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无常的社会中,要想像杰出人士一样突破烦琐生活的困挠,就需要一个平衡的思维方式,去对待种种的不快和磨难,以达到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的至高境界!
1.让心灵重拾平静
生活的繁杂给人们带来了数不清的烦恼,许多人在这些烦恼里浮沉,失却了生活的快乐。其实要突破这些烦恼,只需要你运用平衡思维,去平衡你的心态,就能重拾心灵的平静。
杰出人士告诉我们,烦恼时不妨去大自然里感受平静、感到时间停止、感到大自然的真实,自身不再重要。置身大自然也会给你一种平衡与和谐的感觉,季节更替,即使天灾循着自然的规律,大自然总是自己创造美,发现美。
思绪平静的最大障碍是骄傲,这里指的不是个人拥有的成绩或子女的表现感到骄傲那种喜悦和满足的心情,而是指的拥有某个东西之后还不感到喜悦,只有超越了其他人感到开心……,一旦别人超过了自己,心里就不平衡。
骄傲者的安全感是因为自己比别人更优越,而不问自己是否选择得对,只要别人在他下面就可以了。报酬放在第一位,即使行事不正也没关系。
在平凡人当中,还有一种由下向上仰望的骄傲。大多数人都以为只有居高位者骄傲,好比有钱人和学者蔑视我们;但我们自己也有一种更普遍的病态,吹毛求疵、说闲话、反咬别人、传谣言、不择手段、虚情假意地逢迎、不肯谅解他人、心生嫉妒。
与骄傲对称的心理是谦虚,杰出人士告诫我们:你并非孤单的一个人,你的生活和他人有密切的关联,生活的意义不在竞争和耗损,而是在于奉献。只有拥有平衡的思维,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要重拾心灵的平静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一、放弃
每个突破都是放弃了旧习俗才达成的,当我们致力于做最重要的事时,可能就是我们放弃旧习性的时候。
1.放弃一些虽流行但不实在的做法
我们能定下目标并达成理想,以提高生活品质。但一些不切实际的做法会干扰目标的实现,只有敢于割舍、依循自然原则才能改善生活,如果我们的价值观违背自然规则,我们会误以为自己能主宰别人。有什么样的原则,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2.放弃不是“当务之急”的事
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权限,将有助于我们集中精神,惟有抛开杂念,才能使自己集中注意力。
3.放弃一些理性
如果我们过分理智,可能就会忽视良知的声音。试试看去掉一些理智,即使只有一星期也会有松一口气的感觉,因为你会发现你用了太多的时间为自己辩解。
4.放弃不必要的罪恶感
良知引发的罪恶感是我们的好朋友,能使我们知道自己违反了什么原则。自觉的罪恶感必须勇敢面对,然后改掉。
5.放弃外在因素形成的安全感
当我们必须借助忙碌、专业受肯定、才干受赏识、人际关系良好、或是任何同良知无关的其他的因素时,才会有安全感,我们就不能正确地判断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惟有抛开外来的影响,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才能够做该做的事。
二、转折点
生活有些决策当时没什么意义,后来却成为命运的转折点,有时候很难决定什么,因为这些决策可能不符合逻辑,但只要我们坚定立场,秉良知行事,就能发现这些决策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力。
杰出人士史蒂芬·柯维谈起自己的经历:几年前我决定辞去教师这个工作,设立一个服务于社会的组织,当时我已经当了20多年老师,生活悠哉。但是我感到内心的一股力量,要我发展出新的训练管理人员方法,我得全心投入。
一两年之内,那种对企业有成就感、被认可的满足感、那种内心的刺激都真实地出现了,我后悔没有早点做出这个决定。尔后随着组织的扩展,这类的机会一再出现——割舍已拥有的美好事物、朝未来的更高境界前进。每个改变的阶段都给我抉择时带来痛苦,我还赔过钱,冒着破产的风险。
现在想来,企业策略和结构发生剧烈变革时,我们都能体会到相同的焦虑和恐惧,凡事看起来总有很大风险,但你一定要学会平衡思维,集思广益去突破生活的种种烦琐。
我们确信,在刺激和反应之间选择是很重要的;我们也相信,秉良知做事才是拥有宁静心灵和创造高生活品质的最好方法。生活中有很多的转折点,但是最重要就是决定自己要在良知的指引下生活。
三、想要改变世界,得先改变自己
杰出人士的经验显示,要突破生活的烦琐就必须培养平衡思维的习惯,透过有效地规划和组织,以最好的心态去做最重要的事。
什么事能让你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仔细想想,这可能需要删除掉一些虚幻的的空想、割舍过度的理性、割舍欲望……甚至割舍你已养成的习惯。但是,坦白说,你是否感到自己真的能做一件事、贡献你的才智或是留下一些东西,足以影响你的家庭、团体、组织和社区的?
