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接受访问时,记者问他:“请问,你认为自己是在哪所大学或实验室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
获奖者在沉思片刻之后,回答:“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我学到的就是这些。”
这个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细想却耐人寻味。的确,人生道路上所需要的重要品德,几乎都是在孩子初涉人世时就形成的。这其中,让孩子学会并且懂得分享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作家森村诚一曾经说过:“幸福越是与人分享,它的价值便越会增加。”当孩子学会分享时,他会逐渐明白自己存在的价值,而被分享的人也会因此获得快乐。
妈妈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时间一长,孩子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一切好的东西应该由自己独占,无需与谁分享,即便是身边最亲近的妈妈。
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分享和合作已经成为孩子将来独立面对生活时必须的品质。
所以妈妈们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并不是就意味着失去,而是一种能够带来更多快乐的举动。一个简单的分享动作,能够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快乐,收获更多的情感和友谊。
不做自私的小鬼
故事
周末到了,彬彬和邻居的几个小朋友在家里玩,妈妈在厨房准备点心。
到了吃点心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开心得不得了,乖乖坐在椅子上吃着。突然,有个孩子大声嚷着:“彬彬的屁股下藏着一本书!”
大家立即停了下来,把目光都放到彬彬身上,孩子们笑成一片。妈妈走过去,果然在彬彬的椅子上找到一本书,是前两天爸爸给他买的新书。
“怎么把书放在这儿呢?”妈妈好奇的问。
“这是我的新书,他们看了会弄坏。所以要藏起来,不能给他们看。”彬彬刚说完,另一个小朋友马上说:“小气鬼,我们都把自己的书带来了,书是给大家看的啊!”
“你们才是小气鬼!”受到指责的彬彬满脸通红,极力为自己辩驳。
眼看着彬彬委屈得快要哭出来了,妈妈赶紧出来打圆场,“这本是新书,刚才彬彬还没看完。既然现在已经看完了,他一定也愿意拿给大家看了。对不对?”
看着妈妈微笑的表情,彬彬用力点点头。就在这时,另外一个女孩子说:“我这本也是妈妈刚买的新书,我跟你交换看吧!”
妈妈悄悄问彬彬:“如果小朋友弄坏了你的书,怎么办呢?”彬彬大声回答:“没关系的。”拿着交换过来的新书,彬彬破涕为笑。
专家之言
随着孩子的成长,妈妈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孩子喜欢把“我的”挂在嘴边。
无论什么东西,只要被孩子冠上“我的”,就谁都别想动了。从漫画书到玩偶,孩子之间很容易因为这些东西发生争吵,因为他们总是想要独占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这时并不能武断地说孩子自私,他只是还没有学会分享,没有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是加倍的,需要妈妈的引导。
让孩子学会大方,就是要让他懂得在分享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当孩子正在吃东西的时候,妈妈最喜欢问的一句话就是:“乖,分一点给妈妈好不好?”以此来测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够大方。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真的给了,妈妈又会拒绝:“妈妈跟你开玩笑的,你自己吃吧!”
其实,这样的举动就是在无意中给孩子发出错误的引导信号,孩子不仅没有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久而久之反而会扼杀孩子分享的意识。
小叮咛
先让孩子学会与妈妈及家人分享。
鼓励孩子与他人交换玩具一起玩。
事先与孩子沟通可以分享的东西。
及时表扬孩子大方的举动。
不自私不等于无条件的共享,要给孩子留空间。
另外,妈妈在引导孩子学会分享的过程中,经常会强迫孩子把最心爱的东西拿出来分享,这也是欠妥当的做法。
举例说,如果有人要向妈妈借结婚戒指戴几天,妈妈一定会舍不得,因为那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东西。
同样的道理,玩具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孩子总会有一两样心爱的珍藏品不愿意与人分享。所以,也不能为了让孩子表现得大方,而逼迫孩子做无条件的退让,这样也就失去了分享的意义。
要让孩子不做自私的小鬼,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分享带给别人以及自己的快乐,只有当这种快乐是真实的,孩子才会甘愿交出自己的东西与人分享。
妈妈说
孩子都会不自觉暴露出霸道的毛病,而教会孩子大方分享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很多时候,孩子其实并不是纯粹的自私,他只是担心心爱的东西会损坏。
所以,强迫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唯有让孩子懂得,分享带来的是快乐而不是破坏,他慢慢就会愿意分享并乐此不疲。
评论
分享是快乐的大门,孩子学会分享,就进入了快乐城堡。只要让孩子知道分享不是强人所难,他自然就不会再做自私的小鬼。
学会称赞和谦让
故事
晚上临睡前,小雪搂着妈妈说:“妈妈,我觉得我们班上的小丽很自私。”这句话让妈妈觉得很奇怪,因为小雪从来不会在她面前发表这种对同学定论式的评价。
妈妈问起原因,小雪说:“小丽总是把好的东西留给自己,不好的留给别人。”
原来,孩子在学校的阅览室是席地而坐,为了方便孩子看书,学校为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个小抱枕。
本来,小雪已经看好了鳄鱼抱枕,并且已经拿到了,但是,刚拿到手上就被小丽抢去。
“原来是这样,那你是把它抢回来,还是告诉老师呢?”妈妈知道小雪一定非常喜欢那个鳄鱼抱枕,否则不会第一个跑去拿。
“都不是。既然小丽喜欢就让给她吧!”后来,小雪本来想另外拿一个草莓的,结果没有了。
正当她想要随便拿一个的时候,好朋友小夕把手里的草莓抱枕递给了她。小雪很开心地跟小夕说“谢谢”。
小雪问妈妈,会不会觉得自己这样做有点太软弱了。妈妈笑着说:“你不仅懂得谦让,还懂得感谢和称赞别人,妳做得非常好。”得到妈妈夸奖的小雪,笑容灿烂。
专家之言
东汉时“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是许多妈妈教育孩子谦让待人的第一课。这个故事能够让孩子明白:谦让并不只是别人让自己,也要自己让别人,不光要想到自己,还要想到别人。
