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86600000021

第21章 润物细无声(5)

张尚举看出我的心思,用两个指头指着我说:“叫你来是要你调兵遣将,把你们的广播站、俱乐部、图书室、美术组、电影放映,统统调动起来,为全厂职工的体育健身活动鸣锣开道,大搞宣传鼓动,推动体育健身。我们争取把过去医疗费用的一半,花在体育上。”他停顿片刻又补充说,“转移不了一半,能转移三分之一也好。”

从此沈阳第三机床厂的体育健身活动全市闻名,最广泛的是上班前做广播体操和工间操,其他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摔跤、拔河、单杠、双杠、跳高、跳远等运动项目都陆续开展起来,每年开一次全厂运动会。机床三厂的篮球队、乒乓球队在机械系统、乃至全市都小有名气。几年后,职工体质有了明显增强,医疗费用确实降了下来。

值我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之际,这个记忆给我以很深刻的启示:所有的体育运动、竞技比赛,都应该是为全民健身服务的。从推崇赛场竞技,发展到全民健身,要比夺金拿银重要得多。但愿我国举办这届奥运会能成为一个契机,为体育从赛场走向全民健身起到一次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据知韩国就是通过举办奥运会,促进了竞技体育向社会大众体育的转型。

自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我们历来主张德、智、体教育为一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体”是首要的,“体”意味着“生命”。德与智都是“0”,“体”则是“1”。有了“1”,后面的“0”才有位置,没有这个“1”,后面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有一位革命老人,很年轻时就在《体育研究》一文中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他还说:“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令人们痛心的是,如今的家长也好,教育部门也好,实际上重视“智育”大于“德育”,而重视“德育”又大于“体育”。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人,只要“0”而不要“1”,岂不是本末倒置!

因此,今天重提五十多年前那位工人出身的党委书记“医药费‘转移’”的话题,把花费在吃药、打针上的钱,用在体育运动上,并不多余。

(原载《解放日报》2008年9月1日)记忆就是历史

不可想象,假如人类整体丧失了记忆力,天下将会变成一种什么样子。

人们重视历史记载,把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科学,并加以研究借鉴,就是要增强人类的记忆,社会的记忆。唐太宗李世民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有位教育家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个不重视学生记忆的老师,就像个喝醉了酒的车夫,赶着一辆满载的马车。他不知道车上的货物没有捆牢,只顾向前赶路,从不回头看看车上的货物是否散失,结果边走边丢,到家时一车货物已经丢光。车夫却不以为然,反而为自己“走了漫长的道路”而自豪。

东北还有一个熊瞎子掰玉米的故事,说熊瞎子先用“右手”掰一穗玉米夹在左腋下,然后又用“左手”掰一穗玉米夹在右腋下,如此反复一夜,最后只得到了一穗玉米。

这两个故事都说明记忆的重要。没有记忆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等于人生阅历是个“穷光蛋”,知识的库存也一定可怜巴巴。

记忆,是人生旅途留下的足迹,是攀登智慧“珠峰”的阶梯,也是人们从未知到已知认识过程的桥梁。凡知识、学问,都不过是记忆的积累。人的一切智慧与本领都与记忆相关,人类所以对错误的实践不重蹈覆辙,对正确的认识传承发展,多是记忆的功劳。一个没有记忆的人,忘记昨天的人,他的知识天地就可能是一片不毛的荒野。许广平在谈到鲁迅的记忆力时说:“他的脑中就是个万有宝库。”鲁迅当年与人笔战时,需要什么资料,俯拾即是,杀将出去,恰中对手的要害。鲁迅对某些健忘的人为之遗憾。

有人总认为记忆力好的人是天生的,其实记忆力主要是后天培育的智慧之花。凡记忆力惊人的,大多是在实践中“战胜忘记”的结果。他们有刻苦精神和坚强毅力,“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是一种超群出众的韧性。这种人珍惜时光,博览群书,广泛汲取知识,勤于诵读与默记,努力把一生阅历锁于记忆的“保险箱”里,让大脑成为“知识存量”丰厚的宝库。

当然,记忆力也有遗传基因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遗传”也是一种物质的反应,并非唯心论。条件反射和抑制反应的形成与稳定性,影响人的心理个性特点,因此记忆有类型差异,强弱差异,但是从根本上讲,对于绝大多数人,没有明显的先天差异,凡是健全的正常人,一般都可以锻炼成有较强记忆力的人。

