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47900000027

第27章 西汉政治管理的出色(4)

高祖刘邦在西汉创建之初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了许多诸侯国。他们占有广袤的领地,在政治、经济上拥有很大支配权,并有相对独立性。这就为王朝培植离心力量埋下了种子、创造了温床,最后发展成汉初社会的祸患。诸侯王国初立时,各国经济实力还很弱小,一时无力与中央分庭抗礼;且多数诸侯王年龄尚小,朝廷所派丞相及太傅基本上能左右王国事务。可等刘邦死后,王朝大力推行无为政治,对诸侯王国势力的恶性发展也起到了催化作用。文景时期推行的黄老政治,对稳定政局、恢复经济有很大作用,但同样为诸侯王国和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经过近20年休养生息,各诸侯王国的经济力量有了较大的发展,甚至“富埒天子”(《汉书·食货志》)。文景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的。

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对于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羽翼日趋丰满的诸侯王国势力,在汉文时期离心倾向日益显著,终于发展成与汉廷对抗的政治势力。文帝三年(公元前177)济北王刘兴居起兵叛乱,首开王国武装反抗中央之先。贾谊鉴于济北王、淮南王谋逆,曾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建议。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建议,但并没完全解决问题。景帝即位后,准备采纳晁错削藩的建议,却导致吴楚七国以武装叛乱相对抗。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乱。此后,景帝将王国任用官吏权收归朝廷,“令诸侯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汉武继续这一做法,又取消王国郎中令。至此,王国治权虽减少,而拥地甚广,依然成为对西汉朝廷的威胁。至汉武初年,一些大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骄奢淫逸,阻众抗命,仍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

主父偃(?—公元前127),西汉名儒,临菑(今属山东)人。初习纵横家言,后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说。汉武帝元光初年上书言事,任郎中,一年之内四次迁官,至中大夫。提出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推恩法”,主张抑制豪强贵族的兼并;建议设置朔方郡,以抗击北方匈奴的侵扰。元朔二年出任齐王相,揭发齐王与其姐通奸的荒淫行为,迫齐王自杀,以此得罪族诛。

为进一步削弱封国势力,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汉武接受他的建议,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决定颁行“推恩令”,下诏“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联且临定其号名”。即允许各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再分给其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势力。此建议既迎合了汉武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能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而立即为汉武肯定。同年春正月,汉武即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各诸侯王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也就是王国缩小和朝廷直辖地扩大。

推恩令经过实施,各王国纷请分邑子弟,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仅从元朔二年至六年(公元前127—公元前123),封侯的数目便多达121人;元鼎年间至武帝末年(公元前116—公元前87)又有44人封侯,甚至一日内竟有24人同时封侯。此外,对有罪的诸侯王则削夺其封国。仅元鼎五年(公元前112),武帝以酎金(汉制每年8月要举行宗庙大祭,王侯须献黄金助祭,称为“酎金”)不合规定为由,就削夺了106个人的爵位。这样,汉廷中央“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到汉武以后,诸侯王国辖地不过数县,其地位只相当于郡。虽然王国继续存在,但是作为一种政治势力,它已失去了汉初原有的活力。这种恩违并施的政策,基本上解决了汉初以来长期未得解决的诸侯王势力的问题。

推恩令是汉武时代思想变革与政治变革统一的标志,表明汉武不仅正式采用儒家思想治国,并取得了成功,从而完成了汉代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

(第九节)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封建王朝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的内容:加强皇帝控制朝臣的权力;加强朝廷控制各地的权力。而这些都要靠封建官僚机构来实现。汉武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在政治体制上开设中、外朝,形成两个官僚系统: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是决策机关,又称内朝或内廷;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

中朝预政。出现中、外朝体制的根源,在于汉初政治制度本身存在的矛盾,它是君权与相权斗争的产物。汉初承袭秦制,以丞相辅佐皇帝,其权势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在汉武之初仍没什么改变。刘彻即位不久,丞相田蚡掌握任免大小官吏的大权,炙手可热。汉武对此不满。一日田蚡入宫奏事,汉武问他:“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表明他不满丞相权柄之重,决心削弱相权,建立中朝。汉武限制丞相权力,自己亲自处理各项政务,令九卿不通过丞相直接向他奏事。与此同时,他还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担任其侍从和秘书,通过他们来发号施令。这样,在朝官中就形成了以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官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而中朝的地位更加重要,遂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中朝预政是朝廷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加强了皇权对国家各方面的控制,而且大大精确了中央决策的内容,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同时也便于众人对汉武意图的理解。

