐指出:“理,不可见也,于气见之。”“气之有条不可离者,谓之理。”黄佐又说:“盖理即气也,一气浑沦,名为太极;二气分判,分为阴阳……皆吾心名之,所谓穷理也。非谓未有天地之行毕竟是理,而理在气先;亦非气以成形,理亦赋焉,而理在气后。”“理”与“气”是不可离的,它们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黄佐由此肯定“理一分殊”这个理学家的命题。黄佐所谓“理”,乃“气”自身之“理”;所谓“气”,乃“理”自身的“气”,是带有“规律”的含义,而并非有意志的心性之理。

关于“心”与“理”之间的关系,黄佐认为,心是人生的根本,人的仁爱之性由此发出。“理”表现于人即是“性”,仁爱之性是人天生具备的,是天理发展、趋善本质在人性中的表现。黄佐这一观点是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性善说的发挥。在黄佐眼里,“心”与“理”本质上是“气”与“理”的关系,它们是统一在“人性”中,又各具表现,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在这个问题上,黄佐指出王阳明、陈白沙的心学只承认“心”与“性”或“心”与“理”的统一,以“心”代替“性”或“理”,而不承认它们之间相对的独立性,认为“心”与“理”只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说法,而不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黄佐指出白沙是“以意为心,以心为性,皆禅之蔽”,而“阳明之学,本于心之知觉,实由佛氏”,从而否定陈、王的“心学”。

此外,黄佐对于“天理”与“人欲”的理解,与宋儒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有所不同。黄佐对天理、人欲的概念有独到的见解,认为天理对于人而言,其实是一个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在自然宇宙中具体表现为生生不息、日益趋善的历史演变。人生活在大自然里,也会随着这种演变而产生趋善之性,所以人皆有恻隐之心和求善之举。此心、此举不断扩大充盈,即为“仁爱”之心,“博施济众”之事,社会因此日趋完美,人类因此日益进步。所谓存天理,就是存宇宙自然生生趋善之理,黄佐称其为“天命流行,生生不已之机”。

黄佐的学术研究,主要得益于他对儒家经典的钻研。他一方面力图从孔孟儒学的本旨中修正程朱理学之失,另一方面则主要对王阳明“塞源拔本”,以“知”代“行”理论进行批判。他的“博文”、“约礼”理论,归根到底是强调使孔孟儒学在心中一以贯之,以此修养己德,指导实践,以达到儒家传统的最高境界。同时他又通过“博文”、“约礼”来沟通程朱理学与白沙心学的关系,把白沙的“养性”、“自得”之学融会到“博文”、“约礼”之中,并且在沟通程朱理学与白沙心学的同时,构造了“读书”、“内省”、“明理”、“养性”、“动静得宜”的理论体系。基于此,明代黄宗羲在编纂《明儒学案》时,专设“文裕黄泰泉先生佐”一章,称赞黄佐是一个博通经史的思想家,充分肯定他在岭南思想史上的地位。

黄佐一生刻苦钻研,治学经史,著述宏富。据不完全统计,黄佐著作共有三十多种,六百多卷。明朝科举考试,《诗经》一门主要采用朱熹的《诗集传》,即使是后来颁行的《五经四书大全》,里面的《诗经大全》也是源自朱熹。黄佐从小背诵《诗经》,十五岁开始接触毛传、郑笺,以及王应麟《玉海》等书籍,原指望通过学习,弄通弄懂《诗集传》,应付日后的科举考试。谁知一发不可收拾,看的书籍越来越多,特别是读了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严粲的《诗缉》等在《诗序》问题上与朱熹著作有不同解释的书籍后,黄佐更加沉浸于对《诗经》的钻研上。他广泛搜集,旁征博引,将各种不同的观点编成一书,名叫《诗经通解》。尽管这是一部引用他人研究《诗经》成果的著作,黄佐也不敢有半点马虎,不断修改纠正,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正式完稿。1561年,《诗经通解》二十五卷才由黄佐的学生张如镜以及唐守谟、唐守敬兄弟二人为之校勘捐资出版,其时距离黄佐着手编写此书已过了五十多年。

