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闹钟的铃声,你却能每天按时醒来?为什么大雁总是冬季南迁而春季北回?为什么女子月经周期恰与月亮盈缺周期相似?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复杂而又奇妙,生物节律时时都在奏着迷人的“节律交响曲”,人体更是如此。
每当冬天来临,天气变冷时,大批的候鸟纷纷南飞,寻找越冬的栖息地;而当春归大地、万物复苏时,它们又归心似箭地飞回久别的故乡。这样的现象似乎很平常。然而在人们进行了长期观察后发现,候鸟每年回归的时间总是趋近于一个确定的时间。这使人不禁猜测:是否在生物体内存在着一种类似人间钟表的计时装置,它支配着生命有节律地活动?
人类自身也摆脱不了这类现象,而且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研究。这一领域最著名的研究者要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维也纳心理学教授斯渥伯达和德国科学院院长弗里斯。他们是研究人体生命节律问题的先驱。他们以及之后的许多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不仅情绪和智力,血压、体温、心跳、脑电波以及血液中的钙、钠离子的浓度等,都有明显的周期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体各方面指数呈现周期性变化呢?
关于这个问题,传统的观点有两种。一种叫做外源说,一种叫做内源说。持外源说观点者认为,外部环境的广泛信息(如电磁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星运周期、月相变化等)是使人体有节律地活动的动因。持内源说观点者则认为,生命节律取决于人体的内在因素,人体特有的机能是使生命有节律地活动的根本和直接原因。
多少年来,持内源说和外源说观点者互不相让,莫衷一是。于是,关于生命节律的第三种学说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说。
相互作用说的主要观点是:人类及生物在进化的历程中,只有首先在生理、行为上适应环境的节律,才能生存下来。因此,有机体的基因上留下了必然的自然节律痕迹,表现出天生的节律。但这种节律又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人体能根据环境状况加以调节。
人体的生命节律现象究竟如何解释,要得出一个科学的答案,还有待人们不断地探索下去。
人体经络
——古老中医学的奇葩
作为古老中国医学的一枝奇葩,经络学说在中医理论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世界医学界也别树一帜,久享盛誉。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医书中就有关于经络系统的详细记载,但至于经络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千百年来,始终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
经络学说作为古老中国医学的一枝奇葩,在中医理论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世界医学界也别树一帜,久享盛誉。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医书中就有关于经络系统的详细记载,其中尤以《内经》为最。古代医学一般把经络看做运行血气的通道,是维系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体表与内脏之间的枢纽。至于经络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千百年来,尽管历代无数医学家对此穷究细考,但始终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由于经络传感现象被重新发现,尤其是我国医务工作者根据经络学说首创针刺麻醉术,并震惊世界医坛后,有关的经络研究便日益活跃起来,新学说、新观点层出不穷。其中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第一是由日本学者大久保适斋在100多年前提出的观点:经络活动是自主神经的活动,尤其是交感神经的活动,这一观点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它被不少现代西方学者承认。如美国生物学家史密斯和加拿大分子生物学家亨根。并且他们还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经络的实际行径与人体解剖学中的自主神经系统十分近似。所谓经络传感现象就是自主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而传导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生物能源——三磷腺苷水解释放出来的。但遗憾的是,以上的观点还缺乏现有的实践基础。
第二是由新西兰大学学者托马斯提出的学说:经络是人体内一种新的网状管道结构。他把这种结构称为“自身原位丛”。他认为,“自身原位丛”是人体进化过程中留下的残迹。这当然也还只是一种假说。因为人体内是否真的存在“自身原位丛”,还有待考证。
第三是我国学者孟昭威提出的第三平衡说。他认为经络传感速度介于神经和内分泌调节速度之间,是协调体表与内脏之间的未知系统,它与现代生理学中已知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协作,协同完成全身平衡调节功能,此说角度新颖,也有一定的生理根据,但缺乏形态研究的支持,因而很难得到公认。
第四是我国的薜崇成和美国的李宋宁等一些学者提出的主张:经络系统并不是人体的特殊结构或系统,只不过是大脑皮层中的循环性立体反射系统而已。
至于有没有第五、第六种或更多种的答案,还需要医学上作出进一步研究。
男女大脑的异同
——男女是否存在智力差异
在许多理工科院校中,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男学生的人数远远大于女学生,有的班里甚至没有女学生。人们不禁会问:这种现象是否和人的大脑有关?男人的大脑和女人的大脑相同吗?并且,男女是否存在智力差异?
