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需要坚持,坚持就是力量。要成为一个最有效率的工作者,是离不开专注的。把专注力放在对你最重要的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你的精力。在彻底完成一件事后,再开始做下一件事,这样才能提高效率。而不是随便什么事情都要投入相同的精力。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像其他装置一样,人体的器官一旦停止运转,就会失去动力,在停止一段时间后再去启动时,就必须花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所以,频繁地从一项工作转换到另一项工作,是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做法。
在纽约中央车站问询处,每一天,那里都是人潮汹涌,匆匆的旅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都希望能够立即得到答案。对于问询处的工作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可柜台后面的那位工作人员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他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的样子,显得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
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矮胖的妇人,头上扎着一条丝巾,已被汗水湿透,充满了焦虑与不安。问询处的先生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倾听她的声音。
“是的,你要问什么?”他把头抬高,集中精神,透过他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你要去哪里?”
这时,有位穿着入时,一手提着皮箱,头上戴着昂贵的帽子的男子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位工作人员却旁若无人,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
“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吗?”
“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
工作人员不用看行车时刻表,就说:“那班车是在10分钟之后,在第15号月台出车。你不用跑,时间够用。”
“你是说15号月台吗?”
“是的,太太。”
女人转身离开,这位先生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位客人——戴着帽子的那位身上。但是没多久,那位太太又回头来问一次月台号码。
“你刚才说是15号月台?”这一次,这位工作人员集中精神在下一位旅客身上,不再管这位头上扎丝巾的太太了。
有人请教那位工作人员:“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并保持冷静的呢?”
那个人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公众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
专注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并不在于他们花费了多少时间,精力,做了多少事,而是在于他是否能有一件“专注”的事——自己的工作和人生目标,所有的一切都为此服务。当一个人有很大的梦想和热情,却把精力分散到许多事情上,这样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一次只做一件事,可以使我们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这样才会把那件事做完做好。倘若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心浮气躁,什么都想抓,最终只能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沃伦·哈特格伦没上过多少学,年纪轻轻就开始做挖沙工人,挖沙工作是漫长又辛苦的工作,这让沃伦·哈特格伦下决心一定要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按照哈特格伦所受的教育,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自从1969年开始,沃伦·哈特格伦每天都收集150个标本,共做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并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伤病的药物,从而一举成名,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大凡成功人士,都能专注于一个目标。林肯专心致力于解放黑人奴隶,并因此使自己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伊斯特曼致力于生产柯达相机,这为他赚进了数不清的金钱,也为全球数百万人带来了不可言喻的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并不缺乏聪明才智,有些人甚至聪明过人,智力超群,但是他们缺乏专注的习惯,集中精力几分钟对他们来说就是难事,集中精力几个小时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煎熬。他们总是在做一件事时去想着另一件事,听课或听别人讲话时总是开小差。他们有太多的爱好,太多的欲望,太多的想法,太多的乐趣,唯一缺少的就是专注一件事的能力。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专注的习惯,让自己能从容地做好每一件事,最终获益匪浅。
