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24900000009

第9章  西周的社会性质

西周的社会性质为何?毫无疑问,西周属于封建制。

封建制的第一特征就是分封政治权力,其次,生产关系是建立在分封制度基础之上的。“分封”这一制度决定着当时社会风貌的方方面面。对西周属于封建制的论述已经很多,在此不赘。

分封制度,值得我们反复咀嚼。

武王伐纣成功之后以分赐宗庙祭器为保证,分封了诸侯。宗庙祭器是那时权力的主要象征,把祭器分给谁,就等同于把权力分给谁。分封不是口头承诺,有文书《分殷之器物》为凭,各诸侯分得的祭器都写得一清二楚。圣王之后都得到了重封,如神农氏后裔被封于焦国,黄帝后裔被封于祝国,尧之后裔被封于蓟,舜之后裔被封于陈,禹之后裔被封于杞……。功臣也全部受封:尚父受封于营丘(齐),周公旦受封于曲阜(鲁),召公受封于燕,叔鲜受封于管,叔度受封于蔡……几乎无有遗漏。

武王与周公的仁慈被司马迁渲染得淋漓尽致。武王问纣的旧臣箕子殷朝灭亡的原因,箕子羞于谈旧主不好,武王并不嗔怒,转而言他。殷并没有被分解,原样保留下来,并把殷完整地封给了纣之子武庚。武王死,管叔、蔡叔联合武庚反叛的时候,武庚才被诛杀。但武庚被诛杀,周公还是立纣之兄微子启于宋以续殷后,没有斩尽杀绝。

分封制很容易出现强大离心力,比如拒绝朝觐、拒绝进贡以至于架空王室。实际上周王室就是这样被瓦解的。这个问题在欧洲城邦制中同样存在,但欧洲封建制并未因此而被瓦解。这是中国与欧洲最大的不同之处。中国历史在世界上是悠久的,但封建制还踵即逝。不用与欧洲比,就是与邻国日本比,也短暂得可怜。日本的天皇是万世一系的,尽管出现过七位女天皇,但从未发生姓氏的变革(这只是就实质而言,实际上日本天皇是有名无姓的)。日本资本主义萌芽与具有分封制的“城下町”密不可分。日本的“城下町”酷似欧洲的城邦。至今日本的“自治”概念仍是以城下町为基础的。日本的城下町的历史比中国的分封制的历史还要长些,而且日本的城下町是与现代社会相衔接的,不像中国,分封制只维持了短短的几百年,就转向了大一统的皇权专制社会,造成分封制与现代社会之间相隔两千多年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

相对进步的封建制在前,相对落后的皇权制在后——这是中国历史最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之一。

其中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愚以为可以列举以下三点:

第一,中央王室虽自称“天子”,却缺乏强有力的依据。中国民间根本没有流行关于王室来自于“天”的传说,更没有这方面的文化渊源。如前所述,中国最初的政权不是产生于宗教,而是单纯世俗权力之争的结果。既然是世俗权力之争的结果,人人有得到权力的权利,同时随时有丢掉权力的可能。在得与失的双重激励下,君王很容易侵占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权利,使得上下怨声载道,造成自己王朝的瓦解。《书经》称谓纣为“独夫,纣……”,纣“独”到了头,他的王朝也就“昏惨惨黄泉路近”了。

还是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嗣,他的神权不可侵犯。任何政治势力充其量只能成为“大将军”,没有觊觎天皇位置的可能。所以,大将军更换,而天皇不变。

中国王室完全建立在现实权力角逐基础之上,建立得容易,瓦解得也容易,无法起到“平衡协调”的作用。从分封制建立的那天开始就孕育着权力被一个人吞噬的危机,早晚有一天会有强者把分封出去的权力悉数收回,实行一人治天下的“独裁”。

第二,中国的权力与权威始终是合一的,权力即权威,权威即权力。权力角逐的胜者不仅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富于人格魅力的——无论成事之前他是流氓还是乞丐。得到权力之后,一切都高于常人了。华夏第一位统治者黄帝就是两权合一的人物,他成为华夏文化奠基人绝非偶然。他早已给中国的历史演变种下夙因。后来的历代君王的“内圣外王”乃这种两权合一的结果。“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就是这种两权合一的君王的心理写照。每一个统治者都认为自己的伟业与圣德昭于日月,与天地同在。实际上,无羁无绊的权力恰恰最终要将其基业推向覆灭。

第三,中国缺乏一种共生共存的文化。中国人始终不善于共享利益,不善于通过协商的办法分配利益,只习惯于通过武力争夺,确定利益名分,喜欢“赢家通吃”(项羽与刘邦争权就是典型例证)。利益格局确立之后,占有者愿意把多少利益让出,让天下人共享,完全凭占有者个人的好恶。这里所说的“文化”包括法制,也包括为全体服务的“外形文化”(信仰文化、节日文化、祭祀文化、礼仪、价值观等)。在中国,这两样都是欠缺的。

由于以上三个原因,在中国,以共享利益为特征的分封的封建制度不能很好地存活与延续,而最终由一个强者将分权悉数收回。一人独享天下,而且延续几千年,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同类推荐
  • 监督制度创新

