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怀宗,是前朝的末代皇帝崇祯,他不已经是鬼了吗?鬼不就是怕听五更鸡,到了白昼就不见了。”
慈禧强忍住满腔的怒火,狠狠地扫了光绪皇帝一眼,说:“皇帝怎么会猜是他,谁愿意出个鬼的谜语呢,皇帝这么猜,太晦气了。”
光绪帝又想了想说:“这次我猜到了,是‘月亮’,对吗?”
慈禧笑了下,说:“那皇帝也给我出个谜语吧,看我能不能猜到。”
光绪说了个谜语:
话雨巴山旧有家,
逢人流泪说天涯,
红艳为伴三更雨,
不断愁肠并落花。
皇帝刚说完,慈禧就冰冷着脸,望着窗外,半天也没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慈禧说:“皇帝,为什么你张口便是不吉利的话呢?凄凄惨惨的,我觉得皇帝不该说这些。”
“谜底是红蜡烛。大红蜡烛正是喜庆之兆,您还觉得不吉利吗?”
“皇帝想得很好,只是这个谜语听起来太不吉祥了。”慈禧竭力抑制住心中的不快,对光绪皇帝说。
“好,我以后再也不说了。”光绪皇帝小声说。
溥仪暗语制诗谜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后退位,因对清室有优待条件,所以退位后仍不废帝号,1921年方被废除皇帝称号出宫。溥仪虽然是废帝,但仍过着奢侈的生活。
有一天,溥仪心血来潮,装扮成落魄的文人样子,到集市上去卖字。他挨家挨户地给店主写对联,以此索取酬金。虽然溥仪的字写得很好,但店主见他衣衫褴褛,就用三五个铜板打发他了,甚至有人直接把他写的对联投入纸篓中。一天下来,溥仪虽然写了三十几副对联,但是却所获无几。
第二天,溥仪派人回收对联,称若保存完整,则以百枚银洋赎回。可是三十几副中只有四副是完整的。但有一家店主,虽然有保存完好的对联,却称出双价也不愿转让,人们都很诧异,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溥仪所题诗句为:
情到伤心方落泪,
湖畔花前两相依。
店主解释说:“这幅字哪里是百枚银洋就能买到的?其实这是则谜语,暗隐“满清”二字,落款为“青巾”,是清帝二字的省笔。这可是废帝宣统的墨宝啊!”大家听完这个店主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都后悔没好好珍藏这幅字。
灯谜元巧不成书
清末有个满族正白旗人叫瑞方,号午桥,曾经赴西欧考察多国政治,回国后历任南北洋大臣,为中外人望所归。
在他担任两江总督的时候,曾经遇到这样一个案件:蔡乃煌与陈启泰在京作官时就互相不和,后来陈启泰做了苏州巡抚,蔡乃煌放任上海道。陈启泰外放途经上海时,蔡乃煌本为下属,却依仗着京中有靠山,没有迎送陈启泰。陈启泰则对蔡乃煌上报的公文任意批驳,甚至当面训斥;蔡乃煌则反唇相讥。陈启泰忍无可忍,便上本弹劾蔡乃煌;蔡乃煌则修书向京中后台求援。京中便把此案批给两江总督端方审理。
端方知道此二人在京里都有后台,不知道怎样应付为好,每天都因为这件事郁郁不乐。元宵节夜晚,府中照常悬灯猜谜,端方也出来观灯解闷,忽见一则灯谜写道:
端判军左右为难——射《四书》一句。
这个灯谜一下子触动了他,正在思索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报告出谜底说:“厄于陈、蔡之间。”射中谜底也恰恰打中了他的心事,他不禁苦笑了一声。
道士画中藏字谜
清朝末年,有个云游四方的道士。这个道士知识渊博,能画一手好画,尤其酷爱猜谜。
有一天,他来到京城。心想,人们都说京都里人才济济,我要亲眼见识见识。于是,他精心画了一幅画。画的是一只黑毛狮子狗,那狗画得栩栩如生,尤其是那一身油黑发亮的皮毛,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道士来到闹市,把画悬挂在路旁,顿时招来许多行人看客。有人出钱要买这幅画,可是道士笑着说道:“我这画不卖,出多少钱也不卖。这幅画内藏有一个字,要是有谁猜中,本人分文不要,白白将画送给他。”众人一听,天下竟有这样的便宜事,不花一文钱,白得一幅好画,于是争相猜射起来。可是猜了半天,谁也没有猜中。