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
一天,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一位学生兴高采烈地对他说:“亲爱的老师,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我可以证明动物在长期饥饿以后,仍然会有消化液流入空的消化道。”
“不大可能有这样的事。”巴甫洛夫断然回答。
学生回去以后又一次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带着实验的数据记录和图像曲线来见老师。
“我还是觉得这令人难以置信,但我愿意亲自做实验检验一下。”巴甫洛夫摇摇头说,“当没有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的时候,我无法了解这种分泌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绝对不会苟同别人的观点。”
学生只得留下自己的实验结果。
为了检验这个学生的实验结果,巴甫洛夫在饥饿的狗面前,几乎一动不动地坐了一个昼夜。他对谁也没讲一句话,连饭都不吃一口。最后,他得到的数据和曲线终于证明学生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
天亮的时候,这个学生又来了,巴甫洛夫兴奋地说:“你是对的!我恭喜你!你果然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这一结论完全可以用到你的博士论文里。”
巴甫洛夫严谨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不过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严谨者做事认认真真,做什么事情都要消耗很长时间,效率很低,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严谨者往往力求做事做到位,可能会在开始时拖延一点时间,然而一旦完成目标,那么这个目标就是实实在在的。
相反,做事习惯于敷衍或者只图一时之快而马马虎虎者,虽然完成了眼前的任务,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目标,带来的后患是无穷的,会导致一个目标无限期拖延。如果一切重新开始,又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会丧失大好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讲,严谨实际上是一种结果效率。
要明白,世界上只有平凡的人,没有平凡的工作。不管做什么工作,关键是要看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用什么样的方法完成它。即使是一件小事,只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它,就可能因此获得成功。
哲人曾说:“严谨的态度能够弥补智力上的缺陷。”严谨,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个人从事任何一项事业,做好任何一件事情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需要的都是一种严谨、平稳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做事的高质量。相反,如果没有时刻保持严谨的心态,则会付出大的代价。
瑞典化学家舍勒在1773年以前,就通过实验制取了纯净的氧气。但是,作为“燃素学说”的忠实信徒,他错误地把这种气体叫做“火气”,并且认为燃烧是火气与燃烧物中的燃素结合的过程,火和热是火气与燃素化合的产物,从而未能正确地解释燃烧现象。
几乎与此同时,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也通过实验制取了这种气体。他把蜡烛放在这种气体中,发现火焰比在空气中更加炽热明亮。他还把老鼠放进去,发现它比在等体积的寻常气体中活的时间约长了4倍。他亲自尝试了一下,一吸进去,便“觉得这种气体使呼吸轻快了许多,使人感到格外舒畅”。但他没有继续研究,而是开始了在欧洲大陆的度假旅行。
这两位科学家本来已经揭开了面纱的一角,但他们不以为然,随意地放弃了。
于是,机遇女神将青睐的目光投向了拉瓦锡。最后他终于得出结论:原来,在没有密封的燃烧当中,空气中有一种新的物质元素参与了反应,使得物质燃烧前后重量不一。为此,他将这种气体命名为酸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氧气。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需要的都是一种严谨、平稳的心态,只有做事细致认真,一丝不苟,才会使错误少出现,才能保证做事的高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和取得成功。
养成严谨的作风,严谨的品质,会使人终身受益,会有助于你的事业获得成功。
五年前,王先生还在一家营销策划公司工作。当时,他的一位朋友找到他,说自己的公司想做一个小规模的市场调查。朋友说,这个市场调查很简单,希望王先生能把业务接下来,最后的调查报告由王先生把关,当然也会给王先生一笔钱作为报酬。
调查报告出来以后,王先生明显看出了其中的漏洞,但他只是做了些文字加工和修改,就把它交上去了。
几年以后,几位朋友邀请王先生组成一个项目小组,共同去完成一家大型娱乐场所的整体营销方案。没想到,对方业务主管明确提出对王先生的印象不好,因为之前王先生把关的调查质量很差。原来这位主管正是当年那个市场调查项目的委托人。