《乐典》三十六卷是黄佐的另一部经学代表作。汉代以来,经学家十分重视对《乐经》的研究。郑樵认为,“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五声、八音,十二律,乐之制也”。时至明朝,从洪武到嘉靖的一百五十年间,尽管朝廷内部包括礼部等机构对《乐经》均加以研究,却说法不一,乐章屡易,一直对钟律及其乐器的制作未能加以说明。黄佐小时候,父亲就让他看杜佑的《乐典》、郑樵的《乐略》和《乐杂记》等书,并对他说:“这些书中所记述的都是古代宫廷音乐,你要专心学习,好好研究。”1523年,黄佐在南京主持科举考试。一天夜里黄佐梦见孔子,孔子让黄佐牢记他说过的“知崇礼卑”四个字,也就是做人运用智慧要高瞻远瞩,具有最高的目标。做事如走路一样,要从平凡处起步,脚踏实地。黄佐将此理解为孔子指引他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去研究《乐经》。黄佐收集前人关于《乐经》的训诂注释,又与崔诜等人讨论古典乐章,开始撰写《乐典》。

1544年,黄佐完成《乐典》书稿,其内容分为乐均、乐义、大司乐义、乐记、诗乐等。黄佐在序言中说:“《乐经》的作用和意义博大精深。之所以说它博大精深,是因为《乐经》源自人的内心世界,同时又与天地共存。”他回顾自己继承父辈研究《乐经》的过程时说,人要懂得音乐,需要用耳聆听、用心体验,“人有血气,心知之性,哀乐喜怒之情,感物而动于中,发则而为声,声成文而应于外,则比之为音”。黄佐还具体讲述古代乐器的制作过程,“按律以孔竹,吹律以调丝,以律均声,声从器出。”他谈到在磬的铸造时铜、铅成分的比例对音律的影响,并用很长的篇幅论述《易经》与古乐的关系,其内容与《宋书》《梦溪笔谈》的论述相近。当时吏部尚书张治在看了《乐典》后说:“黄佐对古乐的研究,让我们能够重新听到几千年前的古典音乐。”为了检验自己研究《乐经》的成果,探讨古代音乐制度和乐理、乐器,黄佐让学生组织音乐社,用按他的方法制作的琴、瑟、钟、磬、管、箫、笙等乐器进行演奏。这是广府地区最早的音乐研究机构及乐队。黄佐作为广东早期的音乐研究者和实践者,对岭南乃至中国音乐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黄佐的经学著作还有《礼典》四十卷。黄佐曾担任宗伯一职,负责朝廷祭祀事宜。于是他搜集秦汉以前典籍里关于祭祀天、地、宗庙等的典章制度汇辑成为《礼典》,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内容。此外他还著有《春秋传意》十二卷、《小学古训》一卷、《乐记解》一卷、《河间乐记》九卷、《论原》十卷、《论式》三卷、《理学原本》一卷、《敷教录》一卷等。

黄佐的史学著作则有《革除遗事》六卷。1398年,朱元璋逝世,朱允炆即位,改年号为建文。朱允炆在位仅四年,明室藩王为争夺皇位发动战争,京城即被叔父朱棣(燕王)攻破。朱棣执政,改年号永乐,旧朝大臣投降的仅少数,尽忠建文帝者有千人,宫中皇后、妃子、内侍多死于事,朱允炆不知所终,史称“靖难之役”。永乐帝为抹去建文帝的历史,革除其年号,禁止编纂建文实录,造成了这一段史事的歪曲与空白。明代中期以后,逐渐有人记述和研究建文朝的历史,黄佐便是其中一位,《革除遗事》原为十六卷,后经黄佐亲自删节成为六卷本,内容分为述君、阖宫传、列传、列传死难、列传死事、外传。此外还有《通历》三十六卷、《姆训》一卷等。

同类推荐
  • 情志蓝天

    情志蓝天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李天院士的成长过程。李天院士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多年来从事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研究工作。他谦逊谨慎,执著求索。严谨求实,艰苦创新,为航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于200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实现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他一心扑在新机设计、试验、计算和研制工作上。在飞机气动力基础研究、风洞试验、国际合作,以及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主动控制特别是在飞机总体综合设计等国家重点课题预研上做出了天创性的突出贡献。
  • 布衣天子刘询

