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晚上我去看一个从台湾来的作家朋友,回家时忽然刮起了台风,但一想到我的小芳芳孤身一人在家,我丝毫不敢耽搁。一路上狂风暴雨,没有一辆出租车,连公交车也不停站了。于是,我抱着头拼命往前跑,拐进弄堂时,已浑身湿透,突然一扇玻璃窗嚓啷啷地从高楼落下来,差一点就砸到我身上,吓得我魂飞魄散。直到跨进公寓大门,我才喘了口气。
进得家门,只见我的小芳芳正在水池里擦洗钢精锅,内心不由升腾起一阵感动。我的小芳芳多么勤劳啊,平时我怎么就没有注意到呢?芳芳见我浑身湿透的狼狈样子,哈哈大笑起来,一边抱住了湿漉漉的我,说:“妈妈,我想你!”我的小芳芳喜爱看课外书,无论是文学名著还是历史、天文、地理的书籍她都喜欢看。这一阵,她迷上了漫画书。弄堂口的小书摊上5元钱1本,她两本两本地买回家,零花钱全买了漫画书。日积月累,家里就有了几个纸箱的漫画书。漫画书以漫画为主,读者如果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就只会一知半解。芳芳有时候看得着了迷,完全忘了复习功课,我就生气地说:“这样的书少看,对你没什么意思。”她反唇相讥道:“什么没意思,很有故事内容啊。”我说:“你还是看看英语、做做数学题吧!”她说:“我知道的。”虽然芳芳学习成绩优秀,但不复习巩固功课,所学的知识就难以保证会很扎实。更何况,我没有给她请数学、英语的家教,一切全靠她自己努力。我心里想倘若芳芳做英语、数学习题,能像看漫画书这样人迷多好。我突然想起我读初中时的数学老师,他教我们学数学就像玩游戏一样,特别有趣味。那时我们的课桌上,大多刻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我把它作为名言赠给我的小芳芳,她似懂非懂地问:“数理化有那么重要吗?”我说:“嗯,重要。”在我看来,首先要培养孩子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其次是要培养孩子独立、坚持、竞争的意识和奋斗精神。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事,我决不伸手辅助。我常对芳芳说:“我看你智商不低,挺聪明的。你别想让我给你请家教,你自己好好努力吧,不懂问学校的老师。”久而久之,她知道自己没有地方可依赖,心里就有压力,所以玩儿多了,她自己也会捧起书本复习功课。初中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她的各科成绩均在98分以上,全班排名第一。尽管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我还是常常嘱咐她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每她都点点头,坚定地说:“我知道。”那天上午,我突然收到一封来自美国某报社的邀请函,下午又收到了一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邀请访学的函。这原本不抱希望的事情,竟双喜临门了。我和芳芳高兴极了。这意外的欣喜就像天上掉下的焰饼,仿佛世界对我们洞开了美好的大门。然而高兴之后,我必须面对许多现实问题:如果我赴美,芳芳住到外祖母家,能习惯那里的生活吗?我的单位领导能放我走吗?如果我辞职,那么回国后的工作和生活怎么办?我不在孩子身边,她还能出色地成长吗?我思来想去,最后还是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实在太珍贵了。在与领导请示协商后,我得到了留职停薪的许可。我知道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了。
接着,我开始办护照。我一会儿跑公安厅,一会儿跑文化厅。那时办护照手续非常繁琐。忙忙碌碌后,在等待的过程中,我继续写作我的长篇小说。直到有一天拿到护照,我才跑到上海美国领事馆去签证。
趁着一个星期天,我和芳芳一起到百货大厦,采购旅行箱、书、茶叶、丝巾等我出门用的物品。我也给芳芳买了衣服、旅游鞋、文具、图书和课堂复习用书等。这时我心里万分感谢我曾经的会计兼职工作,正是那份工作的收入让我得以购买这些东西,并能留给芳芳足够两年的生活费。
