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異
捨近趣遠曰慕高。厭常悅怪曰好異也。
簡堂清明坦夷。慈惠及物。衲子稍有詿誤。蔽護保惜。以成其德。甞言人誰無過。在改之為美。住鄱陽筦山日。適值隆冬。雨雪連作。饘粥不繼。師如不聞見。故有頌曰。地爐無火客囊空。雪似楊花落歲窮。衲被蒙頭燒榾柮。不知身在寂寥中。平生以道自適。不急于榮名。赴廬山圓通請日。拄杖草屨而已。見者色莊意解。九江郡守林公叔達目之曰。此佛法中津梁也。由是名重四方。其去就真得前輩體格。歿之日。雖走使致力。為之涕下。
清明
廉而不淈曰清。善知賢否曰明。
詿
怪卦二音。過差。
饘
音占。厚曰饘。薄曰粥。
榾拙
樹無枝葉。又短木也。
自適
下音失。自樂也。
侍郎張公孝祥。致書謂楓橋演長老曰。從上諸祖無住持事。開門受徒。迫不得已。像法衰替。乃至有實封投狀買院之說。如鄉來楓橋紛紛皆是物也。公之出處。人具知之。啐啄同時。元不著力。有緣即住。緣盡便行。若稗販之輩。欲要此地造地獄業。不若兩手分付為佳耳(寒山寺石刻)。
楓橋
蘇州寒山寺前楓橋也。
紛紛
多亂而無取之貌。皆商賈之事。
啐啄
如雞抱卵。小雞欲出。以嘴吮聲曰啐。母雞憶出以嘴嚙之曰啄。作家機緣相投。見機而解。亦猶是矣。
稗販
上音敗。草也。似稻而非稻。俗謂良田中稗。松林中荊棘也。販者賤買貴賣也。稗。或作禆。附也。楞嚴經云。禆販如來也。雖禆附我教之中。以佛法貪販利養也。
慈受深和尚謂徑山訥和尚曰。二三十年來。禪門蕭索。殆不堪看。諸方長老奔南走北。不知其數。分煙散眾。滿目皆是。惟師兄神情不動。坐享安逸。豈可與碌碌者同日而語也。欽歎欽歎。此段因緣。自非道充德實。行解相應。豈多得也。更冀勉力誘引後昆。使曹源涸而復漲。覺樹凋而再春。實區區下懷之望也(筆帖)。
慈受深
東京慧林慈受懷深禪師。夏氏子。嗣長蘆崇信禪師。
徑山訥
臨安府徑山妙空智訥禪師。嗣長蘆信禪師。
殆
甚也。
碌碌
庸常。多石之貌。
行解
泯解而修曰行。心明朗徹曰解。
涸
水乾也。
區區
卑屈也。自謙也。
靈芝照和尚曰。讒與謗。同邪異邪。曰。讒必假謗而成。葢有謗而不讒者。未見讒而不謗者也。夫讒之生也。其始因於憎嫉。而終成於輕信。為之者。謟佞小人也。古之人有輸忠以輔君者。盡孝以事親者。抱義以結友者。雖君臣之相得。父子之相愛。明友之相親。一日為人所讒。則反目攘臂。擯逐離間。至於相視如宼讐。雖在古聖賢。所不能免也。然有初不能辯。久而後明者。有生而不能辯。死而後明者。有至死不能辯。終古不能明者。不可勝數矣。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明友數斯疏矣。此所以戒人遠讒也。嗚呼讒與謗不可不察也。且經史載之不為不明。學者覽之。莫不知其非。往往自身陷於讒口。噎鬱至死不能自明者。是必怒受讒者之不察。為讒者之謟佞也。至有羣小至其前。復讒於它人。則又聽之以為然。是可謂聰明乎。葢善為讒者。巧便鬥構。迎合蒙蔽。使其瞢然。如為鬼所魅至有終身不能察者。孔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言其浸潤之來不使人預覺。雖曾參至孝。母必疑其殺人。市非林藪。人必疑其有虎。間有不行焉者。則謂之明遠君子矣。予以愚拙疎懶。不喜謟附妄悅於人。遂多為人所讒謗。予聞之竊自省曰。彼言果是歟。吾當改過。彼則我師也。彼言果非歟。彼亦徒為耳。焉能浼我哉。於是耳雖聞之。而口未甞辯。士君子察不察。在彼才識明不明耳。吾孰能申其枉直。求知於人哉。然且不知久而後明邪。後世而後明邪。終古不明邪。文中子曰。何以息謗。曰無辯。吾當事斯語矣(芝園集)。
