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家长溺爱的孩子一般都比较任性,他们在享受着特殊待遇的同时,也习惯了唯我独尊,如果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就会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而去和父母抗争—任性,因此,停止对孩子进行溺爱是解决孩子任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们从“溺爱”的字面意思来看,倒是不难理解,就是可以把人“淹没”的爱,但是,很多家长并不认为自己在溺爱孩子,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行为才是对孩子进行溺爱,以及溺爱的标准是多少呢?其实,给孩子多少爱才会是对孩子进行溺爱,这个“度”并不容易把握,而且从形式上来看也不易被我们察觉,因为它披着爱的外衣。
下面这个场景是不是曾经发生在您的家里:
5岁的美美非常能熬夜,不到晚上10点钟是不睡觉的。孩子睡得晚,自然早上起得也晚,妈妈着急去上班,多半都是帮孩子把衣服穿好,有时候刷牙洗脸都是妈妈代劳。美美虽然年龄小,在家里的地位可不低,但凡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一定是以美美为主。如果出去买东西,大人们对孩子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
在全家人的关怀下,美美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但家长换来的却是脾气越来越大、动不动就大发雷霆的“骄横小公主”。有一次,奶奶过生日,妈妈买来了生日蛋糕为奶奶祝寿,美美听说买了生日蛋糕特别高兴,嚷嚷着非要马上就吃。妈妈对美美说:“今天什么时候吃蛋糕,需要奶奶来决定,因为今天是奶奶的生日。”“凭什么,我说吃就得吃!”美美又开始了她的霸道:“今天不是奶奶过生日,是我过生日呢。”说完就用手去拿放在桌上的蛋糕,因为蛋糕太沉了,一不小心整个蛋糕翻倒在了地上其实,美美的任性和霸道并非偶然,这和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不无关系。我们都知道不能溺爱孩子,但因分不清什么是溺爱,而不知道自己家里原来就存在溺爱,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变得越来越任性、甚至束手无策时,才反省自己平时的行为。虽然现在我们对溺爱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可以通过几个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衡量一下自己家里是不是存在溺爱。
应对策略
1、特殊地位
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地位高人一等,凡是好吃的、好喝的都要以孩子为主,爸爸妈妈千方百计讨好孩子,爱孩子胜过爱自己。这样家庭中的孩子,自己也感到家里所有好的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唯我独尊,必然也就变得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也不会关心别人,更不懂得感恩。
2、太多关注
爸爸妈妈以孩子为中心忙个没完,甚至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比如,吃饭时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爸爸给夹菜、妈妈给添饭,谈论的话题也都是围绕孩子的,如果家里有客人来,往往也是大家围坐一起,亲戚朋友对孩子的赞美没完没了,或者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由于大人的过分关注,孩子注意力极易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孩子的吵闹使大人们之间无法正常谈话。
3、有求必应
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有的爸爸妈妈给孩子很多零花钱,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这种孩子一般都存在着不珍惜爸爸妈妈的劳动成果、只讲求自己的享受、不懂得等待、没有忍耐力、稍不满意就大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和行为,吃苦耐劳、责任心更是无从谈起。
4、放任自由
家长对孩子缺乏必要的管教、放任自流,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有效节制。生活作息、饮食无规律,玩耍、学习无规律,孩子经常是想怎样就得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
家长对孩子不敢于管教,只是一味地讨好,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甚至央求孩子听完妈妈讲3个故事后,就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家长越央求他,他就更加忸怩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孩子的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者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一切代劳
家长事事为孩子代劳,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这种家庭里的孩子,独立能力差,自己不会穿衣、吃饭、削铅笔,学习困难,更不懂得为家长分担家务。孩子在家长的大包大揽下,变得懒惰、任性、没有同情心。
7、大惊小怪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摔倒了,爸爸妈妈还没等孩子爬起来,自己就大惊小怪地去扶孩子,见不得孩子有一丁点的闪失,家长的这种态度,久而久之也就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遇到问题不会独立思考,更不会对困难有正确的认识,娇生惯养,只会等待别人的帮助。
8、剥夺独立
爸爸妈妈对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为了绝对安全,家长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家长的“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爸爸妈妈或老人一步,孩子都4岁了还要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缺乏自信。
9、害怕哭闹
爸爸妈妈见不得孩子哭,只要孩子一哭闹,家长立马就心软,所有的规章制度也立即失效,比如,本来说好不让孩子吃零食,可是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缴械投降,日后,孩子会经常以哭闹为武器,并且屡试不爽。由于家长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家长。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往往自制力差、自私任性、不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10、态度不一
有的家庭中,如果爸爸正在严厉地管孩子,妈妈可能出来袒护,有的爸爸妈妈教育孩子,爷爷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孩子都这样,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管不了”啦!因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没有是非观念,而这些“保护伞”和“避难所”,不仅会让孩子的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经验分享
有时候,我是一个“懒妈妈”,很多事情我都敢于让孩子“自己来”,无论是吃饭、穿衣服还是收拾她自己的物品,还记得在她8个月的时候,我就让她自己坐在小餐椅里和大人一起围坐餐桌吃饭,那个情景真的很好玩:她的手那么小,还要拿个勺子吃饭,虽然孩子还没有什么吃饭的技巧,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但是孩子却很高兴这么做。
所幸的是,我的观点一直被坚持下来了,现在想想还是很对的,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让她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要负责,不能推卸责任的道理。现在,如果孩子有什么不懂的事情时,她就会来让我给她讲一讲,然后自己去做,每次她都会仔细地听讲,然后认真地去做。现在女儿上小学了,很多事情都不用我操心,比如自己每天要带什么东西去学校、自己的作业自己去完成并且负责检查等等,而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很少有任性的时候。
温馨提示
大教育家高尔基说过:“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我们爱孩子,但不能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否则,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主动去想办法解决,而是求助于父母或他人,强烈的依赖心理,让孩子永远都长不大。爸爸妈妈总是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但这种爱要以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为标准,别让您对孩子的“爱”变成了“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