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促进劳动集体发展的组织条件范围很广,其中之一是分清各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明确规定每个执行人员的职责和职权范围。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改进生产结构等也都属于组织条件的范畴。
各种经济因素,例如物质奖励,都对加强劳动集体的计划纪律,促进产品产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改进,并在很大程度上对工作人员的相互关系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不断改进经济奖励制度,探索鼓励工作人员从事集体劳动的有效形式和方法,是一项重要任务。在解决这项任务中,贯彻执行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影响》的决议(1979年7月),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这项决议给劳动集体确定了如下方针;广泛地发展作业队的劳动组织形式和劳动奖励形式,使之成为基本劳动形式。
关于作业队劳动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在报刊上已有不少论述,这里无需再作评论。我们仅仅指出,这方面良好的社会效果正是通过经济奖励办法取得的。采用作业队的劳动奖励形式,显著地加强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相互联系,激励大家首先为集体利益而工作,因为劳动的最终成果是作业队集体的。于是,这种劳动组织和奖勋形式,不仅生产了产品,而且创造了新的劳动关系。集体主义和互相帮助的原则正在成为这种关系的最高准则。
关于作业队劳动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工人们曾这样地谈论过:“我们这里有一位同志,说得轻点是太热衷于钱了。开始他总是怀疑少给他钱了。当他发现一切都做得很公正时,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整天出勤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儿。领导干部和他谈了一次话,没起作用,又谈了一次,对他帮助也不大。于是,动用了授予作业队集体的权力,按规定的定额和制度,确定他的工资和奖金额。工资和奖金是按集体的劳动成果支付的,根据每个人的实际贡献分给个人。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我们给这个人的出勤率算60%,而不是通常的100%。
‘同志们,这是怎么回事……?他问。
‘我们这儿,把钱叫作工资,不是无缘无故的。要挣钱,就得干活儿。’人们提醒他说。
从此以后,这位工作人员知道该怎么办了。现在他正在全力以赴地干活,钱也挣得多了。在同志们中,没有一个人为过去的事责备他,他也在诚实地劳动,取得了应有的报酬”。
作业队体制为开展社会主义竞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并且一眼就能看出,谁的工作任务完成得出色,谁落后了,需要同志们给予帮助。这意味着,这种办法能够更有效地影响生产形势,有助于及时发现某些局部产生困难的原因,及时发现先进经验和推广先进经验。
在作业队中,可以更明显地表现出社会主义竞赛的社会道德面貌,可以更充分地考虑每个人的具体条件。从这个观点来看,库兹巴斯煤矿建立的工作形式特别值得注意研究。在这个矿上建立了工人委员会,参与其工作的不仅有先进生产者,而且还有后进集体的作业队长,以及需要给予帮助、支持和开导的工作人员。这种“集体辅导”的工作形式在“纪念日”煤矿也得到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一个矿上有三个采煤队,同时达到年开采量100万吨的水平,这在全国还是第一次。这就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较好的形式,它体现了这样的工作原则:不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其他人、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在以Я·М·斯维尔德洛夫命名的彼尔姆机器制造厂中,采用了另一种作业队劳动组织形式——公共服务工作队。目前,这些作业队已经把全厂90%以上实行计件工资的工人联合起来。根据生产条件的不同,它们之中有些是综合性的,有些是专业性的,有的是负责全部工序的,有的只负责一道工序。但是,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必须遵循自愿联合的原则。这种工作队的负责人是由同志们选举产生的,是队里最有威望的工人干部。
工厂的很多作业队实行了集体统一承包工作制。如果说从前工作有“肥”、“瘦”之分,那么在作业队统一承包的条件下,这种差别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任队内分配工作任务时,不仅要考虑一个人的技术,甚至还要注意他的性格等因素。每个人关心的只是如何作出更多的劳动贡献和帮助队里的其他人。工作人员个人的贡献大小由作业队进行评价,从而克服了报酬上的平均主义现象。结果是不再搞突击加班,却经常超额完成计划。抱怨“人手不够”的喊声也消失了。为了保证生产的协调进行,达到产品的高质量,工厂的各个部门,根据统一的工艺周期,订立了多种关于协调供给产品的互助协作合同,这一创举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现在采用包产竞赛形式的已有1,000多个作业队,涉及了各类工艺环节。
