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有一条法则,叫做适者生存。适,就是适应、顺应的意思。人生活在大自然当中,人体的一切生理、心理活动就与自然界处在一种相对的和谐与统一之中。因此,人类的健康与长寿就必然和大自然息息相关。
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自然界的正常规律,也是一切生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倘若违背这个规律,就有可能遭受灾害或疾病缠身。四季的气候变化突出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生物随着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也逐渐产生并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相应规律,人当然也不例外。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也逐步具备了适应自然界的良好人体结构和生理上的应变能力。因此,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要求人们在生活起居等方面,要按照四季气候的不同特性来调节自己,加强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利用自然的有利因素,抵抗自然变化的不利因素,保证人体的健康长寿。
春秋两季,当气温在18℃~22℃时,人们感觉舒适,心绪稳定,而且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也特别高。倘若环境温度超出34℃时,人们不仅会大汗淋漓,酷热难受,而且心情也会焦躁不安,容易发生诸如过食冷饮、凉水冲身、夜卧当风等对健康有害的过激行为。但是,当环境温度下降到10℃以下,人的情绪就会变得沉闷而低落了;低于4℃时,则会严重影响大脑思维。
夏冬两季,自然气温的热与冷,超过或不足于人体体温的正常界限,人体为了与自然气温相适应,自身具有生理调节能力来与它相平衡。倘若持续高温或寒冷、或不能立即与它相适应,就不仅仅造成情绪上的改变,甚至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除冷热气温变化外,诸如阴雨、潮湿、大雾、大风等天气,也都能影响人的思维及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