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难是求人”,但如果掌握好方法,巧妙沟通,就能把求人变得容易。
合作无处不在,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有效地促进合作,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营造“一见如故”的气氛,能给对方留下亲切和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的沟通也会变得顺畅……
找陌生人办事时,可以通过言谈动作,营造“一见如故”的气氛,从而方便进一步的沟通。
大赵是某中学的财务主任。春天来了,学校要举办大型运动会,大赵负责订购服装。他核算了学校的账目后,发现学校的经费不太多,于是就想尽力节省一些。他通过朋友了解到一家服装公司可以定制,价钱合理,还可以赊账,大赵便想去试试。
大赵按照朋友的指引找到了服装公司的王厂长。大赵说明来意后,王厂长表示定制服装没问题,但赊账不行,因为公司规定只有长期合作的老客户才可以赊账。
大赵不甘心就这样回去,就采取迂回战术,先谈点别的。他听王厂长的口音有点特别,就问道:“听您口音不是东北人吧?”
“噢,我是山东枣庄人,30多岁的时候来东北做服装生意,一晃已经有10多年啦!”王厂长感叹道。
“啊,枣庄是个好地方啊,我读小学时就在《铁道游击队》连环画上知道了。三年前去了一趟枣庄,还颇有兴致地玩了一遭呢。”
听了这话,王厂长马上来了兴趣,二人就枣庄和铁道游击队谈开了,大赵刚来时的拘谨全部消散了,跟王厂长说得不亦乐乎。王厂长觉得大赵和自己非常投缘,就邀请他共进晚餐。饭桌上,两人边吃边聊,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感。酒酣耳热之际,大赵又向王厂长说起赊账一事,王厂长爽快地说:“咱俩虽然初次见面,但就跟老朋友一样。我就给你这个面子,我不仅给你赊账,还给你打折,你们学校什么时候资金宽裕了再把货款送来!”
从此,大赵和王厂长成了好朋友,每年学校订购服装,王厂长都给大赵优惠;大赵也动员学生们帮着宣传王厂长公司的服装。有个学生的父亲是开布料生产厂的,就通过大赵的介绍跟王厂长成了生意伙伴。
大赵和王厂长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大赵却找到了一个好话题,跟王厂长谈起了他的家乡,从而使两人一见如故,成功地得到了王厂长的帮助。
在向别人求助之前,可以做一番调查研究,从而有的放矢,迅速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
1988年,著名作家叶永烈在写《陈伯达传》的时候,迫切需要大量的一手资料。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如果直接去求助陈伯达很容易碰钉子,但叶永烈顾不了这么多,便大胆地去采访陈伯达。一进门,叶永烈便说道:“我还记得1958年那年,您到北京大学作报告,我当年就坐在学生席中。那时您还带来一个‘翻译’,把您说的闽南话翻译成普通话。我平生还是头一次见到中国人向中国人作报告,还要带个‘翻译’。”
多么有趣的往事啊,陈伯达一听,也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感到眼前这位不速之客很亲近,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叶永烈抛开采访的目的,顺着话题跟陈伯达聊起来。聊着聊着,陈伯达发现叶永烈非常了解自己,并且对历史和现实都能给予公正的评价,便逐渐消除了戒心,不由自主地讲起了陈年往事。叶永烈专注地听着、记录着,最后把这些都整理了下来,为45万字的《陈伯达传》增添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叶永烈通过回忆有关陈伯达的陈年旧事,拉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陈伯达的戒心,最后顺利地得到了陈伯达的帮助。
日常生活中,求人办事在所难免。如能与对方一见如故,办事自然会顺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