    布衣天子刘询

    本书是黎先生“海昏侯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书,写的是与海昏侯刘贺关联密切的另一个西汉著名历史人物汉宣帝刘询的故事。刘询执政的25年是继“汉武盛世”之后,汉朝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被称为“孝宣中兴”。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91年,就是汉武帝征和二年的秋天。长安城里的大火和喊杀声喧嚣了一周方才渐渐平歇,空气中仍然弥漫着的血腥气味,这座繁华的大汉都城依然沉浸在惶恐不安之中。这天的深夜,月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惨淡地映照着长安城郡邸狱。郡邸狱就是汉朝时候各诸侯王、各郡守、各郡国在京都长安的府邸官舍中临时设置的羁狱。在这幽暗的月色下,囚室四周冰冷的墙壁泛出暗淡的绿光。除了偶尔传出几声蟋蟀的鸣叫声外,整座郡邸狱死寂得几乎没有一丝声响。
  • 唐骏凭什么成功

    唐骏凭什么成功

    《唐骏凭什么成功》讲述了: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职业经理人时刻行走在刀锋之上,在风格迥异的“东家”面前,他们必须用业绩说话,他们必须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如果一招不慎就会陷入职业困局之中。但是唐骏做得非常成功,每一次转型都会提升自己的品牌和价值,为自己增加上升的筹码。从外表上来看。我们看不出唐骏有什么超长之处,那么这位立志要成为“中国职业经理人标杆”的唐骏,到底有什么超出常人的优势,让他的职业生涯达到了如此的高度呢?相信,这才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 天命的注定·朱元璋帝王之路

    天命的注定·朱元璋帝王之路

    以前,明史学者吴晗先生写过一本《朱元璋传》,怎么说呢?虽然该书影响很大,但是内容着实单薄,以区区二十万字去介绍和评价这位伟大君王恢弘博大的一生,难免给人一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之憾。出于对朱元璋伟大人生的感动和对真实历史负责任的态度,笔者耗时近十年,悉心研究朱元璋,创作此书。从史料考证到布局谋篇再到分析点评,无不殚思竭虑,精益求精,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朱元璋及其生存的时代。
  • 莫扎特

    莫扎特

    本书主要以莫扎特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讲述了音乐神童、欧洲之旅、天才少年、热血青年、定居首都、英年早逝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传奇兽师情感升华

    传奇兽师情感升华

    开学就发生如此尴尬的场面,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事情发生在林凌身上,他究竟何去何从?每三天更一章哦!
  • 浊弦:裂琥

    浊弦:裂琥

    “要么世界沉沦我,要我变的和他们一样,要么世界臣服我,我为王。”撕裂琥珀的尘封者们,从现在开始书写我们的大时代。
  • 掖庭宫

    掖庭宫

    麟德元年,唐高宗治世,大臣上官仪因得罪武则天而被抄家,上官仪还在襁褓之中的孙女上官婉儿本应享尽荣华富贵,却因此受了牵连收押进掖庭宫为奴受尽屈辱,她发誓:待我归来此仇必报…
  • 无名星空

    无名星空

    我一直都想成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但是我没想到,我成功的路需要那么多的人的鲜血来铺垫,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希望我可以成为宇宙的尘埃,可以和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一起活下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来到地球渡劫

    来到地球渡劫

    渡过最后一次天劫,他将身化宇宙进阶为神。那盖顶乌云,雷电霹雳,请尽情来吧!可谁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 反派彻底黑化后与作者HE了

    反派彻底黑化后与作者HE了

    一手写歪的反派崽脱离书本后,来找作者算账怎么破?拥有天马行空想法的路遥,写作十年终于翻车了!在一本自己构造的世界中,引发了反派大佬的不满。夜君冥:“听说你把我塑造成反派角色,残暴不仁?病娇人设,嗯?”路遥:不敢不敢,我立马去改剧本.......。”卖萌中。夜君冥:“也没有给我安排组CP,嗯?”路遥暗自腹诽,您老人家就为了这事脱离书本,来找我算账?接着路遥又听到反派说:“那就用你来抵债吧!”
  • 唯她而已

    唯她而已

    她,年幼时家破人亡,从此不得不隐藏身份,小心谨慎地活着,只为有朝一日洗清沈氏冤屈。她,是自幼就千娇万宠的李家大小姐,娇蛮活泼,随心所欲,当两人相遇,截然相同的人生就在那一刻产生了交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界风云

    仙界风云

    修仙路漫漫,光阴蹉跎闲。待看天宫厥,已是千百年。看尽万物变迁,看尽日月星辰,主角林起百经磨练化凡为仙,独领仙界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