靈芝照
杭州靈芝寺元照禪師。字湛然。餘姚唐氏子。嗣未詳。
讒謗
佞言深切。譖害賢良曰讒。未至深切。但言人惡曰謗。
反目
怒目相視也。易云夫妻反目。
攘臂
宣袂出臂也。孟子云。馮婦攘臂下車。
宼讐
上敵暴也。下冤仇也。孟子云。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宼讐。
子游下
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註云。數。頻凟也。事君苟諫之。不行則去之可也。若諫之頻凟。則聽者厭。輕者去其爵。重則傷其身。是求榮於君。而反取其辱也。導友不納。則止之可也。若導之頻凟。令聽者厭。乃至口然而心不然。言和而意不和。一言不和。怒氣相加。是則求親而反疎也。
噎鬱
上。氣不通也。下。氣變色也。
鬥搆
權巧方便。令人暗結冤讐。如兩將相敵。兵仗在後。相闘之形。故曰闘搆也。
孔子
姓孔。名丘。字仲尼。周靈王庚戌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生於魯國兖州鄒邑。平鄉晉昌里。父叔梁紇。母顏氏。至唐玄宗。諡號曰文宣。
譖愬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矣。註曰。浸潤者。如水浸灌。滋潤漸漬而不驟也。譖者。毀人之行也。言毀人之行。漸漬而不驟。則聽者不覺其入。而信之深矣。膚受。謂肌膚所受。利害切身。愬。與訴同。愬者。愬己之冤也。言愬冤急迫而切。則聽者不及致詳而發之暴矣。二者難察。能察之。則可見其心之明。照之遠。不蔽於近也。
曾參
姓曾。名參。字子輿。孔子弟子。武城人。至孝孔子因之作孝經。秦之甘茂曰。魯人與曾參同名者殺人。人告其母。母曰。吾子不殺人。織機自若。少頃人又告曾參殺人。母又自若。又一人告之。其母投杼下機。踰墻而走。臣賢不及曾參。王信臣又不及其母。疑臣者不特三人。臣恐大王投杼矣。秦武王任使甘茂伐韓。韓侵宜陽之言。
市有虎
韓子曰。龐共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中有虎。大王曰否。又一人言信乎。王曰否。三人言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共曰。市無虎明矣。三人言。城市有虎。王既信矣。而說佞之言。慎勿輕信。願王察之。王大悅。
浼
音每。染汙也。
申
呈也。明也。
文中子
姓王。名通。字仲淹。洛陽龍門人。沒後。門人諡為文中子。隋煬帝時人。西遊長安。見帝於太極殿。奏太平十二策。遵王道。推霸略。稽古驗今。帝大悅曰。得生幾晚。下其議於公卿。不允。文中子知謀之不用。作東征歌而歸。讀詩書。正禮樂。修六經。贊易道。九年六經大備。門人自遠而至者。河南董常。太山姚義。京兆杜如晦。趙郡李靖。南陽陳元。河東薛守。中山賈瓊。太原王珪。清河房玄齡。鉅鹿魏徵。頴川陳叔達。咸稱為師。面南而受王佐之道。及餘往來。受道千餘人。賈瓊問曰。何以息謗。文中子曰。無辯。問如何止怨。曰無爭。乃云。聞謗而怒者。讒之囮。見譽而喜者。佞之媒。絕囮去媒。讒佞遠矣。囮。音由。鳥之媒也。