加强监察。汉武帝统治着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就必须驾驭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使他们尽心效力,忠于职守。可由于汉景以来,职官、司法制度日益废弛,奢侈成风,吏治败坏,导致征敛不止,民不聊生,加剧了社会危机。为扭转这种情况,汉武一则运用儒家学说进行思想控制,再则对汉初以来的监察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建立刺史制度。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为加强对郡国的督察,防止其势力过于庞大,朝廷将全国分为豫、冀、徐、青、荆、扬、益、凉、并、幽、兖、朔方、交趾13个监察区,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没有固定治所,每年8月巡视所部郡国,考察吏治,奖惩官员,断治冤狱。刺史由朝廷派遣,秩仅六百石,只是个中级官吏,职位不高,可官小权重,出使时代表中央,受御史大夫所属御史中丞直接领导,可在皇帝规定的六条问事范围内督察十三州的大官甚至诸侯王,但不直接处理地方行政事务。这就可以打击地方官僚和豪强地主,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刺史奉旨以汉武手诏六条对地方官吏和豪强大族进行监察: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加罚,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袄祥讹言。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二千古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贿,割损政令(《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从其职能范围来看,除第一条是监督地方豪强外,其余5条都是监察二千石以上高官。在监察的具体事项上,重在以权谋私,以强凌弱,擅权专横,胡作非为,请托贿赂,损公肥私等,表明汉代的监察机制对官吏的监督已颇为严厉。

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丞相司直。这是汉武时期建立的三大监察系统。征和四年(公元前89),汉武设置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及弘农七郡的官员;设置丞相司直,这是丞相的属官,表面是协助丞相监察不法官员,实际上也有监察丞相之用。这些系统互相监督,大大加强了皇帝对中央百官和地方官吏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抑制豪强。汉武初期,土地兼并加剧,巧取豪夺变本加厉。故而,抑制豪强地主发展,扶持小农经济地位,稳定在籍编户之民,无论是保证汉廷赋役来源还是巩固统治秩序,都有重要意义。为此,汉武在不改变赋役制度条件下,利用专制皇权的政治力量,对豪强地主经济发展加以打击和抑制。主要措施有:迁徙豪富。汉武继续推行高祖与文景二帝徙民于京畿的政策,元朔二年(公元前127)下令将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者,通通迁往茂陵(汉武陵寝所在地)。在迁徙豪族的问题上,汉武与高祖不同:高祖是为从政治上打击六国旧贵族;汉武则主要是以皇室兼并对付豪强兼并,从经济上打击大搞土地兼并的新兴暴发户,使中央政权对高訾巨富进行直接控制,达到“强干弱枝”目的。任用酷吏,严厉打击。对那些横行郡国,作奸犯科的豪强,汉武选任一些酷吏,予以严厉镇压。经济限制。这是指对工商业主、高利贷者等豪富占田数量的限制。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汉武颁布《名田令》,规定:“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如田僮。”

国家垄断。元鼎四年(公元前113),汉武取消了各郡国铸钱权,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铸造新五铢钱,亦名“三官钱”。统一货币后,汉武王朝经济力量得到大幅度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也获得了经济上的保证。在此基础上,汉武又采纳布衣丞相、理财家桑弘羊(公元前152—公元前80,洛阳人,生于商家)建议,对盐铁等重要物资实行统一管理,抑制了豪强大贾的囤积居奇,充实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桑弘羊曾有“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的著名论断。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统一,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中朝的权力越来越重,逐渐为外戚和宦官“与闻政事”提供了空间和环境。中朝官地位越来越高,而其职又多由宦官与外戚担任,因此,自霍光辅政至于东汉,终于造成了外戚与宦官专政的局面。不论外戚和宦官,都是作为中朝官而专朝政的。还有刺使问题。到东汉时期,刺史逐渐演变成郡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建制,形成威胁中央集权的地方割据势力。

(第十节)举孝廉,兴太学

汉武帝为加强西汉王朝的中央集权,维护庞大的官僚系统,这就必须要求有一套完整的选拔、培养官吏的办法,从而得以网罗人才、重用人才,使得一大批官吏不断及时地充实到各个机构中去。汉武采纳儒生董仲舒的“求贤”建议,实现贤良策试与察举征召相结合的选官制度,并立太学、置博士以聚集和培训人才。这套选拔、培养官吏的制度体系,一直为后来的历代皇帝所沿用。

汉武帝刚即位的头一年,便诏令中央和地方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6年后,即元光元年(公元前134),他再次下诏命举贤良文学上书对策,并在这一年明确规定了郡国必须选举的人数。董仲舒在其所上的《天人三策》里,提出统一思想的主张,要求将那些不符合儒家六经宗旨和孔子之术的思想学说一律禁止,不允许它们存在。这迎合了汉武欲加强中央集权、皇帝专制的思想。不久汉武便任命他为江都相,同时下令全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通过贤良对策等方式,汉武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身边集中了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让他们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议要政。他们由庶僚加衔侍中、诸曹、诸吏、给事中,从而成为入侍天子的内臣。这些中朝官员的秩爵并不显要,但身份特殊,不仅参与军国大事谋议,有时还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廷争而诎大臣。这就是用小官管大事,而小官又易于控制,从而收到以卑制尊、以轻驭重、以中御外、尊君抑臣的目的。而且,由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于是,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得以形成。中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自做出决策。