记忆是有选择的,哪些东西应该一掠而过,而哪些则应过目成诵,甚至“死背硬记”,是需要加以区别和有所侧重的。“记忆”是大脑的功能,“忘记”也是大脑功能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忘记也就没有记忆。

实践与阅读是记忆之源,抄写有时留下的记忆更为深刻。但是阅读与抄写要有值得阅读和抄写的文本。一些人类走过的道路,经历过的大事件,或功或过,或悲或喜,或战绩累累,或血泪斑斑,都是宝贵的财富,都是后人不可多得的借鉴。现代科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应该有真实的文字与影像记载。正如俗语说的:“最浅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好的记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温故而知新。这些都是中国人有益的格言。

每个人的大脑,都应该留下那些应该留下的记忆。没有记忆就没有昨天;没有昨天就没有历史;没有历史,后人就可能再次进入“盲区”,甚至出现愚蠢的暂时的倒退。今天,人们大讲文明进步,大讲历史发展,大讲人类智慧,这一切都离不开前人的实践,离不开前人的成功经验与血泪教训。经验也罢,教训也罢,都是人类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过智慧、法理与良知的筛选,剔除了泥土砂砾而保留下的金子,这足以说明记忆的重要,昨天的重要,历史的重要。

(原载《渤海早报》2010年1月3日)

以七龄童为师

孔子是圣人,是智者,可是他却以一个七岁的孩子为老师。

有一次,孔子带领十几个学生去泰山春游。赶车的是子路,他一路不停地向老师指点沿途的风景与建筑,当车子路过一个村口时,突然从路旁蹿出一个孩子,站立车前,挡住去路。子路跳下车,斥责挡路的孩子:“你为什么拦车,妨碍我们赶路?”

那孩子不但不予回答,反而气势汹汹地指责子路:“你们不懂礼貌!”

坐在车上的孔子,十分惊奇地反问:“你说说看,我们怎么对你无礼了?”

小孩说:“老先生,如果您面前有一座城池,是车子绕过城走呢,还是城为车子让路?”

孔子说:“当然是车绕过城走,哪有城让车子的道理!”

孩子向前走了两步,又说:“那好,请看看您的面前是不是有一座城池?”

孔子顺着孩子指的方向,看见约二十步远的地方,果然有一座用泥巴垒筑的小城,小城的面积虽然只有三尺见方,但是高耸的城楼,城墙上整齐的垛口与布局,和那得体的瞭望塔,都显出了孩子的用心良苦。

孔子被深深地感动了。他走下车子,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你说得有道理,我们没有看见你的城池,我们失礼了,请你原谅!”他说着,便让子路掉转车子,绕过了“城池”。

孔子边走边问那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孩子回答:“我叫项托,今年七岁。”

孔子抚摸着他的肩头,不无敬重地说:“你刚才讲的道理很对。你年纪虽小,却教育了我,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我读了这个故事,对孔夫子肃然起敬。老夫子尊重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的意见,实际上是毫不客气地自我批评。孔子不但承认失礼,请求原谅,还虔诚地拜七龄童为师。真是虚怀若谷啊!难怪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不修炼成圣人,那才是怪事。

智慧与愚蠢的区别之一,仅仅在于傲慢与谦虚。在受到夸奖与赞扬的时候,表示“谦虚”,容易做到,而且有的时候实际上是一种客气。如果在受到批评、指责,甚至挨骂时,仍不失谦虚之风,那才是骨子里的谦虚。

愈有学问,愈有本领的人,可能愈谦虚。不谦虚者,十有八九是缺乏见识。孔夫子的为人,正如泰戈尔说的那样:“当我们自以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有的时候,一些人本来也还比较谦虚,但是一发了财、当了官,或得了什么头衔,或靠上了什么阔人,就得意忘形找不着北了,忘了自己到底有多重。正应了那句话,一阔脸就变。有道是:“正经医生从来不谈医学,真正的贵族从来不提家世,有才气的人从来不谈自己的作品。”

还有一个孔子学琴的故事,也令人赞叹与感动。

孔子三十岁那年,拜乐工师襄学习弹琴,老师先教他弹一支曲子,没说那是什么曲子,也没告诉他曲子的作者是谁。

孔子非常喜欢这支曲子,有好几天,人不离琴,反复弹奏,老师觉得他弹得很不错了,就想再教他一支曲子。

孔子学琴不仅仅是学一门技艺,还在学琴的过程中,以补拙和苦学的精神,培养自己好的品德。他把这称为“不弄技巧,以拙为进”。所以他对老师说:“我仅仅是会弹这支曲子了,可是指法并不熟练,还得多弹些时候,才熟能生巧。”

过了一些时日,孔子弹琴的技巧已大有长进,老师又提出教他弹新的曲子。孔子摇摇头说:“不行吧,这曲子虽会弹了,可是我还吃不透曲子的精神,还是让我再弹几天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把曲子弹得十分传神、动听,老师听得如醉如痴。孔子对老师说:“这曲子气势非凡,不是一般人谱得了的。除了周文王,恐怕别人谱不出如此动人又无比精妙的曲子!”