这时,只见一位老者,分开众人,走上前去,将画卷摘下来,也不言语,夹起就走。众人看了愕然,道士也上前问道:“老翁您还没猜呢?怎么就拿走我的画?”老人仍不吭声,还是往外走。众人也七嘴八舌地嚷开了:“嘿,先别拿画,你说出谜底是什么?”老人如同聋了一般,还是不吭声,只顾往前走。道人看到这里,不禁哈哈大笑道:“猜中了!猜中了!”原来,道士出的是一个画谜。画中的“黑狗”,隐寓着“黑犬”的意思。“黑”与“犬”合在一起,就是“默”字。所以老人自始至终默不作声,难怪道士说他猜中了。
妻子谜语巧避酒
清朝有个酒鬼,把家里都喝穷了,还向妻子要钱买酒喝,妻子劝他戒酒,他说:“要我不喝酒,得有个条件:从今以后,你说话不准说出一个与‘酒’字同音的字来,带出一个酒字来,我就还得喝。”妻子想了想,就说:“那你也不准说,你说我就更不给了。”
三天过去了,妻子一直没讲出一个“酒”字来,他可忍不住了,就到几个酒友家里诉苦。一个酒友就帮他出了个主意:要他先不要回家。这位酒友一手拿着酒壶,一手提着铜钱,来到他家约他喝酒,他妻子说当家的不在家。来人便说:“那就请大姐待他回来时告诉他:张老九、李老九,提着铜钱九百九,手拿酒壶去打酒,接他九月九日去到我家来喝酒。”
酒鬼晚上回到家,故意问:“有谁来过吗?”妻子对他说:“张三三,李四五,提着铜钱一千差一数,手里拿的酉水壶,接你重阳日,去到他家走一走。”酒鬼一听,一个“酒”字也没说出来,便假装昏了过去。妻子一看也扑上去哭道:“我晓得你这样很难受,怎么不拿出一点儿来,以解解忧愁?”酒鬼一听妻子的哭声里好像要准许他喝点酒的样子,便立刻醒了过来说:“快拿来!”妻子说:“拿什么?”酒鬼要说“酒”,可又想起妻子也向他提出的条件,如果说了就更不给了,便只好用手向嘴边比画了一下。妻子说:“我可没说出一个你要喝的字来,你还是喝不成。”
巧题匾额说行当
清朝的时候,有弟兄二人,哥哥是铁匠,弟弟是皮匠。两人的手艺都很好。他们辛勤了半辈子,有了一点积蓄,便各自修了一所新的房子。兄弟俩商量,要请人起个堂号,题块匾挂上。堂号要表示出他们各自的行业特点,又要雅而不俗。
他们请了好多文人秀士,都作不出来。最后找到一位教书先生。教书先生想:这兄弟俩不识字,必须让他们看见匾上字的样子.就认得出是自己的堂号才行。于是他思索片刻,便给哥哥题了“二酉堂”,给弟弟题了个“甲乙堂”。
兄弟俩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教书先生说:“这是用象形法制的两块谜匾。你看:‘酉’字正着看,就像锻铁炉;倒下来看,就像风箱。这两件东西,都是你们铁匠少不了的。再看这个‘甲’字,好似钉鞋用的砧子,‘乙’字就像裁皮子的刀。这两件东西是你们皮匠所必备的。你们看行吗?”兄弟二人非常满意,便重重地酬谢了这位教书先生。
店老板制谜引客人
清朝的时候,有个杂货店,老板为了吸引顾客,便在门前挂出两条谜笺,注明:猜中者即以该物相赠。第一条谜是:
墙里开花墙外红,
若想采花路不通,
东方一亮花要谢,
一场欢喜一场空。
第二条谜是:
少时青,老时黄,
盘起辫子挡太阳。
这一下果然吸引了不少过往的行人,一时间门庭若市,热闹非常。到了中午,一个农民打扮的小伙子走上前来拿起店前摆的一个草帽,举到第二条谜语前,晃了晃,戴到头上就走。大家最初觉得这人买草帽不付钱,实在是无理之极,继而明白他是猜对了。不料老板却大声喊:“客官请回!”那人回过头来问道:“难道我猜得不对吗?”老板说:“猜得对,请回来留下姓名,交个朋友。”
天快黑的时候,有一位穿长衫的老者,走上前来,指着挂在店前的灯笼说:“我把灯笼拿走了,这一件属于我了。”老板立即把灯笼摘下来送给了他,从此,这个杂货店的生意就更加兴隆起来。
巧妇妙语说年历
清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在外面做事,长年不归。这年旧年将尽,新年将临,仍是不能回家,正在思念自己的妻子的时候,竟得到了妻子寄来的一份礼物,还附了一封信,信上说:
自入君家,便与我翻脸。你应知我心中寒暖,纵然有时节、气满胸间,也强忍得五天十天。眼见得光阴似箭,年节不远,我在你心目中,更难比从前。怨郎君薄幸,厌旧喜新,终于将我抛在一边。郎君啊,如今盼你心回意转,来年重相见。
他读完这封信,不觉更加引起对妻子的同情和爱怜,打开礼物一看,才知道这封信里说的,原来就是这件礼物!
(谜底大揭密: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