劳动集体社会和思想教育职能的他命是培养其成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培养他们的共产主义精神,发挥他们的劳动和政治积极性,培养他们时待劳动和公共财产的共产主义态度;确立和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些职能的意义非常重大。培养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就必须坚定地要求每个劳动集体,经常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使其全体成员深刻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对外和对内政策。
通过这些职能的实现,劳动集体就会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成员的主要教育者,正是充满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劳动。通过为社会进行的诚实的劳动,可以使劳动集体成员个人的能力,才干得以施展和发挥。所以,成千上万的苏联劳动者把工厂、车间、作业队叫做自己的大学。年轻人进入劳动集体后,获得职业、并继续学习和成长、锻炼,然后又去教育其他的后来者。正是在集体中发展了劳动技能,培养了人们社会主义品质和性格,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新的关系。所以,每当有人向苏联劳动者询问他的工作情况时,被询问的人照例总是首先谈他自己的老师们、朋友们、一起劳动的同事们,以及这些人组成的统一整体——劳动集体。
在同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所谓旧社会的残余作斗争的过程中,劳动集体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树立为社会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正在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这就是劳动集体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教育工作是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的大事。
关心每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者,注意他们的需要和要求,同样也是劳动集体一个特点。众所周知,人们的各种需求,是在客观的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同时又是在劳动集体里形成和体现的。这些需求包括:对住宅、保健、休息和享受各种文化娱乐的需求,对互相认识、交往,热情的友谊和有教育意义活动的需求,自我认识和自我批评,即把自己和其他人进行对比的需求,以及自我教育、表现自己的科学、技术、艺术才干的需求。
劳动集体的潜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不仅可以影响需求的形成,而且对满足这种需求也有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资料表明,影响劳动集体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其规模的大小,即它的工作人员数量。当然,可以认为,随着劳动集体人数的增加,它的劳动成果也在增多。但这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劳动集体的人数达到一定限度后,劳动效率便不能提高了,甚至会下降。任何数量因素的影响几乎都是如此。
当前,作业队的劳动组织形式已经得到普遍推广,它们的领导者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作业队由多少人组成最为合适?为此,我们在库尔干仪表生产公司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工作特点在这方面起很大作用。例如,在仪表制造业中,生产作业队最少应由7~8人组成,最多不宜超过15~17人。每个作业队仅仅依靠微观气候就可使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5~7%。
劳动集体的心理过程和工作作风包括它的社会意识、感觉、情绪、集体印象等方面的特点。
必须指出,上述特点不是每个人心理过程的简单总和。人们在劳动集体中的长期交往和共同工作,建立了独特的活动方式,形成了劳动集体的行为特征。劳动集体的特征决定于许多因素,同时也存在一些共同的、有代表性的行为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把劳动集体分为几种类型。这些典型特征的表现就形成了劳动集体的工作作风。作风通常分为三种:民主作风、无政府主义作风和自由主义作风。
劳动集体的作风是在其核心和领导者的影响下,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逐步形成的。整个劳动集体的社会政治积极性,决定于各社会组织和行政机关在劳动集体及其工作作风形成过和中所占有的实际地位。
因此,基层劳动集体按自己的特点来说是复杂的和多科多样的,其中工作人员相互关系的性质取决于他们的目标、结构、经验、传统、心理特点等。可见劳动集体的管理是相当复杂的。探讨完善管理过程的各种途径和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节)劳动集体的精神面貌
在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之间、领导干部和一般同志之间存在着融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各种关系越融洽,工作就越易于进行,工作的环境也就越有利。
——加里宁
