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学印
暑夏的一天下午,一阵电话铃声骤响,接起话筒听里面传来方言很浓重的男中音:“你是沈学印先生吗?我是林继宗,你寄来的稿子已在报上发表了……”“是吗,真得谢谢你!是哪一天的?什么报?”“山东日报,5月20号的……”放下电话,我才想起是在前几天,我把林继宗先生为我写的一篇点评《诗意与文采的和谐之美》寄给了他,没想到这么快就见报了。我的心中不由地泛起了一阵欣喜。随即我把电话打给了远在山东济南、青岛、荷泽的几位诗友,请他们为我找到这份报纸。次日,反馈回来的信息都说这一天的报上无此文章……但没过几天,林继宗先生却把样报寄来了,打开一看竟是《汕头日报》。原来是我弄错了,误把“汕头”的口音听成了“山东”,害得我把山东的几位诗友折腾了一番。想想林继宗先生为人为文能如此至诚至美,守信谦和,让我顿生感激之情。
我与林继宗先生的往来是缘于文学这根红线,虽神交多年却至今未曾谋面,除书信南来北往就是文著交流,他前年赠我的散文集《魂系神州》现在还摆放在我的书案上。去年11月份,我把想出本诗评集的想法写给了他,并请他为我的小诗写几句点评。结果,他把这篇千字美文如约寄来,不仅把我的一首《元夜》作了详尽中肯的评析,还冠以不少溢美之词,让我受之有愧,也更觉诗心相通、文情可贵。看到文字的落款处是写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我才知道他是在利用出国考察的间隙完成这篇美文的。
林继宗先生是汕头港务集团的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地地道道的学者和企业家。他在工作之余创作出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戏剧作品等四百六十多万字,出版《魂系胶林》、《魂系椰风》、《魂系海角》、《魂系天涯》、《魂系人生》、《魂系真诚》、《魂系求索》、《魂系神州》等多部著作;他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汕头市作家协会主席、《汕头作家》主编,成为汕头乃至广东地区很有影响和著述颇丰的作家,我手里的这部散文集《魂系神州》就能印证他在文学创作的纯熟造诣和写作技巧的独标一格。
读林继宗先生的散文,让人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一位颇具散文天赋和有相当才气的非职业作家心灵轨迹的展示,由表及里又能看到这位作家的不事张扬和确有相当丰富情感的内在世界。他的每一篇散文,都能以不俗的写作手法表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采或展现出令人注目的风格,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常有自己的思维与主见、视觉与情感、思考与角度、意蕴与情调。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散文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构成主体部分的散文,多是生活散文、游记或随笔。对此,林继宗先生这样诠释自己:“我走过许多许多的路,一路走,一路读,读自然,读社会,读地理,读历史,读经济,读风俗,读民情,读世态,读人生,读我们整个的世界。读得懂的,消化了,变成自己的知识;读不懂的,就琢磨,就思索,多问几个为什么,头脑也就丰富起来。”他把自己的这些魂系情绕总结为“思痕寄寓于屐迹,屐迹有赖于经历”。这个中的原因或许就是作家过多的经过、游历、阅览,涉猎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楼市重镇、社会实情、民意呼声和古典诗词、经典著作、四书五经、文史哲理、写实浪漫、唯美象征等有利创作的“营养添加剂”,因而使他过早地孕育出自己的也是人民群众需要的“精神产品”,自己有所偏爱而读者更倍感喜爱的文学作品。
《魂系神州》里的《孟春里的思索》就是很好的一篇代表作,之所以被放在开篇之首,或许也是林继宗先生的得意用心吧。这篇散文于诗情画意中融进了写景、抒情、叙事,在竭力完成构建散文主体和脉络后,又把理性的思考置于读者的眼前。“为什么当你降生时,你在哭泣,而周围的人们在欢笑,而当你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周围的人在哭泣,而你却应该微笑。哭着生来,是意识到人生的重任;笑着死去,是庆贺完成了人生的重任。”话语简洁,紧扣人生主题,探索生死价值,富有生活的乐观,又有人生的意趣。我直视和接受这样的生死观。因为我认为“死亡是人的最后一间的憩息/死亡是人的最后归宿的安享/坦然地面对死亡/就是从容地延长生命的希望/哦,我就是死亡中的一个分子”;“迎接你的时候/除了笑脸就是笑声/送你走的时候/除了哭号哽咽/就是伤感悲痛//婴幼的摇篮有你才笑语盈盈/童真的蹒跚有你更是欢乐融融/长大成人了/社会的大家庭因你而人事兴盛/暮年之秋世界因你又满面愁容//人生多像一场闹剧/哪个人不都是在笑脸中衰落变老/哪个人不都是在变老中收回哭声/哪个人不都是在哭泣声中重归天庭”。这是我写过的两首小诗,与林继宗先生思索的主线多么的殊途同归,尽管有些凄美。凄美也是一种美。
散文中的《蓬莱仙境》、《梦断蓬莱》我特别喜欢。为啥?蓬莱是我的祖籍,那是我生之根所在、命之源所处。一个连自己祖籍都忘却的人,还能谈得上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吗?“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正是这“爱屋及乌”的因缘,我把两篇作品捧读了数遍,而受其感染的竟有多处:“丹崖山因为托起蓬莱阁而名扬四海。峭壁耸立、拔海而起的丹崖,红彤彤的崖体与蓝澄澄的海面交相辉映,渐渐淡化在远处的云霭水雾之中”(《蓬莱仙境》);“雄踞丹崖极顶的蓬莱阁,凌空揽云,濒临断崖峭壁,飞旋于滚滚碧波之上。时有海雾漫山,山雾弥海,雾里隐约雕梁画栋,似欲乘云飞腾;又似有仙风阵阵,摇人心旌,飘飘云端,但见一帘晴卷,海天飞霞,嵯峨丹阁,仙子之家;有天无地,灵荡空悠,放歌阁廊,宛若行吟云路天街,超尘脱俗之感油然而生”(《梦断蓬莱》)。
透过其文,我仿佛看到的是自己站在黄海与渤海分界线最明显的蓬莱阁上,屹立丹崖山顶,把海天茫茫和烟波淼淼尽收眼底,而那两海分界线煞是灵动好看,坐落在渤海湾界的坐标设计新颖精巧,独有匠心,意蕴深远的两条盘龙,共衔一珠,宛然腾空。二龙戏珠,锦上添花,神龙分海,紫气东来。透过其文,我还看到人民的作家——林继宗先生漫步在“山城”、凝思在重庆,“走马”于辽东、散韵写津门,采风进大理,捧读都江堰,撷英虎丘山,情结赣南人;在山明水秀的“石头城”、在花雨纷飞的“中山陵”、在天风浩荡的“井冈山”、在风雨千秋的“刘备墓”……都写下他的所见所闻、所品所赏、所思所寄。让我看好而又动情的则是他写的“正因为漫步与漫笔于‘花旗风情’之后,我才更加魂系神州。神州在我心中,永远占据着最为重要而又不可取代的位置!”这样的一位非职业作家能说出一个专业作家所不能说出的话,可见他的精神境界是多么的博大崇高,心灵深处的世界是多么的明丽美好。
观其文而见其人。
林继宗先生是我心中守信谦和至诚至美的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我的生命也会像“夏花一样的绚斓美好”。
灵魂,紧紧地系于祖国。
文情,永远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