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能给我们最大助力的往往是“贵人相助”。在许多我们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上,是否有贵人前来扶持一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人生的走向。
被誉为“红色资本家”与“政治外交型企业家”的经营奇才亚蒙·哈默是一位善于利用贵人之力的伟大天才。哈默是美国的俄国移民后裔,其曾祖父是苏联的犹太人。1921年,年轻的百万富翁哈默到俄国的乌拉尔地区考察,可对于生长在纯粹的商业社会的哈默来说,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到不可理解:这里一方面蕴藏着巨大到几乎无穷无尽的宝藏,随处可见的皮毛、白金、宝石等贵重奢华的物品应有尽有、取之不竭;可同时这里还有严重的饥荒,随处可见倒在路边的饿殍,即便是活着的人也大多被饿得骨瘦如柴。
虽然没有听说过“捧着金碗要饭”这句话,但眼前的诡异场景仍然让哈默觉得完全无法理解。于是他随便找到几个当地人,指着那些他眼中的奢侈品与高档货询问对方:“为什么你们不用那些换点吃的?你们可以出口呀!”
听了哈默善意的建议,当地人并没有任何欢欣鼓舞的情绪,却神色更加的疲惫与绝望:“不可能的,虽然欧洲已经解除了对我们的经济封锁,但也只是刚刚开始跟我们贸易,但要想让我们整个乌拉尔人都有饭吃,起码需要一百万蒲式耳的粮食,短时间内没人能做得到。”
当地人的话引起了哈默的思考:这里有如此众多的财富,却缺乏粮食;可是在美国,因为粮食大丰收,一蒲式耳的粮食只能卖一美元,许多农民宁可把打来的粮食堆起来烧掉,也不愿意拿到市场里去卖,导致粮食的价格被进一步压低,这中间无疑有着巨大的机会。
想到这些,哈默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马上对当地人提出了自己愿意出手帮忙的意向,具体的操作方式是他会从美国买一百万蒲式耳的粮食运到乌拉尔,然后在港口装上价值一百万美元的毛皮和其他贵重商品运走。
当时年轻的苏联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经济萧条和粮食短缺,所以哈默的计划一经提出,不但引起了乌拉尔人的极大兴趣,甚至连远在莫斯科的列宁在听到这条消息之后都兴奋不已,他马上给哈默发了急电,让他火速赶到莫斯科——列宁准备亲自与哈默详细讨论这个计划的可实施性。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见到了正在热切地期待着与他会面的列宁。为了表达自己对哈默的感谢,列宁甚至亲自从办公桌边站起来欢迎哈默的到来,用英语与他交谈。甚至在对哈默愿意对苏维埃政权提供如此及时而重要的帮助表示感谢之时,伟大的革命家列宁还流下了热泪。
从此,哈默与列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列宁的支持之下,哈默不但成为了苏联政府对美贸易的代言人,甚至还被允许在苏联办厂,并且成为了第一个获得了苏联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接下来的十年,哈默频频往返于莫斯科与美国之间,依靠着他天才的头脑和列宁这位大贵人的帮助,成功地扩展着他的商业帝国,四面撒网,点石成金。其经营领域扩展到石油、文具、广播电视、黄金买卖、威士忌和种牛生意等各个方面,而且不论在哪一个商业领域,他赚起钱来都如同魔术师一般,用他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法,凭空将一只又一只肥大的兔子从原本空无一物的帽子之中取出来。
最终,哈默成为了一位传奇企业家,甚至还在1979年应我们国家的邓小平同志之邀来到中国,与中国政府合作共同建立了新中国当时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年产1533万吨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综观亚蒙·哈默传奇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每一步成功都与“贵人”的提携帮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没有列宁,他根本不会走上国际贸易的舞台,不可能获得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中国)展开广泛合作的基础;而如果不是因为邓小平同志,他也不可能在全世界进入资源紧张时代之前,就将自己的商业触角深入到煤炭这一不可再生的能源领域之中。不能不说哈默是幸运的,可我们要注意到的是,哈默的幸运与他善于把握时机的天分,待人接物之时所遵循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行为准则都是分不开的。
很显然,他与列宁合作之初,苏联恰恰面临着粮食与各种生活用品、轻工业产品紧缺的难题,而哈默不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时机,更是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列宁,他并没有妄图打着各种“意识形态”的旗号,去占苏联的便宜,而是真正地去帮助苏联解决现实问题;而在与中国的合作之中,他也尽可能地采取了一种让双方都能接受的、尽量公平的合作方式。可以说,哈默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拥有着传奇经历的商人是与众不同的,与金钱相比,他在乎的是那些合作伙伴的现实困难。他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与人权会议”的发起者和赞助人,他曾努力地促进美苏最高领导人的会谈,他经常慷慨解囊去支持全世界各地的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他曾经创办过癌症研究中心,甚至亲自率领医疗小组奔赴苏联去抢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
可以说,正是这种积极、乐观、遵守规则并且乐于真心帮助别人的性格,才让哈默在事业之中屡屡得到“贵人”的青睐。
所以,我们在羡慕哈默所取得的成就,他事业上的处处如意、顺风顺水的同时,也应该记得,贵人相助往往可以创造我们人生的奇迹,但贵人相助的前提则是我们在平时广结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