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猜疑心较重的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就是有一些同学,当他们看到几个同学聚在一起悄悄说话时,就会怀疑他们是否是正在讲坏话;当他告诉同学一个小秘密后,就会止不住地想这个同学是否会讲给别人听;老师在课堂上没点名地说了班上最近发生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就会怀疑老师是否是针对自己说的;有位同学近来对他的态度好像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就会觉得他可能对自己有了什么看法……这就说明这位同学的猜疑心较重了。
导致猜疑心较重的原因主要与个人的一些特点有关。
产生猜疑心的原因
首先是自信心出问题了。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有些同学在某方面肯定不如别人,但自尊心过强,据此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于是总以为自己经常被别人议论、算计、看不起。越想越认为是真的,陷入猜疑怪圈而苦恼无比。
其次,以前交往中遭受的挫折在影响自己。有些同学由于以往比较轻信别人,并视之为知己,告诉许多个人秘密,但最后却遭到他的欺骗,蒙受了巨大的挫折和失败,甚至发誓不再相信他人了。这就势必产生很强的防御心理,看什么人都怀有戒备的心理,遇到什么事都要怀疑。
化解猜疑心
首先要交流。
曾经有一位学生写给她老师一封信,信中说:她交了一位好朋友,她与好朋友之间可谓无话不谈,但最近她的好朋友却与另一位同学交往甚密。她就怀疑她把自己的事告诉了她,于是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安,只要看见她俩在一起,就老是怀疑,而且不敢再与别的同学交朋友,生怕重蹈覆辙。她在信中焦急地问老师她该怎么办?
这就是典型的猜疑心理,没想到一个五年级的学生竟有如此复杂而焦躁的心理。这位老师找到学生,问她既然怕同学将秘密传出去,为什么要把这件事告诉我,难道不怕我说出去?她说:老师你是我最信任的人,我相信你,你一定会帮我的。老师就说,那你为何就不能相信你的朋友?她说:以前相信的,现在就不行了。老师又说,那你就试着最后再相信她一次,去问问她到底是为什么。她将信将疑地答应了。第二天,学生兴冲冲地跑来找老师,说原来他们在一起是在交流英语,她们彼此对英语都感兴趣,经常在一起说英语。学生解除了心理问题,显得异常开心。像这样,通过交流,就解除了自己的疑惑,是排解猜疑心理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此外,还可以进行理性思考,摒弃无端猜疑。当发现自己有生疑倾向时,告诉自己,暂停暂停,不要朝着有利于猜疑的方向前进了,而应该多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样想?我这样想的理由何在?如果怀疑是错误的,还有哪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做出决定前多问几个为什么,你自然就冷静下来了。
其次,尽可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但是不要只看到缺点而灰心丧气,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相信自己有能力,会给他人一个良好的印象的,这样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就会有信心地学习和生活。
再者,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肯定会遭到别人的议论和流言。如果发现别人对自己有不同的看法,不必放在心上,可以经常想想那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不要在意他人的议论,该怎样做就怎样做。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产生的怀疑也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