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派兵从卢龙塞出发,大破北界经常侵扰自己后方的乌桓,收降乌桓和汉人20余万口,于军事上巩固了自己后方,避免了以后南北两线作战,基本上统一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确定了他在北方的势力,三国中一极逐渐形成。曹操为增强自己实力,经济上,在北方开始恢复生产,实行屯田制,积蓄国力,为进一步统一南方做好后勤工作,同时也得到百姓认可,赢得北方民心;政治上,得到广大中小地主阶级拥护,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地位不断上升并巩固。北方的异己势力逐一被铲除后,曹操开始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南方各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亲自带领20万兵力南下,当时号称80万,开始攻打荆州。江夏太守刘表刚死,他的次子刘琮继承荆州地盘。此人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主动投降。荆州地盘主要的抵抗力量,有刘表的长子刘琦和樊城的刘备。这两股微弱的力量怎能挡住曹军强大的攻势?刘备在长坂被曹军击溃后,百般无奈之下,派军师诸葛亮到江东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刘备(公元161—公元223,字玄德)是涿县(今属河北)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后裔,汉朝远支宗室,早年过着平凡的日子,与母贩鞋织席为生。桃园三结义后,拥有了两位得力的兄弟——关羽和张飞,在日后的大事中成为左膀右臂。他在镇压黄巾起义时开始崭露头角,与公孙瓒师事卢植,打败袁术。在后来的军阀混战中,他也开始拥有部分武装力量,但势力很小,只能依靠强大的军阀,曹操就是他曾投靠过的主。在曹营时,两人煮酒论英雄,得知曹操将自己视为将来的劲敌,马上离曹而去。官渡之战后他又投靠刘表,先是被派驻新野,后移驻樊城。他在樊城一面招兵买马、训练士卒,一面搜寻人才,为以后成就大事作好准备;其中就有广为流传的三顾茅庐,将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的诸葛亮请出山,作为自己的主要谋士。诸葛亮(公元181—公元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自比管仲、乐毅,时人称为“卧龙”,在《隆中对》中精辟、深远地为刘备提出了联孙抗曹、向益州发展、逐步复兴汉室的方向以及应该采取的战略和策略。
孙权(公元182—公元252,字仲谋,吴郡富春即今浙江富阳人),孙坚次子、孙策弟。孙坚曾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升为长沙太守;在军阀混战中追随袁术,后被刘表部将黄祖所杀。长子孙策代领武装力量,开始向江东方向发展。孙策死后,由弟弟孙权袭领旧部,经过一段时间苦心经营,势力渐强,雄踞东南。刘备与曹军战斗激烈之际,孙权收到在江陵的曹操要“会猎于吴”的挑战书信,连忙召集众文武大臣商议。大臣们主战和主和的双方各执己见,一时难以断决。诸葛亮奉刘备之命,来到江东说服孙权共同抵抗曹操。诸葛亮舌战群儒后,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孙刘联军组建后,由“雄姿英发”的周瑜担任联军前敌总指挥。
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今属湖北)隔长江对峙。由于曹军基本上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曹操决定将所有战舰首位相连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给孙刘联军以机会,老将黄盖承受苦肉计,以骗取曹操信任。当万事具备,东风也来了时,黄盖率领载有膏油干柴的数十艘蒙冲斗舰向曹营驶去。当船离曹营不远时,黄盖命令将船点燃,自己率部众乘坐随带的小船,数十艘蒙冲斗舰犹如火龙直冲曹营。曹军首尾相连的船舰当即着火,霎那间“樯橹灰飞烟灭”,曹军大乱,丢盔弃甲,四处逃窜,相互踩踏,人马被烧和溺死者甚众。周瑜又指挥联军水陆并进,乘胜追击。可惜关羽念曹操当年对他的恩情,将慌不择路、狼狈不堪的曹操及其残部从华容道放走。此役史称赤壁之战,也是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印证了“人心齐,泰山移”的俗话。数量上,曹军确实占有明显优势,可是其中很多都是刚刚收编的荆州降众,心怀犹豫,不肯用命,军心不一;而其主力又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且长途跋涉,远来疲惫,水土不服,很多士兵发生病变死亡,战斗力大减;曹操本人又麻痹大意,傲慢自负,屡中联军谋士之计;急于求成,连锁战船,这种就短避长的做法给了对方以可乘之机。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此后,刘备趁周瑜与曹仁江陵战役之际,无暇顾及南部,率先拿下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公元209年,曹仁撤回北方后,孙权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大将程普为江夏太守,分别坐镇江陵和沙羡。