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说全球变暖,人类已走到了十字路口。
2004年,美国电影《后天》让全世界的观众体会到在面临气候危机时,人类显得如何渺小。逼真的特技效果使人心悸,气候难民的狼狈神态给每个观看影片的人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不对目前的全球变暖采取行动的话,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影片中的气候难民。
在这十字路口,不管你是惊恐还是忧伤,不管你是超脱还是顺其自然,然而有一点你必须反省,反省是积极面对现实的前提。全球气候变暖,科学界已有定论--全是人类自己惹的祸。修正人类的自我行为,延缓气候变暖的趋势,已是全球的当务之急。
首先站出来大声呼吁的是中国秦大河。
秦大河是中科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局长,他说真正的风险在于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转的。未来几十年,气候变暖将对我国的海平面、冰川、海冰、雪盖、冻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这种变化是难以承受的、不可逆转的、持久的严重影响,特别是农业生产条件将发生变化,水资源供需将出现变化,干旱洪涝灾害等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会增加等。
他还说,气候变化已经不是一种预测,而是实在的危险,还在不断增长,给人类带来痛苦和经济困难。美国五角大楼已向布什总统递交的一份绝密报告称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威胁将超过恐怖主义表明,气候和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不容回避。美国在2000、2001、2002财政年度用于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经费分别为75.8亿、80.5亿和81.8亿美元,这表明美国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同时,并没有缩减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投入。
说起《京都议定书》,这须交待两句。
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的议定书,根据这份议定书,在2008年到2012年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消减5.2%。这一协议被称为人类为防止全球变暖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为发达国家规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文件。但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以不符合国家利益为由拒绝签署该项公约,致使该公约一直难以生效。
第二位当数是欧洲环境署负责人麦克·葛莱德教授,应当说他是一个性急的人,他在呼吁书中指出:你们将会很快目睹这一切的发生,5年前我曾经观察到的一个裂口目前已经被冰覆盖。,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是巨大的,严重的,紧迫的,它将会给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他同时呼吁世界各国采取行动,并严格遵守有助于保护气候的国际协定《京都议定书》,并呼吁美国无条件地执行《京都议定书》。
第三位热心肠当数是英富翁理查德·布兰森悬赏2500万美元,寻解决全球变暖新方案。布兰森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现在我们都知道,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根本性措施来扭转全球变暖的趋势,设立这项2500万美元的维京地球挑战奖,目的是鼓励全世界的科学家和个人能够找出一种消除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方法。
2006年9月,布兰森宣布将投资30亿美元用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这笔钱相当于维京集团此后10年的利润总和。他还成立了一家维京燃料公司,计划将在今后3年内投资4亿美元,研发绿色能源。
为此,英国首相布莱尔也指使他的智囊团起草了《应对气候挑战》,并聘请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主席拉肯德拉·帕沙乌里教授担任了该项工作的首席科学顾问。布莱尔表示,他将利用英国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以及8国集团主席国的机会,推进西方国家改善气候政策,因为这是一枚正在嘀嗒作响的生态定时炸弹。
他在指出人类面临生态灾难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环境改善举措。呼吁西方8国集团在2025年之前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其四分之一的电力,并同时敦促这些国家在2010年前将低炭能源的研究经费再增加一倍。除此之外,报告还呼吁发达国家联手印度和中国两个能源消费大国组建全球气候集团。据悉,自京都大会以来,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0%。同时呼吁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重新考虑加入旨在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为此,英国首相布莱尔指出,美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如果美国不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世界各国遏制全球进一步变暖的希望将变得极为渺茫。他指出:全球变暖也已经影响和破坏了美国人自己的生活。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威胁将超过恐怖主义!
然而令布莱尔头痛的是美国布什并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气得布莱尔大喊上当。
应当说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不以国界论,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难逃于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政府推卸责任的这种言行,只能让人对美国生出为富不仁的感觉。
可喜的是,布莱尔的讲话却在欧盟国家和中国得到了一片掌声。欧盟国家表示,作为地球村的人,我们休戚与共。减少温室气体排量,这是责任,我们不能以一已私见,放弃责任。更不能以国之殊,逃避责任。他们决定每年减少20%的排量。
响应布莱尔的讲话的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称,他要坚持对美国的兑服,将会与布什抗争到最后一分钟。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了控制气候变暖,也作了自己的最大努力。首先在全国人大会上立案,接受代表监督。与此同时,与世界大国举办论坛。去年5月23日中美科学家在美国加州举办了中美气候变化应对论坛。在论坛上,著名气候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方又嫦表示,人类的工业化活动已严重破坏了地球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自然循环。在工业化之前,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只有280ppm,如今已达380ppm,预计到2099年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680ppm,呼吁各国关注。
2007年3月16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英国记者时庄严宣称: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态度,我们赞成京都议定书。虽然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还是根据国际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制定了中国气候变化的应对方案。我们提出,从2006年至2010年,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降低20%,我想虽然京都议定书对于发展中国家并没有规定必须执行的指标,但是中国政府还是本着对世界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国际义务。专家们普遍认为,即使人类从现在开始行动,要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稳定下来,也需要100至300年,而要将气候变暖的趋势扭转还需要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