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国藩虽工书法,素不以篆隶名。予所见者三事,能者固无不可,何况名贤遗墨,奕奕皆有生气。一,《孟子要略》。卷首衬页篆书「孟子要略五卷」,二行行三字,后一行篆书「朱子遗书之一」六小字。背刻「道光二十九年汉阳刘氏刊板曾国藩署首」十七字,正书三行,末一行五字。一,《佩文广韵汇编》。卷首衬页篆书「佩文广韵汇编」,二行行三字。背刻「江宁邓氏原本同治十一年金陵书局重刊湘乡曾国藩署检」廿四字,正书四行行六字。一,《仿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卷首衬页篆书「仿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三行行四字。背刻「同治二年十二月曾国藩署检」,正书二行行六字。长洲朱仲我孝廉孔彰撰《题江南曾文正公祠百咏》二卷,自注言只见篆书《仿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一种,实为简略。想必仍有他书,为声木所未及见者。
论缓重二字
湘乡罗申田参赞长《思兄楼文稿》中,有《别兄子春駷语》,论「缓」字最妙,文云:「缓是儒者气象,举足不缓则轻佻,举手不缓则鄙俚,出言不缓则躁妄,下笔不缓则荒谬,小之贻一时之嘲笑,大之则取终身之尤悔。」云云。声木谨案:参赞论「缓」字精刻卓绝,仍惜为一偏之见,窃谓缓与重当并论也。《曾文正公家训》中,谆谆以缓重并重,真乃名儒之言。参赞之论再加一层,更举一重字,则面面皆到,洵为青年子弟万金之良药也。
俞墀月杜诗注
古今注杜诗者最多,翁苏斋学士方纲《石洲诗话》所言,已见者三十余种,学士复自撰《杜诗附记》二十卷,是又增一家矣。丹徒张治虞学仁《青苔馆诗钞》自序云:「适得俞墀月注杜诗本,不笺故实,专论法律。每一诗,必求其络贯通,首尾呼应,而又气必浑灏,骨必苍坚,神韵必超远,始为上乘。」云云。据此,则此本不笺故实,专论法律,如此精详,诚为注杜诗者第一善本。声木虽心善此本,惜无由得见耳。
随园有三
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云:「袁子才随园,夫人而知之,关中罗贤亦有随园,并有自记。」云云。声木谨案:边连宝字肇畛,任邱人,雍正乙卯优贡。浙抚李卫,荐举博学宏词,己巳,复以潜研经学荐之。平日研辨经史,笃学不倦,穷饿以死,晚耽禅悦。纪文达昀谓其诗法律谨严,情景融洽,优柔蕴藉,得风人之旨云云。韩理堂明府梦周谓其诗雕搜雄肆,摆脱激宕,可以不朽云云。撰《随园诗草》十卷,附录《禅家公案颂》一卷,乾隆年,写刻甚精。是不特又一随园,且工诗,足以旗鼓相当,斯亦奇矣。
书院掌教专撰一书
我朝崇尚儒术,书院徧天下,名儒辈出。退休林下及或未仕者,大半为书院掌教,以造育英才。若卢文弨、何绍基、张维屏、陈澧、朱仕琇、王元启、姚鼐、俞樾、张裕钊、吴汝纶诸公,皆夙负盛名,久拥皋皮。一院之中,生徒无虑千百人,从游者执经问难,师为之剖析疑义。自《十三经》以逮子史等书,爬罗剔抉,旁推互证,豁然贯通,宜有专书,以资启迪而垂久远。以予所见,只有嘉兴沈向斋可培掌教泺源书院,辑《泺源问答》十二卷,嘉庆乙亥,雪浪斋刊本。李申耆明府兆洛掌教暨阳书院,门人蒋彤辑《暨阳答问》四卷,道光廿二年,洗心玩易之室排印本。李大理联琇掌教钟山书院,门人刘寿曾辑《临川答问》一卷,《好云楼全集》附刊本。朱侍御一新掌教书院,辑《无邪堂答问》五卷,光绪自刊本,又广雅书局本。姚仲实孝廉永朴掌教起凤书院,辑《起凤书院答问》五卷,光绪壬寅,山东自刊本。有此五书,尚可窥见当时师徒谊笃,研究学术,实事求是,不尚浮华,非同浮设一席,形同冷官者可比。此外仍有以「答问」名书者,如全谢山太史祖望有《经史答问》十卷,梅冲有《然后知斋答问》廿卷,钱晓征学士大昕有《潜研堂答问》十二卷,胡嗣运有《枕葄斋易经问答》卷、《书经问答》十六卷、《诗经问答》十四卷、《礼记问答》卷、《春秋问答》十六卷,李巨川有《南园答问》卷,黄名瓯有《数马堂答问》廿卷,朱允倩广文骏声有《经史答问》四卷,虽为课生徒之用,非专为掌教书院而设。又若卢抱经学士文弨有《钟山札记》四卷、《龙城札记》四卷,乃以掌教之地名其书,陆祁孙明府继辂有《合肥学舍札记》八卷,以作官之地名其书。名例虽同,义例则异,是以汇记之于此。