老师听了,肃然起敬,连连向孔子作揖:“您真是个天才,当初我学琴的时候,老师告诉过这曲子的名字,正是叫《文王操》啊!”

今人多浮躁,对于许多事情,刚有个一知半解,就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仿佛已经才高八斗了。有的人写小说,扬言“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一些官员则急功近利,恨不得一锹挖口井,一口吃个胖子。空话大话实现不了,就弄虚作假,谎报成绩。有的企业家纳税时拿出的是“赔本账”,表功时拿出的是“盈利账”。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几本账!

“十年磨一剑。”

“一步一个脚印。”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有相当一些人,把这些至理名言,或早已忘掉,或视为守旧,甚至讥讽那是“小脚女人”。在他们的心目中,一切都可以“速成”,一切都应该“马到成功”。最好天下万事都能像“电脑搜索”那样,只要轻轻点击一下,就大功告成,成了全知全能的“圣人”。

可能吗?世界上有那么容易的事吗?

伟大音乐家贝多芬解读过我国的“水滴石穿”这个成语。他说:“涓滴之水终可磨穿大石,不是出于它的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正是:有耐心,有恒力,无远路。浮躁的结果,往往一事无成。

(原载《石狮日报》2008年8月4日)梅破知春近

听到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出台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后,我一下子想起了宋人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中的一句词:“梅破知春近”,国家机关改革的春天离我们已经很近了。

几十年来,国家机关虽然经历了几次精简机构,但是精而不简,机关的板凳越坐越长,冗员与日俱增,内耗愈演愈烈,政出多门,互相掣肘,办事效率每况愈下;对内造成人才浪费,对外塑造和画圆了衙门形象;对上逐日加大财政开支包袱,对下添了许多麻烦许多乱;而且年复一年为助长腐败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垒筑了温床。机关臃肿,官满为患,政企不分,权钱握手,几乎成了不治之症。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一些向来吃“皇粮”的国家干部和靠有数薪金过活的知识分子,不再仅仅抱怨诸如“搞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等分配之不公,而是毅然决然地走出让人心理不平衡的“衙门”,投进经济建设大潮,终于选择了一展聪明才智的新的利益载体。

这些人在前几年虽属少数中的少数,却是不折不扣的勇敢者,不要小看这一步,官本位是我们这个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当什么官、掌多大权,历来是判断人的价值和表示人的尊卑的重要标志,有的地方不是连和尚、尼姑也要用“处级”“科级”加以界定吗!资本主义社会是按照人的资产定位,有时连总统也要看大财团的脸色行事。我们由于封建社会的土壤太厚了,几乎至今还是以人们的权力定位,有钱不如有权,有时权力甚至大于法律。尽管这几年各地都或多或少地涌现了一些“头雁”,尽管有为数众多的人望“潮”心动,但是人们在迈出“衙门”口的这一步时,仍然步履艰难,举步如铅。这中间既有自身观念的障碍,也有社会偏见的障碍,要迈出观念、习俗惯性和社会环境反弹这三种障碍确也很难。在我周围的熟人中,因弃官走上经济建设第一线而遭亲朋好友白眼的有之;因失去了“椅子”也随之失去了婚姻的有之;因头上再无乌纱而当即门可罗雀的有之……总之走出的机关越大越庄严越被人们不理解,越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困惑。我们几乎就是一个被习俗弄得大人小孩都喜欢从众的民族,他们对违背或触犯了习惯的事情,比对违背或触犯了真理和规律的事情更为敏感。