如果有,请你立刻去做,杰出人士甘地说:“我们想要世界变成什么样子,自己就要先变成那个样子。”不管你从何时开始想成为信守承诺的人,我们鼓励你听从良知的引导,以平衡的思维做事,许下一个承诺并信守承诺、订下一个目标并达成目标,你慢慢会领会到心境的平静之道,就像爱默生说的: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让你平静,也没有任何事物能给你平静,除非你的原则获胜。”
2.懂得平衡,获得快乐
生命是一个天平,很多人不快乐是因为他们让天平倾向了烦恼的一端。但杰出人士却能很好地平衡自己,从而以最佳的心态投入自己的事业。
有一个人,日子过得烦闷而无趣,他要去找那些快乐的人,问问快乐的秘诀。他想,国王尊贵而富足,一定快乐。他见到了国王。国王却说:“我一天要面对那么多要处理的事,我还时时要操心王位是否牢固,我晚上觉都睡不安稳,哪有快乐可言?”他又想,流浪汉一天无忧无虑的,一定快乐。但流浪汉却说:“我连今天晚上到哪儿睡觉都没着落,我哪会快乐?”这个人搞不懂了,世界上真没有快乐的人了吗?我上哪里能找到快乐的秘诀?这时一个老者告诉他,国王也可以快乐,只要他不被权力和金钱迷住了心灵;流浪汉也可以快乐,只要他不被贫困压倒。快乐不快乐,就在你自己是否用思维去思考去权衡一下。
的确,你自己不但可以创造财富,而且你自己还是这些财富的拥有者。生活是你自己的一切,都在你自己。
拥有财富,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也是当今许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财富也就成了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怎样看待财富呢?这又是我们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有的人衣食富足却抑郁不乐,而有的人虽然清贫,每日粗茶淡饭,却又幸福快乐,那么,到底怎样对待我们的财富呢?有人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同许多美国人一样,杰出人士富勒一直在为一个梦想奋斗,这就是从零开始,而后积累大量的财富和资产。到30岁时,富勒已挣到了百万美元,他雄心勃勃地想成为千万富翁,而且他也有这个本事。他拥有一幢豪宅,一间湖上小木屋,2000英亩地产,以及快艇和豪华汽车。
但问题也来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疏远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他的财富在不断增加,他的婚姻和家庭却岌岌可危。
一天在办公室,富勒心脏病突发,而他的妻子在这之前刚刚宣布打算离开他。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已经耗费了所有他真正珍惜的东西。他打电话给妻子,要求见一面。当他们见面时,他们热泪滚滚。他们决定消除掉破坏他们生活的东西——他的生意和物质财富。
他们卖掉了所有的东西,包括公司、房子、游艇,然后把所得收入捐给了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他的朋友认为他疯了,但富勒从没感到比这更清醒过。
接下来,富勒和妻子开始投身于一项伟大的事业——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每个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应该有一个简单而体面,并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来休息。”富勒曾有的目标是拥有1000万美元家产,而现在,他的目标是为1000万人、甚至更多人建设家园。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为超过30万人提供了住房。富勒曾为财富所困,几乎成为财富的奴隶,差点儿被财富夺走他的妻子和健康;而现在,他是财富的主人,他和妻子放弃了财产,而为人类的幸福工作,他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有钱人,每天早上经过一个豆腐坊时,都能听到屋里传出愉快的歌声。这天,他忍不住走进豆腐坊,看到一对小夫妻正在辛勤劳作。
富人恻隐之心大发,说:“你们这样辛苦,只能唱歌消烦,我愿意帮助你们,让你们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说完,放下了一大笔钱,送给小夫妇。这天夜里,富人躺在床上想:“这小夫妇不用再辛辛苦苦做豆腐了,他们的歌声会更响亮的。”第二天一早,富人又经过豆腐坊,却没有听到小夫妻俩的歌声。他想,他们可能激动得一夜没睡好,今天要睡懒觉了。”但第二天、第三天,还是没有歌声。富人好奇怪。就在这时,那做豆腐的男的出来了,拿着那些钱,见了富人,便急忙说道:
“先生,我正要去找你,还你的钱。”
富人问:“为什么?”
年轻的豆腐师傅说:“在没有这些钱时,我们每天做豆腐,虽然辛苦,但心里非常踏实。自从拿了这一笔钱,我和妻子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我们还要做豆腐吗?不做豆腐,那我们的快乐在哪里呢?如果还做豆腐,我们就能养活自己,要这么多钱做什么呢?放在屋里,又怕它丢了;做大买卖,我们又没有那个能力和兴趣。所以还是还给你吧!”