    监督制度创新

    《中国国家高级公务员市场经济课程培训能力的开发与研究系列教材:监督制度创新》深入阐述了监督制度创新与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和廉政文化建设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监督制度创新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要求,而后者是前者的政治保证;监督制度创新是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的关键,而后者是前者的主要目标;监督制度创新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结晶,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同时,提出了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逐步铲除腐败的基本途径。
  • 让生命的激情在干事创业中燃烧

    让生命的激情在干事创业中燃烧

    本书收录《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像打仗一样干事业》、《余秋里将军创立的大庆精神永存》等近八十篇学习心得。
  • 公务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三)

    公务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三)

    本书内容包括模范践行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公务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的案例;严重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等。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导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导读

    本书对汉、唐、宋、明、清诸代的政府组织,考试选举监察制度,财经赋税制度,军事与兵役制度,民族、宗教制度与政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对每一制度进行了利弊得失分析,对每一朝代的政治进行了评述。
  • 邓小平与中国外交

    邓小平与中国外交

    邓小平不仅是伟大的改革者、政治家,而且也是伟大的外交战略家。他参与许多重要外事活动,促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本书阐述小平同志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主政西南时期,领导和推动西藏的和平解放,一直到八十年代,他与苏联关系正常化谈判以及对苏东问题的正确判断等,着重讲述他高超的战略决断能力和外交斗争艺术。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对当今时代的伟大指导性意义。
热门推荐
  • 真武神王

    真武神王

    真武大陆,真魂万千。少年林玄拥有顶级的岩浆真魂,可惜被别人误认为天赋垃圾,受尽无数白眼和嘲笑。且看林玄奋发向上,迅速地崛起,横扫天下无数天才,开创属于自己的王者之路,睥睨天下。
  • EXO我爱你们

    EXO我爱你们

    陌雨渲喜欢张艺兴,李想喜欢边伯贤,可是,一个碰撞,会爆发出怎样狗血的火花呢?
  • 深爱如长风清欢

    深爱如长风清欢

    青春期的相遇,伴随着上一代的往事,我与你的爱情命中注定
  • 而后吾安

    而后吾安

    春花开,秋落叶,树已沧沧,人尽悲落。不是春,不是秋,而是我和你的邂逅。
  • 穿越霉女:麻辣王妃酷酷酷

    穿越霉女:麻辣王妃酷酷酷

    啥,穿越,还是一个人?你们都弱爆了,我们一来就仨,一人一个有权有势的男人。啥,宫斗?我好不容易穿越过来,就为了一个男人和一群女人争来争去,我才不会那么傻呢。不过呢,谁要敢惹我,三姐妹一起上,削死她!啥,女强?人家才不要,人家的梦想只是把老爹的豆腐坊做大做强,开全国连锁,然后养一堆男宠耍耍……被男友劈腿的夏日雪,一直孤儿状态的柳萌萌,一向沉稳的艾芷秋,三个好姐妹,一起穿越。穿越之后的她们成了皇上的弃妃,将军的女儿,王爷的王妃,三个女人的命运现在才是刚刚的开始。
  • 超级英雄毁灭者

    超级英雄毁灭者

    超级英雄联盟?这么low的名字我才不会参加!“联盟里有各种各样的妹纸。”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超级英雄,降妖除魔,救人于危难之中是我人生的信条。名字虽然重要,但它只是外在的表象,只要能够拯救芸芸众生,我就愿意加入!
  • 都市少年医王

    都市少年医王

    “屁啊!就一山二代!听说家里包了几座山!”“噗……”一个洗得发黄的破包,一名淳朴中二的少年,这是一个关于传奇的故事。
  • 那个病娇男主太缠人

    那个病娇男主太缠人

    有一天,作威作福的姜糖翻车了,因为吐槽了当代文学知名小说作家,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作家,竟然穿到她笔下的书中了,姜糖表示:换了个环境而已,她不慌下一秒,“我艹,竟然穿成了恶毒女配。”姜糖不能淡定了,她决定要自救,看到面前的少年,姜糖庆幸的是还不迟。姜糖决定在男主黑化前刷一波好感度,可是刷着刷着,姜糖发现,眼前的少年看她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直到某天的某个人对她说:“糖糖,你是我的,他们看你一眼都该死”“糖糖,我真想把你藏起来,只有我一个人能看”“糖糖,不要离开我好吗?”……姜糖:自己选的男人,能怎么着?宠着呗!
  • 创神域

    创神域

    火云央界,修者世代聚居之地。天赋惊人的少年,在修者选拔之日,却被领袖炎魂重创,流放凡人间。悲愤的他,誓以炎魂名,重返央界!在漫长的修炼之路上,少年渐渐卷入了一场毁灭世界的阴谋中。而他,注定是终结乱世,创造和平神域的预言之子……
  • 听律师讲故事

    听律师讲故事

    本书与一般的法律知识读物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本书内容涵盖婚姻家庭、继承、劳动纠纷、合同、房屋买卖、侵权以及行政诉讼等等方面,可以说基本上覆盖了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为的方方面面,一些日常遇到的法律疑问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以典型案例的形式,以案说法,举一反三,通俗易懂,即便是没有任保法律基础的普通百姓,也能很容易的读懂。故事性强,趣味性强,有很强的可读性:为了避免枯燥的法律说理,本书选择的都是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既注重全面涵盖法律知识,更注重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使读者在读故事的同时也受到了法律的熏陶,真是一举两得,以逸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