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将虞姬放到榻上,然后对帐中的侍卫们说:“解围之后,护送虞姬回江东安葬。”
侍卫们伏地齐声应道:“诺。”
对于虞姬真正的安葬之地,史学家至今仍存在争议。在今天的安徽省肥东县石塘镇西黄村有座虞姬墓地。当地人传说项羽带着虞姬从垓下逃出来后,逃到了今天的肥东县与虞姬洒泪而别后分两路逃走。虞姬便在一路楚军的保护下逃到了石塘镇,在一家百姓那里狼吞虎咽地吃了些东西,结果被汉军追兵赶上,虞姬在楚军的死战下逃到江边,然后自刎坠入江中。虞姬的尸体顺着江水漂到西黄村时,被一石桥挡住。当地百姓将虞姬尸体打捞上来,安葬在了村里。这个传说的可信度非常低,首先肥东县虽然在垓下南方,符合楚军的退走路线,但两地相隔数百千米,项羽只带着八百壮士冲出重围,若是带着虞姬的话,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能够走几百千米。此外在今天安徽的灵璧县也有一座虞姬墓地,传说虞姬在垓下自刎后,项羽将虞姬埋葬在垓下,然后杀出重围。相信这种说法的人有大多数。还有一种说法是,虞姬自刎后,她的头和身体是分开被埋葬的,身体被埋葬在了位于灵璧县的虞姬墓里,而头颅则被埋葬在今天的安徽省定远县二龙乡的虞姬墓里。
项羽走出军帐,将众将召集到篝火旁说:“你们各自回去挑选愿意跟从我杀出重围的到这里来集合,愿意留在军营的可以等到明日向汉军投降,汉王应该不会难为投降的军卒。”
钟离昧、季布等人皆道:“大王,我们都愿意奋死保护你杀出重围!没有人愿意投降!”
项羽道:“我知道将士们对我忠心耿耿,但我不能让所有人都跟随着我冒险,而且如果所有人一起突围的话,目标太大,敌人一定很快发觉,那样的话我们很可能会全军覆没。我只能带少部分人突围,这样大家才都有活下去的可能。快去按我说的办吧!”
钟离昧、季布等人领命而去,项羽自己也在亲卫之中挑选了一些人。不一会儿,钟离昧和季布等人带着各自挑选的壮士来到篝火旁集合,一共八百余人。
此时已经到了后半夜,项羽与八百将士骑上战马,离开军营,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地穿过重围,向南驰去。
次日黎明时,才有人发觉项羽已经带着少数人马冲出了重围,刘邦得到消息后,立刻命灌婴率领五千精兵追击,并在军中下令说:“能得项羽人头者,赏千金,封万户侯。”所以,在灌婴身后,有无数的将领都各自带着部下尾随追杀而来,人人都想得千金,封万户侯。
项羽人困马乏,除了项羽的乌骓战马尚雄健依旧外,其他人的战马都已经明显体力不济。由于粮草匮乏数月,楚军的战马根本就不能吃上多少马料,只能吃些干草充饥,试问战马的体力又怎么维持得住呢?灌婴率领的那五千精壮汉军骑兵很快就追上了项羽。
项羽索性勒住马,望着滚滚追杀而来的汉军铁骑对钟离昧、季布等人道:“汉军来者不下数千人,我们就在此和他们决一死战吧!”
钟离昧和季布却突然打马走了出来,将剑横在脖子上。
项羽急问:“你们这是何意?”
钟离昧、季布泣道:“大王,请让我们留下阻击,你快继续向南撤走!”
项羽道:“敌军虽众,我们也一定能将他们打败,打败他们后我们一起再南撤。”
钟离昧和季布坚决道:“大王不要再说了,快走吧!”
项羽怒道:“你们敢违抗军令!”
钟离昧、季布急切道:“大王!快走!”
