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钻探打井项目是中地公司在尼日利亚起家的大项目,项目经理刘振铎也是资深海外经理人。张明辉第一次出国,开头的经历可谓颇不顺利。出国一个多月他带着4辆太托拉大卡车拉着活动房转场,在路过一所村镇学校时当地人司机转弯便不慎将学校院墙刮倒了。这还了得?一大群当地人围上来,拦住车队不让走,要求马上赔偿。张明辉没带多少钱,赔不起,又孤立无援,大小伙子被围在中间真是急得掉了眼泪。后来幸亏校长来了,张明辉反复解释,说我们中国人在索科托给农民打井,是为当地百姓造福,身上带钱不多请谅解。最后,校长被他的老实真诚感动,让他写了个笔录证明就放车队脱身了。事过多年,张明辉记忆犹新,他对我说:“在海外施工,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真不行。”更严峻的磨难又在等着他——1989年1月,张明辉负责的钻机竟然出了个空压机自燃的大事故。出事时张明辉没在现场,工地在尼日利亚和尼日尔边境附近,他正在施工营地忙着加工钻机急需的配件。出事前是有预兆的,那台空压机散液油管漏油,但是没有新油管可以更换,张明辉已经尽最大能力做了补漏处理,因为生产必须继续进行。谁能想到,就是再次漏油引燃了空压机呀!闻听事故,张明辉连夜驱车赶回工地,空压机还在热得发红,可彻底烧毁了。几万美元的设备顷刻间就没了,张明辉无地自容。至今他仍这样对我说:“要是没有老婆、孩子,说实话当时我就自杀了。”那种压力太大了,男人的尊严似乎全丢完了。第二天,张明辉就开始发高烧,抵抗力丧失使他疟疾突发。病中,他写报告,请求处分,甚至等待“遣返回国”。事隔20多年,张明辉仍动情地告诉我:“我感谢项目经理刘振铎,他客观地认真调查后,认为我已经进行了合理维修,配件不足导致使用中发生事故,责任不能全怪我。他安慰了我,让我养好病继续在尼日利亚工作。”并且,张明辉还说:“这教训太深刻了,直到现在,我经手的空压机等设备,必须先检查油路,先买好管子备件。这个细节,可能终生不会改变了。”病愈之后,张明辉有一段时间没再担任机长,而负责修井台。他真是拼着命地干啊!他带着一群当地人,吃住在村子里,加班苦干,修井台6个月,硬是让井台赶上了钻探的进度。后来新买的空压机到货,张明辉又当了机长,带着钻机转战四方了。对此,他也有总结:“怎样对待自己的员工是门学向。特别是手下员工犯了错,甚至出了事故,一定要更关心人,要处理得当,这是企业领导者素质的重要体现。”
525项目的经历是难忘的,尼日利亚的开拓是辉煌的。
525项目执行开始时,张明辉曾一个月只打成两眼井,后期最高记录是一天打成3眼井,一个月完成30多眼井。他回忆:“那时候,生活特别单纯,整天都在讨论打井的事,什么收入哇奖金啦没有人计较,心里有一种特别崇高的荣誉感!”第一期出国两年任务完成后,1992年10张明辉又赴尼日利亚,至1994年6月回国,在非洲又工作了22个月。其间,曾任卡其纳150项目后期经理,索科托卫生项目经理,卡济那打井项目经理和凯比州法塔玛项目经理。多个项目经理的历练使张明辉经验丰富了,经营水平成熟了,聪明才智发挥得更充分了。他曾与技师肖亚云一起改造国产钻机,将钻塔及一应设备固定在车上,随行随打,最高日打浅井20眼;他曾在钻探技术中首次在尼日利亚应用风管快速接头,加快了钻进时效;他曾独创钻机水箱与PVC管联结,使用立式水箱……
1994年6月回国,8月张明辉被辽宁省地矿局任命为勘查处副处长,后又任处长并兼天津公司经理。他以为尼日利亚的经历将成为难忘的回忆了,或许那就是在遥远非洲度过的历练中的青春吧。
平淡中的本色
转折时刻的抉择,可以决定人的一生命运。
1996年底,中地公司在科特迪瓦中标,即430打井项目。中地想到了张明辉,拟再次借调他到非洲。已经是正处级干部的张明辉,断然放弃了公职的灿烂前途,毅然再次应招前往,于1997年2月又赴非洲,担任了430项目经理。该项目是中地在科特迪瓦承揽的第一个工程,标价较低,曾预计亏损。1997年6月开工,在张明辉精心管理下,于1998年9月提前完工,未亏而盈利××万美元。1998年10月,中地决定成立科特迪瓦经理部,任命张明辉为经理部经理。那时,张明辉尚未正式调京,所以他对我讲:“我可能是中地第一个借调职工担任的经理部经理吧。”他也坦率承认,经理部经营的头几年,没项目,没经费,市场前景不好,几乎年年要从公司借钱维持。