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而出发前我必须完成我的长篇小说写作。于是,在我最想多陪陪芳芳的时候,却不得不奋笔疾书。完成书稿的那天,我如释重负,可是她开学了。黄昏时分,她回家告诉我:“我们的班主任调走了。”我说:“啊,这么好的老师调走多可惜。”芳芳说:“新来的老师刚大学毕业呢!”我们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无论芳芳和我。这些都让我心里有些隐隐不安。我不敢多想未来,我只能面对和把握现在。我知道这将是我第一次长时间离开芳芳,我并不知道她是否能适应新环境。毕竟她才12岁,我有太多的不放心。
离别的日子终于来临了。那天一大早,芳芳就一直在隐忍着什么。我知道她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我紧紧地拥抱了她,和她挥挥手,我们都没有掉眼泪。望着她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远去的身影,我百感交集。这是生命的维系啊!我真没想到暑假刚一结束,我们就都进人了另外一种親新的生活。
当飞机擦地而起时,我才发觉我对女儿、对亲人、对这一片土地有着那么强烈的眷恋。
美国孩子无论家里多么富有,从小就有一种努力显示独立能力的意识。这的确是一种被环境熏习而成的自强精神,有了这精神,孩子的成长就有了动力和目标。
来到美国后,我几乎三两天就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芳芳的声音从话筒里传来,让我感到温暖和放心,但还是免不了种种离愁别绪。无论在图书馆,抑或是在超市,我都会想念我的小芳芳。每到一处,我都给她买点小礼物:一本书,一块石头,一支铅笔,一个书包,一张明信片……那天我在伯克利小城的一家咖啡馆和朋友喝咖啡闲聊,当聊到各自的孩子时,我夸了我的小芳芳琴剑诗画样样拿得起,并且成绩优秀。这让朋友很是羡慕。华灯初上时,窗外忽然刮起了大风,枯黄的落叶被风卷起,在幽暗76的路灯下彼此追逐着。我想念着我的女儿,不知道她收到了我寄给她的明信片没有;天冷了,她能自己添衣服吗?我想着想着就掉下眼泪来。我知道女儿正处在转折时期,一方面要适应新来的年轻女教师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要适应外祖母家的作息规律和生活节奏。初二学年是学习任务很重的一年,那些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她都能学得精通吗?只是我鞭长莫及,所有的不放心都毫无益处,我只能安心地工作和学习。
那一阵,我开始关心美国人的家庭教育,并对他们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的邻居是一对美国夫妇,他们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还有五个孙子和外孙,休息天他们一家围在一起团团一桌,轻松欢乐的氛围深深感染着我。我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发现他们有着浓浓的亲情。这与我原来对美国家庭少亲情的印象,可谓大相径庭。而他们的亲情与中国人的亲情,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们的亲情多半基于精神上的关怀,物质上父母只给孩子一点点,希望孩子自己去创造;而中国人的亲情,父母给孩子则是物质多于精神。
这对美国夫妇的孙子卡特12周岁了,和我的小芳芳同龄,但他已经能替邻居剪草、送报来为自己赚零花钱了。每次赚到钱回来,他脸上布满着自豪感。美国孩子无论家里多么富有,从小就有一种努力显示独立能力的意识。这的确是一种被环境熏习而成的自强精神,有了这精神,孩子的成长就有了动力和目标。等长到18周岁,他们能独立成长或谋生,便在情理之中了。
我总是把我的所见所闻,写信告诉芳芳。应该说我的芳芳长到12周岁,脑子里从没有过自立的想法。尽管她曾经参加文艺演出赚回来零花钱,但这和美国孩子主动找工作赚钱有着本质的区别。
