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多姿多彩的森林公园以其宏伟秀丽的山川和茂密的森林为依托,成为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的最好去处。据统计,全国4200多个国有林场中,拥有旅游景观和文化历史遗迹的林场达600多个。张家界、千岛湖、太白山、武当山、嵩山、泰山、黄山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国家森林公园,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湘西、湘南,河北的太行山,云南的西双版纳、大理、丽江等生态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清风明月,苍松怪石,原始古林的自然风光,使都市的人们躲避了污染的空气、喧闹的噪音,身心得到了片刻安宁;田畴麦垄,牛棚水车,粗犷纯朴的乡风民情,回赠给游人的是纯真灵感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2)生态旅游的副作用
我国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人均旅游资源却相对短缺。根据调查,我国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仅列世界第121位,人均海滨沙滩资源低于世界滨海国家的平均水平。一些地区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以及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已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旅游资源构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兴起的“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我国一些地方,为了捞钱,打着生态旅游的招牌,行商业炒作之实;既没有指定的生态旅游路线,又没有严格的保护环境措施。特别是目前国内游人中,一些人文化素质不高,环境意识差。弄不好,就等于把旅游区的环境引向大范围的破坏。一个有教养的旅游者,应该做到:在外出归来时,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回!是的,要想玩得开心,就要保护生态环境。
(3)在生态旅游中保护生态环境
按照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因此,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坚持社会经济和生态平衡协调发展,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认识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需要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经济活动。
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旅游消费形式的挖掘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管理生态旅游资源,做到在满足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同时,兼顾后代人的利益,把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把旅游消费作为一种不以牺牲生态环境资源为代价的、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型消费形式。
只要有计划、有控制、有步骤地开发,不仅不会恶化,而且还会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如实行点、线开发,保护大面积绿地,以封山育林等生态措施与环保措施相结合,提高水土保持;有控制、有组织地安排观鸟、观察野生动物活动与严禁狩猎结合起来,让游人参与保护环境活动,从中受到教育,以提高环境意识,为游人举办栽植“友谊树”、“结婚纪念树”、“会议纪念树”等活动。游人以一位护林人、一位牧羊人、一位渔夫的身份设身处地地生活在相应的生态环境中,使其受到珍惜粮食、爱惜水源、爱护环境的教育。游人也可将科学技术与卫生习惯等城市文明带给山野旅游地,使“爱护环境,善待自然”的观念,作为一种现代公民意识,被国人所接受。
(4)兴建生态公园
美国自从1870年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创立以来,至今已有337处国家公园。公园种类多样,自由女神纪念地以及广阔的阿拉斯加公园都包括在内。100多年来,美国的一个个公园就像一个个孤岛般,被包围在喧嚣的工业社会中,印地安人的逐走,肉食动物的消灭和外来动植物种群的引进,使最原始的国家公园失去了生态平衡。而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再恢复原貌。美国人从这个不幸的历史中吸取的教训是:如果要使某地方维持原始的状态,就必须杜绝人为的干扰,甚至禁止人们进入这一地区。为此,美国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保护措施。自然保护区内,一般不开展旅游,一草一木都不许动。开展旅游的地方只限于国家公园。国家公园也有明确的保护措施。在公园门口,立下醒目的标语牌——“进去,只许留下脚印;出来,只许带走照片。”
自美国建立黄石公园后,许多国家纷纷仿效,以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1994年,瑞典国会决定把30平方公里的都市面积宣布为城市国家公园,该公园不仅有森林、草地和群落生境,而且有博物馆、文化古迹和体育场。“保护、保存和展示”是城市国家公园遵循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