汉武还扩大选官范围,建立察举征召制度。察举,即先行考察再举为官。源于高祖,明文记载始于汉武。汉武令郡国举孝、各一人,每年一次。孝廉即孝子和廉吏,是察举的两个科目,后混为一科,此外还有茂才、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明法等科。察举对象是通晓儒学的儒生,其出路是到中央任郎官。他们由食禄二千石者推荐,通过考试即可授予官职。汉武即位第一年,就诏令“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6年后(公元前134年)又下诏策试贤良,并规定,依据人口数量、按一定比例进行选举,不需资产限制。察举制的施行,改变了世官制传统,在中国选官制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史学家劳干指出,汉武“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的元光元年是“中国学术史和中国政治史最可纪念的一年”。

征召就是由皇帝直接召见那些有一定能力而又不肯出仕的隐士,并当面授予官职。同时,天下吏民若有上书言事而又言之成理者,亦授予官职。另外,博士弟子中考试成绩优异者亦可入补官吏,这是选官的另一条“绿色通道”。元朔五年(公元前124),丞相公孙弘奏请,让博士弟子员受业1年,经过“射策课试”,能通一经者就可补文学掌故之缺,课试高第者可任郎中。

汉武通过这些措施选拔了一批才华出众之士,充实了官僚机构。这种选官制保证了独尊儒术的推行,进一步扩大了选拔官吏范围,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迈出了重要一步。

秦汉之际儒家多难。秦始皇焚书坑儒,汉高祖溺冠辱骂,该学派遭到各种贬黜。儒学复兴始于文景成于武帝。其间有两大举措:置五经博士。文景时期,儒学共立《诗》、《书》、《春秋》三经博士。建元五年(公元前136),汉武趁太皇太后病重之际,正式置“五经”博士(另加《易》、《礼》两经),以培养儒学后备力量。汉武将儒家思想定为一尊,对于此后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反响。兴办太学。这是汉武时代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另一重要贡献。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汉武接受董仲舒献策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于是出现。太学完全用儒家五经为课程,教师聘请儒学博士担任。太学虽起初规模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这一雏形却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教育进步的方向。它的设立进一步助长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同时使贵族官僚垄断官位的情形有所改变,一般中家子弟参与行政的门径得以拓宽,一些出身社会下层的英俊之士也得到了入仕的机会。它的兴起,首开我国历史上“学而优则仕”的正规途径,适应了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所以发展很快。(详见第八章第一节《太学》。)

同类推荐
  • 三国之第一公子

    三国之第一公子

    刘啸天是个十足倒霉孩子,上学那会就差一分与重点高中无缘,好不容易熬到毕业工作面试,坑蒙拐骗的成为最后一名的第二十名,临入职的前一天却听到消息自己这个第二十名竟被内部子女顶替。泰山之巅玉皇顶之上二十七八的老处男刘啸天仰面问天何故如此待我!不曾想,一股邪风吹来带着无尽的疑问,刘啸天竟然被吹下山崖,刘啸天最后的意识是在众人的惊叫中,一个身影坠入无边的云海。然而却并非结局,灵魂飘荡倒霉孩子刘啸天竟然附身在了汉末落魄公子刘琦的身上。对于新身份却报以苦笑,然大丈夫岂能任命运摆布。不争霸天下岂不是枉来一趟三国,争雄路上且看刘大公子如何摆脱尴尬身份,如何雄霸江南,又是如何君临天下泰山封禅。
  • 血肉面具

    血肉面具

    90年代,偏远的城镇中学。暗藏杀机!看吧,你们都会悄然死在我的刀下!
  • 三国有武神

    三国有武神

    张角并非病逝,而是死于真龙神力的反噬?九节杖绝不是什么圣物权杖,而是封印龙子的法器?《太平经》表面上看是太平教经文,实际上竟是御龙法诀?等下,怎么又不是御龙法诀了,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关羽一刀斩下,青龙咆哮,响彻九霄。赵云一枪刺出,寒芒乍现,龙吟奏响。张飞蛇矛乱舞,天昏地暗,黑龙滚滚。这是不一样的三国,这是最精彩的三国。
  • 王不弃殿

    王不弃殿

    南江春水暖,枝头鸟争暄。我打北境来,共飞不知许。听此总牵系,日日上城楼。楼高见远乡,无人自北来。世人愚昧,所以忘乎所以。世人疯狂,所以朝代更迭。
  • 最强之无双枭雄

