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斯特拉尔,1889 年出生于圣地亚哥以北的埃尔基河谷,从小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主要受《圣经》和但丁、陀斯妥耶夫斯基、乌纳穆诺、鲁文·达里奥等人的影响,从小表现出对诗歌创作的天赋。他的诗歌主要来源是乡村生活的艰辛和不幸的爱情悲剧。
1 91 1 至 1 91 9 年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191 4 年以《死的十四行诗》获圣地亚哥花节诗歌比赛第一名。191 8 至 19 20 年任阿雷纳斯角女子中学校长。1 92 1 年在圣地亚哥主持女子中学。192 2 年应邀参与墨西哥的教育改革。同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孤寂》,笔触细腻感人,突破当时风行于拉丁美洲的现代主义诗歌的风格。1 92 4 年应邀赴美讲学,以后在拉美和欧洲一些国家任领事。
1 93 0 年发表《艺术十条原则》,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无神论的艺术;美就是上帝在人间的影子;美是指灵魂的美,美即是怜悯和安慰。此后她的诗歌创作有明显的转变,从个人的忧伤转向人道主义的博爱。诗集《有刺的树》(1938)为贫苦人们的不幸大声疾呼,为犹太民族的遭遇表示不平,为穷苦儿童祈求怜悯,这一创作倾向对拉丁美洲抒情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 45年 9 月“因为她那富于强烈感情的抒情诗歌,使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的理想的象征”而获诺贝尔文学奖金,成为拉丁美洲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第一人。晚年曾任驻联合国特使。1 955 年出版的诗集《葡萄压榨机》,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也有不少诗作有宿命论和宗教神秘主义的倾向,显得晦涩难解,尤其是后期诗作更是如此。
米斯特拉尔作为智利著名女诗人,于 1 957 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