事后周瑜又将南郡长江以南的地盘割让给刘备,孙权还将妹妹嫁给刘备,这一年,刘备既得江山又得美人。公元210年,刘备向孙权借用荆州,理由是自己南方四郡太小,容不下人马。周瑜得到消息后,马上发信给孙权,坚决反对此事。英雄所见略同,和曹操一样,周瑜也看出了刘备的枭雄之相,他既有两个神勇无比的兄弟,又有诸葛孔明谋划,野心不小。他希望孙权抓住这次机会,扣留刘备,以绝后患。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英雄气短,周瑜此时身患重病,不久死去,程普接替其南郡太守一职,鲁肃则接管周瑜之军。而刘备与鲁肃关系不错。与周瑜主张相反,鲁肃力劝孙权将荆州之地借予刘备,孙权也表示同意。这样一来一去,刘备的实力不断增强,孙权却损将少地。双方的实力由赤壁之战初期的大相悬殊,现在却日趋接近。刘备和其祖上刘邦一个德行,都是属于流氓型,借人家的就不还;还让自己最厉害的亲信关云长镇守荆州。因为荆州军事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水陆枢纽,东西南北必经之地,不容半点闪失,可最后还是让关羽大意而失。
曹操回到北方后,再也没有大规模南下进攻孙权和刘备,进一步在北方恢复生产,推广农业技术,改革赋税制度,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抑制兼并,加强集权,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孙权则尽力发展自己在江东的地盘,占领山越地区,多次进兵岭南,公元230年还曾派卫温至夷洲(今台湾),发展经济,推行屯田,兴修水利,不断增强自己实力。刘备依诸葛亮之计,往长江上游的益州地区发展,于天府之国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务农殖谷,发展经济,并在其周围扩展地盘,搞好少数民族关系;诸葛亮还创制木牛流马,革新连弩。公元215年前后,刘备与孙权为荆州而开战,曹操趁机出兵攻占汉中,直接威胁着刘备的蜀地。刘备与孙权和解,回兵汉中,击溃曹军,并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公元219年,关羽进攻曹操的樊城,曹操遣使与东吴联盟,孙权大将吕蒙也建议借机袭取江陵。于是孙曹两军夹击,斩关羽于麦城。孙刘联盟被彻底破坏,北方局势得以缓和。
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即延康元年(公元220)正月病逝。同年10月,其子曹丕废汉献帝,自己称帝,即魏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至此东汉彻底结束。随后,公元221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即昭烈帝,为与西、东汉有所区别,世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即吴大帝,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中国正式进入三国鼎立时代。
(第九节)说说这位无奈的汉献帝
汉献帝(公元181—公元234),即刘协,字伯和,汉灵帝刘宏子,汉少帝刘辩弟,原封陈留王,公元189—公元220年在位。其生母是王美人,因倍受灵帝宠爱,被嫉妒心极强的何皇后设计害死。公元189年(灵帝中平六年、少帝光熹元年和昭宁元年、献帝永汉元年和中平元年——这大概是中国古代拥有年号最多的一个年份了)灵帝死,大将军何进召董卓将兵入京,尽诛宦官。卓因废幼主,立他为帝,时年才9岁。卓自为相国,揽朝政,并挟持他自洛阳迁往长安。卓死后,曹操入辅政,“挟天子以令诸侯”,迁他至许(今河南许昌),总揽大权,又受制于操,仅守位而已。建安二十五年操卒,子丕自称帝,建魏皇朝,废他为山阳公,汉亡。此后他还苟活了14年。
汉献帝这位无奈的末代之君、傀儡皇帝,先后屡次被权臣挟持,真是可怜得很。他本来是很聪明、很有胆识的,也很想有番作为,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时不我予,徒呼奈何。“时势造英雄”,一介普通人,若有时势推动,很可能一时间笑傲风云;相反,一位英雄人物,若没有时势造就,很可能变得普普通通,甚至比普通人还不如。金哀宗完颜守绪、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明思宗朱由检、清朝光绪帝……都有治理国家的大才,从各种能力和手段来说都够得上一个称职的帝王,但他们生不逢时,一即位就处在内外交困、山穷水尽时。整个皇朝由于几代积弱难返,已造成山将崩溃、海快倾泻之势,绝非一人之力所能挽回。因此,这些有能力、魄力、智力的皇帝,便无可奈何地成了亡国之君,以身殉国。英雄末路,有时确实要比普通人更惨。而献帝刘协比他们还惨,天时、地利、人和不占其一,毕生受人挟持,不能自主,偏又能力出众,雄心勃勃。他的一生是典型的倒霉一生,“空有大志却郁勃难舒,空有帝名却被人视如儿戏;没有穷奢极侈,也没有暴戾专横,却一样被人灭国”,不可谓不冤。从他被董卓推上帝位到被曹丕拉下帝位,从头到底都是一幕傀儡的悲剧。在《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笔下,刘协就是一个有心振汉而无力回天的悲剧式英雄。《后汉书》对他的评语是:“传称鼎之为器,虽小而重,故神之所宝,不可夺移。至令负而趋者,此亦穷运之归乎!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