    最强之无双枭雄

    他有一身出类拔萃的功夫,在现代却没有用武之地,来到混乱的异界,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站在高处,才能看得更远。高处不胜寒,站的越高,敌人越多,实力越强。机遇与挑战并存,铸造辉煌人生!
热门推荐
  • 千变万化:倒霉财女要加油

    千变万化:倒霉财女要加油

    唉!你说她怎么就那么倒霉呢?居然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也就算了,可是她的命格居然是千年难得一见的衰星运?修炼难成才?爹不疼娘不爱,爷爷奶奶还视她为个祸害!罢了罢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她怎么能不捞一笔呢?漫漫修炼途上,无数人想要害她,拜托,她可是现代的伪装专家,你想害我?没问题,只要你害得到我!她这一辈子,被蛇咬过,被人打过……可是却幸运的遇到了他们这群生死之交!
  • 月来君满怀

    月来君满怀

    她来到这个世界,只想一心平淡的做个米虫,但是旁人却对步步紧逼,让她不得不漏出了锋利的爪牙,还顺来了一个夫君......等等,这是什么操作?和古人谈恋爱?
  • 查理九世之千年绝恋

    查理九世之千年绝恋

    一对豪门出生的兄妹,失去了父母、爷爷奶奶,才三岁的哥哥带着刚出生的妹妹,开始接手自家所有的政务。哥哥12岁那年,患上了绝症。在妹妹的鼓舞下,活到了现在。但是,你真的认为他还会存活吗?一切不得而知。[按《查理九世》改编]
  • 世不遇你生无可喜

    世不遇你生无可喜

    "小奶糖,我给你买新衣服,你去帮我把你妈妈叫到楼下来好吗?"黎世提出诱饵。果不其然,小奶糖有些动容:“可是,我的衣服都是妈妈设计的,我还有整整一柜子的衣服还没穿呢。但你是我爸爸,我该向着谁呢?”“当然是向着我了,只要我追到你妈妈,你就再也不会被其他小朋友嘲笑了。”黎世这句话可说到了小奶糖心里去了。‘’不行,因为你太帅了,到时候妈妈还要掐桃花。唉,我不能答应你。”小奶糖满脸坚决。“长得帅也算错,还有没有天理了?”黎世抓狂。
  • 灵灵堂

    灵灵堂

    收集一些曾经写的短篇故事,诡异的寝室、没有人的电话号码、出现在梦中的死者,这一切是在预示着什么?
  • 登峰天朝

    登峰天朝

    高中毕业的二十一世纪,重生在一驸马身上,而重生的机遇恰恰是公主出轨暴打老公,绿帽子王身上附魔,乱世如何生存下去……
  • 狂暴平头哥

    狂暴平头哥

    ps:新书《吃鸡之神级选项系统》!!! 社会我平头哥,凶狠话不多!我很少记仇,因为绝大多数都是当场就报仇!我的一生不是在干架就是在干架的路上!我的人(兽)生格言:“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反正我拥有不死之身,打不死的! 这是一只低级蜜獾一步步成长,带着妖族走向强大,最终成为一代妖帝的故事。
  • 风吹来的惊喜

    风吹来的惊喜

    故事的开始是一场开学典礼,那是夏末秋初和初遇的你从刚上来的见面就打到最后牵手看夕阳,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是爱吗?不,是烈女怕缠郎篮球场送水,一起看爱情片,坐摩天轮……不不不,这些事情要么是你想太多了,要么就是江佑同学又在白日做梦了。高中三年,最浪漫的事情可能就是纪沐生病,江佑守着了。毕竟是把媳妇雪人毁了,然后被按雪地里揍的人物!Xxs文笔,入坑谨慎!如有不满请勿喷“学习好不代表这个人就是乖巧懂事的学生”最后提示:因为作者也就是我,有些沙雕可能在人物设定上会跑偏,但是我也会尽力圆回来的。最后的大结局有少许仓促。y没有(捂脸)
  • 热血神战

    热血神战

    一颗坚强不屈的信念,一个执着超越的平凡。道路上坚辛万苦,努力争夺改变命运。苦,没有什么,累,没有什么,活着是为了向往传奇的人生,再苦再累只要敢付出,生活总有一日可变。少年不甘于平凡,不认于天命,他从此在战争学院开始……修为划分:灵力,脉境,玄境,灵境,武皇,天尊,圣战,战神
  • 荒古武帝

    荒古武帝

    【最新最火爆玄幻爽文】武道漫漫,无尽热血!我是我,我是谁?……宿命轮回,谁敢左右他的人生?修海无涯,哪里才是他的终点?……那个始源之地倔强成长的少年!那个轮回之中叛逆挣扎的少年!那个宿命之下踏破诸天的少年!君且看,身负万古守护之责的他,如何在危机四伏的荒古天地中,谱一曲岁月!歌一段传奇!欢迎加入荒古武帝书友交流群,大家一起聊天玩耍,群号码:1559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