重整旗鼓应当是2003年,重振的关键则是当年张明辉和经理部全体同仁冒死从战火纷飞的北方抢救回来的一大批机械设备。当然,中地没有从战乱中的科特迪瓦撤出,这项决策是决定性因素。2003年至2005年这3年,中地科特迪瓦经理部共完成合同额××××万美元,获得了良好的声誉也获得了可持续发展下去的经济基础。从2003年起,经理部年年超额完成公司总部下达的营业和利润额指标,而2006年至2008年在张明辉第三任承包合同期内,科特迪瓦经理部的经营状况则进入了一个最佳发展期。这3年他们打水井、修水塔、建水坝,在市场中屡有建树,CGC(中地集团公司英文缩写)的名声在科国鹊声四起。最典型案例是他们拿到了BID的工程项目。BID全称系伊斯兰发展银行,该行的货款工程项目要求极严格,在科中资公司从未拿到过BID的项目。中地科特迪瓦经理部投的是BID贷款的两个大的打井工程项目,打井总数近千眼。BID对CGC考察是非常严格的,从业绩质量到技术设备,从社会声誉到员工素质,考察组几乎全面进行了检验,结果是CGC中标。这可称是一项重大的意义深远的市场突破。BID对CGC的评价是:在科特迪瓦打井供水业内是数一数二的企业。张明辉在兼任多个项目经理的同时,再次亲任BID打井项目经理,保证了该项目的圆满成功。2009年至2011年是中地科特迪瓦经理部的又一个承包合同期,经理部承揽的最大工程项目是合同额××××万欧元的M、BAHIAKRO水坝项目。该项目由欧佩克石油基金和西非发展银行联合投资,是科国农业部水稻局的最大一项工程项目。这项工程施工地点位于科国割据交战双方的交界线附近,离最近的反政府武装据点不过20公里,施工环境复杂而多变。工地区域处于深山老林之中,远离城镇,没有电源,通讯不便,必须谨慎小心。自2009年6月开工,至2010年9月已完成工作量30%以上,进展还算顺利。张明辉说:“我表面轻松,内心总是紧张着,时时如履薄冰。”
中地科特迪瓦经理部现在中国员工20多人,科方员工数十人,工地聘用科方员工数百人,这个团队是稳定的、成熟的、有较高素质的战斗集体。跟随张明辉在科特迪瓦工作的中国职工,大多数七、八年以上,有几个已超过10年了,这种稳定有利于经理部的发展,这种稳定与总经理张明辉的性格与为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细数起来,张明辉在管理和用人上的故事很多,但是细究一下却又都平淡如水,绝不惊天动地。或许,张明辉有些貌似平淡的话语,细细掂量一下,倒真是有一些分量的。谈到经营之道,他说:“做一个必须成一个,靠信誉取得成功”。谈到承包合同,他说“我没虚的,更不会模棱两可,我给公司的回报是实实在在的。”谈到用人,他说“我干一项事业,靠人、靠团队。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谈到为人处世,他说“我不会吹,也不会唱高调,内心乐观。我头发至今不白,活得很轻松。”最精彩处,恐怕是谈及人生观了。张明辉诚恳地对我讲了这样一番话:“人活在世上,如果一味追求物质利益和所谓的生活质量,那恐怕是没有止境的,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人生的价值,责任感和事业心才最重要。人活着要有一颗平和的心,在喜欢的事业中奋斗,衣食无愁,我已经很知足了。不管世界怎么变,我活我的本色吧。”
无疑,这才是张明辉的本色,真正的男儿本色。
我想,陈英杰爱的正是张明辉这种男儿本色。2001年,张明辉正式调入中地集团公司。同一年,夫人陈英杰辞掉了在沈阳市属医院的工作,从此陪伴丈夫在科特迪瓦长期生活。陈英杰1984年毕业于沈阳医科大学,她在医学上很有追求和专长,她的同班同学许多人已是名医或博导,让她放弃自己喜爱的医学事业,到海外陪丈夫当“家属”,那肯定是有过一番痛苦的选择的。张明辉说:“1998年她到科特迪瓦看我那么辛苦,就已经决心办停薪留职陪我了。”陈英杰在科特迪瓦这10多年,绝不是当家属,除了是丈夫的得力助手,依旧是个医生。她给中方员工诊病,给当地人员工甚至家属们看病,还给病人动手术,已是名声远扬。只不过她是纯义务工作,没领过工资。张明辉乃性情中人,怎不懂妻子的付出和深爱?他告诉我:“我欠她的实在太多,多年来,我不抽烟不喝酒,从不去什么卡拉OK,生活上严格自律,算是对她的报答吧。”
有其父必有其子。他们的儿子张琳丰也争气,似乎也继承了父母的本色。张明辉1988年第一次出国时,儿子刚两岁,由姥姥带着,这样就一直带到读中学。张明辉调到北京后,夫妻俩长期在国外,高中期间儿子完全是独立生活。高考是儿子自己完成的,读的是首师大西语专业;就业是儿子自己完成的,到西部某大学实践一年;出国留学也是儿子自己完成的,现在西班牙读硕士。儿子说将来要当老师,这似乎是张家“五代单传”的希望。张琳丰现是英语六级、专业西语八级。
这是个普通中国家庭,这是个普通中国人的故事。
世界浩瀚,宇宙无边。人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与所爱的人在岁月长河中承受苦难、分享幸福了。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张明辉已有答案。
看透了,风轻云淡。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