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张爱玲的《秧歌》在美国出版了,但并没有给她带来太多经济上的收益。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手头也越来越拮据。她不得不开始为下一步的生活打算了。当时,在美国有一种叫做“文艺营”的地方,可以免费为一些有才华的艺术家提供住宿,供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地进行创作。张爱玲也选择了这个途径,一方面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继续写作。
1956年2月,张爱玲向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麦克道威尔文艺营提出申请,并很快被批准。她心情愉悦地搬进这个文艺营,有了自己的宿舍和工作室。她没有预料到的是,在这里,她那曾经萎谢过的心将再度燃起爱情的火花。
在麦克道威尔文艺营里,艺术家们每天早上在一起共进早餐,然后回到各自的工作室里专心创作,午餐由专人放在他们各自房间的门口,下午四点以后则是自由活动时间,艺术家们往往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就在这一年3月的一天,张爱玲与赖雅在自由活动期间相识了。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并没有说许多话,只是彼此致意,但心中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此后,他们逐渐熟识起来,聊天的内容也越来越深入。张爱玲把自己的小说拿给赖雅看,赖雅对张爱玲的文采赞不绝口。他们的心越贴越近,张爱玲在赖雅身上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情和心意相通的默契,赖雅则对这个优雅、神秘的东方女子充满好奇和欣赏。到了5月,他们已经正式开始恋爱了。
赖雅比张爱玲大30岁,是一个性格豪爽的才子。他曾经为世界各大报刊写稿,也曾为好莱坞写电影剧本。他天生喜欢交友,并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他和许多世界著名文学大师是朋友,如庞德、乔伊斯、康拉德等。他与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交往尤其能展现他的性情。布莱希特因反对纳粹政权被迫流亡美国时,赖雅慷慨地在经济上帮助他,并与他合写了两个电影故事。但后来,布莱希特声名鹊起后,对赖雅却变得很冷漠。赖雅虽然对布莱希特很失望,但依然很积极地向别人推荐布莱希特的作品。
赖雅也结过婚。他的前妻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两人有一个女儿霏丝。但他们都太热衷于社会活动,难免冷落了家庭,最后倒也好聚好散。
张爱玲与赖雅走到一起,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事。她曾说过:“我一向是对于年纪大一点的人感到亲切,对于和自己差不多岁数的人稍微有点看不起。”她选择丈夫的标准似乎也是这样,无论是胡兰成,还是赖雅,都比她年长许多。然而张爱玲与赖雅之间又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赖雅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徒,张爱玲却对共产主义满怀戒心;赖雅性格豪爽,对金钱毫不在乎,张爱玲则性格内向,对钱财喜欢斤斤计较。
但无论如何,他们还是相爱了。赖雅在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期限到后,转到了纽约州北部的耶多文艺营。7月的一天,他收到张爱玲的一封信,信中说她已经怀了他们的孩子。赖雅惊讶之余,也开始认真考虑与张爱玲的未来。他决定向张爱玲求婚,当下便寄出一封充满激情的求爱信。
张爱玲还没收到信,就迫不及待地来找赖雅。她也为他们的未来欣喜不已。见到她,赖雅也很高兴,他当面向她求婚,但他坚决不要孩子,希望张爱玲把孩子打掉。当时张爱玲已经36岁了,这可能是她最后一次做母亲的机会,但她终于还是决定听从赖雅的话。这一方面是由于赖雅的请求,另一方面也是她考虑到自己当时居无定所、漂泊不定,实在没有能力养育孩子。
1956年8月,张爱玲与赖雅在纽约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炎樱是他们的证婚人之一。当时赖雅65岁,张爱玲36岁。
由于年纪的原因,赖雅婚后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在此之前,他曾经中风。1956年10月,回到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赖雅又中风了,一直到第二年年初才逐渐好转。在他身体虚弱的时候,张爱玲一直陪在他身边照顾他。
虽然有新婚的幸福,但张爱玲的写作事业依然很不顺利。她的几部新小说投出去之后都杳无音信,其中她寄予厚望的《粉泪》也无人问津,这是她根据《金锁记》改写的英文作品。《金锁记》在中文世界为张爱玲赢得了巨大的文学声誉,她本以为英文版也会受到欢迎,没想到结果却如此令人失望。张爱玲为此伤心得病倒了,好几天卧床不起。
没有作品发表,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收入。赖雅早年虽然挥金如土,但当时也已经很落魄。他们只能依靠微薄的稿费来过活,日子可想而知有多么艰苦。后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把《秧歌》改编为电视剧,张爱玲因此获得了1440美元的报酬。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这部作品被改编得面目全非,让张爱玲十分伤心。
不久,他们在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居住期限又到了,可又申请不到其他文艺营。无奈之下,他们租下了一处带家具出租的公寓,每个月61美元。虽然租金有些贵,但这毕竟是自己的家啊。张爱玲高兴地到周围去“淘宝”,一旦淘回一些物美价廉的东西,就能乐上半天。他们过着平静而温馨的生活。
1957年8月间,张爱玲收到母亲病危的电报,当时母亲正在英国。母亲去世后,留给张爱玲一个装满古董的箱子。这是母亲留给张爱玲唯一的遗物,然而为了补贴家用,张爱玲还是不得不把其中一些物品逐个变卖掉。
事业上的失意让张爱玲想重新回到大城市,因为那里的成名机遇比较多。于是在1958年,他们向南加州的亨亭顿·哈特福基金会文艺营提出了申请,并得到批准。在那里住了六个月后,1959年2月,他们又搬到了旧金山,再次过上了一段平静的家庭生活。
1960年7月,张爱玲正式获得美国公民身份。她的生命和生活都在这大洋彼岸的土地上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