项羽只能一咬牙掉转马头,留下钟离昧和季布率领三百多人阻击灌婴,自己率领其他人继续向南退走。但是灌婴有五千多人马,钟离昧和季布两人并不能阻挡住多少人,还是有数千人直接向项羽追杀而去。项羽边战边退,汉军虽然人强马壮,但也堵截不住项羽。项羽渡过淮水之时,跟随他的只剩下了百余人,但终于暂时摆脱了汉军的追杀。
行至阴陵(今安徽省定远西北)时,项羽来到一条岔路口,不知道该走哪条路。这时他看到一个农夫,就向农夫问哪条路是南下的,农夫不知道和项羽有什么深仇大恨,竟然指了一条死路给项羽,说是“左走”。项羽没有怀疑,立刻率领部下走左边岔路,不久便走到了沼泽之中。马蹄陷在沼泽中,难以奔驰前行,数千汉军却追杀而来。又经过一场恶战,项羽终于摆脱沼泽向东退走到了东城(今安徽省定远东南)附近。这时项羽只剩下了二十八名部下,项羽环顾仅剩的这二十八名部下,人人都以坚定的目光看着项羽。汉军数千又追杀过来,项羽觉得这回恐怕难以脱难了,所以率领二十八名部下退到一个小土山上,汉军则像潮水一样将山团团围困。
项羽下马对部下们说道:“自我会稽起兵至今,八年来经历七十余战,追亡逐北,所向无敌,未尝一败,遂霸有天下!然而今日却终于受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然决死,愿与诸君同汉军最后痛快一战,必三胜汉军,为诸君冲破重围,杀敌将,斩敌旗,令诸君知道实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羽将二十八名部下分为四队,对部下们说:“一会儿诸君与我同时同四面冲下,我为诸君杀彼一将军。然后我们在山的东面分成三队集合。”
“遵大王命!”部下们皆应。
项羽与部下又重新骑上骑马,挺起黑铁戟向山下指道:“杀!”于是与部下大喊着从四面猛冲下来,汉军被这雷霆万钧之势吓得人马惊骇,一名汉军将领没等回过神来就被项羽一戟戳死。汉军大将杨喜冲了下来,急忙率军从另一边跑过来,打算围杀项羽,抢得万户侯的封赏。杨喜刚兴冲冲地冲到项羽面前,项羽怒目一声大喝,杨喜被吓得脸色煞白,急将马头掉转,狠命用鞭子抽打马背率领着部下逃窜,一直逃了好几里地才敢停下。其实项羽根本就没有去追杀他,而是按照约定和自己的其他部下在山的东面会合,并分为三队。因为树木遮挡,汉军分不清项羽在哪一队里。汉军于是也分成三部分包围项羽及其部下。汉军刚部署完,项羽率领着部下又冲杀下来,项羽冲入敌阵,先斩杀一都尉,然后挥戟横扫汉军,片刻之间汉军数百人死于项羽之手,汉军纷纷退避不敢阻挡项羽,项羽顺利率领部下杀出了重围。这一阵混战,项羽才仅仅失去两名部下,汉军久经战阵的数千人马组成的包围圈,在项羽面前简直成了豆腐渣。
冲出重围后,项羽问部下们:“何如?”部下们皆道:“大王无敌!果然如大王所言!”
项羽率领着二十六名部下从东城冲出包围后,来到了乌江岸边。
这时,乌江亭长正撑船等候在江边,项羽向他奔了过来。乌江亭长对项羽说:“大王赶快登船,现在乌江上下只有臣有船,汉军追来后,无法再渡江追赶了。大王,江东虽小,犹有千里之地,数十万百姓,亦足以称王再争天下!”
项羽下了马,望着滚滚乌江,不觉悲笑道:“天欲亡我,我还何必渡江!而且当年项籍率八千子弟渡江西向灭暴秦,平天下,今无一人跟还。纵然江东父老怜我而尊我为王,我又何面目面对他们?纵然父老们毫无怨言,难道项籍就无愧于心吗?”
乌江亭长劝道:“大王,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固执一时得失?汉军就快追到了,请速登船!”
项羽拍了拍乌骓的脖颈道:“不必了,我知公为长者。此马已经跟随了我五年,所向无敌,曾一日驰骋千里,我不忍杀了它,就将它赐给公吧。我将在此与汉军最后一战,公速速渡江吧!”
