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
时值深秋,天气已经转凉,早晨的地上能够看到薄薄的一层霜。天气虽然寒冷,但空气却格外清新,以至夜晚的月亮显得格外明媚。在某个深夜里,李白坐在一盏孤灯前思绪重重,无法安眠。
“美人”虽如花朵般娇艳,却远在天边,令自己无法企及。一想到此,太白的内心就如被撕裂一样难受。
在诗中,太白看似在思念某个“美人”,实际上是借相思之情,来表达自己与明君咫尺天涯的困惑!“人在长安,身不由己”,寓居他乡却不被赏识,此时的李白多么需要一个能够赏识、提拔自己的伯乐啊!
寓居长安,李白曾经多次在皇城外徘徊,他一边想象着城内王公大臣商议国事的情景,一边幻想着自己一不小心被一位贵人相中,从此平步青云。不过,一切都是他的一厢情愿。快到冬天的时候,李白的仕途依旧一筹莫展,在这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他选择到崎州散心。
游过崎州,李白有邠州之行,之后又到了长安城北边的坊州,这时已经是开元十八年(730)的冬天。除了散心,李白此行更是为了寻找自己的“伯乐”——既然伯乐找不到千里马,千里马为何不自己呈现在伯乐眼前?在此期间,李白曾经找过裴令公等人,希望能够得到帮助,但最终毫无结果。
李白在坊州度过了寒冷的冬天。第二年春,他再次返回长安,居住在玉真公主别馆附近的一处农户的家中。
靠岳父家的“背景”没有走通,自己凭才学寻找“伯乐”也没有找到,已经31岁的李白,进入了他一生中最意志消沉、放任自流的时期,终日与市井小儿、游侠强梁为伴。
这段时间,李白爱上了斗鸡。“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在长安周边闲游的时候,他结识了不少游侠,终日与他们跑马、斗鸡作乐。
在唐代,游侠已经不单单指劫富济贫的英雄豪杰,不少兵痞、无赖也自称游侠,其中有一些人因为得到达官显贵的宠信,做事飞扬跋扈,甚至常常杀人越货。李白与这一类人混在一起,可见他自甘堕落之深。
但是,正是因为与这些人的接触,李白才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底层社会的不公。
当时正值唐玄宗统治中期,宦官人数激增,单长安城内的宦官就达到了上千人,这其中不乏鱼肉百姓、专横跋扈之徒。他们这些人倚仗着皇帝的信任,到处搜刮民脂、收受贿赂,一听说他们要来,各地大小官员都忙于奉承,所献礼品常常数以万计。在长安城周边,不少良田、家宅都被这些宦官所占。
有一天,李白在街上行走,听到旁边小孩唱童谣,有一句“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格外刺耳。细细打听,原来当地有一个叫贾昌的人,这个人原本是个地痞混子,但斗鸡之术十分了得,唐玄宗听说了此人的“才干”,对他大加赞赏,不仅封他做官,还赏他黄金绸缎无数。正因为此事,长安城才兴起了斗鸡走马之风。
宦官当道,已经使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皇帝的不思朝政,更让李白心中愤懑。不过,李白对至高无上的皇帝,仍旧心存幻想:世风日下、宦官作恶,大概是因为底下的官员太腐败吧?斗鸡之风盛行,大概是皇帝身边没有像我这样的贤臣吧?
为了抒发内心的不平,李白写下了一首痛斥社会现象的诗: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古风》其二十四
诗中,“中贵”指的就是那些宦官,李白在城中行走,到处都是斗鸡走马的人,令他不禁感叹“世无洗耳翁”。
然而,李白大胆直言的性格,又给他招来了祸患。有一天,李白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不小心得罪了皇帝的私兵,被他们为难无法脱身。最后,是他的朋友陆调凭借宪府的力量,才使李白得以逃脱。
李白在长安备受欺凌,终于无法忍受,在开元十九年(731)的春天离开了长安城。由于在长安的落魄事迹,李白无颜返回安陆,而是沿黄河一路向东,先后到达开封、宋城(今河南商丘)和洛阳。
第二年春天,李白到达东都洛阳。一天晚上,李白在江边远眺,忽然听见远处有人吹笛。这笛声宛转悠扬,缥缈中带着忧愁。旅居他乡不得志的李白,顿起思乡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谁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不过,洛阳城的歌舞升平,短暂地留住了李白。在洛阳停留了几个月之后,这年秋天,李白终于启程,返回安陆的家。
开元二十一年(733),李白又回到位于安陆的白兆山,在桃花岩的石头房子中居住。在桃花岩,李白仍旧终日饮酒赋诗作乐,但经历过人生初次坎坷,他已经没有心情享受眼前这一切。不久,他听说了一个人,据说此人乐于举荐贤能,曾经把不少埋没于民间的优秀人才挖掘出来,坊间更有“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传言。这个人就是韩朝宗。他曾经担任左拾遗,后来调到荆州担任长史,因此被称呼为“韩荆州”。
听闻此人,李白顿时来了精神。他觉得自己的出头之日终于要来了。开元二十二年(734),冬天刚过,天气才暖,李白就迫不及待离开安陆,前往荆州襄阳谒见韩荆州。
李白对推贤进士的韩荆州抱了很大的希望。在路途中,他又听说朝廷设置了十名采访使(大概相当于收集民情的官吏),韩荆州就是其中之一,这更增加了李白的信心。凭借自己的才学,李白心想这次一定能成功被举荐。
到达襄阳,李白登门拜访韩朝宗,却不料被韩朝宗拒绝。随后,他又上书韩朝宗,希望能得到举荐,再次被韩朝宗拒绝。多次尝试而不得,李白心中十分不平。
本以为这位“韩荆州”是一位求贤若渴的“伯乐”,李白怎知韩荆州竟然如此怠慢,毫不把人才放在眼里。什么举荐贤能,什么求贤若渴,都是朝廷拿来糊弄愚昧百姓的。愤懑之下,李白写下了《襄阳歌》一首,以讽刺所谓的“举荐贤能”: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襄阳歌》
所谓“云雨”,典出《诗经·殷其雷》“山出云雨,以润天下”,指的是朝廷的恩泽。李白此诗,实为讽刺朝廷广开才路只是一场作秀。
这个韩荆州究竟是不是真的昏庸无道,我们无从得知。但从李白后来的诗文中,可以得知当年李白谒见韩朝宗的时候,态度可能是有些问题的。在李白的《以襄阳旧游赠济阴马少府巨》中曾提到“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李白是去求韩朝宗举荐自己的,但在见到韩荆州后,李白不仅没有跪拜,只行“长揖”之礼(上身前驱,双手自上而下抱拳作揖),甚至还头戴高冠、身配长剑,大概韩朝宗当时也是因为一时生气,拒绝了这个才华横溢却傲慢无礼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