我们常说:“谦让是一种美德”,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谦让就是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至于什么是美德,他们并不清楚。所以,妈妈在培养孩子谦让的行为时,尽量要从引导方面着手。不要强求孩子让,而是提醒或引导他让。至于最后让还是不让,应该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自己。妈妈们慢慢就会发现,孩子其实会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判断,找出适合自己的“谦让法则”,逐渐就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谦让他人。而这种经验的获得,比妈妈强制而来的惯性更好。
当然,当孩子面对别人的谦让时,妈妈们也要让他懂得感恩和称赞。做事情受到称赞或批评,自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就好像我们成年人,工作付出了、努力了,就期望能够获得同事和领导的一句称赞,甚至升职加薪。培养孩子称赞他人的习惯,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发现别人的优点,用友善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孩子只有学会如何称赞别人,才能获得更多的称赞。
小叮咛
以身作则,营造感恩和谦让的家庭气氛。
多引导,但不要强迫。
从尊老爱幼开始,懂得在生活中谦让。
多给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机会。
及时给予孩子肯定、赞许。
妈妈说
无论称赞还是谦让,都应该是一种心态和品德,而不只是一次单纯的行为举动。面对抢抱枕和让抱枕,孩子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方式。她能够把喜欢的东西让给其他的孩子,并且在面对朋友的谦让时懂得感恩,这让我感觉非常欣慰。在讲述的过程中,孩子始终带着笑容,说明这件事情带给她的是快乐。因为她通过孩子间的行为,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学会了如何去谦让和称赞别人。
评论
恰当的谦让和称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孩子有宽广的胸怀,还有对他人的尊重。当孩子学会这些表达时,也就拥有了与人交往的法宝。
体验创造的成就感
故事
徐太太有两个聪明的儿子,周末带着孩子们玩耍,也是徐太太最高兴的事情。
这个周末,徐太太递给儿子们一个盒子。大儿子兴高采烈地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哇!是植物的种子。有绿豆、黄豆、黑豆、大米……”
徐太太先为两个孩子讲解种子的构造和生长过程,然后拿出一本画册,上面印着一幅幅种子拼图的精美作品。看到这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了,都想动手制作。于是,徐太太按照书上教的制作步骤,开始讲解。
两个孩子兴致盎然,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当大儿子还在忙着涂胶水的时候,小儿子已经完成了一幅作品,正在做第二幅作品。
徐太太好奇地来到儿子们的身旁,观察他们的制作过程。大儿子是按照书上的方法,先用铅笔勾图,再用棉棒黏上胶水涂在轮廓线,然后把种子一粒一粒小心翼翼地排好。可是,小儿子却是用小棉棒黏上胶水直接勾图,然后把种子撒向轮廓线周围,这样比把种子一粒粒的排要节省很多时间。
最后,小儿子用哥哥画一幅画的时间,完成两幅作品。徐太太用一本新的漫画奖励小儿子,孩子也得意得合不拢嘴,因为他这个做弟弟的总算赢哥哥一次。
专家之言
虽然嘴上没说,但妈妈们心里都会问: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极具创造力的天才呢?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受到限制,这就是创造力最重要的前提。妈妈们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正确的呵护和引导,让孩子尽情释放天赋。
小叮咛
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情感支持。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提出质疑。
帮助孩子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为孩子提供思考的空间。
不断给予孩子表扬和信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们总是喜欢强调孩子要听话,所以孩子的一举一动,似乎天经地义首先要符合妈妈的标准。当孩子试图寻找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时,很容易从妈妈那里得到反对的信息——不要自以为是别出心裁。正是这种干涉,使得孩子刚萌生的创造思维被扼杀掉,孩子也因此逐渐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孩子的想像力越丰富,脑子中的创意就越多。这些别人所不具备的好点子,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会是他树立信心、获得快乐的来源。想要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给孩子一个“激励+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可是,有调查数据却显示,约有70%的家庭无法给予孩子宽松的思维环境,过分干涉和过度的保护是这些家庭的通病。
生活中没有标准答案,我们给孩子树立目标,他们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式到达。就像我们要到罗马,可以选择飞机、火车、汽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同时还可以选择许多条道路一样。妈妈们只有尊重孩子自由而多样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出孩子创造的灵感,使孩子体验到创造的成就感。
妈妈说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优秀的,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扬,所以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因为妈妈的表扬是孩子创造的催化剂。孩子的突发奇想证明他身体里潜藏着创造力,在我夸奖他的时候,我从他眼里看到了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信。此后,小儿子在思维上的天赋更加突显出来,两兄弟经常讨论得面红耳赤,还时常冒出创意小点子,这不仅为孩子的生活增添了快乐,也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有自信。
评论
创造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也推动着孩子的成功。不要放过孩子任何一个灵光乍现的“鬼主意”,那是他最宝贵的财富,更是孩子通向成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