富人非常不理解,但还是收回了钱。第二天,当他再次经过豆腐坊时,听到里边又传出了小夫妇的歌声。
这对夫妇的歌声给那些一味追求财富的心灵一个启示:快乐是比金钱还宝贵的东西。对于金钱,你只有以平衡的思维去面对它,这些金钱才会有意义,你也才会拥有快乐的人生。
3.悲观和乐观
生活中,很多人不快乐是因为他们永不知足,不能以平衡的心态去对待一切。杰出人士在面对生命中的挫折时总是能找到一个平衡的交点以乐观的心态去审视它。
俄国杰出作家契诃夫对知足常乐有深刻的体会,他说:“为了让内心不断感到幸福,甚至在忧伤悲愁的时候也不变,那就需要:善于满足现状;高兴地体会到‘本来事情可能更糟’。如果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要欢欢喜喜,因为你不是满口牙都痛。你手上扎了一根刺,你高兴地喊一声:‘幸亏不是扎在眼睛里!’”
乐观者与悲观者有什么不同?有人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几年前,电视转播音乐大师梅达的音乐会。梅达在出场前被崇拜者挂上了一个花环。当他上台开始起劲地指挥乐队演奏时,花瓣纷纷地落在脚下。
“等他指挥完,”一个女士议论说,“他会站在一堆可爱的花瓣之中。”
“等到完的时候,”一位男士有点忧伤,“他的脖子上只会挂着一道绳索。”
世上有两种人,他们的健康、财富以及生活上的各种享受都大致相同,但是,结果却是有一种人是幸福的,而另一种人却得不到幸福。因为他们对人和对事物的观点不同,那些观点对于他们心灵上的影响因此也不同,苦乐的分界主要也在于此。
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遭遇总是有顺利和不顺利;无论是在什么交际场合,我们所接触的人物和他们的谈吐,总有讨人喜欢的和不讨人喜欢的;无论在什么地方的餐桌上,酒肉的味道总是有可口的和不可口的,菜肴也是煮得有好有坏;无论在什么地带,天气总是有晴有雨;无论是什么政府,它的法律总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法律的实施也是有好有坏;天才所写的文章才华横溢,但也总可以找出若干瑕疵;差不多在每个人的脸上,都可以找出优点和缺点;每个人的身上总是有他的长处和短处。
在这种情形之下,上面所说的两种人的注意目标恰好相反。乐观的人所注意的是顺利的机遇、谈话之中有趣的部分、精制的佳肴、美味的好酒、晴朗的天气等等,同时心情舒畅,尽情享受;而悲观的人所想的和所谈的却只是坏的一面,因此他们永远都感到怏怏不乐,因此他们的言论在社交场所大煞风景,个别的人还会得罪许多人,以致于他们到处与别人都显得格格不入。如果这种性情是天生的,那么对于这些怏怏不乐的人倒是应该怜悯。但是那种吹毛求疵令人厌恶的脾气,也许根本是从模仿而来,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习惯。这种恶习虽然只是一种态度,一种心理行为,但是它却会造成终生的严重后果,给人带来真正的悲哀与不幸。因为他们得罪了大家,大家谁也不会喜欢他们,至多以极平常的礼貌和敬意跟他们敷衍,有时甚至连极平常的礼貌和敬意都谈不到。他们就因此而常常感到气愤,又会因此而引起种种争执。他们如果想改变地位或增加财富,别人谁也不会希望他们成功,没有人愿意为成全他们的抱负而出力或出言。如果他们遭受到公众的责难或羞辱,也没有人愿意为他们的过失辩护或予以原谅;许多人还会夸大其辞地同声攻击,把他们骂得体无完肤。如果这些人不愿意矫正恶习,不肯迁就,不喜欢一切别人认为可爱的东西,而总是在怨天尤人,自寻烦恼,那么大家就会避免与其交往。因为这种人总是难以和人相处。一旦我们发现自己被牵扯在他们的争吵中时,我们将会感到极大的烦恼与痛苦。
假如悲观的人能够知道他们的恶习对于他们一生的幸福以及别人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那么即使这种恶习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也还是可以矫正的。
知足之道,就是能够感到至少某日某时的生活是美好的平衡的思维。而这种平衡的思维的境界往往是非常简单的。
如果我们能养成宽容的、赞美好事而不计较坏事的胸怀,学会用平衡的思维去审视问题,我们就可以变得更加乐观愉快。法国的名作家蒙田就曾说过:“世上最乐观的事,就是快乐的思想;伟大的人生艺术,就是尽量有快乐的思想。”有宽容的胸怀,才能使人充满乐观的思想,使人觉得生之美丽与充满希望,而这种感觉,能使我们的性格更健康,更正常。并且,乐观的个性还像笑容一样,是能够相互传染的。如果你的朋友能以乐观的态度应付人生的一切难题,你必定会受到影响,而你的态度又会影响你的另外一些朋友。乐观的种子一经撒出,就没有什么是纠结不清,不可解决的了。
平凡而又简单、琐碎而又忙碌的生活中,永远蕴藏着美丽与快乐,只要你给自己一点耐心,一点童心,一点平衡的思维。忙碌的现代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让工作成了自我肯定和欢乐生活的无形枷锁。他们没有办法停下来对自己说:瞧,我看到了风景从一棵树梢掠过,吹向另一棵树,那是我以前过滤掉的生活,现在,我把它拾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