项羽牵着乌骓,将马缰交到乌江亭长手里,乌骓感应到了主人的决定,眼里流出泪来,不住地回头看项羽。项羽也很舍不得乌骓,强忍住眼泪,没有再看乌骓一眼。
乌江亭长将乌骓牵到船上,慢慢撑船离开岸边,他看到遮天蔽日的汉军已经追杀过来,望着项羽那高大的背影,他不禁仰天问道:“天兮!如此旷世绝代的英雄,难道真的要将他灭亡吗?”
送走乌江亭长后,项羽对二十六名部下说道:“诸君将各自的战马都放走吧,今日我等必死于此,可最后痛快一战,何其壮哉!”
部下皆激昂道:“今日与大王同死,是我等莫大荣耀!”
项羽道:“好!稍后我们泉下相见!”
此时,汉军骑兵、步兵都已经杀到,项羽扔掉铁戟,拔出佩剑率领部下向汉军冲去。项羽和部下很快就被汉军分开,他们每一个人都要应付几十人、上百人的围攻,二十六名部下终于在汉军的围攻下一个接着一个死去。而项羽一个人仍在继续战斗,身上已经有了十余处创伤,而汉军更惨,已经有数百人死在项羽剑下。这时,战场上忽然静了下来,汉军无人再敢向项羽靠近。项羽将长剑插在地上,大笑了起来。项羽环视着紧张的汉军,忽然在人群中看到一个熟人,问他道:“你不是我的故人吕马童吗?”吕马童此时是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走出阵来,指着项羽对身边的将领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羽又笑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封万户侯,购我之头,今日我就成全你吧!”
项羽说完,从地上拔起长剑,横在肩上,直直地瞪着吕马童,然后腕上运力一割,鲜血从颈部喷涌而出,项羽终于倒下了……
公元前202年,年仅三十岁的西楚霸王项羽生命终结于此。
项羽倒下后,吕马童、王翳等人为了得到万户侯的封赏,像发了疯似的争抢项羽的尸首,甚至不惜纵兵互相残杀起来。最后他们竟然残忍地将项羽肢解,吕马童、杨喜、王翳、吕胜、杨武各得尸体一部分,最后刘邦将五人都封为万户侯。
数千年以来,争夺天下者,莫不以成败相论,所谓成者王侯败者寇,几乎概莫能外,除了项羽。项羽虽然争夺天下失败,但留给后世的形象,始终是一位无可比拟的英雄,他个人的军事才能和勇武,至今无人可以超越,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战神。而项羽令百千世后人敬仰的原因,其实最主要还不是他的绝世勇武,而是他做人的光明磊落和淋漓尽致的真性情的彰显。楚汉之时,有无数英雄豪杰,但只有项羽,无论是他的缺点、错误还是人格光辉之处,都完全没有半点掩饰地展露在世人面前,而反观刘邦、韩信、张良、陈平、英布、彭越等人,却终生也没有走出狡诈的阴影,虽然他们是“最后的胜利者”。
太史公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对于项羽格外倾注笔力,他在《项羽本纪》中这样评价项羽:“我听说舜帝有双眼仁,听闻项羽也是如此,项羽莫非是舜帝的后裔?不然怎么会这么突然地兴起?秦国无道,陈胜首举反秦义旗,由是豪杰蜂起,不可胜数。然后项羽没有半分基业可以凭借,乘势起于方寸之地,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便率领天下诸侯灭除暴秦,裂土封王诸侯,天下之政皆决于项羽之手,号称‘霸王’,虽然未能有始有终,但近古以来也无人可以与他相比。既已分封诸侯,项羽却放弃关中而东归于楚,又流放义帝,那就无怪诸侯背叛了。而且项羽又自矜勇武绝世,不能以古人前事为借鉴,自以为霸王之业,当以武力经营,终于导致亡国身死。但至死仍不觉悟自责,却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岂不谬哉!”
太史公的这番对项羽的评价,古今以来,最为公允,项羽最大的失败就败在太过于崇尚武力,正是“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千古不易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