暑假到了,我不停地旅游。每到一地,我最关注的是教育。无论学校的教育理念,抑或是普通家庭的育儿方式,都有不少新东西吸引着我,它们与我内心固有的教育理念碰撞着。与美国孩子相比,很多中国孩子脸上少有那种灿烂的笑容,他们的生活被父母填得满满的,缺乏独处的空间。因此,中国孩子出现孤僻、焦虑和其他社交问题的比例都高于美国孩子。这与中国父母在孩子身上易发怒的程度高于美国父母有关。中国父母常常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批评、责骂和说教,导致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中国父母应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让孩子去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
每到一地,我都给我的小芳芳邮寄漂亮的明信片。我希望女儿通过明信片上的画面和我的文字,与我一起分享美国的风情。
在夏威夷,我在明信片上这样写道:
亲爱的芳芳,这是夏威夷外奇奇海滩,是举世闻名的度假胜地。海滩从钻石山开始,延伸达两公里。我走在白色沙滩上,能望见无际的海洋闪烁着蓝宝石般的光芒。椰子树下,许多穿比基尼泳装的女人,享受着阳光的沐浴。而大海上,波利尼西亚土著男人迎着巨大的波涛,一浪一浪汹涌地冲浪,那是一种集力量与美的水上运动。这里的大海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海之一,它随着时间的变化变幻着水的颜色。尤其在镑晚时分,清澈透亮的海水,翡翠一样透着清波时,一轮红日渐渐沉落到海雾中去,先是橙红,继而绯红,远远地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划一道红眉,真是美丽极了。
在旧金山美丽的金门大桥明信片上,我这样写:
亲爱的芳芳,这是最著名的金门大桥,马路宽敞有十几个车道,汽车刷刷地来回穿梭着,像鸟一样飞驰在桥面上。穿过金门大桥来到市区,这里有很漂亮的“蹦蹦车”。“蹦蹦车”就是有轨缆车,它是手工操作的。驾驶员一手操着控杆,一手拉着敲钟的絶子,偶尔还拉响小钟,传出叮叮当当很有韵律的钟声,听起来十分悦耳。这种车,是一百多年前一位叫哈里迪的苏格兰汉子专门为旧金山陡峭的街道设计的,至今已成为举世闻名的稀罕物。乘坐“蹦蹦车”,最愜意的就是站在栏杆旁看繁华的街景,下陡坡时任太平洋的和风呼呼地吹拂着。
在纽约、长岛,我说:
芳芳你看,这是大西洋边上的长岛,长岛有世界上最美丽的秋天。楓树多极了,到处飘零着鲜红的落叶。那些远远近近、高低不同的树木,色彩纷呈、绚丽丰富,仿佛一幅诗意浓郁的油画。我给你摘了几片红楓叶,塞进信封的一瞬,我最盼望的就是你能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我想有一天,你一定会来的。
在华盛顿我写了长长一段:
亲爱的芳芳,我到美国首都华盛顿了。华盛顿不像其他美国城市,它是由法国人设计的。走在街上,恍惚走在巴黎街头。因为华盛顿有很多地名以法国人的名字命名。那是因为美国独立革命时得到很多法国人协助的缘故。如果说巴黎这个城市的街道是以广场为中心,建有大大小小的凯旋门,那么华盛顿虽然没有凯族门,却有历史名将、名人的铜像,其雕塑艺术有着特别的魅力,同样可以照亮你的双眼。亲爱的芳芳,美国虽然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可它是个很会收藏艺术品的国家。只要你到博物馆,你就可领略毕加索的珍品、埃及的宏门巨柱、中国的明清文人画以及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雕塑。
我的小芳芳收到我的明信片后,都会反复阅读我写在上面的文字。待我给她打电话时,她就会问得萝卜不生根,和我煲起了电话粥。当然燙电话粥的代价,就是减少给她打电话的次数。譬如本来一周一次电话,優了电话粥后只能减到半个月一次,以节约电话费开支。有一阵由于工作和学习特别忙,我大概有近三个星期没给家里打电话了。一打过去,就传来了母亲的声音。母亲说:“你早点回来吧,芳芳生病了,孩子不能没有妈妈带的。”我的心一紧,问:“什么病?”母亲告诉了我芳芳的病,尽管是“急性”的,但终归令我不安。更何况父母工作繁忙,根本没有多余时间细心呵护外孙女。如果有时间,母亲就不会催我回国了。我这么一想,仿佛病中的芳芳就在眼前,真是心焦如焚。而这么一急,又觉得自己的学业、成就,比起孩子的生命成长来一点儿也没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