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刘兴国之流的挑衅,李成怒不可遏,一气之下把茶杯摔向地上,“啪”的一声巨响,把他们几个震懵
了,吓得不敢说话。
李成气的脸都黄了,两眼通红,愤怒的看着刘兴国,攥起了拳头。
他们几个见事不妙,都溜出了办公室。
李成这次是真生气了。
那几个女老师见李成气成这个样子,都过来安慰他。
“李老师,别跟他们一般见识,他们说的话,你就全当没听见,别理他们,时间久了,他们也就自知没
趣,不说了。这个刘兴国,真是小人得志。你当教研组长的时候对他那么好,现在却忘恩负义,处处找
茬,真是一只白眼狼,我们几个也看他不顺眼。李老师,你就再忍着点吧,他们就是容不下你,想把你挤兑
走。”
“谢谢你们!我什么都明白。我是一忍再忍,他们实在太不像话了!
我与他们无冤无仇,为什么对我这么刻薄恶毒啊!
刘兴国对我有意见,是因为他老婆干小卖部,我们自然成了‘冤家’可我现在早就不干了,他老婆还一直干
着,他还想怎么着,真是欺人太甚!
其他几个老师,也跟在刘兴国的屁股后面,随声附和,阴阳怪气,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啊?其中那个石金虎还是
我教的第一届学生,大专刚毕业,不好好备课,研究研究教学,也整日跟刘兴国几个闲扯八拉,没有一点上进
心。作为老师说他几句,都是为他好,可他对我还耿耿于怀,真是令人伤心。”
“李老师,你就是太善良了。你把他看成你的学生关心他,可他眼里根本就没你这个老师。
你不在的时候,他和刘兴国一起,专门揭你的短,把你臭的狗屁不值。
他们说你别看是滨海师范大学的高材生,根本就不会教书,上课不讲课本,净给学生讲些没有用的。
别的老师晚上布置作业,你一点作业也没有,却让学生准时看每晚七点的新闻联播。
别的老师都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辅导,你却领着学生到校外的田野里去玩。因
此,每到考试的时候,你总是考倒数第一。
校长找你谈话,你还振振有词,说什么他这是素质教育,还说校
长不懂现代教学理念,只看重分数,不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这是误人子弟。把校长气的鼻子都歪了,说你神
经病......”
他们虽然是捕风捉影,恶意中伤但还是有点实事的。
李成在滨海大学读书时,深受“现代教学思想”老师的影响,对当今的“应试教育”模式深恶痛疾。
李成最崇拜的就是,美国的杜威教授和中国的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
尤其是他对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观念甚是赞同。
假想,一个连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不懂的学生,他学再多的死知识又有什么用?
只有让学生融入到大自然、生活中去,才有了知识的源泉,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所以李成在大学毕业后,秉持的就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可在中国的八十年代,应试教育正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谁敢提出离经背道的“素质教育”!
李成1988年毕业于滨海师范大学,带着自己美好的愿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实验起了“素质教育”。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接受的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经验与创造。
别的老师讲柳宗元《小石潭记》就是读、背、翻译;李成讲可就不是这样了。
他先让学生深入的去了解柳宗元的生平、阅历、写作背景。
尤其是《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李成搜集了大量的补充资料,就是为了让学生,先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
境遇中,写成此文的。
学生得知,那是柳宗元在做官时期,他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推行了一系列进步措施,被朝中保
守集团所反对。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当政,继续推行革新措施。
同年八月,顺宗被迫不得不将皇位让于太子李纯(即宪宗)。
宪宗即位后,改元永贞,王叔文集团被迫害,许多官吏被贬。
柳宗元开始时被贬为邵州刺史,永贞元年十一月又加贬为永州司马。
永贞元年冬季到达永州贬所。在当时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等七人,亦同时被贬
为远州司马。历史上称他们为“八司马“。
元和十年春,柳宗元被召至京师。
三月又外出做柳州刺史。应该说,柳宗元此时的心情是很悲凉孤寂的。
无端被贬,心中愤愤不平难以自抑。为了排解心中的这份悲愤与寂寞,才寄情于山水,求得一时的淡忘与快
乐。
“小石潭”就是在他的寻径探幽中,被发现的。发现之初,作者确实很惊奇,给自己带来了久违的快乐。
“小石潭”四周优美的景色,让一个备受打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美好的礼物,暂时让作者淡忘了以前的
伤痛,仿佛要让自己也融合在这美景之中。
可是小石潭“凄神寒骨”的凄清,又唤起了作者内心的悲伤和凄凉,眼前的美景也变得凄凉起来,“因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去。”
这就是作者为什么匆匆离开的原因。回去之后,便写此文。写作背景的深入了解,解开了学生对此文的迷雾。
“小石潭这么美好的景色,作者为什么匆匆离开呢?
发现小石潭,作者难道不高兴吗?作者为什么回来才写成《小石潭记》呢?......”学生一连串的问题,都
在李成的轻轻点拨下,迎刃而解!
年轻语文教师石金虎,就是第一届接受这种教学理念的学生。
这就是李成的教学思路、教学风格!
可在那时这被视为洪水猛兽,学校领导不认可,学生家长不接受,就是同在一条战线上的老师,也笑话李成“神经病”。
李成就是李成,为了追求真理。他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依然在默默坚持着。
实际上李成是先行了一步。一直到了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我国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浪潮才涌了起来。
为此,李成,就像一个孤独的斗士,在与实力强大的顽敌艰难的搏斗着,最终寡不敌众,被迫出逃。
逃亡二年之后,如今回来,本想再次施展自己的才华,笃行“素质教育”理念,可卢霞、刘兴国之流能让自己
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吗?
李成又重新陷入了泥潭之中。