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现代社会是高精神压力社会。
精神压力对于身处竞争社会的我们来说几乎不可避免,而且这种压力是连续的。人们从儿童期开始不断地在升学考试的漩涡中挣扎,大学虽然相对轻松但却转瞬即过,进入社会后便会开始无休止的利益追逐。可以说,人的一生,直到退休为止都会在叱咤激励中度过。
在高新化进程急速发展的现代企业中,那些精神、体力正处于高峰期的中年男性们,由于对工作的不适应导致了疾病,也就是所谓的“精神压力病”。
本来,他们理应成为企业的核心存在。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由于他们不能及时摆脱“我是学文科的,我掌握不了跟机械有关的东西”的固定观念,自信心会逐渐丧失。他们武断地为自己贴上“无能者”的标签,终日疑神疑鬼,害怕被公司踢出局外,结果不但在公司内部,在家里也变得封闭、沉默寡言。
另有一些人,在离退休还有四五年的时候开始,精神集中力就不断下降,在工作中频繁出现不该犯的错误。这种情况源于他们对将来环境的巨大变化存在不安。
在家庭方面,子女们成家立业都搬出去居住了,家里只剩下老夫老妻两个人。妻子如果因为健身、美容或其他一些兴趣爱好而经常外出的话,家庭会变成前面所述的“空巢”,丈夫下班后一个人呆在家里会寂寞无比。子女们不在身边,对未来生活又抱有不安,两种压力叠加在一起,很容易引发失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健忘等症状。
作为内科医生,我接触过的很多中老年患者都患有因职业或家庭压力造成的精神压力病。
治疗或控制这种疾病的最好办法是将精神压力祛除干净。但人类只要不停止社会生活,就不可能完全从精神压力中解放出来。
在物理学范畴上,用外力使一根细长笔直的棒状物弯曲时的作用力被称作压力。这是一种强迫硬物改变其形状的力量。
上下班高峰期的电车拥挤不堪,你如果想上车就得使劲推挤前面的人,而后来的人如果想上车又得使劲推挤你,这样,所有上了车的人都不能轻松站立。这也是关于压力的好例证。
最先将这一物理学词汇运用于人体疾病的是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塞里埃教授。
严重受伤、细菌强力侵入、陷入失眠、被人追债、夫妻关系不融洽、亲子关系不融洽,当人遭受诸如上述的压力因素影响时,生理和心理将被推向扭曲状态。
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到最后一刻,界限终将自然而然地来临,这时人会精疲力竭地倒下。这种情况有点像拳击比赛,虽然没有那么激烈的压力,但在点点滴滴长期积累的过程中,会给身体和内心带来病态影响。
反过来,如果完全没有压力的话,人的身体和内心将得不到锻炼,同样会变得羸弱。
可以这样说,相对于类似温室环境的无刺激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挑战性质的状态不十分激烈的刺激,对人类积极生存更为必要。(我们把这种刺激称作“好的精神压力”或“新精神压力”)
随着外界环境急剧改变,通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积累和分析的作业不断系统化,未来企业的工作通过少数高端人才就可以完成。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容身之所,甚至丧失自己的价值观。
而这些压力会引起诸如:①心脏痉挛、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因性高血压;②支气管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③胃痉挛,过敏性胃、大肠、十二指肠溃疡;④抑郁症、失眠等疾病。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精神压力病呢?
有心病的时候,如果闭锁在家中或呆坐在椅子上,精神压力会不断增大,长驱直入地侵袭身体和内心。这种侵袭会导致不安、失眠、食欲减退,或引起痢疾、便秘,还有可能发生心脏不适、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头痛,呕吐等症状。
在导致症状之前就应该开始运动。人类需要运动。比如说,人在步行的时候,即使内心深处有沉重的心事,通过步行运动,这些来自精神的压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就像鸟在空中连续扇动翅膀的时候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一样,人在持续运动的时候,内心是踏实的。
过度的运动会使人产生疲劳感,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睡眠效果,还能带来抵御精神压力的力量。
如果能获得假期外出旅行,将会对转换心情起到更好的效果。
19世纪的英国小说家史蒂文森说过:“满怀希望地前往旅行,到达目的地前的时光最令人愉悦。”坐在车中,周围风景变幻着一个一个渐次远去,精神压力也将随之远离我们。旅行的时候,不要乘坐混杂的交通工具,还应避免长时间的车马颠簸,这样,内心将受到惬意的刺激。
既然是缓解精神压力的旅行,就不需要去太遥远的地方,只要能找到一个让自己可以完全放松的地方就行了。
当心情得到转换后,看待问题的出发点也会随之转变。下一次向家里人或上司提意见、发牢骚之前,也许你会首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把问题考虑一遍。
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一些对周围的顾虑,并把它们培养成自己的习惯。这样的话,“精神压力”会转化成“好的精神压力”,成为帮助人生走向成熟的成长剂。
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就要找高明的医师或心理咨询中心仔细面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