观念这个东西是非常厉害的,它最初可能像蛛网一样将人们的行为束缚着,久而久之便成为一条牢不可破的绳索。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从幼年的“十载寒窗”时起,追求的便是“乌纱黄袍”。一举成名之后,好歹总算在某个大机关里熬得一把椅子,怎肯轻易放弃?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所谓光宗耀祖即是做官显贵,而且“升官”又总是同“发财”组装在一起。即使到了今日,大多数人仍然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升官看做“进步”,官做得越大说明进步得越快。这种观念可以一直追溯到封建社会,甚至更遥远一些。到了商品经济相当发达,市场经济逐步形成的今天,难道“升官发财”的观念还不该改变改变吗?共产党人的“官”是人民的公仆,凡照章办事者是发不了财的。如果谁靠做官发了财,那准是不义之财。据说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达的一些经济特区,人们教育子女已经不再把做官当做“成龙”的目标。他们对儿女说:“你要不好好学习,什么本事也没有,长大只能进机关坐椅子了。”这十有八九是句笑谈。我倒是希望这种笑谈成为真实。对有些顽固的观念,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很难矫枉。

对于习惯势力的惯性也不可小瞧。有些人虽然自身的观念已随着社会进步有所改变,主观上的障碍开始解冻,但传统的习俗惯性死而不僵,仍然阻碍着某些观念的转变。人们思想意识上的惯性力有时比物理上的惯性力更为强大,更具破坏力,历史上许多事物在处于重大转折或变革时,总难免受习惯势力的惯性干扰或阻挠。走出机关大门的人,应该有足够的精神准备,增强主观的自觉和能动意识,抑制惯性影响。习惯能改造人,人也同样能改造习惯。否则,屈服于习惯势力,做枯朽的人生模式的俘虏,就等于生命的沉睡。长此下去,代代相传,生命就等同僵死无疑了。

同类推荐
  • 萧伯纳最佳戏剧(英文版)

    萧伯纳最佳戏剧(英文版)

    在萧伯纳一生的创作中,他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即戏剧要承载重要的社会使命。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认为一切伟大的艺术都是“载道”的,戏剧是教育与宣传的工具,其目的不是供人娱乐,而是鞭挞社会,因此,戏剧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作家在处理题材时,须阐明其社会意义。为了表现思想冲突,萧伯纳采用了争辩式对白,这样,在演出过程中就要求观众积极参与到剧中来。萧伯纳出生于一个清贫却要维持“上等人”门面的家庭。父亲酗酒。母亲有一副美好的歌喉,因与丈夫不和,最终到伦敦以教唱歌为生。不快乐的童年,使萧伯纳自幼就体会到“贫穷就是罪恶”。这一理念,成了他最初几个剧本的主题。萧伯纳离开爱尔兰来到伦敦后,目睹了维多利亚时期繁荣的消失。一次比一次规模更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知识分子受到强烈震撼。伦敦出现了各种标榜社会主义的小团体。他们举办的演讲和辩论,吸引了萧伯纳。他坚信,资本主义社会必须改革。后来,他开始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室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给他的戏剧创作带来巨大影响。其作品曾被好莱坞拍过电影,叫《窈窕淑女》。在中国上映时,曾引发极大轰动。
  • 保卫列宁格勒

    保卫列宁格勒

    列宁格勒保卫战历日时3年零1个月,经德军进攻、包围、封锁,直到苏军反攻,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维拉河上,是什么让德国装甲军混乱不堪?西北军大溃退歪打正着,希特勒屠杀计划一错再错,芬兰人止步不前,上帝选择了自己的联盟国?德军狂轰列宁格勒,朱可夫临危受命,展现战争才华!围攻与反围攻,列宁格勒前遍地骷髅,双方都在生命线上挣扎!成败在此一举,“火花”战役对决“北极光”计划!
  • 见证风雅

    见证风雅

    本书以南阳作家群中五旬以上部分骨干作家为写作对象。采取散文形式、述评笔法、纪实风格,结合作品及作家创作经历、心路历程,深入探讨盆地文化对南阳作家人格塑造及创作的影响,折射现代、后现代语境下言说方式和叙事模式的变化,以语言本体论来观照当代文学现象,展现作者与文本、生存与命运、艺术追求与语言探索、民族传统与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 走向天边

    走向天边

    本书主要有六个部分的内容,混沌初开、青春激扬、追逐太阳、天边那朵云彩、高处不胜寒和走向天边,都是作者日常的一些人生体悟,是一本凡人生活的写实记录;一本能够传递快乐情感的散文随笔;一本有益身心健康的草根作品。
  • 流年歌声

    流年歌声

    该书主要选录了作者近十几年来的一些诗歌作品,体裁涉及汉语十四行诗(210首)、自由体诗(19首)、古体诗词(148首)。诗歌内容包括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春、夏、秋、冬、雨、雪、花等)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如乡情、友情、爱情等)。诗歌主题主要涉及自然风光、个人游历、读书观影及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本书中古体诗词在音韵格律方面多依《中华新韵》,词牌参照《龙榆生词谱》。
热门推荐
  • 龙脉武尊