统计数字表明,人们变换工作岗位最常见的原因有二:力图获得更高的工资和改善住房条件。最近所作的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干部调动工作的原因更多更复杂了,包括对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不满意,对集体的各种关系不满意等等。由此可见,人们在劳动时非常需要和睦、亲切的气氛,希望把我们的工作集体变成第二个家庭,希望在集体中可以愉快、轻松地劳动。有些单位,尽管工资很高、保证提供住宅,但其领导人如果总是责备下属工作人员,他们就会力图调走。我们可以有把握地对这些领导干部说:“你们这里的工作环境冷若冰霜,毫无温暖,人民寻找精神温暖去了。”
目前,用“气氛”、“气候”说明劳动集体的情况已司空见惯,这说明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说明,在劳动集中创造高度舒适、愉快的环境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话的含意是什么呢?第一,劳动集体的精神状态是不相同的;有的可能已经建立了同志式的、互助和协作的相互关系,有的可能是互不信任、互相抱怨的关系;第二,各个劳动集体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是不相同的。
劳动集体精神面貌的基本要素包括:社会生产因素——劳动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劳动纪律、劳动保护、劳动组织水平和管理水平;社会经济因素——物质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方式,以及物质奖励制度;社会心理因素——共产主义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社会政治积极性的水平,劳动人民参加生产管理的水平,心理研究工作体系,个人心理特点等;社会教育因素——劳动集体的职业教育水平;一般教育和专业教育水平,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智力潜力;社会文明因素——生产的技术性美学和技能水平,劳动集体的体力发展和精神发展水平;社会道德因素——劳动集体的道德教育体系,共产主义道德的培养等。
每一种社会现象,包括生产因素,都应当具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应易于定性和定量地加以表示,并可以根据确定的标准评定现象的发展水平。一项标准可以用几项指标来说明,或者相反,一项指标也可以说明几个标准。
劳动集体里的各种相互关系是由相互影响的若干因素综合形成的,这种相互关系对生产成就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劳动集体对个人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在很多方面都取决于该集体的成员之间关系的特点。
众所周知,人的情绪对工作效果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劳动集体中培养良好的作风、气氛、情绪,这是管理系统的迫切任务之一。因为良好工作情绪的作用相当于增加劳动生产力。它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劳动集体内在的积极性和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其成员本身,取决于他们的相互同情和关心。如果每个人都感受到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和严格的要求,那么其良好效果很快就会体现在生产和工作上。
工作人员的良好情绪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具有良好的影响。据统计,工作人员有良好的情绪,有时能使劳动生产率比平均水平提高5~10%;相反,不好的情绪会使之比平均水平降低5—10%。由此可见,仅仅由于工人情绪的变化,劳动生产率就可能有10—20%的波动。因此,工人的情绪应当被看做是一个重要的生产因素。
心理学和生理学专家们广泛地在报刊上阐述了感情和良好情绪的本质,实际上人的工作能力和健康状况决定于感情状态,谁能够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谁就能较快地达到既定目的,相反,失去调节和控制的感情便可能变成破坏性力量;强烈的感情还会使某些本已潜在的可能性发生作用,这是无需怀疑的。要知道,这些潜在的可能性是逐步演变而成的,就象适当的方法有助于我们实现某种愿望一样,愉快的心情有助于克服任何困难,而愤怒情绪则会使人丧失理智。
如果大脑得到信息,业务经营任务完成的情况与计划规定的数字相符,那么,紧张的情绪便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会出现轻松感、满意和愉快的心情,产生新的力量和自信心。生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有一种令人奇怪的性质,即人的感情不仅在达到某种预期效果时才产生出来,而且经常是在此之前很久,即仅仅在思想上估计到可能成功或失败时,就能产生,这些感情包括一时的本能冲动和感情激动。
目前,已经能够估计和预见神经紧张程度的大小和由此产生的感情的性质和特点。预期目标越有意义,达到这个目标的价值越大,紧张情绪也就越严重。如果各种困难都被一一克服,就会产生积极的正常情绪和充沛的精力,但这还不是感情;如果达到预期目标的价值特别大,而行动的结局暂时还不清楚,就会产生非常紧张的情绪,而且经常是感情的激发——激动、盛怒、不满等。
而当达到目标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而又无法退却和让步时,就会开始真正的感情暴发;显然即使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也不能达到目的时,紧张情绪还会继续加剧,于是便可能使重要的生命系统失去调节。医生认为,不愉快的心情经常是造成重大疾病的原因,其中包括心脏病和血管的疾病。当已经明显感到达不到目的时,就会出现苦闷、意志消沉、和恐惧心理。从本质上说,这种反应如果持续时间不长,就是正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