多年来,研究者通过对男女在气质、行为、心理和智力特征方面差异的研究,初步发现:男子在数学领域和其他抽象理论领域作出贡献的较多。一般认为,男子擅长抽象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音乐方面的能力也明显优于女子;而女子在语言、人际关系及单纯记忆方面的能力却胜男子一筹。
一部分学者把这些差别归结为后天原因造成的,即认为是环境和文化影响的结果;一部分学者则把这些差别归为男女生理上的差别。两派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为男女在智力方面的差异实际并不大,无须对此探本求源。
1982年6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专家德拉可斯·尤塔敏森和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生物学家拉夫·赫路在权威性杂志《科学》上撰文,报告了他们的一项重大发现。他们解剖了14个“正常的”大脑,其中5个是女性,9个是男性,并比较了脑部胼胝体的形态结构。通过拍摄照片,投射放大绘图,测量胼胝体的长度、各部分的宽度和表面积,他们发现:胼胝体左部(尾部或后部)男女存在着不同。他们在报告中说:“女性的胼胝体尾部呈球形,与体部相比显著增宽。相反,男性的胼胝体尾部大致呈圆柱形,其尾部和体部宽度相差无几。”
男女在脑部胼胝体形态上存在差别,这一发现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而胼胝体上连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一大束神经纤维,虽然不是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的唯一联系,但却是最重要的联系,起着沟通和协调大脑两侧半球的作用。
这一发现在学术界引起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在脑部胼胝体形态上的差异,可能意味着男女智力特长差别的根源存在于大脑之中。美国神经生理学家乔治城大学医学院教授理查德·雷斯塔指出:在此之前还没有发现过大脑形态的性别差异,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应该引起更多的研究。他认为,许多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大脑似乎较少“两侧分化”,即大脑两侧半球功能的专门化程度不如男子。这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女子在从事抽象思维、答问思维以及立体视觉活动时成绩不如男子。而女子胼胝体后部较大,可能意味着两侧大脑半球连接紧密,因而较少专门化。拉可斯·尤塔敏森和拉夫·赫路也“推测”他们的发现可能支持女性大脑较少两侧分化的假说。这些学者都倾向于男女在大脑结构上有所不同,进而把男女在智力特长上的差别归于大脑结构功能上的差别。
另一些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生物学院的心理学教授福罗伦斯·丹玛指出:即使今后的研究证实男女大脑确实存在差别,女子的大脑较少两侧分化,也未必能证明男女的智能有任何不同。大脑两侧较少分化并不一定会使任何一侧的大脑半球能力降低。芝加哥大学研究性别差异的心理学家安·彼德森也认为,男女之间不可能存在着与生俱来的智能差异。有很多学者认为,仅凭对14个标本的研究是不够的,还必须扩大研究对象,并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人体自燃
——无预兆的可怕燃烧
人体自燃现象最早见于17世纪的医学报告,时至今日,有关的文献更是层出不穷。记载也更为详尽。那么,什么是人体自燃?为什么会产生人体自燃现象呢?
一天早晨,寒风凛冽,美国发生了一件奇怪而可怕的事情。煤气站的戈斯尼尔像往常一样,又去各家各户检查煤气表。他首先来到当地最有声望的老医生约翰·艾·本特来家。很奇怪,他喊了好几声,仍没有回音。
戈斯尼尔推开虚掩的房门,沿着走廊径直朝老人的卧室走去。房间里弥散着一种淡蓝色的烟雾,他闻到一种奇怪的气味。地板有一小堆圆锥形的黑灰,大约35厘米高,抬头一看,天花板上有一个烧焦的洞口,原来灰就是从那上面掉下来的。他顾不上查看煤气表就赶忙跑到楼上的医生房间,想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蓝烟比刚才更浓了,戈斯尼尔连忙把头探到隔壁的浴室中。他顿时惊呆了!
原来,医生的轮椅歪歪扭扭地倒在地板的洞上。旁边就是本特来医生身体的唯一残存部位:右腿的下半截,而且已烧成深褐色,鞋仍然完好无损。戈斯尼尔吓傻了,转身就跑,一进煤气公司就上气不接下气地喊:“本特来医生烧死了!”
戈斯尼尔见到的是一种非同一般的可怕现象:人体自燃。这种现象一旦发生,人体就会烧得收缩起来,而且有时竟会在瞬间化为灰烬。人体自燃是十分罕见的,而且不可预知。
验尸官对本特来医生的尸体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验,只发现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问题。如果假定医生吸烟时无意中点燃了浴袍,然后他穿着这件着了火的衣服走进浴室,造成了火灾;那么,一件浴袍的燃烧怎么能产生那样高的温度,进而把人体烧到无法辨认的程度?并且房门关得这么严,怎么会有足够的氧气?为什么戈斯尼尔进屋时闻到的不是皮肉烧焦的气味,而是那种似香非香的蓝烟味?
本特来医生自燃事件绝非仅有的一例,有不少资料披露类似的人体自燃在历史上曾屡次发生。专家推测,人体自燃也许是一种分子或化学的分解现象,有时产生温度极高的火焰。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专家们也许会找到导致人体自燃原因的正确答案。
奇特的梦
——不同凡响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