普法战纪
予购得《普法战记》廿卷原刊本,系光绪十三年,即日本明治廿年,大坂修道馆排印本。分订十本,每本首页斜角上黏有寸余大小长方式白纸印刷条,横文,云「陆军士官学校图书」,下二行,一云「第一七一番八」,一云「壹部一册」。既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藏书,宜如何慎重,不知何以流落中土,是真不可解矣。
亭林遗书未尽刊
顾亭林先生撰述,《亭林遗书》搜辑似已完备,据《苏州府志艺文志》所载,犹有十四种,为他书所未见。《志》为道光三年石琢堂方伯韫玉所修,时代甚近,当必有所依据,始以入录,万无凿空之理。其未刊之书目列后,以便后人参考。计《二十一史年表》十卷、《十九陵图志》六卷、《万岁山考》一卷、《岱岳记》八卷、《北平古今记》十卷、《建康古今记》十卷、《营平二州史事》六卷、《茀录》十五卷、《诗律蒙告》一卷、《下学指南》一卷、《当务书》六卷、《经世编》十二卷、《官田始末考》一卷、《日知余录》一卷。
时髦三克主义
宣统辛亥以前,服西装者甚少,即有之,亦以中下等人为多,中人以上者不屑为之。九十月乱炽之时,举国若狂,竞以服洋装为时髦。避乱在沪之遗臣遗民,经济每多困难,平时出门,仅坐黄包车而已。时人集一联云:「革命巨子绿毡帽,亡国大夫黄包车。」甚工切。迨至十余年,约在乙丑、丙寅之间,以用三克为时髦,谓之三克主义。一目戴克罗克,外国一种眼镜玻璃片名,译音如此。手拿司的克,西人抒手棒。口衔茄力克,乃西洋一种烟卷名,亦译音大致如此也。
张伯行论财帛
仪封张清恪公伯行任督抚时,禁止馈送,檄文中有云:「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云云。声木谨案:张清恪公此数语,不特为居官者告诫,即平民立身,亦宜守「一丝一粒,我之名节,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数语。平日与人共事,若存一丝一粒苟且之心,行一丝一粒苟且之事,则我之价值,真一文不值。他人纵未必知之,清夜自思,能无愧怍。义利之界,辨之明甚易,守之严甚难,严之微,尤难之难也。
文字以简净为主
凡笔墨之事,即应世之文,如尺牍、公牍之类,亦以简洁为主,试举古人论文秘钥于下:北宋钱思公命僚属各撰《河南驿记》,谢希深七百字,欧阳文忠公五百字,尹师鲁三百字。文忠服其简古,乃别撰一记,减尹十二字,尤完粹有法。陈后山以所作文质于曾子固,子固取笔删数百字,其意尤完足。后山终身服膺,咏诗云:「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元虞集见元明善所作《吴全节碑》文,删去百廿字,而文益精当。国朝陈硕士侍郎用光文,亦屡经姚姬传郎中鼐为之删节。行文素忌冗句冗字,不可不知也。
灵寿县志缺寺观一门
平湖陆清献公陇其所修《灵寿县志》卷最有名,惟其中不载寺观,实为一大缺典。在陆清献公原意,本为崇正辟邪而设,然神道设教,圣人不废。佛教之入中国数千年,深入人心,实可补儒教所不及。且名山胜境,平民所不能住、不敢住者,半多缁流所聚,即盗贼亦视为世外人,听其安居,不加劫掠,而骚人墨客爱其风景,形之诗文笔记者,自六朝以来,代有其人,实艺文中一大关键。其关系之大,流传之久,信仰之众,岂能遽废。陆清献公此举,洵属一偏之见,于世道人心,果有何益乎。
黄之隽论读书等数语
黄堂宫允之隽《后书目序》中,有数语颇妙,爰录之于此,文云:「目老而昏艰于视,手老而倦艰于披,口老而干艰于读,心老而衰艰于思。昔之所诵,什不记一,今之所诵,什不熟一。」云云。于老人情况,有绘影绘声之妙。此等句法,只可作笔记之用,以之入文,非文章之正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