当初十常侍之乱时,刘协和少帝刘辩逃出宫来,被宦官张让和段圭绑架,在荒山野地里奔波,吃尽了苦头,受尽了侮辱;正仓皇间,迎面遇上董卓率领的10万陇西大军奔腾而来,但见漫山遍野旌旗招展剑戟森森,一派兵强马悍之状。当先一彪型巨汉面目凶狠,正是一代枭雄董卓本人,手持马鞭,高声喝道:“你们是什么人?”刘辩见此情形,吓得双腿颤栗,哆哆嗦嗦,语无伦次。董卓本是野蛮之辈,见状更加得意,再次厉声问道:“怎么不说话!”面对凶焰滔天的董贼,少帝手下的内侍、太监和一众文官没人敢出一口大气,只怕稍有闪失便招来杀身之祸。只有刘协此时挺身而出:“你是来劫驾还是来救驾?”董卓见是一个小孩,不由一愣:“当然是来救驾。”刘协更加高声:“既然是来救驾,为何见了圣上不跪!”并朝刘辩指了指:“这就是当今天子,你还不下跪!”其实董卓早就看出他们来历,只不过故意想在小皇帝面前抖抖威风。但刘协如此一说,再这样耍大牌可就说不过去了,于是忙翻身下马,高呼万岁受惊。当时刘协才9岁,能以稚龄之辈面对这么大的阵势而毫不慌乱,实属胆识过人之奇童。这次大胆的应答,既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亮点,也是使他走向悲惨命运的转折。
董卓见刘辩无能,遂立刘协为帝(除了他聪慧,另一个原因是,他为董太后所养,而董卓自以为与董太后同族),史称汉献帝;而自己则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权跋扈一时。刘协只是董卓举给各路诸侯看的一块招牌,一个光杆司令而已。他再怎么聪颖过人,也只能暂时做个傀儡,不要说重整祖业,就连起码的尊严也不能保障。董卓为避反董联盟的锋芒,还烧毁洛阳宫殿,把他这具木偶搬到了长安,并准备取而代之。幸得司徒王允设计除了董贼,他才保住皇位。后来李傕、郭汜发生混战,刘协又成为各路军阀争夺的目标,被他们抢来抢去,且追且杀,受尽流亡逃窜之苦。这一两年里,他就像一叶扁舟,在军阀战乱的海洋里东飘西荡,屡被劫持,完全不能自主。虽然这艘小舟性能优良,但一无足够的汽油作动力,二无顺风顺水的天时襄助,能不倾覆已算万幸。一番周折后,在将军杨奉、国舅董承的救援下,献帝好不容易率百官回到帝都洛阳,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他开始封赏有功的大臣、将军们。10岁出头的他,已非常懂得怎样为自己巩固势力。但洛阳已被乱军烧劫一空,物质非常匮乏。不过献帝并没气馁,而是和百官一道出城采野谷、找野菜,以度过眼前最危难的时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此时的刘协本已摆脱军阀追杀,正想在洛阳大展宏图,以舒胸中之气;可命运偏偏和他作对,谁让他饮鸩止渴、引狼入室,又碰上了今世最大的克星——曹操,他不得不再次接受被人挟持的命运;这次走得更远,到了曹贼的老巢——许都。
当然,作为一个有雄心的帝王,汉献帝还是在寻隙努力反击。他的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并不等于事实真相。可他既没什么政治斗争经验,又是势单力薄的“孤家寡人”,面对强敌,无力的反击只能是导致更加惨败。早在建安五年(公元200)献帝就写了血书衣带诏,准备让董承等旧臣联络刘备、孙权,秘密推翻曹操。但机密泄露,反被曹操杀了一大批忠于他的臣下,连已怀孕的妃子董贵人亦因与此事有牵连而被逼自缢,还遭禁止外戚宗族入宫。又经过了漫长的14年忍耐和酝酿,到建安十九年(公元214)献帝再度反击,他让伏皇后联合父兄伏完、大臣穆顺等人,寻找机会以除掉曹操。可伏、穆等人又怎是曹操对手,三拳两脚便被摆平。曹操率人进宫捉拿伏后,丝毫不顾及献帝脸面,让军士强拉硬拽,拖着伏后和她的两个孩子出宫。伏后泪流满面,披头赤足,问刘协:“真的不能活了吗?”刘协呜咽说:“我也不知道能活几天了。”眼看伏后被人牵走,她那求生的欲望、那撕裂人心的凄惨哭叫,刘协心碎胆裂,但他只能掩面而泣。结果伏后和两个孩子都被斩首。曹操明知献帝是主谋,但并没因此杀他。曹操并不想落下弑君的罪名,只是把他囚禁起来,不得和任何人接触。翌年,曹操又逼献帝立其女为后,明为婚姻喜事,实与在身边埋下一颗炸弹无异。可惜一条真龙,从此彻底困死浅滩。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曹操终于死去,其子曹丕可没什么耐心,立刻逼献帝退位禅让,自己坐上宝座,改建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魏。本来献帝还曾天真地以为,曹操死后他就可以重新当上皇帝,没想到等来的竟是让他退位的诏书。情势所逼,做了31年傀儡、40岁的他只能违心退位,被勒令搬出宫去,贬到穷地山阳,了其余生。东汉就此灭亡。由于当时盛传刘协被杀,故刘备以此为籍口,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即皇帝位,建立蜀汉。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刘协无声无息地病逝,成了汉室的殉葬者、时代的牺牲品,终年54岁。明帝曹叡以素服为其发丧,以汉天子礼仪葬其于禅陵,算是对他的特大照顾——毕竟,他还是魏太祖曹操的女婿、魏文帝曹丕的妹夫、你魏明帝曹叡的姑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