    龙脉武尊

    君可曾记得?燧人氏点亮烛火,照亮我人族前行之路!君可曾记得?神农氏尽尝百草,救助我人族千万子孙!君可曾记得?女娲以血燃五石,护佑我人族万世传承!君可曾记得?你的名字中,烙这炎黄二字!君可曾记得?你的生命中,有着祖先希望!君可曾记得?人族屹立于万族之上,披靡天下,风头无几?君可曾记得?万丈高崖之上,那不甘的怒吼:洪荒万载,大道永昌!
  • 神洛明

    神洛明

    神魔妖道,仙武侠义。行天之道,弑神之法。除魔卫道,似虚似幻。
  • 以贤者之名

    以贤者之名

    书又名【我的勇者不可能这么弱鸡】穿越灰阳帝国大贤者的唯一弟子。纸醉金迷之际,却来一批最不想见到的人。他们自称——玩家!
  • 重生之夺命黑枪

    重生之夺命黑枪

    新书《使徒高校》已正是连载。成天乐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苦逼十八年的人生会因为米歇尔学院来信而发生转变。加入学院的他,世界观坍塌。恐怖的死侍,神秘的“使徒”,这些原本幻想中的生物在现实世界横行。没有古板的教授与枯燥的课堂,这里是“疯子”的游乐场.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消灭这群生物。漂亮学姐苏茜,孤傲同桌萧云逸,散漫贵公子安东尼,非正常人类布鲁斯……一一出现在成天乐的生活中。这是一场不为常人所知的战争。----------------------------------他叫苏元,在各大fps游戏中留下过众多的称号,喜欢他的人叫他黑枪之王,阴人大师,讨厌他的人公屏“三字经”走起。在一场人为意外之下他穿越到现在的世界,为了生活他进入到《异世界》这款游戏之中,拿起熟悉的武器,开启一场全新的战斗体验。AK-47,AWM,巴雷特,熟悉的武器握在手中,这一次下定决心不妥协,他要书写出新的篇章。书友群:981850537
  • 丫头请把你的腿从桌子上挪下去

    丫头请把你的腿从桌子上挪下去

    “小姐,你是山上来的吗?”“怎么了,少爷?我是海上来的,家住在离港口最近的地方”女孩撇撇嘴不以为然说,一副没过青春叛逆期的样子。“住在港口的小亭子里是吗?看轮船的?”“你、、、”女孩两排白亮亮的牙开始咬地有点咯咯响!“我不知道港口来的小姐是不是都喜欢抬腿踩在别人的办公桌上,这样看着我,你就不怕我把你拉到怀里,然后喊非礼吗?”男人露出一脸不纯正的痞子笑。“哼,我们走着瞧,看看谁给谁磕头,笑什么笑?震呆子!”“好啊,走着瞧,破锣果!到底谁是失败者?我亲爱的未婚妻?!!
  • 西南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由公元前4世纪起,中国西南部已有一条通往今日缅甸、印度、阿富汗的贸易商道,被称为“身毒道”,它比西北丝绸之路出现得更早。重走古道途中,川、黔、滇古物古风一一再现。修筑都江堰的李冰,竟然想出以火攻岩石的办法,使之变脆,大大提高开凿五尺道的功效。算起来,这条古道已然在风霜中走过2000多载,马踏人踩,多有残损,它真的老了。深达五六厘米的39个蹄印,撒落在古关口最陡峭处;诸葛亮南征孟获,班师回蜀走的也是这条五尺道。在苍茫天野间独立的石门关前,怆然涕下的情愫陡然升起……
  • FINISHED

    FINISHE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横冲天仙

    横冲天仙

    有人注定生为天才,一个在娘胎中被毒害却无法打落的天才,如何成长壮大!
  • 穿越之古代女汉子

    穿越之古代女汉子

    倾情穿成了一个小农女,还要想办法赚钱养家。好不容易适应了现在的生活,纳尼!突然出现在家里的一群侍卫是怎么回事?京城里的父亲来接我们去做什么小姐少爷,这不是种田文的节奏吗?难道升级成宅斗文?到底是去呢,还是去呢,还是一定要去呢?
  • 我要做九曜星主

    我要做九曜星主

    诸天起波澜,横推古今乱世当起,何人一剑开天。妖魔纵横,问谁正气诛魔。百族争锋,谁人箭射九日。……天上星辰千千万,我才是那颗最亮的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