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方乡土并不容易。
海南儋州市,曾是我1969年上山下乡的地方。我在那里的八一农场劳动、生活了五年,算是我的第二故乡了,自以为对那里乡土人情非常了解,其实不然。直到不久前重新踏上这片土地时,才了解到许多过去不曾了解的乡情乡韵。
在我的记忆里,儋州老百姓盛行吟诗对歌的风俗。每逢良宵或节日之夜,远山近山,这山那山,各族百姓,尤其是青年男女对歌之声彼伏此起,昂扬嘹亮而又委婉缠绵,恰似高山流水,源源不断,且时常通宵达旦。而今我才知道,吟诗对歌之风,乃自宋起。大文学家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讲学明道,教化日兴,儋州“书声琅琅,弦歌四起”。海内外名士接踵来儋州师从东坡。此后,儋州人才辈出,声名远播。有“诗乡歌海”之誉。人杰地灵的儋州,人文与自然景观颇丰。东坡书院、桄榔庵、白马井古迹、观音洞、蓝洋温泉、龙门激浪、松涛水库、“热作两院”植物园景,均盛名于世。
东坡书院位于中和镇东郊的田野上,原是苏东坡讲学居住的地方。书院绿树成荫,草茂花荣,台、亭、院、池俱全。苏东坡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从惠州贬到儋州时已年逾花甲,居儋三载,以著书为乐,写下大量诗文。他躬耕自处,与老百姓关系密切。他致力传播华夏文化,热心民间教育,使儋州“书声琅琅,弦歌四起”。
从中和镇南行,来到苏东坡同其子苏过住了三年的旧居桄榔庵。苏东坡父子抵儋之初,为州官张中所敬重,住官房,吃官粮。第二年,朝廷派出的湖南提举董必得知东坡居官舍,便派人前来将东坡父子逐出,东坡父子无室可居,十分凄凉,只好在城南的桄榔林中买地建屋。在众多乡亲帮助下,三间茅屋落成。尽管周围荒芜,蚊蚁滋生,茅屋处在“竹身青叶海棠枝”的热带乔木桄榔树林中,但诗人总算有了家。他将茅屋命名为“桄榔庵”,并题《桄榔庵铭》。他还帮助乡亲们打了一口井,井水清甜。
儋州还有白马井古迹,主要景观是“白马涌泉”和伏波将军庙。传说汉代马伏波将军南征时,因他的白马用蹄刨沙涌出清泉而得名。为纪念这位汉代英雄,人们建造伏波庙并设伏波井。
从白马井来到蓝洋镇莲花峰,这里有一个石灰石大溶洞,景色神奇,规模宏大,相传观音菩萨曾在此修炼,故称观音洞。洞内分三层,互相连贯。洞穴纵横交错,宁静曲幽,洞底平坦,行走方便。洞里形状奇怪而形象各异的景观有数十处,步移景换。洞顶幽洞通天。
蓝洋还有一处温泉,这里,溪水潺潺,山泉叮咚,温泉带长六公里,大小泉眼十多个,日流量两千吨以上,水质洁净,水温43~85摄氏度。一石之隔,竟分冷热两泉,极为罕见。从温泉北上抵达峨蔓镇北部海滨的龙门山,山上怪石嶙峋,绵延起伏,雄伟壮观。山之东有一瓮门,中空通风,北风掀浪,撞击石门,鸣声如雷,雅称“龙门激浪”。
儋州除诸多胜景外,尚有松涛水库和“两院”。松涛水库是海南最大的人工水库湖,以水域辽阔、岛屿众多和独具一格的水乡胜景而著称。波光闪闪的水面上,养鱼的网箱一排排。水库四周,胶林片片,茶山叠翠,果园飘香,椰树挺拔,椒园相连,民族村寨,风拂炊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更是儋州闻名中外的地方。这里是热带植物王国,集中种植着芒果、神秘果、人心果、铁犁木、非洲栋、金鸡纳、大风子等热带作物,花果不断,四季常青。
儋州,我的第二故乡,你在我的记忆里,岁月不老,山岭常青。乡情总浓郁,乡韵常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