事
承也。習也。
懶菴樞和尚曰。學道人當以悟為期。求真善知識決擇之。絲頭情見不盡。即是生死根本。情見盡處。須究其盡之所以。如人常在家。愁什麼家中事不辦。溈山云。今時人雖從緣得一念頓悟自理。猶有無始習氣未能頓盡。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是修也。不是別有行門。令渠趣向。溈山古佛。故能發此語。如或不然。眼光落地時。未免手脚忙亂。依舊如落湯螃蠏也。
懶菴樞
臨安府靈隱寺。懶菴道樞禪師。嗣道場居惠禪師。
渠
他也。
懶菴曰。律中云。僧物有四種。一者常住常住。二者十方常住。三者現前常住。四者十方現前常住。且常住之物。不可絲毫有犯。其罪非輕。先聖後聖。非不丁寧。往往聞者。未必能信。信者未必能行。山僧或出或處。未甞不以此切切介意。猶恐有所未至。因述偈以自警云。十方僧物重如山。萬劫千生豈易還。金口共譚曾未信。他年爭免鐵城關。人身難得好思量。頭角生時歲月長。堪笑貪他一粒米。等閒失却半年糧。
四種常住
鈔云。僧物有四種。一者常住常住。謂眾僧舍宅什物。樹木田園僕畜。米麥等物。以體局當處。不通餘界。但得受用。不許分賣。故重云常住常住。二者十方常住。謂寺****僧成熟之飲食等物。體具十方。非局本處。善現律云。不打鐘食。犯偷盜罪。今諸寺居同食。食既成熟。乃打鐘皷。葢明十方僧俱有分故也。三者現前常住者。此有二種。謂一物現前。二僧眾現前。但此物。惟施此處現前僧眾故也。四者十方現前常住。謂亡僧之物。施輕體同十方。唯本處現在僧得分故。毗婆沙論云。盜亡僧物。則於誰處得根本罪。答。已作羯磨者。於羯磨眾處得。若未作羯磨者。普於一切善諸說法眾得。今詳分亡僧物。十方來僧在羯磨數前即得。羯磨後來不得也。
懶菴曰。涅槃經云。若人聞說大涅槃。一句一字。不作字。相不作句相。不作聞相。不作佛相。不作說相。如是義者。名無相相。達磨大師航海而來。不立文字者。葢明無相之旨。非達磨自出新意。別立門戶。近世學者。不悟斯旨。意謂禪宗別是一種法門。以禪為宗者非其教。以教為宗者非其禪。遂成兩家之說。互相詆呰。譊譊不能自已。噫所聞淺陋。一至於此非。愚即狂。甚可歎息也(心地法門)。
涅槃
梵語涅槃。此云滅度。謂除煩惱。度過生死故也。又涅而不生。槃而不滅。不生不滅。故名涅槃。
不作下
字相。文字空也。句相。語言性空也。聞相。能聞性空也。佛相。能說法人空也。說相。所說之法空也。
航
渡人之舟也。
譊
音嬈。喧爭也。
噫
恨嘆之辭。
按此書有三百篇。所載者皆諸老嘉言善行。使後學者依而行之。泯利慾之心。去人我之見。而造乎道德之域矣。猶恐溺跡名言。故取涅槃置於卷終。欲使拂拭名言。而明無相之旨也。
音切
穫胡郭切 惴之睡切 睽苦圭切 獪古邁切 澧力邸切 瞠丑庚切 鏌靡各切 鎁以遮切 磊力罪切 頤以之切 攫居縛切 趦七私切 趄七余切 囓五狡魚結二切 詖彼寄切 筦古短切 榱所龜切 桷古學切 齟才與切 齬牛莒切 塿力狗切 饘之延切 榾古忽切 拙當骨切 譖莊禁切 愬蘇故切 譊女交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