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林继宗获奖系列散文《梦中慈母泪》
张六
品读汕头作家协会主席林继宗荣获由国家文化部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主办、中国作家协会协办的《永恒的母爱》全国征文比赛散文类一等奖的《梦中慈母泪》,为作家用朴素的文笔,表达了母爱的无限温馨和伟大女性的觉悟颂歌,呼唤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而叫好。
《梦中慈母泪》抒发了对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怀念和歌颂,再现了共和国初年,特别是经济困难时期,潮汕家家户户的艰难历程,展示了地灵人杰的潮汕风貌,对事物的洞察深刻独到,有许多真知灼见,承接自然,水到渠成,天衣无缝,是包罗广阔、内涵深厚、文笔朴素、感人肺腑的好散文。
畲树森在《散文艺术的魅力》中指出:小说家的倾向,是流露于情节里,而散文家的情思,则常常是萦回在意境里。他说,作家见闻的真切、感受的深刻,使行文“不得铺张,不得雕绘,意随景到,笔借目传”,自有一种纯朴之美。《梦中慈母泪》通过母亲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物一事,启发、教育、关爱“我”,使“我”牢记心中,受用终生。那都是真切的见闻,都有深刻的感受,都不必铺张,不必雕绘,事借文传,情借笔发,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母亲是一位很会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孩子的女性,她经常教导我要好好学习,书读好了,就让我上大学,还要送我去留学。母亲的启发与鼓励,在我幼小的心中播下了热爱读书的种子,我刻苦学习,发愤读书,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功课门门满分。老师带着同学们,敲锣打鼓到家里报喜,让全家人高兴,让邻里们称赞,母亲对我体贴入微,为了让我学好功课,把较亮的那盏油灯给我使用。当我冒着寒风去赶海时,母亲在饭团里,除了常有的萝卜干和几片猪油渣外,还夹上两个香喷喷的熟鸡蛋,这是母亲对我的特别照顾,可是妹妹病了也没吃上一个。
李广田在《谈散文》中说,散文对读者的吸引力,来自作者人格与心灵的坦白。在《梦中慈母泪》中,作家坦诚地记叙着儿时做错的一件事,即是以为人家的钞票——钱是好玩的纸张带回家,而慈祥温良的母亲,对“我”严加管教,决不姑息、护短,她带着“我”赶紧重返店中,如数奉还,立时赔礼道歉,还再三数说“我”。“我”的邻居拉里,自幼残疾,不能自立,只能爬着走路,母亲看他可怜,教“我”与他作伴。另一位同伴“白毛孩”丢失了“我”的课本,“我”生气地把他的课本撕了,母亲得知后,狠狠地打了“我”一顿。
《梦中慈母泪》不但怀念母亲、歌颂母爱,而且再现了共和国初年历史的一页。让我们温习知晓我们的艰难历程,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今天,让今天的读者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知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个人都是这样一步步走上来的,都是一脚一脚地挪着前进的。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懂事以来,便清楚地知道,同当时的许多家庭一样,我家是贫困的。为着生计,十四岁的大姐和十岁的二姐在织席厂做工,全家只让我读书。”“1960年,繁重的体力劳动和严重的营养不良,使父亲得了水肿病,当时糠饼是治水肿病的,但饿得发慌的我却感觉它奇香无比,每当父亲悄悄塞给我糠饼,我便吃了起来。有一回,母亲发现了,从我手里夺回糠饼交还父亲。我知道错了,伤心地大哭起来,全家哭成一团……”真是句句辛酸字字泪。“我”初中毕业的时候,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无可奈何,“我”辍学做工了。先是拉煤,在晒得几乎冒烟的柏油路上,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穿着背心和短裤,戴着竹笠赤着足,拉着千斤重的满载煤粉的人力板车,艰难地向前迈进。