听到这个消息后,王先生后悔莫及,但为时已晚。
所以,我们要随时谨记:没有可以随意打发糊弄的小人物、小事情,如果随意忽视这些细节,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人生目标,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矢志追求者必须勇于从平凡中崛起,用严谨的态度,在淡泊中丰富智慧、孕育卓越。
洛克菲勒曾给西部一个炼油厂的经理写过一封信,严厉质问:“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油要花1分8厘2毫,而另一个炼油厂却只需9厘?”这样的信还有:“本月初送塞子给贵厂10000个。本月份用去8410个,却报告现存1012个,其他578个塞子哪里去了?”这样的信据说洛克菲勒写过上千封。他就是这样从书面数字精确到毫、厘、个,分析出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弊端所在,从而有效地经营着他的石油帝国。
洛克菲勒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在年轻时养成的。他16岁时初涉商海,在一家商行当簿记员。他说:“我从16岁开始参加工作就记收入支出账,记了一辈子,它是一个人能事先计划怎样用钱的最有效途径。如果不这样做,钱多半会从你的指缝中流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超乎寻常的严谨是减少错误的最好方式,是成功的可靠保障。对待任何工作,只要我们始终抱着严谨的态度,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好的。
在老板的高压之下学会快乐生存
很多人在老板的高压之下会产生极大的疲惫——让自己喘不过气来的工作都拜他所赐。有时候恨得牙根痒痒,一边还要承受着、顺应着,看不到自己创造的成绩的人一脸倦容,看到老板总是拧着的眉头又深感疲惫——那种让人无力的感觉,就是压力。
谁都不是永远转动的机器,面对来自老板的“重压”,就要寻找在压力下的“抗争”。也许来自老板的压力有多种多样,但只要学会处理,把压力不断地转化与释放,同样可以快乐生存。
如果老板本人就是工作狂,他们大都希望自己的属下和他一样,视工作如生命。他们仿佛吝啬鬼收集宝物一般地收集工作,可在布置任务给下属的时候又变得慷慨之至,我们把这种类型的老板称为馈赠型老板。通常情况下他们疏于考虑自己分配下去的任务量有多少,下属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可以搞定,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你应该以办公室为家,日日夜夜伏案工作。在他们的字典里,“休息”这个词似乎早就不存在了。
这个时候,下属应该主动与老板沟通交流,可以书面呈送工作时间安排与流程,靠数据来说明工作过多,让他相信,过多的工作令效率降低,工作完美度会直线下降。合理正确的沟通会令老板了解你的需求,从而适当调整任务量及完成时间,或选派其他人来帮你分担。
有时,老板对员工的工作总是不满意,也给员工带来很大的压力。此时,员工要想办法让这种状况得以改进,而不是一味抱怨。
做广告方案工作的小赵最近很是头疼:“当我低眉顺眼地向他询问到底欠缺在哪里时,他倒是很直接:我也不知道到底哪儿不好,但我就是觉得还有不完美的地方。总之你还要继续,要不就重来。”
每当小赵从老板的办公室里走出来时,心情都跌落到谷底。“他的挑剔就像一把尖刀,总是把我精心雕琢的东西刺穿,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来过,让我觉得才华与能力都跟我无关。渐渐的,我都要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了。”
小赵清楚地意识到,如果再不调整,自己最终要从这家待遇极佳的公司灰溜溜地走掉。“逃,不是我的性格,但我还是独自跑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待了一阵,仔细思考我的压力来自何方。终于,我明白对一个追求完美的老板来说,我的压力来自他的挑剔,我决定从下一个方案开始,我要挑战他,一定要让他说出‘好’字!”
当小赵接手了一个食品广告的方案创意后,精心地准备了三套方案,在这三个侧重点不同、宣传风格迥异的方案中,小赵把自己的视角调整成了一个挑剔者。几个通宵的无眠之夜过后,“虽然面对着提交的方案,老板还是摇头,但当我说出最后的思路——把三份方案的亮点结合在一起时,他的笑意也渐渐浮现出来。借此机会我明确地表示希望他以后尽量从我的尽善尽美中找出不那么令他满意的地方来。要知道这无疑也是给老板一个不大不小的回马枪呢!终于,我的压力释放了:我学会了如何把压力丢回给那个施压者,并从中品尝超越压力的无限快乐。”
有一种老板觉得临时出现的事情是大事,似乎早做准备的都是可以延后办理的。遇到这样的上司,你会时不时地被莫名其妙的事情打乱自己的部署与计划。拎着包匆匆跑在远离计划的路上,等回来再坐到办公桌前,一切又都变得毫无头绪。这种喜欢无时无刻不面临“危机”的老板,常让所有的部下处在忧虑状态。
职场中人要懂得吃一堑长一智,既然改变不了老板的行事风格,就要改变自己,不轻易踏入重压的陷阱。比如,当老板布置工作时,要很认真地做个记录。一来,会把这项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领会清楚;二来,白纸黑字,桩桩件件都是工作付出,再遇到喜欢临时指派下属的老板,这些证据可以证明一切。
要明白,抱怨本身不解决问题。心存感激地工作,你将会从过去的糟糕体验中摆脱出来。这种心态可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气氛,带动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渐渐地体验到超越自己的快感,越理解老板,就越能保持工作的激情,而工作也就愈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