为了生计,除了拉煤,还经常赶海,那份疲累、饥饿和寒冷,真是凉透了心。尽管人生道路坎坷,家庭担子沉重,但“我”心里总想着读书。老天不负苦心人,三年读下来,“我”又取得了好成绩。正当我们夜以继日地备考时,“五·一六”通知播发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全国上下都停课闹革命,一代人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给“老三届”们留下了人生的深深遗憾。真是时亦、运亦、命亦!潮汕地灵人杰,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更有韩愈、陆秀夫、文天祥等千秋伟圣在这里树立正气,撒播瀚墨,传下书风,所以人才辈出。
《梦中慈母泪》通过母亲带“我”游览名胜古迹,感受山水灵气,点通“我”的心灵,激励“我”的意志。特别是文光塔和莲花峰,在“我”幼小的心灵种下情结。随着岁月的推移,那小小的情结发了芽、生了枝、长了叶,使“我”深感故乡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矿藏,是母亲把那巍巍的文光塔立于我心宇的苍穹,它是人们心中的定海神针,是乡魂缭绕的支柱。
被鲁迅称为无韵离骚、史家绝唱的《史记》中有《屈原贾生列传》,史家记叙完屈原后,用“自屈原沉汨罗江后百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汨罗,投书以吊屈原”,这一句来承接过度。接着“贾生名谊”来介绍贾生,确是顺畅自然,天衣无缝。
《梦中慈母泪》颇有司马笔法,这长达近2.5万字的“系列散文”,篇幅长,内容多,林林总总,但作家在纷繁里有清晰的思路,在复杂中有明显的脉承,是重笔厚彩,是轻描淡写,都以母亲的音容回绕首尾,又各式章节,每个章节有一两个中心事件,作家都剪裁得错落有致、衔接自然,颇有司马氏天衣无缝之美。如第十节,末尾,写辛苦的父亲临终前,似有重要的话要对我说,但再也说不出话来了。第十一节的开头用一句话:“母亲度过了最悲痛的感情时期。”一天夜晚,她让“我”坐到她身边,对“我”说……来道明“我”的身世,接着写“我”离乡背井到海南接受再教育,这句过渡,使天南地北、如今往昔编织得顺理成章、杂而不乱。在一些章节里,头尾是时迁境异的两码事,但作家在中间巧妙用了一句过渡,使上下溶合、自然成章。如第十节,上半节是写从小母亲就严禁“我”下河游水,“我”违了母训,险些出事;长大以后,我圆了游泳梦。下边是写“文化革命”的“打砸抢”、“武斗”,中间作家巧用了一句话:“母亲虽然不能够教会我在自然的风浪中游泳,却注重教示我在社会的风浪中游泳。”接着写我听母亲的教诲,平安度过“文革”大乱……使上下浑然一体、水到渠成。
《梦中慈母泪》是作家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写照,许许多多的往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家确实“有伶俐的耳目,有沉着的心思”。他把千丝万缕的人间世事进行熔炼,流水淘金,升华为哲理警句。如“实实在在办事,认认真真做人”、“长大才觉童年乐,醒来方知梦中福”、“一生身是寄,百岁去如飞”、“岁去头发白,秋来树叶黄”、“捏着拳头来,撒着手西归,哭着生来,笑着死去……”茅盾说,蚕在吐丝的时候,决没想到吐出一条丝绸之路。或许作家在写作的时候,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依借着自己广阔的阅历视野、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事物的真知灼见,对慈母的深切怀念,把满怀情萦,倾注笔端,所以浑然一体,终为天成之作。
反复品读《梦中慈母泪》,深深感受到母爱的温馨、母性的伟大。正如高尔基说的:“没有母亲,既没有诗人,也没有英雄。”整个世界都是她们孕育出来的。现在,我们勤劳聪明的潮汕儿女,唱着《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怀念着含辛茹苦的母亲,要不是天长命短,我们儿孙满室,陪她品潮菜、逛公园、看电视,那有多好!日思夜想睡梦里——梦里依稀慈母泪——那泪一半是过去的辛酸,一半是如今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